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同是皇权继承人,康熙提防着胤礽,为何朱元璋却能充分信任朱标?

同是皇权继承人,康熙提防着胤礽,为何朱元璋却能充分信任朱标?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3399 更新时间:2023/12/17 10:43:15

明太祖朱元璋和清圣祖康熙帝,皆是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皇帝,但是这两位皇帝在继承人身上的问题对比却很耐人寻味。同样是父子,康熙对自己的儿子胤礽充满了提防,最后搞得一点亲情都没有;而朱元璋却很信任朱标,父子之间亲情很浓。

这个事件背后的原因说起来复杂,但概括起来无非三点:

第一:明清两朝的政治环境问题

作为明朝开创者,明太祖朱元璋起于微末,对亲情非常看重,同时对权力滋生野心、野心滋生迫害的问题看得很透彻,为了防备儿子之间骨肉相残,在其称吴王当年他就将长子朱标立为世子,建立明朝后,朱标进一步被立为太子。

为了打造一个稳固而平和的皇权继承体系,建国后朱元璋马上确定了藩王分封制,以藩王为中央朝廷的藩屏,客观上减弱藩王与朝臣结党夺权的可能性,减轻了太子继位的压力,如此一来,太子朱标没有竞争压力,自然不着急扩张势力,不着急继位,也就不存在铤而走险的风险。

清朝的皇权继承则不同,既不是汉人的嫡长子继承制,也不是蒙古的幼子守灶制度,而是临死之际才立储。纵观整个清朝并没有形成一种稳固的继承人制度,完全是“选贤任能”,说白了,谁的拳头大、脑袋厉害就谁当皇帝。比如努尔哈赤死后,皇太极从四大贝勒中胜出;皇太极死后,多尔衮和豪格相持不下,妥协选了顺治帝;而康熙的继位,得益于他挺过了天花病毒,而他的哥哥们全死了……

到了康熙时期,他虽然立胤礽为太子,但十年后也对太子胤礽的六个兄弟授予爵位和八旗领民。不仅给权,还给人。而某种程度上,源于满人的固有观念,这些皇子的旗民也都支持自己领主皇子拥有皇位继承权,康熙时期著名的九龙夺嫡就此开场。他的儿子们拼命扩张势力,想尽办法增加赢面,如此一来,竞争压力很大的太子胤礽岂会袖手旁观,自然也要下场,拼尽全力的争斗,甚至到了威胁皇权稳固的地步,康熙自己也成为受害者之一,不得不提防太子胤礽以及其他儿子铤而走险,像唐太宗李世民那般搞一场军事政变,杀害兄弟,软禁自己。如此一来,哪有什么父子亲情之说?

第二:朱标和胤礽的性格问题

在封建专制王朝,皇帝和太子的关系既是父子,也是竞争者,毕竟一个是现任皇帝,一个是下任皇帝。这种涉及到皇权继承的政治争斗,难以避免朝臣出于政治投机而投靠太子,太子势力一大,皇帝地位就受到威胁,父子相杀的场面因此屡禁不绝。

康熙和胤礽这对父子组合,康熙先不说,太子胤礽虽然久据太子之名,但是他的性格缺陷是很明显的。根据历史记载,胤礽十八弟从病重到病死,别的兄弟各个悲痛欲绝,唯独胤礽一点伤心难过都没有表现出来,因此被父亲康熙评价为“ 绝无友爱之意” ,而当时康熙年事已高,丧子之痛使其病了一场,这时胤礽竟然“每夜逼近布城裂缝窃视”,说白了,巴不得父亲康熙病倒、驾崩,自己早点继位。

就此来看,胤礽这个太子是相当的目中无人、薄情寡义。生于皇室,不论为名声、地位各方面利益着想,别说政治作秀不及格,智商也是堪忧,连希望父亲早死的心思也被人看出来,他若能当上皇帝,那才是笑掉人大牙,最后父子形同陌路,被二废太子也在情理之中。

相比之下,朱元璋与朱标父子二人的感情与相处方式在历代封建王朝中是非常罕见的父慈子孝。这是真实而客观的评价,而非春秋笔法。

首先父子二人的性格,朱元璋是霸道强势,朱标是宽仁而温和,这种组合刚好互补,是很好的,不至于“同性相斥”。此外,朱标这个人不仅具备宽仁温和,在某些时候他还敢于坚持原则,属于外柔内刚、光明正大的性格。比如有一次朱元璋又要杀掉大批功臣,朱标看不下去了,劝父亲说杀人太多恐伤了和气,朱元璋以一根带刺的木棍作比喻,说想要把木棍交到朱标手上,就要拔掉木棍上的刺,而所谓的木棍就是皇权,所谓的刺就是那群骜不驯、功高震主的功臣们。

结果朱标回了一句:皇帝是舜那样贤德的君主,大臣才会是拥护尧舜的臣民。

意思是父亲您自己不贤明,怎么能够怪大臣有异心?毫无疑问这是父子二人的一次政治观念交锋,一向宽仁温和、老实巴交的朱标在这种大事上不肯附和父亲,是一个坚持原则的人。此外,他自幼跟随父亲从乱世中崛起,自身情商智商都很高,和父亲、大臣、兄弟都有着良好关系,既见识过腥风血雨能处变不惊,也有着丰富的处理政事的经验,朱元璋自然对这个继承人非常满意,很信任他。

第三:朱元璋和康熙对于儿子的限制问题

皇帝和太子的关系不仅受上面两点的影响,还有一个重要问题,那就是皇帝对太子的放权问题,放权过大过小都会出问题。

康熙立胤礽为皇太子,最早出于感情倾向,但在君臣关系上,很明显康熙没有拿捏好放权程度,更没有主导好胤礽的方向。康熙在伊始立胤礽为太子,便专门将明奉慈殿作为东宫,同时将八旗中最重要的旗民交给胤礽,在胤礽成年后还将祭祀等大事都交给胤礽负责,此外,给胤礽安排了最好的教育团队,最好的生活条件,康熙亲征噶尔丹时还让其监国等等,在所有人看来,权力越来越大的太子胤礽已经是下一任皇帝无疑,就连胤礽自己都这么想,于是行为愈发乖张……

这就是所谓的放权过大,使胤礽滋生出野心,干了很多骄纵之事,康熙一开始也没及时教导他,一味姑息之爱,最后酿成了悲剧。

反观之下,在继承人放权的事情上,朱元璋比康熙更为高瞻远瞩与厉害。

朱元璋虽然信任儿子朱标,但是在君臣关系上,他很清醒,虽然为了培养朱标给其一个豪华的开国功臣团队做老师,但是并没有立太子朱标为中书令,使其东宫权力体系独立于皇权之外,东宫宫属的人都是朱元璋的心腹,而非成为太子一党。也就是说,一开始朱元璋就没有让儿子朱标接触太多权力,不至于使朱标因为权力而滋生出野心,使朱标在性格上和父子关系上都处于弱势一方,如此一来父子关系很好,君臣关系也不会超规。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她每次侍寝都会做这个动作,假如雍正得知真相后肯定会杀了她!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后来还有一位小主,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印象,她跟沈眉庄截然相反,又可以说是同病相怜,她就是叶澜依,其实叶澜依能进宫也是很戏剧性的,那一天正好碰到皇上在花园里散步,看到她正在驯马,因为被皇上欣赏,所以被迫入宫,其实他心里一直对果郡王念念不忘,对皇上总是冷眼相对,所以在他每次侍寝的时候都会做着同样一个动作,

  • 1975年蒋介石猝然去世,张学良苦想3天,葬礼上送出16字挽联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临死之际,蒋介石依然交代儿子蒋经国说:“不可放虎!”“虎”指的是曾经的东北军少帅张学良。蒋介石去世的这一年,张学良也早已经被他软禁了半辈子,很多人都觉得蒋介石一死,张学良有希望恢复自由,可是蒋介石这一句话,显然断绝了人们的念想。 政见不合 蒋介石死去几个小时之后,张学良接到了电话通知。听到这个消息,

  • 同是手握重兵?为何李世民敢造李渊的反,朱棣却不敢反朱元璋?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在封建皇权社会,龙椅之上的九五至尊的黄袍,就是绝对皇权的象征。高贵如皇子、卑贱如乞儿、权势如贵戚、贫困如庶民……。不论阶层身份,在权利的诱惑之下都敢于豁出性命,违背道德礼教的束缚。只为垂涎那尊贵的帝位,在风口上抢食分一杯羹。莫若说各朝各代末期,乱世之相凸显,中央尚未倒台,各个藩王军阀便迫不及待自立为

  • 同时代的较量:宋仁宗输给了大他七岁的李元昊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李元昊个人简介,李元昊儿子宁令哥,李元昊写给宋仁宗的一封信

    从景佑开始,宋仁宗得以亲政,这时的他才成为大宋真正意义上的至尊圣人。亲政的前期,他怀抱憧憬,但是因同时代的李元昊,宋仁宗亲政的表现暗淡无关。可以说宋仁宗输给了同时代大他七岁的李元昊,宝元和康定两个年号使用极短,更是李元昊一手造成的。 宋仁宗剧照 一、同时代的较量:宋仁宗输给了大他七岁的李元昊宋真宗咸

  • 太祖赵匡胤借宴请重臣收回兵权, 却唯独遗漏此人, 终被其成功篡位!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我们知道赵匡胤的成功也是非常不容易的一件事。乱世出英雄,赵匡胤就是在乱世当中出生的,后来跟着柴荣一起打天下,但是最后赵匡胤还是靠着自己登上了皇帝的宝座。 所以赵匡胤的心里知道,当初和他一起开国的功臣都是非常厉害的一群人,如果他们有二心的话,那么他的天下就不是他的了,而且他的下场也会非常的惨。所以赵匡

  • 夏紫薇的历史原型,乾隆的皇四女,真实命运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1997年,当知名小说家琼瑶来到北京东便门外的“佛手公主坟”游玩时,不禁对这位公主的生平逸事产生了兴致,继而激发起了创作的灵感,于是,《还珠格格》这部佳作便在琼瑶的笔下诞生了。 擅长写浪漫言情小说的琼瑶是个史学修养极为深厚之人,她在提笔撰写小说之前,往往都会把拟定好的历史背景、人物的现实原型反复研

  • 朱棣登基那天,两女子在秦淮河自尽,查明身份后,朱棣出离愤怒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那就是他继承的是朱元璋的皇位,这一切与建文帝无关,为此他还把建文帝的年号给废掉了。当然此时他已是一言九鼎,朝堂上下也没有人敢对此有何非议。然而就在他当皇帝的那天,偏偏有两个女子不应景,投进了秦淮河里自尽。在查明这两个女子的身份后,朱棣暴跳如雷,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其实接到案子的应天府尹很是左右为难,

  • 她是雍正最忘不了的女人,雍正后宫中唯一的皇后,不是纯元皇后!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虽然说历史上雍正对年妃非常的宠爱,可是他最爱的除了大清的江山之外,就是他的发妻,她比雍正小三岁,在十岁的时候就被康熙指婚嫁给了雍正,放在现在来说,还是刚接受青春期教育的初中生,而在古代,那个年龄是正好适婚的年龄,如果超过十五岁出嫁是不符合规矩的。在甄嬛传中的乌拉那拉氏.宜修就是纯元皇后和乌拉那拉氏两

  • 在清朝很多格格出嫁后都没有后代,背后的原因说出来十分无奈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清朝格格后代现状,霞儿格格有后代吗,爱新觉罗格格后代资料

    在清朝格格们出生后,基本上都是由奶妈来照料,当格格出嫁后, 基本上驸马在没格格统一的情况下,是不能同床共枕的,所以格格们想让驸马过来需要花费很大的周折,甚至花钱贿赂管家和奶妈。而清朝的公主们因为从小便受到封建礼仪的熏陶,加上身份尊贵,在出嫁后,驸马一方的家人见到公主后还是要行礼的,而且生活上公主想

  • 在清朝官员跪拜皇帝时,为啥要先拍两下袖子?这个举动大有讲究!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旗装的袖子窄而瘦,袖口有一处上翻的护盖,称为“哇哈”,不用的时候挽起来露出手掌,需要的时候就放下来,这样既可以保护手腕,又可以防寒保暖。而我们看到的拍袖口实际上是一只手沿着另一只手的小臂从上往下把“哇哈”翻下来,并不是真正的拍打袖口,这种礼节叫“放哇哈”。 满族人为了表示对上级的尊重,在拜见上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