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们先从军事的角度来进行探讨。曹爽在军事方面,几乎没有什么天赋可言,作战数次,大多都以失败结尾。作为一个统领来说,在军事方面是需要具备一定实力的,这样才能够有威望,受到更多人的尊崇。只有用显赫的战功来说话,才是最直接,最了当的做法。军事方面关系到家国的安全,和军队力量的可靠程度,并不像政治那般,能够进行灵活变通,但曹爽在这方面却有很大的欠缺。
在双方交手的过程中,经常是处于劣势的那一方,久而久之,人们对他也就失去了信心,试问这样的一个任务,谁还愿意去继续追随他呢?而且自己的对手还是司马懿,这个曾经敢正面对抗诸葛亮的风云人物,如此对比,胜负悬殊一下子就拉开了。
另外,当时的曹魏阵营,有很大一部分的官宦都是为司马懿服务的,曹爽的处境可谓是腹背受敌、进退两难。他没有能够和司马懿对抗的资本,自己虽然掌握着政权,但也只是徒有虚名,并没有真正的实权,他也根本不是司马懿的对手。
说完了军事方面,我们再从政治方面入手。司马懿的实权是要比曹爽大很多的,为什么会这么说呢?熟悉三国时期历史的朋友应该都非常清楚,曹爽继位之后,实施了比较大规模的改革,得罪了不少的旧派还有大势力的官宦。虽然改革的想法很好,但是在执行的过程中,可以说是屡屡受挫,不仅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曹爽还成为了很多人的眼中钉肉中刺。
虽然曹爽分散了官宦的势力,保障了自己统治的稳定性,但是却没有把这部分得来的权力进行再分配,导致很多人怨声载道。于是,便将信任的大臣召集过来,尽数分配给了这行人。这一举措,又让不少人眼红不已,大家都觉得曹爽袒护自己人,没有做到真正的公平和公正。此外,虽然曹爽是统领者,但是却缺乏一定的威信。司马懿手里有太后这张王牌,虽然说君主才是一国之主,但是太后的地位也是不容撼动的。势单力薄又得不到支持的曹爽,最后的结局也是在意料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