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为什么很多古代名人都认为,秦灭六国是因为六国咎由自取?

为什么很多古代名人都认为,秦灭六国是因为六国咎由自取?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1498 更新时间:2024/2/13 15:19:25

战国后期形势图

杜牧《阿房宫赋》的最后一段写到:“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意思是秦灭六国,是六国自取灭亡,不怪秦国的虎狼之师;秦朝的灭亡,也不是因为陈吴刘项等人揭竿而起,而是因为秦朝自取灭亡。在杜牧的观点中,秦国之所以灭亡是因为秦王扫六合之后,不爱六国之人(实际上是连秦国人也不爱),那么六国被秦消灭,为什么也是咎由自取呢?

[var1]

[var1]

[var1]

[var1]

北宋时期形势图

之前文章中,国史君(国史通论)曾讲到在汉人建立的政权中,宋朝国祚仅次于汉朝,但是汉是“强汉”,而宋却是“弱宋”,在与辽、西夏、金等政权的对峙中,宋朝在武力上常常处于劣势,于是不免有割地赔款的情况,在这种背景下,北宋文学家苏洵曾经写过一篇非常著名的政论文《六国论》。

商鞅雕塑

由于苏洵的主要目的是借古讽今,所以他主要站在最终灭亡的六国的角度。开篇便点明主旨——“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秦国在立国之初曾经非常弱小,甚至中原各诸侯国会盟的时候,秦国都没有资格参加,但是后来秦国经过数代君王的变革,逐渐走向富强之路,跻身于战国七雄之一。尤其是秦孝公采用商鞅变法之后,以战士取得敌方首级数量为封爵的唯一指标,秦国人从此成为“怯于私斗而勇于公战”的“虎狼之师”。在这种情况下,六国“为秦人积威之所劫”,争相“抱薪救火”般地割地赔款,“以求一夕之安寝”,强者恒强,弱者恒弱,六国从此一蹶不振,终至覆灭。

秦灭六国次序

汉朝贾谊也曾经在《过秦论》中提到与“弊在赂秦”类似的观点。他说经过秦孝公、秦惠文王、秦武王、秦昭襄王四代君王励精图治,秦国已经让山东六国非常恐惧,并且开始“会盟而谋弱秦”,当时“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约从离衡,兼韩、魏、燕、楚、齐、赵、宋、卫、中山之众。”对于山东六国来说,当时形势一片大好,并且六国人才济济:“于是六国之士,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齐明、周最、陈轸、召滑、楼缓、翟景、苏厉、乐毅之徒通其意,吴起孙膑、带佗、倪良、王廖、田忌、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他们曾经“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叩关而攻秦”,但六国内部离心离德,并且内耗严重,当他们连兵西进之时,却逡巡不前,互相扯皮,几乎没有取得什么进展。

秦始皇雕塑

由此看来,以六国之地、之兵、之民、之人才、之补给……联合起来定胜于秦国十倍,但当时六国对抗秦国,恰似于一只羊领导一群狮子与一只狮子领导一群羊的区别,所以,六国之败,很大程度上是败给了自己。

更多文章

  • 烈士吴樾效仿荆轲舍命炸五大臣,失败后,自己被炸得四分五裂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刺杀五大臣的吴樾高清图原图,吴樾的妻子刘晶,断金吴樾

    [var1]吴樾出生于一个贫苦之家,上有二兄下有一弟。父母先后病亡后,八岁的吴樾便跟随两个哥哥生活。长兄次兄离世后,吴樾独自闯荡江湖。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他接触了先进的革命思想。《革命军》《黄帝魂》等文稿,成了他的启蒙书籍。看透了朝廷的伪善后,吴樾立志推翻腐朽的清政府。后来,他加入了光复会。当时的清

  • 明朝奇才创作“滚滚长江东逝水”,却是宦海“低能儿”,死的憋屈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有傲骨的明末文人,明朝最聪明的鬼才是谁,宦海茫茫王阳明

    杨慎四川新都人,生在官宦家庭,父亲杨廷和两朝首辅。杨慎也就成了名副其实的官二代。这个杨慎自幼聪慧加上受到家庭熏陶,博学多才,在历史、考据、诗词,乃至天文地理等多个领域都有涉猎。12岁诗文名震天下,明孝宗弘治元年(1488年),24岁殿试一举夺魁成为状元,任翰林院修撰,编修《明武宗实录》。杨慎的人生初

  • 细读明朝 争议这么大 是被刻意抹黑还是历史黑点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明朝,没有汉朝的威武:"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没有宋朝的璀璨:"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没有唐朝的繁盛:"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但是明朝:"无汉之和亲,无唐之结盟,无宋之纳岁薄币,亦无兄弟敌国之礼。"明朝无论是遇到多大压力,既没有屈膝投降,也没有割地赔款。即使到

  • 北宋热门钱币,崇宁重宝和崇宁通宝,人们为何更认可后者?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前言北宋铜钱的品种非常多,这点大家都知道,火热的品种其实也就那么几种,除了大观就是崇宁,在崇宁里面其实又分为崇宁通和崇宁重,一般来说人们可能更喜欢崇宁通宝,因为崇宁通大部分都是宋徽宗的亲笔御书,所以崇宁通一般玩的人更多一些,相对来说,两者其实差不多,但是市场上崇宁通因为认可的人更多一些,所以价值也要

  • 明代关宁锦防线是劳民伤财?打不下山海关,清军真不能入主中原吗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关宁防线示意图,明末山海关防线,后金怎么绕过关宁防线的

    作者|冷研作者团队-佑陵字数:4001,阅读时间:约11分钟 编者按:1644年对于中国历史来说真是异常吊诡的一年。在这一年的年初,刚刚拿下陕西不久的李自成率军东征,一路势如破竹,在春天的时候就拿下明帝国的首都北京。但当所有人都以为大局将定之时,来自东北的清军却后来居上击败了占领北京才四十天的李

  • 你最喜欢谁扮演的包拯?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老版包拯是谁扮演的,包拯是被谁害死的,包拯出世第一部

    历史上包青天之所以这么红主要是因为宋灭亡后 汉族被元朝所统治 当时的蒙古人嗜杀成性(不歧视今天蒙古族兄弟)。只管杀连埋都不管埋。 因为戏曲和七侠五义 大家希望有清官有大官来主持公道,作为帝王一般离人民太远,所以那个时代生活在水深火热时期的人民就把希望寄托在了他的身上。说真的在那个时候老百姓生活还是挺

  • 山河月明:徐达身故,蓝玉出山,背后却是太子侧妃吕氏的一箭三雕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徐达蓝玉关系,蓝玉为什么毒死徐达,蓝玉打得过徐达吗

    燕王妃不明白父亲为何要让燕王孤军深入,徐达却告知此举是为了帮助燕王在军中立威。原来燕王自担任锦衣卫指挥使以来,空印案、胡惟庸案被株连官员多达数千,发配充军者数以万计。朝廷上下,文武百官皆对锦衣卫有诸多不满,而身为锦衣卫指挥使得燕王朱棣首当其冲成了众人的眼中钉,肉中刺。胡惟庸案告破之后,锦衣卫被裁撤,

  • 北宋灭亡时,杨家将为何没有出来救国?真实情况是怎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北宋灭亡杨家将原因,北宋灭亡杨家将为什么不救国,北宋的灭亡与杨家将的因果关系

    仅仅过去两年,金军再次南侵略,不仅攻破北宋都城东京开封府,更将宋徽宗和宋钦宗掳掠至金国,使北宋灭亡,史称靖康之变。虽说中间间隔时间较短,但北宋方面完全有机会做好防御工作。可为何直至灭亡,也不见任何武将挺身而出?尤其是赫赫有名的杨家将,为何不再出来救国? 时间认知错误 事实上,倒不是杨家将不想拯救北宋

  • 金朝简史-金政权的建立及金灭辽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辽宋夏元金朝的文化,金朝灭辽纪录片,中国皇帝简史之金朝篇

    完颜阿骨打嗣位为都勃极烈后,便把反辽作为斗争的主要目标,为反辽进行了各方面的准备工作。辽天庆四年(1114)九月,辽朝加强对宁江州(今吉林扶余东)的防御,阿骨打集诸路兵誓师于来流水(今拉林河),举起抗辽斗争的义旗。接着攻占辽的宁江州、出河店(今黑龙江肇源西南的吐什吐)、宾州(今吉林农安东北)、咸州(

  • 金朝简史-蒙古侵金及蒙宋灭金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金朝和蒙古的世仇,宋夏战争简史,中国皇帝简史之金朝篇

    蒙古各部在金初大多臣附于金,随着蒙古各部势力的发展,双方矛盾日益突出,不断发生战争。金世宗时为了削弱蒙古各部的势力,曾采取每三年出兵剿杀蒙古各部的成年男子,称为“减丁”或“灭丁”,并掳掠蒙古各部人民作奴婢,给蒙古人民带来世代难忘的苦难,引起蒙古各部更大的反抗,金朝虽加强镇压,但叛降不定。大定二十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