对于和亲,中华民族有说不完的爱恨情仇!
但是,历史却很有情调,喜欢作弄人!
中国封建社会有和亲故事的恰好是两个兴旺王朝,汉朝和唐朝!
一般人看来,和亲是迫不得已,是一件屈辱的事情,为什么和亲又偏偏发生在中国封建社会里的两个兴旺王朝呢?这是值得大家思考的问题!
我这里主要说说西汉和亲的故事。
西汉和亲,从刘邦开始,历经惠帝刘盈、吕后、文帝刘恒、景帝刘启、武帝刘彻、昭帝刘弗陵、宣帝刘病已、元帝刘奭等九代帝王。
西汉和亲,始于屈辱、终于强盛。伴随西汉走过兴起到强盛的两百年,画了一个完满的句号。
西汉和亲的故事,也充满爱恨情仇,让人百感交集!
下面,我从七个方面简单述说西汉和亲的历程。
一, 刘邦:战争失败,被迫和亲!
(刘邦被匈奴包围在白登山七天七夜)
刘邦登基不久,派韩王信到西北边境防范匈奴。
没有想到,韩王信反而与匈奴勾搭成奸。
刘邦带着几十万大军,征剿韩王信。
之后,又听说匈奴人在边境抢劫,刘邦又带着几十万大军赶到边境,征剿匈奴,谁知被匈奴包围在白登山七天七夜。
最后陈平采用美人计,才让刘邦脱险。
回来之后,刘邦咨询刘敬说:“如何对待西北边境的匈奴?”
刘敬告诉刘邦,对付匈奴的唯一办法就是和亲!
刘敬说:“陛下诚能以適长公主妻单于,厚奉遗之,彼知汉女送厚,蛮夷必慕,以为阏氏,生子必为太子,代单于。何者?贪汉重币。陛下以岁时汉所余彼所鲜数问遗,使辩士风喻以礼节。冒顿在,固为子婿;死,外孙为单于。岂曾闻孙敢与大父亢礼哉?可毋战以渐臣也。若陛下不能遣长公主,而令宗室及后宫诈称公主,彼亦知不肯贵近,无益也。”高帝曰:“善。”
这次和亲,刘敬本来是建议刘邦让自己的嫡长公主和亲,遭到吕雉的反对,只好用皇族的公主顶替。
之后,刘邦派刘敬护送公主西去匈奴和亲。
二, 吕雉:被冒顿单于羞辱,不得不和亲!
刘邦驾崩后,刘盈登基,是为惠帝。
惠帝在位,实际上是吕后掌权。
这个时候匈奴那里,冒顿单于死了老婆。
冒顿单于听说刘邦死了,便写信给吕后,对吕后说:“你死了男人,我死了女人。我缺的东西你那里有,你缺的东西我这里有。我们俩走到一起,彼此都快乐了!”
吕后收到冒顿单于这封羞辱信,怒火万丈!
吕后召集陈平、樊哙、季布等众位将领来商议如何报复匈奴。
上将军樊哙说:"我愿带领十万人马,横扫匈奴。陈平与季布等都没有附和樊哙的说法。
吕后问季布说:“你怎么不做声呢?”
季布说:“樊哙这个人真该斩首啊!当年,高皇帝率领四十万大军尚且被围困在平城,如今樊哙怎么能用十万人马就能横扫匈奴呢?这是当面撒谎!当年,平成之围,受伤的士兵,直到现在创伤还没有治好,而樊哙又当面阿谀逢迎,想要使天下动荡不安。”
吕后问陈平说:“你怎么看这个问题?”
陈平说:“我赞成季将军的说法!”
吕后退朝,让她身边的人给冒顿单于回信,语言十分谦卑,谦卑到令人心寒!
最后还是被迫和亲,同时吕后还把自己的马车送给冒顿单于。
三, 刘恒:被冒顿单于威胁,最后还是和亲!
(文帝刘恒)
吕后驾崩后,以周勃为首的功臣派推翻了吕氏势力,扶持刘邦的四儿子刘恒登基,称为文帝。
文帝根基稳定后,决定对西北面的匈奴动武。
当文帝亲赴前线的时候,匈奴逃得无影无踪。
正当文帝准备带兵全力追歼匈奴的时候,朝廷传来加急文书:济北王刘兴居造反了。
文帝只好从前线赶回来平叛。
之后,文帝收到冒顿单于的一封恐吓信。
冒顿单于信中说:“我没有管好自己的部下,让汉朝皇帝受惊了。如果汉朝皇帝不想与我们合作,我们就远离汉朝边境。不过我最近已经收拾了我们匈奴附近的那些不听话的几个民族!”
尽管当时的汉朝以为匈奴是一个没有开化的民族,但是匈奴人写信的水平还是不错的。
冒顿单于这封恐吓信,让文帝坐卧不安。
文帝不想与匈奴和亲,曾经多次写信对匈奴进行教化,但是一点作用也没有!
之后,又与匈奴多次签订合约,也是一点作用也没有!
派军队围剿匈奴,但是匈奴人的马跑得快,等到大批军队赶到前线,匈奴人已经逃得无影无踪。
去追歼的部队人数太多,劳民伤财;去追歼的部队人数太少,又没有作用。
如此反复权衡,文帝最后还是与匈奴和亲。
冒顿单于死后,冒顿单于的儿子稽粥继位,号称“老上单于”。
新单于继位,文帝只得又向新单于送去公主与财富和亲。
文帝同时派宦官中行说护送公主去匈奴和亲!
中行说威胁文帝说:“你一定要派我护送公主去匈奴和亲。我到了那里就投降匈奴,祸害汉朝。”
中行说去了匈奴,投靠了匈奴,帮助匈奴做了很多祸害汉朝的事情。
孝文帝十四年,匈奴单于带着十四万骑兵闯入西汉境内抢劫,就是中行说怂恿匈奴做的祸害事!
不久,老上单于死了,他的儿子军臣单于继位。
文帝只得重新送去公主和财富与军臣单于和亲。
四, 刘启:绥靖和亲,睦邻富邻。
文帝驾崩后,儿子刘启登基,称为景帝。
景帝一朝除了继续与匈奴和亲之外,就是开放边关,与匈奴通商,让匈奴人得到实惠。相对前面几代皇帝,特别说文帝一朝,虽然边境仍然多次遭到匈奴抢劫,要安宁得多。
五, 刘彻:战争失败,探索外交之路。
(汉武帝刘彻)
景帝之后,是景帝儿子刘彻登基,称为武帝。
汉武帝一朝君臣单于死了,主要和依稚斜打交道。
武帝登基,西汉经过几代帝王的励精图治,西汉很强盛了!
《汉书·食货志》记载:“至武帝之初七十年间,国家亡事,非遇水旱,则民人给家足,都鄙廪庾尽满,而府库余财。京师之钱累百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腐败不可食。众庶街巷有马,阡陌之间成群,乘牸牝者摈而不得会聚。守闾阎者食粱肉;为吏者长子孙;居官者以为姓号。人人自爱而重犯法,先行谊而黜愧辱焉。”
在国力如此强盛的情况下,汉武帝刘彻准备废除和亲,以武力解决匈奴问题。
公元前133年(汉武帝元光二年),汉武帝对他的部下说:“朕饰子女以配单于,金币文绣赂之甚厚,单于待命加嫚,侵盗亡已。边境被害,朕甚闵之。今欲举兵攻之,何如?”
大行王恢复议,拥护汉武帝到说法。
之后,汉武帝与王恢精心策划了马邑伏击战,可惜被匈奴识破,计划流产。
由此,双方矛盾激化,和亲之路堵死。
为了寻求解决西北边境匈奴之患,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
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前后十三年,尽管历经磨难,但是收效甚微。
第二次出使西域,与乌孙取得了联系。
乌孙是匈奴西北边境的一个大国,如果与乌孙建立好外交关系,不但截断了匈奴的“右臂”,而且能为西汉打通出使西域的通道。
张骞死后,乌孙派官员来西汉考察,由此乌孙才知道西汉之大与之富有!并同意与西汉和亲。
汉武帝派遣刘细君西去乌孙,与乌孙王猎骄靡和亲。
刘细君,西汉宗室,汉武帝刘彻侄子罪臣江都王刘建之女。
汉武帝钦命刘细君为公主,和亲乌孙,为猎骄靡的右夫人,地位在匈奴公主左夫人之下。
猎骄靡死后,刘细君想回西汉。
汉武帝刘彻不允许,刘细君只得入乡随俗,嫁于猎骄靡之孙军须靡,为右夫人,生一女,名叫少夫。
刘细君尽管在乌孙受尽屈辱,但也为西汉与乌孙建立友好关系尽了最大努力!
从此,西汉与西域的联系,有了联系点。
太初四年(前101年),刘细君去世,汉武帝再以刘解忧为公主,嫁给军须靡为妻。
刘解忧出身皇族,祖父刘戊曾是霸居一方的楚王。
刘解忧西去乌孙,才真正打开了西汉与乌孙关系的大门。由此,匈奴在乌孙的势力开始衰退!
汉武帝一边与乌孙和亲,建立友好外交关系。一边与匈奴开战。
汉武帝与匈奴开战三十多年,期间,只有卫青与霍去病舅甥两人带兵与匈奴开战,取得较好战绩。
在卫青、霍去病带兵作战之前,与之后,西汉与匈奴开战,都乏善可陈。
西汉与匈奴开战,双方都耗尽了国力。匈奴一度向西汉提出重起和亲,被汉武帝拒绝了!
汉武帝之后,是昭宣二朝。
六, 昭宣二帝:战争与外交结合,对付匈奴。
(汉宣帝刘病已)
昭宣二帝继续推行与乌孙和亲政策,由于刘解忧与同去的侍女冯嫽的共同努力,扩大了西汉与西域其它国家的联系。
军须靡死后,刘解忧按照乌孙风俗又嫁给军须靡的堂弟翁归靡,与翁归靡通婚后,生有三子二女。
长子元贵靡;次子万年,为莎车国王;三子大乐,为乌孙左大将;长女弟史是龟兹国王绛宾之妻;小女儿素光是乌孙若呼翕侯之妻。
刘解忧与翁归靡通婚后时期,是西汉在西域影响力最兴旺时期。
莎车国王没有儿子,请求刘解忧的二儿子去莎车国做国王。龟兹国王请求与刘解忧长女结为婚姻。
由此可见当时西汉在西域的影响力!
汉宣帝本始三年,匈奴单于发兵威胁乌孙国,要乌孙国王献出解忧公主,并和西汉断绝一切关系。
面对匈奴人的欺凌与勒索,翁归靡与刘解忧商议,请求西汉出兵驰援。
西汉立即派出五路援兵,匈奴人听说汉军分五路出击,不敢和汉军正面作战,一路向西北逃窜。
逃亡中,匈奴军队撞进乌孙国军队的伏击圈,遭到拦腰截击。
这次战役,匈奴人损失惨重,死亡四万人,损失牛马羊及骆驼七十余万头,从此一蹶不振,汉代北方边疆得到了一个较长时期的平静。
后来由于乌孙翁归靡死去,刘解忧失势,西汉与乌孙关系进入低谷。
之后经宣帝同意,老年的刘解忧回到了西汉。
七, 元帝:王昭君出塞。
匈奴后期,连续遭受两次天灾人祸。
最后一次,匈奴先后出现五个单于,匈奴一下子分裂成五个小国,完全失去了与西汉争锋的气势。
呼韩邪于公元前33年向元帝请求,愿意做西汉的女婿。元帝便将宫女王昭君嫁给呼韩邪。
到此,西汉与匈奴和亲,从最初刘邦白登山战败,送公主到匈奴请求和亲。到此时,匈奴呼韩邪单于向元帝请求愿做汉朝女婿,和亲经历近两百年,划上了一个圆满句号!
对于西汉和亲,《汉书·匈奴传》记载:“至孝宣之世,承武帝奋击之威,直匈奴百年之运,因其坏乱几亡之阸,权时施宜,覆以威德,然后单于稽首臣服,遣子入侍,三世称藩,宾於汉庭。是时,边城晏闭,牛马布野,三世无犬吠之警,黎庶亡干戈之役。”
(以上史实来源于《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