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偷袭荆州后,孙权为何要除掉关羽,留下来跟刘备谈条件不好吗?

偷袭荆州后,孙权为何要除掉关羽,留下来跟刘备谈条件不好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2835 更新时间:2023/12/12 18:47:57

从小长到大的情谊

估摸着,若能还关羽归蜀。到时诸葛亮等人要劝,也要好劝些吧。或者以关羽为质,从政治、经济或者军事利益方面向刘备敲敲竹杠,岂不美哉?(参见刘备送于禁还曹丕的例子)再加上,裴松之对“权欲活羽以敌刘、曹”进行过批驳。

认为临沮距离江陵200多里。前方将领没有时间请示孙权,定是事先就做好了“羽至即斩”的安排。就更让人摸不着头脑了。一句话,为什么孙权要如此坚决的杀关羽,难道他就不清楚这么做会引起的严重后果吗?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关羽的确有很强的军事才能

近年对蜀汉君臣的抹黑,让关羽自带“刚愎自用、骄傲自满”光环,让人渐渐忽视了他的军事才能。事实上,他的能力强悍而又均衡。论战场指挥:万军中斩颜良,说的是能根据不同情况,采取“斩首行动”的审时度势,同时也体现了个人武勇。

我怕过谁?

襄樊之战,带着3万荆州兵,降于禁、斩庞德,水淹七军(当时一军约5千人)。在人数不占优的情况下,把战线从江陵向前“掘进”400余里。再围曹仁于樊城。捎带着侧翼的徐晃。一人与曹操的几个名将维持一个均势,不愧“威震华夏”。

援兵来了?小意思

防御能力:关羽配合周瑜“绝北道”时,手中人马不过数千。为完成阻击任务,在南郡群山谷中预设“鹿角”(防御工事),生生扛住李通、乐进和文聘等人整整1年,给足了公瑾“攻打县城”的时间。对固定工事构筑也相当优异。

接江陵陷落的消息后。关羽的第一反应是:“此城吾所筑,不可攻也。”尽管自己没落到好处。但从后来朱然凭借同样的城防,用5000病弱就抵住曹魏数万来看,关羽的经营没有白费。

水军能力:和赤壁之战的曹军一样,关羽也是北方人,同样不习水战,但学习能力却优秀很多。长坂之战后,刚到南方的关羽便“乘船数百艘(与刘备)会于江陵。"若不是“爱军习武”,怎会指挥这么大一支舰队?

看我的学习能力如何?

襄樊之战,”羽乘大船就攻禁等,禁遂降,惟庞德不屈节而死。”体现的是水军进攻。末了,在不得不退军的情况下,对樊城的包围依然是无懈可击。“然舟船犹据沔水,襄阳隔绝不通。”

稍微坚持下就垮了

还是刘晔评价:”蜀地虽小,名将唯羽。“已经年逾6旬的关羽,在战场指挥、水军造诣、防守能力等各方面已趋炉火纯青。得与失,都有可能直接影响2国国力的此消彼长。论个人的战略价值,不亚于对3郡的控制。

从后世我军注重消灭敌有生力量,不计较一城一地得失的战法而言,孙权若放虎归山,只会给自己带来赤裸裸的军事威胁。杀掉关羽,便消除了直接隐患。既然不能为所用,孙权也只好杀之。

你哭也没有用

二、关羽在荆州有很强的影响力

关羽之于刘备绝不仅仅是上下级关系,而是集团内部资历最老的大佬级人物。历数先主分兵,一路必为关羽。打个比方,刘备没有兄弟姐妹,倘若真能夺取天下,异姓封王的第一人也必是关羽(齐王?)。

论威信,亦是都督荆州的第一人选。别张飞了,很多人说换赵云比较稳重,其实单提威信,比关羽绝对不如。要知道在一个集团内部,威信看不见摸不着,但在日常行政、工作执行、人心凝聚力等方面,绝对是作用明显。

杀掉这样一个人,从刘备集团对荆州的影响力来说,绝对是减量。对孙权更好的控制刚到手的荆州来讲,绝对是增量。从刘备攻打雒城(公元214年)到吕蒙攻克荆州(220年),关羽守南郡共计6年。

态度是不是很恭敬呢?

若从赤壁之战算起(208年),关羽在荆州呆了11年多,在荆州各界的影响力号召力有目共睹。同样是襄樊之战,关羽不仅仅是战术指挥无误,还注重营造有利态势为军事行动服务。如用遥授“印信”的方式,号召梁音起义,牵制曹仁。

后有“梁、郏、陆浑群盗为之支党”,配合了水淹七军。负责荆州日常防务期间,先后策动“耿纪、韦晃、陈祎”等在“京兆、邺”等地起事,沉重打击了曹魏在边境的统治控制。你当关羽襄樊之战只有3万兵?那也太小看亭侯的群众组织力了。

即使是南郡沦陷之后,仍有荆州细作准备暗杀吕蒙。《三国志虞翻传》:糜芳开城投降,虞翻提醒吕蒙,说:现在出城的仅仅是个糜芳,对“城中之人不可尽信”。此时的吕蒙本来刚刚立下大功,狂喜之余,在听到建议后,遂计从之。

还好听了你的

果不其然,“时城中有伏计,赖翻谋而不行。”对孙权来说,杀掉关羽,是消除荆州人士“天生刘粉”倾向的重要手段。毕竟羽在荆州盘踞多年,若放虎归山,他日卷土重来,再来个遥授印信。恐怕在平行时空的夷陵,又要多出几个“沙摩柯”来。

回想当年湘水之盟,刘备拿江夏换南郡,仲谋还觉得划不来。鲁肃在旁提点到:(主公你)刚刚到荆州,“恩信未洽,宜以借备,使抚安之。”若放回关羽,也想象得出,派往江陵的东吴郡县官的剿匪工作量了。

三、关羽也确实是影响吴蜀联盟的不利因素

最典型的例子,孙权“嫁儿子”。哦,不,提亲。本来是一番好意,关羽咋回的?陈寿虽无罗贯中的语言构思精力,《三国志》说的也是:“羽骂辱其使,不许婚。”面对明面上的好意,你也用不着践踏外交礼仪呀!

不许

就算是开脑洞,孙权不安好心,要挑拨离间刘关之间的关系。“婉拒”“找借口”“女儿已经谈男朋友了”不好吗?结果“孙权大怒”:我以主公之躯,联你诸侯之姻,你当我江东81州是给不起彩礼钱?

老大受辱,想想即使东吴内部真有一群天生双标的蜀汉公知。在国内到底还会不会有市场,就得打个问号了?这事帮对方清理了意识形态事小,拉仇恨于自己一人的做法,自然是替刘备聚集了恶意,为东吴树好了靶向。

被骂娘打脸的还有东吴第一“蜀分”。《鲁肃传》:讲的是湘水盟约前,鲁肃单刀赴会(历史上不是关羽),和关羽正认真谈着呢,“语未究竟。坐有一人曰:夫土地者,唯德所在耳,何之常有。”

当我不是武将,没有脾气?

双方领导在开会,一个不知名的下属可以随便插话,结果是把“老实人”也惹毛了:我把你们想得太好了。你们蜀汉从来没有资格从实力的角度,余下省略若干。“肃厉声呵之,辞声甚切。”没问题?也看得出此时的东吴群臣,忍得有多久、多狠了吧。

在天下大势是北方超强的前提下,关羽确实太傲气。或许无关态度好坏,孙权都要背刺荆州。可想想关羽在蜀汉二把手的崇高地位,以他动不动就“吴狗”“鼠辈”的那副嘴脸,若放回蜀汉必视此劫为奇耻大辱。

难保回去之后,不在蜀汉集团内部不成立一个“反吴党”,天天叫嚷着要打回荆州,再惹得边境形势一地鸡毛?对孙权来说,放回去一个反吴势力,为自己的外交环境多一个敌对变量,亦不可取也。

我是劝不住的

对待这样一个油盐不进、水泼不入,拒绝联盟、鄙视同僚的死硬分子。即使我真是“蜀粉”,客观站在东吴的角度来看,无论是为了自保或是减少同盟阻力,无奈杀掉,也是一种战略选择吧。

至于说自吕蒙始,东吴便北向称臣,而“欲图蜀”的,我倒觉得有些牵强了。这不过是嘴上服软的政治策略罢了。与向刘备求和相同,即使是曹操未死之时,土地上没让过半分,质子没去过1人,再加上本来就是大汉吴侯,隐隐然降汉不降曹的典范啊!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堪称隋唐第一猛将,只因玄武门之变站错队,直接让李世民翻脸!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李世民收复潼关发动玄武门之变,秦王李世民玄武门之变完整版,李世民为何要发动玄武门之变

    当然这里也有小说家的夸张和戏曲的演绎,这种吹嘘说实话确实有点儿不靠谱,但是听起来还是相当过瘾的。在民间最受追捧的两本儿书,一个是三国,另一个便是隋唐了。有一些人甚至还会把这些小说当做真正的历史来看待,还闹出了不少的笑柄。就像看三国来说刘备就是好人,而曹操就是大坏蛋,其实这只是小说家们的喜恶罢了。真实

  • 秦朗:父亲被张飞斩杀,母亲被曹操霸占,长大后成为一代名将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三国秦朗被杀,战婿归来秦朗苏倾慕,秦朗个人资料

    不仅如此,除军事以及文学领域之外,小说影响的范围也远超人们想象,即便已经通读一遍,仍然舍不得放下。似乎想要将其中每一个人物都牢牢记住,从脑海中自主形成他们的虚影。只不过相较于其中绝大多数知名人物而言,不少偏将的存在却常常容易让人忽略。像秦宜禄之子秦朗,虽然长大后成为一代名将,但他父亲被张飞所杀,母亲

  • 唐高祖李渊二十二个儿子生平简介大全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长子李建成(589-626年),字毗沙门。唐朝开国太子,李渊嫡长子,生母为太穆皇后窦氏。李渊晋阳起兵之前,李建成曾前往河东募兵,曾参与攻略西河、霍邑、潼关、长安。李渊建立唐朝后,李建成被册立为皇太子,协助处理政事,多次率军击退突厥的入侵,并擒获刘黑闼,平定山东地区。玄武门事变时,被弟弟李世民射杀,时

  • 汉中之战曹操刘备打的难舍难分,东吴的孙权在干嘛?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刘备打汉中孙权在干什么,刘备曹操汉中决战完整版,刘备占领汉中后为何不继续强攻

    孙权与刘备赢得赤壁大战之后,刘备迅速把荆州当成大本营,继续向前占据益州。抵达汉中之时,刘备和曹操两方军队相遇,他们对汉中展开争夺。刘备率领张飞赵云等人打败了曹操夏侯渊带领的部队。这场战争持续了两年之久,而在刘备与曹操相持之时,孙权在干什么?一、汉中之战刘备手中有很多武力值很高的大将,首先刘备令张飞带

  • 蒙古发现突厥石碑,上面写着对唐朝血泪控诉,学者:大唐果然强悍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强大的王朝之一,他的繁荣昌盛,影响了周边的无数国家。众多的国家派出学者使臣,来到唐朝学习治国经验,将中国的文化传播出去,如今在世界上的各个国家,中国人聚集的地方也被称为“唐人街”,从这里就可以看出唐朝的巨大影响力。当然在那个朝代,也有不少的国家想要挑衅中国,但是他们的下场往往都

  • 唐高宗李治,一个骗了我们一千多年的伟大帝王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从摆设到亲政——皇权与相权的博弈(一)架空皇权的长孙无忌。永徽六年之前,青年皇帝李治发现,大唐帝国的最高权力不在皇帝手里,而在首席宰相、托孤大臣、三朝元老和自己的亲娘舅长孙无忌手里,不管是杀伐决断、人事任免的国家公务,还是立储的帝王家事,自己几乎没有任何发言权。 李治很沮丧也很无奈:他的太子之位名义

  • 赵云和吕布谁更厉害?曹操曾对二人分别有过4字评价,高下立见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曹操夸赞赵云比吕布还勇猛,三国历史上赵云和吕布谁厉害,赵云和吕布谁厉害正史上

    作为中国历史中较为特殊的一个时代,期间英雄辈出,群星灿烂,比较遗憾的就是未能出现一代雄主,整个中原地区战乱纷纷。人口锐减,十留其一,三国结束时只剩下700万人口。许多人好奇这一时期为什么没有文人出现,说到底,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知识分子们不得志尚且罢了,许多人连最起码的性命都得不到保障,你还指望他们

  • 唐朝如何治理懒政庸官-以苏味道为例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事实上,对于懒政庸官,历史上比比皆是,而在唐朝也有这么一位官员用自己独特的方式默默地为我们中国已经背负千斤重担的广大学子们又加了一层重担,因为有他,我们的试卷上多了两个要考我们的成语,一是火树银花,二就是模棱两可。这位如此“关爱”后世考生的官员就是唐朝的大宰相苏味道,这位仁兄在武则天当政时期先后三次

  • 屡败为何还要坚持屡战?从唐朝落第文学谈谈第举子的真实想法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唐朝(618年—907年),是隋朝外戚李渊所建立的大一统封建王朝,李渊带兵击溃唐军,直逼京都,灭隋,建立新兴的唐朝。唐朝统治期间,共有二十一位皇帝,共统治了二百八十九年。在唐朝统治期间,经历了贞观之治、永徽之治、开元盛世等盛世统治。这期间,唐朝国力强盛,百姓生活安定,社会秩序良好稳定。但后来也经历了

  • 智勇双全的程昱,怎么不被曹操重用?这背后究竟是什么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三国时期是战乱频发的时期,魏蜀吴三国都想发展各自的势力,于是便广招文武。曹操的势力可谓是最大的,他文有郭嘉武有张辽,都是当世的人才。但是曹操军中还有一位,他谋略胜过郭嘉勇猛比得上张辽,这样的人因为被曹操所畏惧,所以终身不被重用。一、北魏曹操曹操可是在三国时期家喻户晓的人物。本是汉朝的官,后来因为十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