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北方白瓷晚于青瓷,到今日逐渐形成了白瓷的一家独大,甚至至今百姓家中都少有青瓷,餐具均已白瓷为主,也可以通过陶瓷的变更看清人们审美的变化和时代的变革。这其中宋代定窑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唐白瓷的基础上,充分融合了多重雕刻工艺,在控制铁元素的比例和胎质釉料制作工艺中的成熟运用,使得定窑在众多白瓷窑口中脱颖而出,在北方白瓷中冠绝当时、独领风骚,与官哥汝钧并称为宋代五大名窑。
定窑,创烧于隋代,中心窑场位于河北省曲阳 县的涧磁村和东、西燕川村一带,宋代以前称曲阳 窑,初期以生产青瓷为主,兼烧白瓷,产品主要是日用器皿,质量并不高。到了晚唐五代,开始初步繁荣。至北宋,曲阳县属于定州管辖,窑以州名,故名 定窑。定窑在北宋迅速发展,工艺水平进一步提高, 生产规模继续扩大,品种也不断增加,除白釉外,还兼烧黑釉、绿釉、酱釉等品种。其中,以白釉的产量 最大,器形也丰富多样,以盘、碗、碟、瓶等日用器皿 为大宗,此外还有水盂、砚台等文房用具,净瓶、六 管瓶等宗教用具,瓷枕、唾盂等寝室用具。
概况这些都是老生常谈的问题,其实定窑的繁荣主要跟五代时期,定窑远离中原纷扰中心,胡汉杂居等因素,造就了工匠和商人更愿意聚集于此,逐渐形成了宋时定窑的规模。这篇文章主要讲讲定窑的艺术成就。
北宋定窑白瓷在艺术上也是名声鹊起,取得了非凡的成就。从造型上看,由于北宋士大夫知 识分子在社会活动中比较活跃,而其精神趣味弥漫着幽古内敛的白瓷也不例外。
宋"定窑印划花玉壶春",是典型的瓶口外撇、细颈、硕腹的玉壶春瓶造型。在艺术上,娇艳却不显轻佻,端庄又不失妩媚。给人以圆润修长、轻盈俏丽的感觉。
北宋定窑白瓷在装饰手法上也很讲究,尤以其刻花和印花的技巧开创了白瓷装饰的新天地。在刻花技法上,由于定窑白瓷属于薄胎瓷器,这就决定它不可能像耀州窑那样采用大刀阔斧的深刻产生强烈的浮雕效果。所以,定窑白瓷使用精雕浅刻的方法,通过刻痕凹处与胎体淡黄色深浅有别,显示岀非常清淡微妙的变化。常用的刻花装饰花纹有牡丹、莲瓣、鸳鸯、双 鸭、双鱼、三鱼、水波纹等。其刀法流畅娟秀,线条连贯自如,浑然一气。
到了北宋后期,印花装饰逐步达到了高峰, 它是使用预先刻好花纹的陶模,在瓷坯未干透而尚 具少许可塑性时印岀花纹,一般多是阴模阳纹,使花纹突岀,常用的纹饰有云龙腾越、凤穿牡丹。此外,它还大胆吸收了北宋织锦上的团花和缠丝图案。由于是模印,所以图案往往花纹规整,组织严谨,布局匀称。
除了刻花和印花外, 北宋定窑白瓷还采用划花、捏塑、上金彩等装饰方法,也都各有千秋,为其增添了新的艺术魅力。
北宋定窑白瓷釉色白嫩优美,器形风致幽雅。装饰精细隽永,有”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的雅韵。定窑白瓷以其高质量的产品,取代了邢窑白瓷,使宋人"只知有定,不知有邢"了,影响所及,仿者纷起。如其"覆烧”工艺大幅提高了瓷器产量和质量,且非常节省原料,南北窑场如山西的霍州窑、四川的彭县窑、景德镇的福田窑等纷纷效仿。而北宋定 窑白瓷的薄胎刻花、印花、捏塑等装饰技法对后世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