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夏朝存在400年,为何却挖不到?考古发现:大禹建的不是夏朝

夏朝存在400年,为何却挖不到?考古发现:大禹建的不是夏朝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2507 更新时间:2024/1/25 16:17:11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通过耳朵听到的远不如自己亲眼看见的更有信服力。对于历史更是如此,历史的发现不单只靠世人传述下来,这些都只是听闻。要想证明历史的真实性,最直白的方法便是靠出土文物来证明。

文物的出土,能为我们带来许多的信息,比如:通过现有的科技手段可以确定文物的存在年代。而且文物本身对我们就很有研究价值,他的材料构造都是值得深入研究的。包括文物上所携带的文字,都是证实历史发生的重要证据。

夏朝是否真实存在,这个问题一直饱受争议。在国外,绝大部分史学家是不承认夏朝的存在的,他们给出的理由是,夏朝的存在都是听中国自己讲的,并没有有力的出土文物来证明。

他们否认中华五千年历史的说法,认为中华最多只有3000年的历史。

中华的历史应该从商朝开始算,算下来也就只有三千多年。这说法甚是可笑,若是真按此所说,中国文明在四大古国中竟成了历史最短的那个。

在这里可以肯定的是,中国文明绝不止3000年,夏朝也确实是存在的。在“司马迁”所撰写的《史记》对夏朝就有明确的文字记载。它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三千多年的历史。

被鲁迅先生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不了解中国历史的外国人就又会质疑,《史记》所记载的内容真实吗?它记载了夏朝,夏朝就真实存在吗?

首先,《史记》不仅记载了夏朝,它还记载了夏朝后面的商朝,并且它所记载的内容也和商朝所出土的甲骨上的文字内容相印证,说明《史记》的记载是真实的。

口说无凭,出土的文物才是最好最有力的证明。

其次,司马迁也没有理由编造个夏朝来欺骗后人,要知道司马迁是西汉人,西汉距夏朝已经过去了差不多快两千年。

放到我们现在来说,我们通过学习历史也知道千年前西汉、东汉的存在,也知道汉文帝汉武帝的“文景之治”,也知道“秦始皇”统一六国,也知道“武则天”建立武周。对于这些已知的历史,我们没有必要编造假历史来欺骗后人。

没有必要歪曲历史。历史不应该用来判断是非。了解你的祖先,了解他们一生的所作所为并向他们学习,吸取教训,为后代敲响警钟。

恶意歪曲、捏造历史事实是毫无意义的。没有人会把时间浪费在无用的工作上。所以,夏朝一定真的如司马迁所说的那样存在,而且已经有四百多年的历史了。但是,为什么至今没有发现任何夏朝的文物呢?

我国考古工作者对夏朝的追寻从未停止,处处寻找它的踪迹。

据《史记》记载,夏朝是真实存在的,既然存在,就必有踪迹。

虽然史书上并没有记载夏朝的位置,但是我们在《国语》中找到了这么一句话,“夷洛之尽,夏朝之亡”。伊水和洛水是中华文明的两大流域,这表明夏朝的遗址可能在今洛阳附近。

1959年夏,徐旭生先生在河南阳市发现了“二里头遗址”,揭开了神秘的夏朝一直笼罩着的面纱。

经过考古人员发掘,发现这里存在的文化距今约有5000年,分别被命名为“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

这里出土了许多建筑遗迹、玉器、陶瓷器、青铜器等,其中就有一件名为“七刀”的玉器。这件文物现保存在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第二展厅。

据专家考证,七孔软玉刀作为夏代软玉文化的代表之一,不仅继承和创新了新石器时代的文化,也为其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起源于晋代的玉器文化。

除了相关文物的发现,“二里土遗址”还发现了一座优质的夏代墓葬。除了这座夏代高墓外,还发现了许多大小不一的晋代墓葬。许多青铜器被挖出。

但在寻找的过程中,因为发现了文化痕迹,确定了他们的年代。但事实证明,发现的文物只能追溯到公元前1750年,而拥有约400年历史的夏朝应该存在于公元前2070年至公元前1600年。不能及时完全适应。

如果夏朝的历史从1750年算起,那么夏朝的历史也就只有200年。这当然与《史记》中记载的400年不符,差了整整200年。

所以,换句话说,“二里头遗址”的发掘只能说是发现了夏朝的半边,只能证明夏朝的半边历史,而且还是中末夏朝的。我们还没有发现夏朝的另一半。或许,夏朝文明集聚中心并不是起源于二里头,而是先是源于别地后来迁移到二里头,这一说法符合实际。

所以“二里头遗址”的发现并不能直接命名其为“夏文化”,因为它代表不了夏朝,它并不是完整的,只是一半。

但是它足可以证明中华文明不是如外国人说的那样起源于商朝,而是更早。虽然它只有一半,但是它填补上了舜时代到商朝之间的空白。这便足可以印证中华文明5000年的说法,绝不是只有3000年。

那些外国人说的中华文明只有三千年的观点,经过考古发现,文物出土有力证明该观点是错误的。

中华文明是有五千年历史的,就如我们从小从课本里学的一样。

除了上面的原因,再仔细一想,在5000年前,文字保留也确非易事,文字的载体想要流传千年而不腐不烂,扛得起时间的磋磨,单靠植物的茎叶什么的是不行的。植物随着时间会慢慢腐化,而兽皮也会腐化,想要找到一个不易腐化能流传千年的文字载体实在是太难了。

或许,当时夏朝自己本身是有文字记载的,但是因为文字的载体过于脆弱的原因,没能保留下来,这一说法也是可以接受的。

由于这些种种原因,才导致我们至今没有挖掘出能证明夏朝四百多年历史的文物,无法完全地挖掘出整整有四百多年历史的夏朝的全部。

夏朝的建立

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再仔细了解背后的故事后,就会发现大禹身上有许多美好的品质,他是一个公而忘私,忧国忧民,坚韧不拔,且具有奉献精神的人,心怀大义,胸襟宽广,爱民如子。

有人认为夏朝的建立者是大禹,也有人则认为是。两人是父子关系。为什么会有这种争议?还是要走进大禹的一生才能得到背后的答案。

大禹继承父亲去治理水患,发现按照父亲的方法无法使水患得到有效的解决。在一番思考后果断选择改变方法,不再用原先父亲采用的涨水法而是采用梳理法。

大禹和伯益后稷一起,在百姓们一同协助下治理水患。

大禹通过观察并测量地势高低,利用河水固定流向,对水患进行梳理。遇见山体阻碍便开山凿河。

每天都在外面奔波,忙得不可开交,没有一丝空闲时间,每每路过自己家门也不敢进去看看妻子孩子,怕耽误了时间,赶不及去治理水患,便有了“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

就这样在大禹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努力下,水患终于治理好了。

大禹不仅收获了百姓的赞扬更是得到当时帝舜的青睐。接受了帝舜的禅让,成了部落的首领,在诸侯的拥护下即位。可为什么说大禹建立的不是夏朝呢?

夏朝在历史上是标志着从“公天下”到“家天下”,王位传承制度从“禅让制”变为“世袭制”。不再是选贤能的人来继承帝位,而是从自己的儿子中挑选继承人。

后来大禹的儿子启正式即位后,确立了世袭制代替禅让制。从此也标志着“家天下”的开始。

因此认为启是夏朝的建立者。那大禹与夏朝的建立有什么关系呢?

禹在接受了帝舜的禅让后,成了部落的首领,从此便开始了对部落的治理。禹在治理水患时,踏遍山川江河,对天下的地域分布十分了解。将天下划分为九个州,

帝夏禹王还规定:各个属地都要服从不同的制度管理,进纳不同的物品或负担不同的劳务。离王都越近的,管控越严格,要服从的制度更加严格,不仅要每年加纳贡物,还要进行朝拜,受中央的管制。

离中央特别远的比较难管控,中央对其的管制会更松一些。

禹的治国思路可以说还是十分清晰的,但是他却并不能算是夏朝的建立者。因为当时的大禹的权利范围只是在好几个部落之间。相当于是征服了数个部落后,

成为这几个部落集合的领导者。但是在当时的时代,在部落之上还有邦酋制。禹虽然成了部落的领导者,但是并没有摆脱邦酋的管理。

而相较于禹,儿子启在即位后,为了巩固王权。他召集了各部落的首领在首都进行商定,正式确立了世袭继任制的合法性。夏王朝的统治基础就此确立。随着国家的确立,夏启为了更好的管理国家以维护自己的统治,还特地制定了一系列制度来维护国家统治。

比如:下设六卿,掌管国家各个方面的事务包括军事、民事等。建立王朝的军队,以巩固中央的统治,便于管控属地。

制定法律制度“禹刑”来对朝野上下臣子、百姓进行管理。这是国家形成的重要标志。

大禹虽然不是夏朝的建立者,但是正是由于大禹和帝舜将原本分散的各个部落慢慢地聚集起来。才有了后来启建立起的夏朝。并且据考古发现,“二里头遗址”所挖掘出的遗址和文物,也可证实夏朝中后期王权统治过的痕迹。

总结

存在了四百多年的夏朝,在历史的长河中并不是没有留下一丝印记,循着这印记,我们终将唤醒这沉睡于5000年前的王朝,一步步揭下它带着的面纱。

在史书上续写下这遥远古国未写完的篇章。夏朝已经存在了400年,我们为什么挖不出来?我们挖不出来,不是因为它不存在,而是因为我们现在的能力还不够,科技水平还不够发达,无法支撑我们找到它。我们迟早会找到它的。

而要揭开夏朝不为人知的秘密,还需要后人的努力。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总有一天我们能够发现夏朝的深奥秘密。

最后,还有大禹是否创立夏朝的问题。相信随着对历史的不断研究,大禹会更加清晰地出现在我们的面前。对建立夏朝的贡献不容忽视,人们是有目共睹的。

不管他是否创立夏朝,他都是夏朝开国的重要功臣,他的功劳是世人有目共睹的。而按照《气》的说法,这个父亲对他的影响一定很大。或许在齐的眼里,他的父亲就是夏朝的缔造者。

更多文章

  • 乾隆和纪晓岚那天晚上到底看到了什么,才决定要销毁整部山海经?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山海经最吓人的照片,纪晓岚为什么要销毁山海经,山海经全书免费阅读

    将这个文明延续了下来,而这很可能就是古埃及文明和玛雅文明的起源。山海经作者以上帝视角为我们描绘出了上古的诡异的文明和光怪陆离的动物,为后人留下了无穷的文化财富。也许山海经就是某一个高度发达文明留下的一部记录全球人文地理的百科全书。初看这本书,你可能觉得荒诞不惊,但是细细品味,将震撼你的世界观。[va

  • 韩国出土商朝铜戈,揭开困扰朝韩千年谜团,秦始皇不征伐或可解释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而对于邻国韩国来说,他们则自称为“三韩子孙”。这“三韩”指的是古代朝鲜半岛南部的马韩、辰韩、弁韩三个部落。但提到“三韩”,就不得不提到一个让“三韩”略显尴尬的存在—“箕子朝鲜”。据《史记》记载,武王克商后,纣王的亲戚箕子因不愿侍周,带着族人迁徙朝鲜,“武王乃封箕子于朝鲜而不臣”,这就是箕子朝鲜的由来

  • 泓水之战造成了什么历史影响?晋国为何要与曹、卫开战?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曹卫,泓水之战的历史意义,晋楚争霸晋国有多少军队

    泓水之战以后没有多久,晋文公平定了周王室的内乱,晋国的声威一天比一天天高涨起来。宋国看到晋国强盛,就又离开楚国,归附了晋国。[var1] 宋国背楚投晋,这对楚国说来,当然是一个打击。因此,在公元前634年的冬天,楚国就派子玉和子西两个将领率领军队,前去伐宋,结果没有打下来。 楚国当然不肯就此了事,第

  • 封神|《封神演义》新视听之十七:姜皇后,纣王夺权路上的牺牲品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封神演义纣王,纣王是人皇还是人王,纣王炮烙姜王后

    姜皇后,一国之母,贤良淑德,没有做任何对不起纣王的事情。但在纣王眼里,姜皇后,必须死。为何?有三大理由。咱们来看看,是哪三个。第一个,不识抬举。那天,纣王和妲己,在酒池肉林里happy,突然,姜皇后不请自来。第二个,当众羞辱妲己。妲己和姜皇后,注定是一场你死我活的争斗。妲己进宫后,得到纣王专宠。这就

  • 荆轲刺秦,被侍医所救,事后获赏4800两黄金,此人有何来历?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荆轲刺秦王历史真相,荆轲刺秦失败后的真相,荆轲刺秦的真实原因

    由于《大秦赋》前半段,着重描写嬴政与吕不韦还有生母赵姬之间一些感情纠葛,导致剧情有所拖沓。随着嬴政彻底除掉吕不韦、嫪毐等集团势力,也让《大秦赋》迅速进入嬴政一扫六合,开创帝制的主线剧情。[var1]因为剧情的发展,《大秦赋》的口碑呈现出“低开高走”的态势。然而,嬴政还未统一天下之前,他还遇上过许多惊

  • 封神:纣王冷落妲己,对小娥欲行不轨,太子为爱殉情,大商绝后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由王丽坤和罗晋以及邓伦领衔主演的《封神演义》正在腾讯视频热映,最新剧情中, 皇后第三次对妲己发起攻击,纣王非常宠爱妲己,听到皇后又诬赖妲己是妖怪,自然怒不可遏,大骂道:你每一次不弄出腥风血雨来, 就不善罢甘休?不管皇后如何狡辩,纣王强行阻止皇后再弄什么捉妖大会。这个时候,皇后身边的韩尚宫, 立即跪地

  •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实质:学商鞅搞君主专权,还想清洗所有宗室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赵武灵王为什么要推行胡服骑射,赵武灵王有机会灭秦国吗,为什么赵武灵王打不败秦国

    [var1]邯郸古城墙作者兰台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的实质:学商鞅搞君主专权,还妄想将宗室贵族如果大家有一张“三家分晋”的地图,大家就一定能发现,晋国的最精华的地区主要分布在黄河与汾河延安地区,这也是晋国人口最密集的地区。但是很遗憾,“三家分晋朝”时晋国的精华地区被魏国与韩国瓜分完毕,而赵国绝大部分领

  • 封神演义姜王后祭天时,为何纣王跟太子不阻止都有自己的心思!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邓伦版本的《封神演义》是一部古装神话剧,由于改编的力度比较大,也使得不少的观众觉得有些无厘头了,毕竟杨戬跟妲己扯到一起这就是脑洞大,还把狐妖变成了男的,当然了也由于改编的不同,反而显得与众不同了,不过剧中有一位女子特别的可怜,一生心怀天下,到头来却白白牺牲了。这个女子是纣王的妻子,本来本性善良,对待

  • 商鞅变法的核心内容,直击六国的痛点,六国宁亡都不会抄袭秦国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孙膑评价商鞅,商鞅车裂图片,商鞅死后嬴驷三年不上朝是真的吗

    在这期间,也是遇到了老氏族的阻碍,以及其他的一系列问题,但是,商鞅变法确实搞得有声有色,以至于使他逐渐在秦国站稳脚跟,也让秦国的国力一步步提升了起来。那么问题也就出现了,这也是被讨论过成千上万次的课题,山东六国看到秦国在稳步崛起,为何不直接抄袭“商鞅变法”的内容?放着成熟可行的制度不去抄袭,而选择自

  • 战国四公子谁死的最惨?春申君:我被市井小儿夷灭全族独留楚幽王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就是这样一个废物大王把楚国折腾成了四不像,甚至在多年以后导致楚国都城的丢失,被迫前往最东边躲避,气势汹汹的秦国开始在西方肆无忌惮,横挑鼻子竖挑眼的对楚国各种羞辱压榨,在楚国剩余不多的时间里,战国四公子之一的春申君黄歇果断的跳了出来,开始给楚国续命。[var1]楚怀王葬送楚国前程黄歇嘴遁秦王,公子完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