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和亲,伴随西汉走过兴起到强盛的两百年,画了一个完满的句号

和亲,伴随西汉走过兴起到强盛的两百年,画了一个完满的句号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4258 更新时间:2024/1/19 16:51:55

对于和亲,中华民族有说不完的爱恨情仇!

但是,历史却很有情调,喜欢作弄人!

中国封建社会有和亲故事的恰好是两个兴旺王朝,汉朝和唐朝!

一般人看来,和亲是迫不得已,是一件屈辱的事情,为什么和亲又偏偏发生在中国封建社会里的两个兴旺王朝呢?这是值得大家思考的问题!

我这里主要说说西汉和亲的故事。

西汉和亲,从刘邦开始,历经惠帝刘盈、吕后、文帝刘恒、景帝刘、武帝刘彻、昭帝刘弗陵、宣帝刘病已、元帝刘奭等九代帝王。

西汉和亲,始于屈辱、终于强盛。伴随西汉走过兴起到强盛的两百年,画了一个完满的句号。

西汉和亲的故事,也充满爱恨情仇,让人百感交集!

下面,我从七个方面简单述说西汉和亲的历程。

一, 刘邦:战争失败,被迫和亲!

(刘邦被匈奴包围在白登山七天七夜)

刘邦登基不久,派韩王信到西北边境防范匈奴。

没有想到,韩王信反而与匈奴勾搭成奸。

刘邦带着几十万大军,征剿韩王信。

之后,又听说匈奴人在边境抢劫,刘邦又带着几十万大军赶到边境,征剿匈奴,谁知被匈奴包围在白登山七天七夜。

最后陈平采用美人计,才让刘邦脱险。

回来之后,刘邦咨询刘敬说:“如何对待西北边境的匈奴?”

刘敬告诉刘邦,对付匈奴的唯一办法就是和亲!

刘敬说:“陛下诚能以適长公主妻单于,厚奉遗之,彼知汉女送厚,蛮夷必慕,以为阏氏,生子必为太子,代单于。何者?贪汉重币。陛下以岁时汉所余彼所鲜数问遗,使辩士风喻以礼节。冒顿在,固为子婿;死,外孙为单于。岂曾闻孙敢与大父亢礼哉?可毋战以渐臣也。若陛下不能遣长公主,而令宗室及后宫诈称公主,彼亦知不肯贵近,无益也。”高帝曰:“善。”

这次和亲,刘敬本来是建议刘邦让自己的嫡长公主和亲,遭到吕雉的反对,只好用皇族的公主顶替。

之后,刘邦派刘敬护送公主西去匈奴和亲。

二, 吕雉:被冒顿单于羞辱,不得不和亲!

刘邦驾崩后,刘盈登基,是为惠帝。

惠帝在位,实际上是吕后掌权。

这个时候匈奴那里,冒顿单于死了老婆。

冒顿单于听说刘邦死了,便写信给吕后,对吕后说:“你死了男人,我死了女人。我缺的东西你那里有,你缺的东西我这里有。我们俩走到一起,彼此都快乐了!”

吕后收到冒顿单于这封羞辱信,怒火万丈!

吕后召集陈平、樊哙、季布等众位将领来商议如何报复匈奴。

上将军樊哙说:"我愿带领十万人马,横扫匈奴。陈平与季布等都没有附和樊哙的说法。

吕后问季布说:“你怎么不做声呢?”

季布说:“樊哙这个人真该斩首啊!当年,高皇帝率领四十万大军尚且被围困在平城,如今樊哙怎么能用十万人马就能横扫匈奴呢?这是当面撒谎!当年,平成之围,受伤的士兵,直到现在创伤还没有治好,而樊哙又当面阿谀逢迎,想要使天下动荡不安。”

吕后问陈平说:“你怎么看这个问题?”

陈平说:“我赞成季将军的说法!”

吕后退朝,让她身边的人给冒顿单于回信,语言十分谦卑,谦卑到令人心寒!

最后还是被迫和亲,同时吕后还把自己的马车送给冒顿单于。

三, 刘恒:被冒顿单于威胁,最后还是和亲!

(文帝刘恒)

吕后驾崩后,以周勃为首的功臣派推翻了吕氏势力,扶持刘邦的四儿子刘恒登基,称为文帝。

文帝根基稳定后,决定对西北面的匈奴动武。

当文帝亲赴前线的时候,匈奴逃得无影无踪。

正当文帝准备带兵全力追歼匈奴的时候,朝廷传来加急文书:济北王刘兴居造反了。

文帝只好从前线赶回来平叛。

之后,文帝收到冒顿单于的一封恐吓信。

冒顿单于信中说:“我没有管好自己的部下,让汉朝皇帝受惊了。如果汉朝皇帝不想与我们合作,我们就远离汉朝边境。不过我最近已经收拾了我们匈奴附近的那些不听话的几个民族!”

尽管当时的汉朝以为匈奴是一个没有开化的民族,但是匈奴人写信的水平还是不错的。

冒顿单于这封恐吓信,让文帝坐卧不安。

文帝不想与匈奴和亲,曾经多次写信对匈奴进行教化,但是一点作用也没有!

之后,又与匈奴多次签订合约,也是一点作用也没有!

派军队围剿匈奴,但是匈奴人的马跑得快,等到大批军队赶到前线,匈奴人已经逃得无影无踪。

去追歼的部队人数太多,劳民伤财;去追歼的部队人数太少,又没有作用。

如此反复权衡,文帝最后还是与匈奴和亲。

冒顿单于死后,冒顿单于的儿子稽粥继位,号称“老上单于”。

新单于继位,文帝只得又向新单于送去公主与财富和亲。

文帝同时派宦官中行说护送公主去匈奴和亲!

中行说威胁文帝说:“你一定要派我护送公主去匈奴和亲。我到了那里就投降匈奴,祸害汉朝。”

中行说去了匈奴,投靠了匈奴,帮助匈奴做了很多祸害汉朝的事情。

孝文帝十四年,匈奴单于带着十四万骑兵闯入西汉境内抢劫,就是中行说怂恿匈奴做的祸害事!

不久,老上单于死了,他的儿子军臣单于继位。

文帝只得重新送去公主和财富与军臣单于和亲。

四, 刘启:绥靖和亲,睦邻富邻。

文帝驾崩后,儿子刘启登基,称为景帝。

景帝一朝除了继续与匈奴和亲之外,就是开放边关,与匈奴通商,让匈奴人得到实惠。相对前面几代皇帝,特别说文帝一朝,虽然边境仍然多次遭到匈奴抢劫,要安宁得多。

五, 刘彻:战争失败,探索外交之路。

(汉武帝刘彻)

景帝之后,是景帝儿子刘彻登基,称为武帝。

汉武帝一朝君臣单于死了,主要和依稚斜打交道。

武帝登基,西汉经过几代帝王的励精图治,西汉很强盛了!

《汉书·食货志》记载:“至武帝之初七十年间,国家亡事,非遇水旱,则民人给家足,都鄙廪庾尽满,而府库余财。京师之钱累百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腐败不可食。众庶街巷有马,阡陌之间成群,乘牸牝者摈而不得会聚。守闾阎者食粱肉;为吏者长子孙;居官者以为姓号。人人自爱而重犯法,先行谊而黜愧辱焉。”

在国力如此强盛的情况下,汉武帝刘彻准备废除和亲,以武力解决匈奴问题。

公元前133年(汉武帝元光二年),汉武帝对他的部下说:“朕饰子女以配单于,金币文绣赂之甚厚,单于待命加嫚,侵盗亡已。边境被害,朕甚闵之。今欲举兵攻之,何如?”

大行王恢复议,拥护汉武帝到说法。

之后,汉武帝与王恢精心策划了马邑伏击战,可惜被匈奴识破,计划流产。

由此,双方矛盾激化,和亲之路堵死。

为了寻求解决西北边境匈奴之患,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

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前后十三年,尽管历经磨难,但是收效甚微。

第二次出使西域,与乌孙取得了联系。

乌孙是匈奴西北边境的一个大国,如果与乌孙建立好外交关系,不但截断了匈奴的“右臂”,而且能为西汉打通出使西域的通道。

张骞死后,乌孙派官员来西汉考察,由此乌孙才知道西汉之大与之富有!并同意与西汉和亲。

汉武帝派遣刘细君西去乌孙,与乌孙王猎骄靡和亲。

刘细君,西汉宗室,汉武帝刘彻侄子罪臣江都王刘建之女。

汉武帝钦命刘细君为公主,和亲乌孙,为猎骄靡的右夫人,地位在匈奴公主左夫人之下。

猎骄靡死后,刘细君想回西汉。

汉武帝刘彻不允许,刘细君只得入乡随俗,嫁于猎骄靡之孙军须靡,为右夫人,生一女,名叫少夫。

刘细君尽管在乌孙受尽屈辱,但也为西汉与乌孙建立友好关系尽了最大努力!

从此,西汉与西域的联系,有了联系点。

太初四年(前101年),刘细君去世,汉武帝再以刘解忧为公主,嫁给军须靡为妻。

刘解忧出身皇族,祖父刘戊曾是霸居一方的楚王。

刘解忧西去乌孙,才真正打开了西汉与乌孙关系的大门。由此,匈奴在乌孙的势力开始衰退!

汉武帝一边与乌孙和亲,建立友好外交关系。一边与匈奴开战。

汉武帝与匈奴开战三十多年,期间,只有卫青与霍去病舅甥两人带兵与匈奴开战,取得较好战绩。

在卫青、霍去病带兵作战之前,与之后,西汉与匈奴开战,都乏善可陈。

西汉与匈奴开战,双方都耗尽了国力。匈奴一度向西汉提出重起和亲,被汉武帝拒绝了!

汉武帝之后,是昭宣二朝。

六, 昭宣二帝:战争与外交结合,对付匈奴。

(汉宣帝刘病已)

昭宣二帝继续推行与乌孙和亲政策,由于刘解忧与同去的侍女冯嫽的共同努力,扩大了西汉与西域其它国家的联系。

军须靡死后,刘解忧按照乌孙风俗又嫁给军须靡的堂弟翁归靡,与翁归靡通婚后,生有三子二女。

长子元贵靡;次子万年,为莎车国王;三子大乐,为乌孙左大将;长女弟史是龟兹国王绛宾之妻;小女儿素光是乌孙若呼翕侯之妻。

刘解忧与翁归靡通婚后时期,是西汉在西域影响力最兴旺时期。

莎车国王没有儿子,请求刘解忧的二儿子去莎车国做国王。龟兹国王请求与刘解忧长女结为婚姻。

由此可见当时西汉在西域的影响力!

汉宣帝本始三年,匈奴单于发兵威胁乌孙国,要乌孙国王献出解忧公主,并和西汉断绝一切关系。

面对匈奴人的欺凌与勒索,翁归靡与刘解忧商议,请求西汉出兵驰援。

西汉立即派出五路援兵,匈奴人听说汉军分五路出击,不敢和汉军正面作战,一路向西北逃窜。

逃亡中,匈奴军队撞进乌孙国军队的伏击圈,遭到拦腰截击。

这次战役,匈奴人损失惨重,死亡四万人,损失牛马羊及骆驼七十余万头,从此一蹶不振,汉代北方边疆得到了一个较长时期的平静。

后来由于乌孙翁归靡死去,刘解忧失势,西汉与乌孙关系进入低谷。

之后经宣帝同意,老年的刘解忧回到了西汉。

七, 元帝:王昭君出塞。

匈奴后期,连续遭受两次天灾人祸。

最后一次,匈奴先后出现五个单于,匈奴一下子分裂成五个小国,完全失去了与西汉争锋的气势。

呼韩邪于公元前33年向元帝请求,愿意做西汉的女婿。元帝便将宫女王昭君嫁给呼韩邪。

到此,西汉与匈奴和亲,从最初刘邦白登山战败,送公主到匈奴请求和亲。到此时,匈奴呼韩邪单于向元帝请求愿做汉朝女婿,和亲经历近两百年,划上了一个圆满句号!

对于西汉和亲,《汉书·匈奴传》记载:“至孝宣之世,承武帝奋击之威,直匈奴百年之运,因其坏乱几亡之阸,权时施宜,覆以威德,然后单于稽首臣服,遣子入侍,三世称藩,宾於汉庭。是时,边城晏闭,牛马布野,三世无犬吠之警,黎庶亡干戈之役。”

(以上史实来源于《汉书》)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唐朝长乐公主陵墓重见天日,考古学家激动赶来,却破口大骂:禽兽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在讲原因之前,我们先来看下李世民到底有多宠爱长乐公主。太宗贞观五年,长乐公主要出嫁了,李世民既欣慰又难过。欣慰的是女儿已平安长大成人,将要嫁于人妇,难过的是,嫁于人妇之后,女儿就成了别人家的人,纵然自己是皇帝,想要见到女儿也会有诸多限制。于是李世民不顾规矩限制,下令将长乐公主的嫁妆规格提高,甚至比当

  • 名将之后的李陵,深受汉武帝看重,为何降了匈奴,而不以身殉国?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卫青病逝之后,汉武帝身边的武将就李广利、赵破奴、李陵等将军比较有实力。李广利称为贰师将军,没有封侯,可见他的战功及不上卫青和霍去病,汉武帝对他的期望并不高。而李广之孙李陵,年轻有为,汉武帝曾寄予很大的期望,但在一次为李广利打掩护时,被匈奴俘虏,并最终投靠了匈奴。晚年汉武帝汉武帝怨恨李陵,觉得李陵有辱

  • 唐朝秘史—历史上的武三思到底是如何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武三思是怎么死的,唐朝宫廷秘史播放,唐朝秘史1-4

    天授元年(690)九月,武则天即皇帝位,封梁王,拜天官尚书。正圣元年(695),转春官尚书,监修园史。神功元年 (697)六月,为同凤阁鸾台三品,检校内史、特进、太子宾客。圣历元年(698)二月,三思为谋求太子之位,数次使人说于武则天; “自古天子未有以异性为嗣者。”则天犹豫不能决。狄仁杰谏武则天曰

  • 同样是篡位,为何曹丕篡汉没人批,司马氏篡魏却被骂了千年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酒后春风一度甄宓误把曹丕当曹植,曹丕墓,曹丕羞辱甄皇后片段

    说起来,有的人篡位根本没啥可议论,就觉得是理所应当,觉得这个朝代的命数完了,毕竟很多都是治理不好,皇帝底下有的人看不过去就出手了。在三国中,篡位的不止一次。以公元220年曹丕篡汉正式称帝为开始,根据《三国志》中记载,公元220年末,汉献帝刘协禅位给魏文帝曹丕,不到半年后,在益州的刘备以:“曹丕篡弑,

  • 唐朝第一位宰相,曾支持李渊晋阳起兵,为何没有上凌烟阁功臣榜?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但这样一位开国重臣,晚年却被唐太宗流放了,这是为何呢?裴寂何德何能,被拜为唐朝开国第一位宰相?在中国王朝交替过程中,哪一次的更替都是充满了剧烈的斗争才完成的,只有唐朝取代隋朝的时候比较随意,简简单单就完事了。裴寂作为第一开国功臣,其最大的作用就是在李渊晋阳起兵的过程中,不断给李渊加油打气的那个人。裴

  • 同样是宦官专权,为何东汉不受影响,唐朝却日渐衰微?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宦官,是中国封建王朝的一群特殊产物,每个大的朝代总会发生宦官专权,干预朝政的事情,尤其是唐代中晚期,明朝中后期,宦官专权最为严重,与东汉时期相比,唐朝中晚期宦官专权要比东汉严重了许多。无论从规模,还是社会意识上,东汉都能很好的控制宦官专权,那为何唐朝却在宦官专权的影响下,国势日渐衰微呢?我们就从唐朝

  • 唐朝真的以胖为美吗,看过杨贵妃的真实体重,女孩子们笑不出来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在日常的描述中,“燕瘦环肥”,是用来描述美人的,而“燕”,则是赵飞燕,她身材纤细,身材纤细;而杨贵妃,则是杨玉环。传闻中杨贵妃虽然肥胖,却也是个美人胚子,是四大美人。杨贵妃到底有多重按照现在的审美水平,这是不是很漂亮?而那些知晓杨贵妃真正重量的女生,更是忍不住的一阵失声。唐代真的以胖为美么目前,我们

  • 唐朝的衰败明明就是唐玄宗的锅,为何要让杨贵妃来背?真相很残酷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杨贵妃死后唐玄宗活了多久,杨贵妃和唐玄宗的小说,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

    比如纣王身边的妲己被演绎成狐狸精,导致商朝灭亡,然而越来越多的史料却说明就连纣王都有可能是被冤枉的,而妲己是狐狸精转世更是无稽之谈。再比唐玄宗身边的杨贵妃,许多史学家都认为唐玄宗昏庸无道是因为杨贵妃的勾引,是她导致了安史之乱,使唐朝走向衰落。然而这种观点实在值得商榷,将朝代的覆灭或时代的动荡归咎于一

  • 同是太后专权,为何汉朝在吕雉的手里兴旺,晋却被贾南风断送?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贾南风容貌复原图,卫瓘为何败给贾南风,吕雉是刘彻的谁

    吕雉是刘邦的糟糠之妻,在夫君去世以后,权倾朝野。而且还将戚夫人做成了人彘,而且也开启了汉朝外戚干政之路。“有吕雉之才,无吕后之恶”,这是后人对宋真宗时刘皇后的评价,可见吕雉已经成为了“行业标杆”。而还有一位贾南风,是有吕雉之恶,无吕雉之才。(一)、个人能力,因人而异“往古国家所以乱也,由主少母壮也。

  • 唐朝的宦官个个都不怕皇帝,却最怕一武将,曾一次杀七百多个宦官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唐朝宦官和明朝宦官,年轻宦官最后结局,朱温杀宦官

    当时的唐朝,一度在世界上都有很高的地位,声誉远播海内外。周围的小国大都是唐朝的附属国,他们尊崇李氏天子的号令,按时向天朝缴纳赋税。还有日本,新罗等一些海外国家,十分崇拜当时的唐朝文化,纷纷派遣使者与留学生来到唐朝学习。不可一世的唐朝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无人能够撼动,但就是这样一个强盛的时代,也还是有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