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唐高祖李渊二十二个儿子生平简介大全

唐高祖李渊二十二个儿子生平简介大全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3475 更新时间:2024/1/20 22:33:12

长子李建成

(589-626年),字毗沙门。唐朝开国太子,李渊嫡长子,生母为太穆皇后窦氏。李渊晋阳起兵之前,李建成曾前往河东募兵,曾参与攻略西河、霍邑、潼关、长安。李渊建立唐朝后,李建成被册立为皇太子,协助处理政事,多次率军击退突厥的入侵,并擒获刘黑闼,平定山东地区。玄武门事变时,被弟弟李世民射杀,时年38岁,五个儿子一并遇害。李世民即位后追其封

息王

,谥号隐,后追赠为隐太子。

次子李世民

(598-649)唐朝第二位皇帝李渊嫡次子,生母为太穆皇后窦氏。协助李渊晋阳起兵。唐朝建立后,李世民领兵平定薛仁杲、刘武周、窦建德王世充等,拜天策上将,册封

秦王

。觊觎皇位,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隐太子李建成和巢剌王李元吉,胁迫唐高祖李渊退位禅让。李世民即位后四处征战,励精图治,开创了贞观之治。驾崩时52岁,在位23年,庙号

太宗

,葬于昭陵。

三子李玄霸

(599-614)字大德,李渊嫡三子,生母太穆皇后窦氏,大业十年(614年)去世,年仅16岁。李渊建立唐朝后,追封为

卫王

,谥号怀。李世民即位后,以第四子李泰为李元霸嗣子,并加封李泰为

魏王

四子李元吉

(603-626年)李渊嫡四子,生母为太穆皇后窦氏。李渊晋阳起兵时,李元吉奉命留守太原,唐朝建立后,进封齐王。曾跟随秦王李世民东征洛阳、讨平刘黑闼,屡立战功,在夺嫡斗争中,支持太子李建成,玄武门之变时被杀,时年24岁,儿子全部被赐死。李世民即位后,将其妻子杨妃纳入宫中,赠

巢王

,谥号剌。

五子李智云

(603-617)字稚诠,生母为万贵妃。李智云文武双全,在射箭、棋弈、书法方面造诣颇深。李渊晋阳起兵后,李智云被被隋朝刑部尚书阴世师杀害,年仅14岁。追赠左仆射、楚国公,谥号哀。唐朝建立后,李渊追封其为

楚王

,赠司徒、凉州总管,陪葬于献陵。

六子李元景

(618-653)生母为贵嫔莫丽芳。武德三年,封为

赵王

,授安州都督。贞观年间,历任雍州牧、右骁卫大将军、授荆州都督、鄜州刺史,改封

荆王

。唐高宗即位后,李元景晋升司徒。永徽四年(653年)因房遗爱谋反被牵连赐死,追封

沈黎王

,时年35岁。

七子李元昌

(618-643)生母为孙嫔。武德三年,封为

鲁王

。李元昌擅长书画,李世民即位后,拜散骑常侍,奉命治理西韩、华、梁、陇州,改封

汉王

。贞观十七年,李元昌怂恿太子李承乾谋反被赐死。以国公之礼,葬于长安县高阳原,时年24岁。

八子李元亨

(619-632)生母为尹德妃。武德三年,封为

酆王

。李世民即位后,李元亨迁任金州刺史。贞观六年去世,谥号悼,年仅14岁。

九子李元方

(619-629)生母张氏。武德四年,封为

周王

,李世民即位后,授李元方授散骑常侍,次年去世,年仅十岁。

十子李元礼

(619-672)生母为郭婕妤,为人恭谦谨直,善于骑射。武德四年,封为

郑王

。贞观年间,先后任郑、徐、绛州刺史,勤政为民,政绩颇丰。唐高宗即位后,授李元礼为司徒、潞州刺史,位列三公。咸亨三年去世,享年54岁,追赠太尉、冀州都督,谥号康,陪葬献陵。

十一子李元嘉

(619-688)生母为宇文昭仪,勤奋好学,擅长草书,喜欢绘画。武德年间,受封

宋王、徐王

;贞观年间,历任潞州刺史、授右领军大将军、潞州都督,进封

韩王

;唐高宗时期,官至泽州刺史;唐中宗即位,加授检校太尉,历任定州刺史、绛州刺史。垂拱四年,被诬陷参与越王李贞谋反,被赐自尽,陪葬献陵,终年71岁。

十二子李元则

(620- 651)字彝,生母为王才人。武德四年,出任婺州刺史,封为

荆王

;贞观年间,任遂州都督,册封

彭王

,迁任澧州刺史,政绩颇丰;永徽三年去世,追赠司徒、荆州大都督,谥号为思,陪葬于献陵,时年31岁。

十三子李元懿

(620-673)生母为宝林张宠则,自幼聪明好学,深得李渊宠爱。武德四年,册封

滕王

。贞观年间,外放兖州、安州都督,授郑州刺史、潞州刺史,建舍利塔,颇有政绩,册封

郑王

。唐高宗时期,官至绛州刺史,断狱公允。咸亨四年(673年去世,追赠司徒、荆州大都督,谥号惠,陪葬于献陵,时年53岁。

十四子李元轨

(622-688)原名李元璹,生母为张美人,他多才多艺,深受李渊宠爱。武德六年,册封

蜀王

,贞观年间,娶魏徵之女为妻,册封

霍王

,奉命治理寿、绛州、徐、定州,奉命抵御突厥进攻。垂拱元年(685年),授司徒、襄青二州刺史;两年后,越王李贞叛乱,李元轨被牵连流放黔州,自杀于陈仓,陪葬献陵,时年66岁。

十五子李凤

(622-675)字季成,生母为杨美人。武德六年,授豳州刺史,册封

豳王

。贞观年间,历任邓、虢、豫、宋、寿、青州刺史,改封

虢王

。上元元年去世,追赠司徒、扬州大都督,谥号庄,陪葬于献陵,时年53岁。

十六子李元庆

(623-664)生母为刘婕妤。武德六年,封为

汉王

,后封为

陈王

;贞观年间,改封

道王

,授豫州刺史。唐高宗永徽四年,历滑、徐、沁、卫州刺史。麟德元年去世,赠司徒、益州都督,陪葬献陵,谥号孝,时年41岁。

十七子李元裕

(624-665)字仲饶,生母为崔嫔。李元裕聪敏好学,和诗人卢照邻关系十分密切,家中藏书颇丰。贞观五年,册封

郐王

,后该封

邓王

,历任邓、梁、黄州刺史。唐高宗即位后,历任寿、襄、兖州刺史。麟德二年去世,追赠司徒、益州大都督,谥号康,陪葬于献陵,时年41岁。

十八子李元名

(?-689年)生年不详,生母为小杨嫔。李元名品性高洁,不治产业,贞观五年,始封

谯王

,后该封

舒王

,历任寿、滑、许、郑石州刺史;垂拱年间,历任青、郑、滑三州刺史,进封司空。载初元年,遭酷吏丘神勣构陷被杀,追赠司徒,陪葬于献陵。

十九子李灵夔

(625-688)原名李元谨,生母为宇文昭仪。李灵夔,精通音律,擅长书法。贞观年间,历任魏、幽、兖州都督,册封

鲁王

;唐高宗时,累迁定州刺史;唐中宗即位后,授太子太师;垂拱元年,迁邢州刺史。垂拱四年,参与越王李贞叛乱,在流放振州途中自杀,追赠司徒、兖州大都督,陪葬于献陵,时年63岁。

二十子李元祥

(626-680)生母为杨嫔。贞观五年,册封

许王

,后改封

江王

,历任苏州、岐州刺史;唐高宗时,历任金、邓、鄜、郑州刾史。调露二年去世,时年55岁,追赠司徒、并州大都督,陪葬于献陵,谥号为安,时年54岁。

二十一子李元晓

(628-678)生母为鲁才人。贞观五年,册封

密王

,历任虢、泽州刺史;永徽四年,由宣州刺史迁任徐州刺史;上元三年去世,追赠司徒、扬州大都督,谥号为贞,陪葬献陵,时年50岁。

二十二子李元婴

(629-684)生母柳宝林。李元婴在音乐、舞蹈、绘画上造诣颇深,因三座滕王阁而闻名。贞观十三年,封为

滕王

,任滕州刺史,因横征暴敛被贬苏州刺史,洪州都督,贬到滁州;高宗时,起复寿州刺史,调露元年,改任隆州刺史;武周时期,拜开府仪三司、梁州都督。光宅元年去世,赠司徒、冀州都督,陪葬献陵,时年55岁。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汉中之战曹操刘备打的难舍难分,东吴的孙权在干嘛?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刘备打汉中孙权在干什么,刘备曹操汉中决战完整版,刘备占领汉中后为何不继续强攻

    孙权与刘备赢得赤壁大战之后,刘备迅速把荆州当成大本营,继续向前占据益州。抵达汉中之时,刘备和曹操两方军队相遇,他们对汉中展开争夺。刘备率领张飞赵云等人打败了曹操夏侯渊带领的部队。这场战争持续了两年之久,而在刘备与曹操相持之时,孙权在干什么?一、汉中之战刘备手中有很多武力值很高的大将,首先刘备令张飞带

  • 蒙古发现突厥石碑,上面写着对唐朝血泪控诉,学者:大唐果然强悍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强大的王朝之一,他的繁荣昌盛,影响了周边的无数国家。众多的国家派出学者使臣,来到唐朝学习治国经验,将中国的文化传播出去,如今在世界上的各个国家,中国人聚集的地方也被称为“唐人街”,从这里就可以看出唐朝的巨大影响力。当然在那个朝代,也有不少的国家想要挑衅中国,但是他们的下场往往都

  • 唐高宗李治,一个骗了我们一千多年的伟大帝王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从摆设到亲政——皇权与相权的博弈(一)架空皇权的长孙无忌。永徽六年之前,青年皇帝李治发现,大唐帝国的最高权力不在皇帝手里,而在首席宰相、托孤大臣、三朝元老和自己的亲娘舅长孙无忌手里,不管是杀伐决断、人事任免的国家公务,还是立储的帝王家事,自己几乎没有任何发言权。 李治很沮丧也很无奈:他的太子之位名义

  • 赵云和吕布谁更厉害?曹操曾对二人分别有过4字评价,高下立见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曹操夸赞赵云比吕布还勇猛,三国历史上赵云和吕布谁厉害,赵云和吕布谁厉害正史上

    作为中国历史中较为特殊的一个时代,期间英雄辈出,群星灿烂,比较遗憾的就是未能出现一代雄主,整个中原地区战乱纷纷。人口锐减,十留其一,三国结束时只剩下700万人口。许多人好奇这一时期为什么没有文人出现,说到底,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知识分子们不得志尚且罢了,许多人连最起码的性命都得不到保障,你还指望他们

  • 唐朝如何治理懒政庸官-以苏味道为例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事实上,对于懒政庸官,历史上比比皆是,而在唐朝也有这么一位官员用自己独特的方式默默地为我们中国已经背负千斤重担的广大学子们又加了一层重担,因为有他,我们的试卷上多了两个要考我们的成语,一是火树银花,二就是模棱两可。这位如此“关爱”后世考生的官员就是唐朝的大宰相苏味道,这位仁兄在武则天当政时期先后三次

  • 屡败为何还要坚持屡战?从唐朝落第文学谈谈第举子的真实想法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唐朝(618年—907年),是隋朝外戚李渊所建立的大一统封建王朝,李渊带兵击溃唐军,直逼京都,灭隋,建立新兴的唐朝。唐朝统治期间,共有二十一位皇帝,共统治了二百八十九年。在唐朝统治期间,经历了贞观之治、永徽之治、开元盛世等盛世统治。这期间,唐朝国力强盛,百姓生活安定,社会秩序良好稳定。但后来也经历了

  • 智勇双全的程昱,怎么不被曹操重用?这背后究竟是什么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三国时期是战乱频发的时期,魏蜀吴三国都想发展各自的势力,于是便广招文武。曹操的势力可谓是最大的,他文有郭嘉武有张辽,都是当世的人才。但是曹操军中还有一位,他谋略胜过郭嘉勇猛比得上张辽,这样的人因为被曹操所畏惧,所以终身不被重用。一、北魏曹操曹操可是在三国时期家喻户晓的人物。本是汉朝的官,后来因为十常

  • 《风起洛阳》太子:原型是唐中宗李显,两次当皇帝,从出生到死亡都是悲剧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李显,是武则天和唐高宗生的第三个儿子,出生在显庆元年(656年)十一月。在一年前,他的母亲武则天在宫斗中胜出,当上了皇后,而落败的王皇后和萧淑妃被废为庶人、囚禁在高墙之中。为了避免死灰复燃,武则天命人斩断了王皇后和萧淑妃的手脚,将她们投进酒瓮中折磨致死。据说此后,武则天时常看到她们的鬼魂以披头散发、

  • 全国性动乱后,为何唐朝没有变成第二个秦朝,有个人至关重要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安史之乱”是一场全国性的动乱。这场动乱,丝毫不亚于秦朝末年的动乱。秦朝末年发生大动乱以后,秦朝就灭亡了。但是“安史之乱”发生以后,虽然整个动乱波及的范围非常广,出现的矛盾非常多。但是唐王朝却能够坚挺下来,并没有灭亡。这一点,是非常不容易的。当然了,原因肯定很多的,但是唐代宗李豫所付出的贡献,也是不

  • 大唐东北吃瘪记:惨烈的第一次唐朝-高句丽战争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从秦汉时代开始,在中原帝国的视野中,朝鲜半岛被视为天然的王土,阻断游牧民政权做大的左臂。到了隋唐时代,这一政治主张被再次提上了议程,收复汉朝四郡故地成了隋唐帝王们的念想。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原帝国和高句丽进行了数次血腥的战争。本文讲述的,是唐朝对高句丽的第一次征伐活动。在从隋朝残酷的压榨中缓过神来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