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武双全的少年将才吴三桂
想要了解吴三桂投降的真实目的,还要从他的经历说起,吴三桂(1612-1678年),字长伯。明末辽东人,他是锦州总兵吴襄之子,武将祖大寿的外甥。
他的父亲在辽东举办团练,因为他的功绩显著,后被明朝授予“辽东团练总兵”一职。
吴三桂从小在父亲和舅舅的教导下,在征战的环境下耳濡目染,并不断地参加小型战役迅速成长为一位骁勇善战的猛将,难得可贵的是,他在练武时还坚持读书,不到二十岁就考中武举,之后跟随他的父亲和舅舅开始军旅生涯。
有一次,他的父亲吴襄率领500名骑兵去巡视边境,遭到后金军队的包围,他突围了几次都没有成功,吴三桂得知父亲被困时,他赶到主帅祖大寿的营帐,请求他派兵增援他的父亲,可祖大寿以“吾以封疆重任,焉敢妄动!万一失利,咎将安任?”为由拒绝了吴三桂。
吴三桂没办法,只好率领自己的数十名家兵去解围,他们浴血奋战,誓死抵抗后金军队,最终帮助其父突围,并率领剩余骑兵返回宁远,这次救援行动让吴三桂声名大噪,整个后金军队都闻之丧胆。
之后的吴三桂英勇奋战,深得辽东诸帅的青睐。
1639年,仅27岁的吴三桂已经升任辽东总兵,如此年轻便担此大任,以后更是前途无量。
但此时的明朝已是风雨飘摇,大明的国力与边境防守息息相关,而此时定都盛京的后金已经崛起,它虎视耿耿地盯着大明的一举一动,寻求机会一举击败大明。
1641年,松锦之战爆发,此战役明朝大败,大明在辽东苦心经营的防线被彻底瓦解:辽东士兵损失殆尽,大将洪承畴、祖大寿被迫投降,骁将曹变蛟被杀,
之后仅剩吴三桂一队在山海关一线苦守阵地,他又重新拉了近万人的边防队伍对抗清朝。
清朝为了打开山海关这一最后的屏障,多次派他的舅舅祖大寿来劝降吴三桂,但他始终不为所动,这也说明吴三桂并非是个缴械投降的汉奸,不到最后时刻,他是不会主动投降清朝的,更多的是他被迫投降。
二、勤兵主已缢,退守观大局
1644年,国内的农民起义的形势已经遏制不住,“闯王”李自成已经进入京城,而崇祯帝为了抵抗农民军,封吴三桂为平西伯,命他进京勤王,可吴三桂率兵还未到京城时,崇祯帝已经自缢于煤山,这时吴三桂也没办法,就退回山海关进一步观望全国局势。
而当时的吴三桂已经成为各势力争相拉拢的对象,李自成派兵去招降吴三桂,并带去4个月军粮和4万两白银,吴三桂当时的处境很困难,看到李自成很有诚意,已有降心。
可他打探到京城内消息称,李自成拷打他的父亲吴襄,且已经奄奄一息,李自成还抢了吴家5千两白银,更可恨的是,吴三桂的宠妾陈圆圆被人霸有。吴三桂当场发誓:“君父之仇,必以死报”。
吴三桂斩杀了使者,他态度的转变也引起了李自成的警觉,四月三日,李自成率领10万军队前往山海关和吴三桂决一死战。
吴三桂自知自身粮草不足,不可能抵挡住10万大军的进攻。
上文说到,各个势力都向吴三桂抛出橄榄枝,清朝更是多次招降吴三桂。
之后的结局大家也都知道:农民军败退
山西,清军入关,吴三桂跟随清朝。
三、冲冠一怒为红颜
那么吴三桂究竟是被迫投降还是为了宠妾陈圆圆?
陈圆圆又是何等倾国倾城,让将军为了她不惜进行一场战争呢?
陈圆圆本是常州武进人,她六七岁时父母去世,她被姨母收养,后来她沦落到苏州教坊当歌妓,因为天资聪慧很快就崭露头角,后被周奎看中买入府中,吴三桂做客周府时一眼看中陈圆圆,而周奎就做顺水人情把陈圆圆送给他,从此陈圆圆成为他的红颜知己,但吴三桂为守边重将,不能一直和陈圆圆一起,他便把她送到父亲吴襄的府中。
后来大明形势越来越严峻,农民军首领李自成搜刮吴府时,貌美的陈圆圆自然也就被闯王的心腹大将刘宗敏所霸占为侍妾。
吴三桂知道后怒发冲冠,杀掉使者后萌生了降清的念头,但起关键作用的还是当时的大环境。
总结:常有人说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可当时的大环境是什么呢?
崇祯帝自缢,大明灭亡;农民军也威胁吴三桂投降,但因为吴三桂受不了农民军的那一套,所以不可能招降农民军;虽说吴三桂和清军对抗多年,可在当时最好的选择就是随着大形势投降清军,这里面既有吴三桂自己的打算,也有清军的软硬兼施,还有农民军的步步紧逼,让吴三桂别无选择。没有认识到潮流是没必要把“卖国贼”这顶帽子扣在吴三桂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