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唐朝有名的地痞,强行将亡父葬在龙穴,三十年后他成了开国皇帝

唐朝有名的地痞,强行将亡父葬在龙穴,三十年后他成了开国皇帝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2234 更新时间:2024/2/17 4:53:19

辅佐汉高祖刘邦击败项羽韩信,曾受胯下之辱,靠漂母周济度日,最终成为与刘邦项羽比肩的齐王。

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更是从一个贫苦子弟,一路逆袭开创了大明基业。

与这些人相比,唐朝的王建则是从一个无可救药的无赖,成为了一国之君,他的变化过程更是充满了传奇色彩。

市井之徒

王建出生于晚唐时期,祖辈以卖烧饼为生。按照王建父亲的设想,王建会继承家族传承下来的制作烧饼的手艺,进而凭借这一手艺养家糊口。

随着王建年龄的增长,王建的父亲对这个儿子越来越喜爱。据说王建自幼长得眉目俊朗,而且聪明伶俐。对这样的儿子,王建的父亲自然十分宠爱,很少打骂他。

于是伴随着快乐的童年,王建逐渐成长为一名少年,不过长大后的他,已经不再像小时候那样可爱。

父亲是做烧饼生意的小商人,集市对王建来说也十分熟悉。市井之中能学到的,大多只有油腔滑调的本事,再加上父母对他的宠爱和纵容,更让他有恃无恐。

久而久之,王建成为有名的泼皮无赖。

其社会地位如同《水浒传》中的牛二一般,每个人提起王建的名字都倍感头疼。由于王建排行第八,人们便给他起了个“贼王八”的绰号。

王建对这一绰号却毫不在意,甚至还变本加厉,

从一开始的小偷小摸,发展到宰杀耕牛、贩卖私盐,根本不把朝廷的法律放在眼里。

宋朝时期,宰杀耕牛仍然是重罪,只有强盗匪人才敢吃牛肉,贩卖私盐更是死罪,《隋唐演义》中的程咬金,便是由于卖私盐而被判死罪,因为隋炀帝大赦天下才得以出狱。

王建在当时已经是土匪强盗一般的人物,

如果当时有人说王建将来会登基坐殿,成为一朝天子,恐怕连王建自己都会觉得这是痴人说梦。

然而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一个人的优点可能会变成他的缺陷,而缺点往往反倒成为制胜的关键。王建如果生活在盛唐时期,他的一生可能很平淡,甚至会在监牢中度过余生。

但是晚唐的动荡时局,为王建提供了展示自己的舞台,他也将凭借自身的特质,完成华丽转身,从一个市井无赖变成一国之君。

葬父龙穴

也许是因为王建的所作所为实在过于恶劣,让他的父亲身心俱疲,未到晚年便过世。由于平日里经常和狐朋狗友一起吃喝玩乐,家里的钱早就被王建挥霍得所剩无几。

因为没钱为父亲买坟地,他只好将父亲的棺材用车推到郊外,随便找了一块儿荒地,将父亲下葬。

当棺材被放入坟中时,棺材盖竟然自己弹了起来,

突如其来的变故让王建着实吓了一跳。

经常混迹于市井的王建,对于怪力乱神的故事并不陌生,此时发生的事情必有蹊跷,王建守着父亲的棺材愣在原地,不知下一步该如何是好。

就在王建不知所措之时,一个道士刚好路过,看到这一幕后便走过来对王建说:“

你安葬父亲的这块地是龙穴所在,福薄命浅之人无福消受,还是赶快另择一块地安葬你的父亲吧。

听完道士所言,王建怒从心生,说道:“我父亲活着的时候,我没有让他安心度日,现在死了,连安葬在一块荒地的资格都没有么?我不管什么龙穴,今天我就要将父亲葬在此处。”

王建重新将棺材盖好,安葬自己的父亲。之后,王建在一次偷窃中被抓入狱,但由于常年混迹于街市,人脉很广,狱卒之中有不少和他很熟悉,便偷偷将他放出监狱。

逃出监狱的王建跑到武当山藏匿,遇到了一位名叫处洪的僧人,处洪见到王建第一眼便大为吃惊,对他说道:“从你的面相上看,你此生必定大富大贵,为何不去从军博取功名呢?”

王建经常和处洪谈论交流,经过处洪的点拨,王建的头脑逐渐清醒,收起了自己平日的无赖习气,性情也改变很多。于是他接受处洪的建议,前去从军。

开国称帝

从军后的王建,很快便在军营中崭露头角。在战场上,他异常英勇,并且十分讲义气,很快便得到上级的赏识,当上校尉。王建的人生从此开始了急速飞升的阶段。

公元880年,黄巢的起义军攻入长安,唐僖宗出逃巴蜀,随行护驾的将领当中便有王建的身影。唐僖宗回归长安,王建也被升为卫将军,负责保卫皇帝的人身安全。

在此之后,王重荣又起兵造反,唐僖宗被迫再次出逃,王建在追随唐僖宗的过程中十分尽心。

唐僖宗在极度疲惫的时候,都会倒在王建的腿上睡去,甚至还将玉玺交给王建代为保管。

至此,王建成了皇帝的心腹之人。许多手握重兵的将领拉拢王建,希望他能够加入自己的阵营,共谋天下。但是王建始终没有背叛信任他的唐僖宗。

到了唐昭宗时期,朝廷对于各地诸侯的控制力已经丧失殆尽,藩镇割据成了当时的主旋律,皇帝已经名存实亡。为求自保,王建将目光投向了四川。

一番筹措之后,王建具备了足够的实力,一举平定四川。

在朱温篡位之后,王建拒绝承认其统治地位,于是自立称帝,建立蜀国,成为前蜀的开国皇帝。

作为皇帝的王建十分勤勉,大力扶持农业,使四川的百姓人人得以温饱。王建虽然不通文墨,但他对文人学士十分恭敬,礼遇有加,当时的有识之士都争相前往蜀国躲避战乱。

王建的一系列举措,使得蜀国成为了当时的一方乐土,国中不仅衣食无忧,而且文化开明。

在五代十国的纷乱局势当中,能够建立这样一个政权,实在是难能可贵。

结语

孟子曰:“人恒过,然后能改。”每个人在一生当中都会犯错,只要能够意识到错误并加以改正,同样能够成为一个优秀的人。

王建能够从一个市井无赖变为开国皇帝,便是能够正视之前的错误,改过自新的结果。可见一个人只要朝着正确的目标努力,即便之前的起点再低,也能够有一番惊天动地的作为。

更多文章

  • 刘邦如何破解匈奴40万大军之围?后汉书:刘邦签订了丧权辱国条约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刘邦与匈奴的大战,汉高祖刘邦攻打匈奴,刘邦为啥要亲自打匈奴

    此时刘邦已经陷入绝地,如果冒顿稍一较真,可能汉朝往后的历史都要改写了!而此时奇迹发生了:冒顿竟然下令打开包围圈,让刘邦率军撤出重围,最后此役以和平方式得到解决。为什么冒顿最后会放过刘邦呢?《史记》中记载,是刘邦用重金贿赂冒顿单于的王妃阏氏,然后阏氏向单于求情,晓之以利害,最终单于架不住阏氏的枕边风,

  • 唐朝有一种神器,专门为女性在夏天凉爽而设计,如今依然有人使用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结合朝代来看,所说的神器应该是指唐代女性的“袒胸装”,而这种服饰,无疑是唐朝的一大特色。(“胸前瑞雪灯斜照,眼底桃花酒半醺”)一、经济发达、国富民强唐朝是我国古代辉煌的一个时代,特别是在唐太宗的贞观之治、唐玄宗的开元盛世时期,更是将唐朝带向了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那时候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整个国家呈现

  • 兵马未动,“征税”先行-汉武帝财政改革“弊病“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汉武帝财政制度,汉武帝时期赋税,汉武帝整理财政的措施

    在中国历史上商人的地位一直都不高,因为在中国这样的农业社会当中商人的存在的确是社会的不稳定因素。不过无论在每一个朝代只要政府出现了财政困难,肯定会出现许多的理财专家,这些人就有能力来帮皇帝聚拢钱财,而且这些人大多都是商人出身。到了那个时候这些人往往会受到整个系统的推崇,所有人都认为他们是最能干的贤臣

  • 唐朝最美的皇后,却被武则天砍断手脚,还被塞入酒缸浸泡惨死!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王皇后是唐高宗李治的皇后。武则天未入宫之前,唐高宗庞爱萧淑妃,王皇后便将武则天接进宫,结果王皇后更受罪了。于是联合萧淑妃和武则天斗,二人没斗过武则天,被武则天关进密室当猪养。李治大发恻隐之心,想把二人放出来,武则天先下手为强,先将二人各打一百大板,然后剁去手脚装进酒坛,做成“人彘”,也就是“人猪”。

  • 唐朝最“牛叉”的诗人,是苏轼的偶像,一首诗尽显好汉本色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苏轼50首必背古诗,定风波苏轼原文,苏轼

    “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这是电视剧《水浒传》的主题曲,大气磅礴,尽显梁山好汉的男儿本色。其实,在唐朝也有这么一位诗人 以“任气豪爽”著称于世。此人名为“刘叉”,光听名字就知道是个不好惹的主儿。唐朝狂傲豪放的诗人不少,李白、刘禹锡都是代表人物。但是作风如江湖好汉的也只有刘叉这么一个。传说他

  • 兵役制度:汉武帝征服匈奴以战养战的关键,超越千年的先进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汉朝的兵役制度,被钱穆称之为跨越千年的先进仁义的军事帝国,儒教主导的军事思路汉朝所属的时代,被历史学家奉为中国古典帝国的典范。同时期能够和之相媲美的,只有来自西方的古罗马帝国。两者在兵役制度上有所相似,都是强调全民皆兵的理念。但是相较于罗马人的征兵制度来说,汉朝又有自己特有的人文关怀。他们强调全民皆

  • 唐朝忠臣段秀实,当场举笏攻击朱泚,视死如归壮烈殉节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段秀实简介,朱泚,李嗣业和段秀实

    建中四年(公元783年)正月,割据淮西的李希烈攻陷汝州,圈攻郑州,叛唐称帝。唐德宗派哥舒曜为东都汝州节度使,讨伐李希烈,结果哥舒曜反被李希烈包围在襄城。唐德宗又调泾原兵去解围。当泾原兵路过长安时,因赏赐招待不周,也哗变叛唐。唐德宗只好带上妃嫔,仓皇逃到奉天(今陕西乾县)。叛军冲进宫中,大肆抢劫,并拥

  • 从萧何“自污”到公孙贺辞相,看西汉皇权对相权的蚕食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作为皇权,一直视天下为私产,就想自己说了算;作为相权,则认为天下是皇帝和士大夫所共治,所以要讲点民主,凡事需要征求一下丞相的意见。在中央集权制度确立之前,君君臣臣的观念极其淡薄,君、相之间习惯“坐而论道”,此时的君权、相权情同鱼水,像文王与姜尚、齐桓公与管仲、秦昭王与范雎等,二者既是君臣,又是师友。

  • 唐朝年龄最小的大将军:14岁封王16岁上战场,死时仅18岁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之前有说过,在唐朝初年有一个非常年轻的将领叫罗士信,他虽然不是唯一的一个年轻人,但是他在13岁的时候就扬名天下,然后再22岁的时候战死非常可惜。但是今天要睡的那位将军更加年轻,这个人在战死时仅18岁。这个人姓李名道玄,是在隋文帝仁寿四年的时候出生的,背景很强大,跟是柱国李虎的曾孙跟很多大人物都有关系

  • 从河上公到曹参:一个对汉初“黄老之治”影响巨大的道家流派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曹参活了多大,曹参墓简介,曹参无为而治

    到汉文帝、汉景帝时,国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出现了多年未有的稳定富裕的景象,这就是中华文明迈入帝国时代后的第一个盛世——“文景之治”!汉初“黄老之治”的一个关键人物,是开国功臣、继萧何而为汉相的曹参。曹参是刘邦的同乡,秦末为沛县“狱掾”,即管理监狱的小吏(可能为典狱长),与萧何是同僚兼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