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岳飞征剿杨幺,一招“挖墙脚”战术,将其打得大败

岳飞征剿杨幺,一招“挖墙脚”战术,将其打得大败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4063 更新时间:2023/12/21 1:02:25

张浚一惊,心一下揪了起来:“席参军,休要惊慌,有何紧急军情,慢慢讲来。”

席益定了定神:“回大都督,岳飞岳节使所为,只怕会招来大祸啊!”

原来,洞庭湖地区钟相、杨幺起义,钟相被杀后,杨幺采取“陆耕水战”的对策,与南宋朝廷持续对抗。宋廷多次遣使招安、派兵征剿,都铩羽而归,被南宋朝廷视之为“心腹蓄毒”,万般无奈之下,朝廷将岳飞从抗金前线召回,以宰相张浚为兵马都督,岳飞为荆湖南、北、襄阳府路制置使,率领约五万人马前往镇压。

岳飞智勇兼备,在抗金斗争中,屡战屡胜,在南宋的声望与日俱增,接受了朝廷新的任命,立即马不停蹄赶赴荆湖。作为一位有勇有谋的战神,岳飞常说:“兵无常势,水无常形,按取胜的态势去做就行了。”他也深谙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道理,对这次征剿的对象杨幺,和自己军队的特点,他也有精准的分析:用正规军打水寇,因此难打;利用水寇来打水寇,就会容易得多。打水仗不是我们的长项,用弱势和水寇的长项打,很容易失败;如果利用杨幺身边的大将,借助他们攻打贼兵,然后官兵再进行围剿,就能擒获诸贼头目。

说简单一点,他的作战策略就是:夺其手足之助,离其腹心之托。挖对方的墙脚,把对方变成没有帮手、没有心腹的孤家寡人。

当然,要“夺其手足之助”,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尤其是在岳飞之前,官军在杨幺面前,基本上的输得没有脾气,想要招降,你也不硬气,但是,岳飞招降,结果就不一样了。

一、招谕黄佐

黄佐对岳飞盛名早有耳闻,可以说是既怕惧他的威力,又相信他的忠孝正直:“岳节使号令如山,如果与他为敌,万无生理,不如向岳节使投降,他一定会善待我。”

面对岳飞,黄佐选择了一条最稳妥的能够保全自己性命的路,投降。

岳飞不是个简单的人,不是招降了你就万事大吉,他是要充分挖掘人的潜力的,他要让黄佐死心塌地,于是,岳飞单人独骑,探视黄佐所部,把黄佐拉到身边,亲切的抚摸着他的肩膀说:“你是个识时务的人,归顺朝廷,果真能够立功,封侯受爵,根本算不了什么。我打算把你重新派回洞庭湖,能够抓的就抓了,可以劝的,就劝降,你看怎么样?”

黄佐为岳飞的推心置腹和高度信任,感动得哭了起来,发誓要以死相报。

这时,张浚都督军事,到达潭州,参军席益听说了岳飞所为,如此信任一个新近投降的叛贼,非常不解:岳飞太自大了,反贼心态,不能以常理揣测,万一事变,后果难以预料。席益以为发现了岳飞指挥作战的大漏洞,想要邀上一功,这才匆匆忙忙,赶到中军帐,向张浚细细禀报。

张浚呵呵一笑:“参军多虑了,岳侯忠孝正直,行军作战有周密的谋划,怎么会把事情看得那么轻易呢?”

主帅如此说了,席益哪敢再多嘴,脸有惭色,赶紧退下。

黄佐不负岳飞期望,重回洞庭以后,袭击周伦营寨,杀死周伦,捉获了统制陈贵等人,立下大功。

二、招杨钦来降

杨钦骁勇、剽悍,是杨幺的心腹。岳飞对此人颇有些忌惮,采用的应对方法,还是根据既定的策略,劝降。有了黄佐,那就有了更好的安排。岳飞派黄佐,与机密官黄纵,一起进入洞庭,策反杨钦。

杨钦见黄佐受岳飞如此看重,感觉找到了出路,使者一到,毫无犹豫,立即答应,带领全寨一万多人,乘船几百艘,向官军投诚。

三、说降全琮、刘锐

兵不血刃,杨钦投降,岳飞大喜过望,情知征剿大计,已经成功了一半,于是上表,请求朝廷授予杨钦武义大夫,日常礼遇,十分隆重,取得杨钦信任后,将他重新派回洞庭湖中,以身说法,成功策反全琮、刘锐等人归降。

全琮、刘锐等投降后,岳飞与他们联合演出了一场苦肉计,故意鞭打他们:“贼人没有全部投降,你们这几个来这里做什么?”又将其遣返洞庭。

杨幺还在为返回的几个人,疑神疑鬼呢,这天晚上,岳飞率领士兵突袭敌巢,一举俘敌数万。杨幺大部瓦解。

就这样,岳飞连用策反之计,将杨幺的墙脚挖个稀碎,杨幺构建的这幢大厦的覆灭,也就不可避免了。

当然,杨幺不甘失败,还妄想据寨固守,但是,他的对手可是岳飞啊。

岳飞先是派人开堰放水,降低水位;然后用木筏堵塞湖洞庭湖水道,把青草洒在湖面上,克制杨幺船战的优势;又令杨钦为向导,带领官军直取杨么巢穴。在强大的攻势面前,杨么力战失利,被俘处死。

被俘杨幺丁壮五六万,编入岳飞部属,成为岳家军的生力军。

这正是:指挥若定山人计,策反敌军有妙章。单骑抚降扬胆气,栏杆拍遍慨而慷。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岳飞墓前跪着五个人,为何现在只有四个,是谁不用跪了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岳飞墓前跪着哪5个人,岳飞墓前跪着的真实照片,岳飞墓前跪着的都是谁

    岳飞生于风雨飘摇的北宋,经历着别族入侵,徽钦二帝被俘,山河沦陷,那是一个黑暗的时期。年少的岳飞年少立志精忠报国,重拾旧山河,毅然的参军,很快岳飞凭借着卓越的才能为南宋打造了一直铁军,成为了金人的梦魇,“撼山易,憾岳家军难”这句话,金人是深有体会。正当岳飞在前线捷报频传时,秦桧为首的投降派怂恿赵构召回

  • 岳飞之死,不独为奸臣秦桧所害,主谋原来是他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秦桧是怎么杀害岳飞的,郭德纲讲岳飞秦桧,秦桧以什么罪名杀害岳飞

    一首《满江红》慷慨激昂,饱含了抗金名将岳飞誓为国家收复失地的凌云壮志。可惜他壮志未酬身先死,空留遗憾在人间。岳飞之死,妇孺百姓皆知,他是被奸臣秦桧所害。后世学者却众说纷纭,有人说,岳飞的冤案中,宋高宗的责任大于秦桧;还有人说,岳飞对于“精忠报国”的做法是“国”大于“君”,他触碰了君王的底线,高宗自然

  • 岳飞为什么不敢造反?实力决定一切,赵构其实被大家严重低估了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并且,岳飞与张俊、韩世忠、刘光世这三位出道、军界大佬相比,他的崛起完全是赵构一手扶持和提拔的结果,并非是因为自己的资历和实力足够。最初,当张俊、韩世忠、刘光世都已经是军区司令级别的长官时,岳飞还才刚刚踏入团级军官的行列。后来,岳飞因为作战英勇,被先后指派为韩世忠和张俊的手下,跟随他们俩剿匪平叛。在这

  • 弘扬岳飞“尽忠报国”精神,让岳飞的爱国精神发扬光大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岳飞孙子发现岳飞遗书,岳飞的爱国精神品质,若不杀岳飞岳飞必反

    “尽忠报国”这句话出自于《宋史·岳飞列传》。1126年,金兵大举入侵中原,岳飞二次投军,又开始了他保家卫国的戎马生涯。相传岳飞临行前,其母姚氏在他背上刺下“尽忠报国”四个字,意思是要竭尽全力报效国家。这成为岳飞终生遵奉的信条,也成为千百年来无数爱国志士报效国家的豪迈誓言。也称作作“精忠报国”。也有的

  • 抗战时期的“文艺战”:八路军用岳飞画像、日文歌曲瓦解敌军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岳飞画像100幅,八路军抗日所有战役,岳飞人物画像图

    今天,我们为您聊的是抗战时期关于八路军文艺宣传的故事。八路素来重视文艺宣传,通过文化手段瓦解日军。平型关战斗之后,八路军就对如何开展对日军的宣传工作总结了初步的经验。当时的宣传队主要是涂写日文的反战口号或者在敌人驻地附近散发宣传品,但是效果一般。后来八路军各个敌工部门建立后开始了自己的宣传队或小组工

  • 岳飞(1140年)“北伐”的时代背景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岳飞北伐历史年表,岳飞三次北伐,岳飞北伐的过程

    岳飞(1140年)“北伐”的时代背景据《金史。宗弼传》记载:…宗弼查清楚了挞懒和宋人勾结互相贿赂,馈赠礼品,竟将河南、陕西拱手献给宋朝,所以上奏请求杀了挞懒,恢复旧有疆土。当时,宗磐已经被杀,挞懒在行台,他于是又与鹘懒谋划造反。行台正好设置在燕京,皇上诏令宗弼为太保,领导行台尚书省,原任都元帅还像以

  • 岳飞郾城大捷、朱仙镇大捷的背景及南宋各大将的表现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郾城之战岳飞保存实力,岳飞抗金郾城大捷,岳飞抗金郾城之战

    绍兴十年(1140),金朝背叛盟约攻取河南一、金史宗弼传中对这次战事的记载:。。。宗弼查清楚了挞懒和宋人勾结互相贿赂,馈赠礼品,竟将河南、陕西拱手献给宋朝,所以上奏请求杀了挞懒,恢复旧有疆土。当时,宗盘已经被杀,挞懒在行台,他于是又与鹘懒谋划造反。行台正好设置在燕京,皇上诏令宗弼为太保,领导行台尚书

  • 岳飞被害后,7个子女结局如何?长子被杀幼女投井,子孙弃武从文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岳飞死后七个子女,岳飞一家被害死了多少人,岳飞遇害后谁救了他儿子

    古往今来,世间一直纷争不断,帝王们为了自己的王权霸业,朝权在握往往不会顾惜百姓们的安危。也有无数将士在为国为民抗争时,永远留在了异国他乡,至死不能荣归故土。说起岳飞人们都很熟悉,宋朝时期著名的军事家、将领,不仅熟读兵法攻略,更有一身武艺。然而最让人敬佩的是岳飞屡次不顾危险和外敌抗争,把国家原先的失地

  • 岳飞被冤杀后,赵构在灵位前说“非卿不忠,非朕不明”,有何深意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岳飞是被赵构杀的吗,赵构赐岳飞手札全文,岳飞之死与赵构的关系

    扪心自问,岳飞从未做错任何一件对不起祖国的事情,他反而是所有的宋朝臣子中最为忠贞,也最有大义的民族英雄。但赵构却仍在明知他“精忠报国”的情况下,认可了所谓的“谋反”之罪,这又是何意?大概赵构曾在岳飞的灵位前说的“非卿不忠,非朕不明”一句话能点明了。岳飞出生于1103年3月,是今河南汤阴人,自幼读书习

  • 岳飞的精神洁癖:自己不贪污,认为大家都该如此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岳飞的精神品质,岳飞的精神四字成语,岳飞的品质值得推崇吗

    岳飞小时候就失去了父亲,母亲渴望看到儿子成为栋梁之才,所以教给岳飞的全是正统思想教育,要忠君报国。日复一日的强化和灌输,还在思想成长期的岳飞,头脑里再也容纳不了其它信仰,他坚定地树立了忠君报国、国家为大的思想。十几岁的时候,岳飞就主动放弃了和别人一样无忧的童年,过着艰苦而自律的生活:每日黎明就起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