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庄公元年,春秋曰:
春王正月。三月,夫人孙于齐。夏,单伯送王姬。秋,筑王姬之馆于外。冬十月乙亥,陈侯林卒。王使荣叔来锡桓公命。王姬归于齐。齐师迁纪、郱、鄑、郚。
去年鲁桓公在齐国突然薨逝,桓公与文姜十二岁的儿子姬同,被拥立为鲁国新任君主,是为鲁庄公。庄公还有异母的哥哥庆父和牙叔,这次鲁国在即位问题上没有搞摄政的把戏,而是直接让十二岁的姬同即位。过去农村有句老话,大意是男孩子自挣自吃,意思是说农家的男孩子十二岁就可以跟随大人给地主家干活,只不过这么大的孩子干活是没有工钱的,地主只管给吃饭。十二岁的孩子身体和心智虽然没有完全成熟,但在生活所迫之下,也要承担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所谓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就是这个道理。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姬同就不一样了,因为老子死的意外,就被推到了国家治理的前台,这背后肯定有元老重臣在支持,否则一个十二岁的孩子,断不可能控制整个国家的。
[var1]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春秋的说法,三月间,桓公夫人文姜躲到齐国去了。从字面理解,文姜应当是随桓公之丧回到了鲁国,参加了桓公的葬礼和儿子姬同即位的事情,可能与执政大臣搞不到一块去,又回娘家去了。
庄公元年的公羊传一改单纯发表议论的做法,对文姜归齐不但大发议论,而且有鼻子有眼地描述了桓公两口子矛盾口角的细节。按公羊的说法,文姜自去年跟随桓公去了齐国就一直没有回来,后世司马迁的史记采取了这种说法,并更进一步说明文姜是因为害怕鲁国人跟她算账而不敢回来。这种说法与春秋表达意思并不相符。公羊关于桓公两口子在齐国期间的矛盾冲突时,说桓公发现文姜与齐侯关系密切甚至暧昧,赌气说“姬同不是我的孩子,是齐侯的孩子”,文姜把这情形告诉了齐侯,齐侯顿起杀心,公子彭生在车上折断桓公肋骨的细节也是公羊的记述。其实桓公真有这话,也只能是吃醋后的气话,文姜出嫁是在鲁桓公三年,生下姬同是在鲁桓公六年,三年时间都在鲁国王宫里,桓公这话毫无道理,却给自己招来了杀身之祸。没想到一贯以微言大义著称的公羊也和左传一样玩起来传奇。
[var1]
陈醋
[var1]
今天的鄌郚
这年周王室要把一位公主(王姬)嫁到齐国去,送嫁的是单伯,做媒的是鲁国,为此鲁国还专门在城外为王姬修建了行宫,几乎同时,周王室还委派大臣荣叔来鲁国传达王室对鲁桓公薨逝的慰问和追谥。这两件事说明周王室对鲁国还是十分倚重的,没有粮食来讨,没有车马来要,嫁女娶后请鲁国做媒,这次专门来给桓公
锡命,
也算是投桃报李,以王室的名义给鲁国长长面子,只不过这时的王室式微,诸侯不一定买这个面子罢了。
齐襄公这会儿娶了王姬,洞房花烛的烟火还没有散尽,就开始了实施吞并纪国的战略举措,指派军队吞并了纪、郱、鄑、郚,这会儿没有了鲁国的羁绊,纪国看来是招架不住了。纪、郱、鄑、郚 这些地方都在今天山东的寿光、昌乐和临朐三县市交界的地方,特别是昌乐市南现在还有一个地方叫鄌郚镇,应当是历史地名的延续。开疆扩土这才是齐国战略的根本目的,也是后来齐桓公霸业的前奏,至于联姻、会盟乃至杀人放火都只是手段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