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战国四大名将,个个是百年一遇的将才,最终却仅有一人得善终

战国四大名将,个个是百年一遇的将才,最终却仅有一人得善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3918 更新时间:2024/1/21 10:16:13

[var1]

四大名将出自两国

战国时代的“战”,其主流可以说是其他六国和后来一统天下的秦国的交锋。

战国七雄中,除了秦国,其他国家和秦国的交锋,除了偶尔的灵光一现,大多数时间是被按在地上摩擦,只有赵国还能勉力抵抗,偶尔还能小胜。

战国时代的四大名将,其实只是分属秦、赵两个国家。为何会如此呢?

先看一下战国时期的地图。

[var1]

从地图上可以看到,秦和赵、魏、韩、楚接壤,交战最多,而赵国除了和秦打仗,还多次和燕、齐、魏交锋,更重要的是他的边境还与匈奴接壤,要时刻提防和抵抗匈奴的入侵。所谓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赵人好武擅战。

秦国吞并六国,武力值超群,名将辈出毫不意外,白起和王翦是其中的代表。

赵国虽然弱小,但在正面硬顶秦国的同时,还要对抗匈奴以及其他战国的国家,也就造就了一批良将,廉颇、李牧就是佼佼者。

[var1]

杀神白起,自刎而亡

先说白起,史称“杀神”,封武安君,千年后的唐朝建武庙,陪侍十哲之一,历史地位可见一斑。

白起之所以被称为“杀神”,因为他是战国各国征战中杀人最多的将领。

只是史记中明确记载的,就有在秦昭王十四年,攻打魏国和韩国,斩首二十四万人;昭王三十四年,白起攻打魏国,斩首十三万人;同年,与赵国交战,将二万人淹死在河中;昭王四十三年,白起攻打韩国,斩首五万;最著名的还是在秦昭王四十七年,在长平坑杀赵降卒四十万,加上战场上杀死的,长平一战杀人四十五万。

[var1]

这些数字简单相加就已经达到八十九万人,这还不算白起攻打楚国,将楚国都城攻陷,还有攻占各国城池超过七十座,这些征战中都没说他杀人多少,所以说他杀人过百万毫不夸张。

白起威震诸侯,攻城略地,杀人盈野,为秦国之后统一六国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特别是在长平之战后,秦军继续围攻赵国都城邯郸,但秦丞相范睢担心白起功劳太大,之前已经被封为武安君,如果真的让他灭了赵国,功高难封,所以说服秦王,答应了赵国割地乞和的请求,让白起撤了回来。

[var1]

之后,秦国又发兵攻打邯郸,白起因病没有出战,但他担心邯郸易守难攻,诸侯再来救助,而且连年作战,秦军也已经疲劳,会打败仗。秦昭王没有听从他的劝告,执意出兵,还让白起领军,白起称病不肯出战。

结果真如白起所料,秦军兵败。秦昭王迁怒于白起不出征,还说风凉话,剥夺了白起的爵位,还把他贬为小兵,并让他离开咸阳迁移到阴密。白起出城才十里,秦王与范睢商量,觉得白起心怀怨怼,放白起离开恐有后患,遣使者持剑,令白起自杀。

[var1]

临死前,白起长叹一声,有些遗憾,但想起自己坑杀赵国降卒四十万,这是老天对他的惩罚,命该如此,伏剑自刎而亡,一代杀神谢幕。

老将廉颇,客死他乡

廉颇基本和白起同时代,稍微晚一些。廉颇在历史上最著名的可能是负荆请罪的故事,当时他已经因为在赵惠文王十六年伐齐,大获全胜而被封为上卿。

负荆请罪故事之后廉颇和蔺相如联合保障了赵国将近二十年的平安,直到长平之战爆发。

[var1]

当时廉颇已经是六十七岁高龄,威名赫赫的老将,奉命指挥赵军与秦军交战。

开战之初,秦军勇猛,赵军吃了几个败仗。廉颇改变策略,筑营垒坚守,秦军无可奈何,两军相持不下。

后来赵王中了离间计,用只会纸上谈兵的赵括代替廉颇,而秦军悄悄换了杀神白起来领军,结果是赵军惨败,先后四十五万兵卒被杀,赵国青壮几乎为之一空。

[var1]

长平之战几年之后,燕国趁赵国还没有缓过劲来,出兵侵赵。赵孝成王想起了被撤职的廉颇,重新用他。

年过七十的老将重出江湖,不仅打退了燕军,而且攻到了燕国的首都,燕人只好割地求和,廉颇因功被封为信平君。

但好景不长,老赵王去世,新赵王即位,一朝天子一朝臣,用乐乘取代廉颇。廉颇因受排挤发怒,攻打乐乘,赶走乐乘后,廉颇也投奔了魏国。

之后被秦国不断欺负的新赵王又想起了老将廉颇,还想启用他,并派人去慰问,顺便了解廉颇身体状况。

[var1]

但使者接受了廉颇仇家郭开的贿赂,见过廉颇回来复命的时候,轻飘飘一句“与臣坐,顷之三遗矢”,也就是廉颇一会儿功夫上了三次厕所,这也让赵王断了请廉颇回来的念头。

一个为国征战几十年的老将,因小人谗言,报国无门,一年后廉颇死在了异国他乡的楚国寿春。

名将李牧,惨遭冤杀

廉颇之后,赵国最后的名将李牧,下场比廉颇还要惨。

李牧可以说是一个奇计百出,战无不胜的智将。他最早是赵国边防的守将,本文最开始的地图中可以看到,赵国有很长的边防线紧邻匈奴,李牧就是雁门的守将。

[var1]

李牧在刚当上雁门守将的时候,连续几年不让兵卒与匈奴作战,而且只要匈奴来袭的烽火被点燃,他就立刻让所有人都撤到城里,紧闭城门。

匈奴人都觉得他胆小,连手下的兵士都觉得长官胆小。这样做的结果是自己至少没损失。

之后赵王都忍不住命令李牧出战,但李牧就是坚决不和匈奴交战。赵王撤了李牧,换了别人领兵。

结果是一年内屡次交战,损失惨重。赵王只好再次恳请李牧出山,并答应了李牧不出战的要求。

[var1]

接下来的几年,李牧还是老样子,匈奴人非常瞧不起李牧。李牧则是偷偷积蓄力量,而且边军战士也越来越渴望和匈奴打一仗。

李牧觉得时机成熟,挑选精兵,秘密训练好了之后,让人把牛羊放的漫山遍野,等匈奴人来抢,又先假装失败,最后匈奴单于大举来袭,李牧布下奇兵,大败匈奴,斩首十余万,从此十多年匈奴再也不敢接近赵国。

李牧一战成名,此后又打败了燕国。几年后,在秦国大举来犯的时候,赵王从雁门将李牧调回,任命他为大将军,率军迎敌。

李牧筑垒固守,绝不出战,秦军见无机可乘,秦将桓齮转而袭击赵国肥下,想引赵军来救,乘机歼灭赵国援军。

[var1]

李牧看穿了桓齮的盘算,反到趁秦军去攻打肥下的时候,一举占领了秦军的大本营,并布置好奇兵在秦军回援的路上采取正面拦阻,两侧夹击的方法大破秦军,史称“肥之战”。

李牧在此战之后被封为“武安君”,和白起的封号一样,此二人也确实是战功赫赫。

此后一年李牧再次打退了秦军的进攻,又过了三年,秦军大将王翦领军伐赵,李牧率兵抵抗。

但赵王在这时候又中了离间计,真的以为李牧要投降秦国。长平之战中只是撤换了廉颇就造成四十五万士卒被杀,这次赵王直接布置圈套杀了李牧,三个月后,赵军败,赵王被俘,几年后赵国被灭。

[var1]

灭国王翦,唯一善终

用反间计打败赵军的王翦,是战国时灭国最多的将领。战国七雄中,除了秦国的其他六国,有五个是他和他儿子灭掉的。

王翦生逢其时,在秦始皇统一六国的过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经过历代秦王的努力和秦人的开拓,到战国末期,已经是秦国一家独大,六国衰弱,嬴政雄心吞并天下,王翦父子率兵东征西讨,完成了嬴政的心愿。

[var1]

前文说了王翦灭赵,之后在始皇帝二十年,又因为荆轲刺秦王的事件,王翦奉命伐燕,在易水河边打败太子丹率领的军队,乘势攻占燕国都城蓟,燕王虽逃走,但燕国名存实亡。

始皇帝二十二年,王翦儿子王贲水淹大梁城,魏王出降,魏亡。

王翦最著名的成就是灭楚。秦始皇询问臣下灭楚需要多少人的时候,王翦回答六十万,李信回答二十万。秦始皇认为王翦年老,失去锐气,于是让李信领兵攻楚。

李信一开始获得胜利,但很快中计惨败,秦始皇马上知道自己错了,亲自登门请王翦出山。

[var1]

王翦坚持需要六十万人,秦始皇答应了他的请求,举秦国之兵力让王翦率领去灭楚。

王翦还没出发就向秦始皇索要各种东西,“请美田宅园池甚众”,秦始皇都答应了。

在出征的路上,王翦还前后五次索要田宅,以至于他的手下都觉得他过分了,王翦回答说:秦王性格多疑,现在秦国全国的士兵都交给我,如果不多要求财宝让秦王知道我别无他求,是无法消除他的疑惧的。

[var1]

王翦用两年多的时间灭了楚国,之后急流勇退。虽然历史中没有记载他是怎么死的,但他的孙子王离,还作为将军为秦二世打仗,那么王家在整个始皇帝、秦二世时代都是高官显爵,王翦应该是得到了善终。

四大名将,只有一人善终,他们的经历真的应了那句俗话: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

他们无论面对什么样的敌人都毫不畏惧,但往往被自己人坑害。

白起之死,范睢脱不了干系,廉颇、李牧都是被自己国王抛弃甚至杀害。

王翦能幸免于难,除了秦始皇雄才大略,还有就是他自己善于揣摩帝王心思,提前自污,避免了狡兔死,走狗烹的结局。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夏朝存在400年,为何却挖不到?考古发现:大禹建的不是夏朝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夏朝是大禹建立的吗,大禹建立夏朝有什么地位,大禹为什么要成立夏朝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通过耳朵听到的远不如自己亲眼看见的更有信服力。对于历史更是如此,历史的发现不单只靠世人传述下来,这些都只是听闻。要想证明历史的真实性,最直白的方法便是靠出土文物来证明。文物的出土,能为我们带来许多的信息,比如:通过现有的科技手段可以确定文物的存在年代。而且文物本身对我们就很有研究价

  • 乾隆和纪晓岚那天晚上到底看到了什么,才决定要销毁整部山海经?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山海经最吓人的照片,纪晓岚为什么要销毁山海经,山海经全书免费阅读

    将这个文明延续了下来,而这很可能就是古埃及文明和玛雅文明的起源。山海经作者以上帝视角为我们描绘出了上古的诡异的文明和光怪陆离的动物,为后人留下了无穷的文化财富。也许山海经就是某一个高度发达文明留下的一部记录全球人文地理的百科全书。初看这本书,你可能觉得荒诞不惊,但是细细品味,将震撼你的世界观。[va

  • 韩国出土商朝铜戈,揭开困扰朝韩千年谜团,秦始皇不征伐或可解释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而对于邻国韩国来说,他们则自称为“三韩子孙”。这“三韩”指的是古代朝鲜半岛南部的马韩、辰韩、弁韩三个部落。但提到“三韩”,就不得不提到一个让“三韩”略显尴尬的存在—“箕子朝鲜”。据《史记》记载,武王克商后,纣王的亲戚箕子因不愿侍周,带着族人迁徙朝鲜,“武王乃封箕子于朝鲜而不臣”,这就是箕子朝鲜的由来

  • 泓水之战造成了什么历史影响?晋国为何要与曹、卫开战?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曹卫,泓水之战的历史意义,晋楚争霸晋国有多少军队

    泓水之战以后没有多久,晋文公平定了周王室的内乱,晋国的声威一天比一天天高涨起来。宋国看到晋国强盛,就又离开楚国,归附了晋国。[var1] 宋国背楚投晋,这对楚国说来,当然是一个打击。因此,在公元前634年的冬天,楚国就派子玉和子西两个将领率领军队,前去伐宋,结果没有打下来。 楚国当然不肯就此了事,第

  • 封神|《封神演义》新视听之十七:姜皇后,纣王夺权路上的牺牲品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封神演义纣王,纣王是人皇还是人王,纣王炮烙姜王后

    姜皇后,一国之母,贤良淑德,没有做任何对不起纣王的事情。但在纣王眼里,姜皇后,必须死。为何?有三大理由。咱们来看看,是哪三个。第一个,不识抬举。那天,纣王和妲己,在酒池肉林里happy,突然,姜皇后不请自来。第二个,当众羞辱妲己。妲己和姜皇后,注定是一场你死我活的争斗。妲己进宫后,得到纣王专宠。这就

  • 荆轲刺秦,被侍医所救,事后获赏4800两黄金,此人有何来历?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荆轲刺秦王历史真相,荆轲刺秦失败后的真相,荆轲刺秦的真实原因

    由于《大秦赋》前半段,着重描写嬴政与吕不韦还有生母赵姬之间一些感情纠葛,导致剧情有所拖沓。随着嬴政彻底除掉吕不韦、嫪毐等集团势力,也让《大秦赋》迅速进入嬴政一扫六合,开创帝制的主线剧情。[var1]因为剧情的发展,《大秦赋》的口碑呈现出“低开高走”的态势。然而,嬴政还未统一天下之前,他还遇上过许多惊

  • 封神:纣王冷落妲己,对小娥欲行不轨,太子为爱殉情,大商绝后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由王丽坤和罗晋以及邓伦领衔主演的《封神演义》正在腾讯视频热映,最新剧情中, 皇后第三次对妲己发起攻击,纣王非常宠爱妲己,听到皇后又诬赖妲己是妖怪,自然怒不可遏,大骂道:你每一次不弄出腥风血雨来, 就不善罢甘休?不管皇后如何狡辩,纣王强行阻止皇后再弄什么捉妖大会。这个时候,皇后身边的韩尚宫, 立即跪地

  •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实质:学商鞅搞君主专权,还想清洗所有宗室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赵武灵王为什么要推行胡服骑射,赵武灵王有机会灭秦国吗,为什么赵武灵王打不败秦国

    [var1]邯郸古城墙作者兰台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的实质:学商鞅搞君主专权,还妄想将宗室贵族如果大家有一张“三家分晋”的地图,大家就一定能发现,晋国的最精华的地区主要分布在黄河与汾河延安地区,这也是晋国人口最密集的地区。但是很遗憾,“三家分晋朝”时晋国的精华地区被魏国与韩国瓜分完毕,而赵国绝大部分领

  • 封神演义姜王后祭天时,为何纣王跟太子不阻止都有自己的心思!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邓伦版本的《封神演义》是一部古装神话剧,由于改编的力度比较大,也使得不少的观众觉得有些无厘头了,毕竟杨戬跟妲己扯到一起这就是脑洞大,还把狐妖变成了男的,当然了也由于改编的不同,反而显得与众不同了,不过剧中有一位女子特别的可怜,一生心怀天下,到头来却白白牺牲了。这个女子是纣王的妻子,本来本性善良,对待

  • 商鞅变法的核心内容,直击六国的痛点,六国宁亡都不会抄袭秦国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孙膑评价商鞅,商鞅车裂图片,商鞅死后嬴驷三年不上朝是真的吗

    在这期间,也是遇到了老氏族的阻碍,以及其他的一系列问题,但是,商鞅变法确实搞得有声有色,以至于使他逐渐在秦国站稳脚跟,也让秦国的国力一步步提升了起来。那么问题也就出现了,这也是被讨论过成千上万次的课题,山东六国看到秦国在稳步崛起,为何不直接抄袭“商鞅变法”的内容?放着成熟可行的制度不去抄袭,而选择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