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三国的常胜将军实际只有三人,魏国将领名不经传

三国的常胜将军实际只有三人,魏国将领名不经传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2492 更新时间:2024/1/2 2:37:19

三国的君主同样都是英杰,都很爱惜人才,尤其是文臣武将更是多如牛毛,如蜀国有卧龙凤雏,五虎上将;魏国有五子良将,五大谋臣;吴国有四大英将,十二虎臣。都是一等一的谋臣勇将,但在这些群英璀璨的将领中,只有三人可以称为“常胜将军”,那这三人到底是谁呢,小编为大家盘点一下。

[var1]

蜀国:“常胜将军”顾名思义就是经常打胜仗,每次都能带领军队走向胜利,为国家带来荣誉的名将。一提到常胜将军,估计大家第一想到的就是赵云了,子龙将军在《三国演义》中可谓勇猛无敌,圈粉无数。

赵云字子龙,常山真定(今河北省正定)人。赵云的出场也很华丽,在公孙瓒兵败,被袁绍大将文丑追赶时,赵云救助公孙瓒,与文丑大战五十回合不分胜负。要知道当时赵云还是少年,而文丑正在壮年,能在公孙瓒战败的时候打平文丑实在不容易。赵云自此跟随公孙瓒,然后认识刘备。赵云慧眼所见,认为袁绍,公孙瓒等都是没有雄才大略的,只有刘备是真豪杰,所以几经周折为刘备帐下猛将。

刘备:子龙一身是胆也。

赵云跟随刘备将近三十年,先后参加过博望坡之战、长坂坡之战、江南平定战,独自指挥过入川之战、汉水之战、箕谷之战,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战果。除了四处征战,赵云还先后以偏将军任桂阳太守,以留营司马留守公安,以翊军将军督江州。

[var1]

赵云有勇有谋,一生征战,杀死敌军将领无数。晚年在诸葛亮北伐中,由于马谡无谋,失守街亭使蜀军陷入险境,又是子龙将军断后,阻挡魏军才使蜀军安全退场,诸葛亮对子龙也是称赞不已。

吴国:在孙权统领的吴国也是有很多谋臣良将的,如周瑜,程普,吕蒙,黄盖等,但估计真的说谋勇兼备的第一名将,那就是甘宁了。

[var1]

甘宁字兴霸,巴郡临江(今重庆忠县)人。在甘宁幼年时作为水贼,人称锦帆贼。好游侠,为地方之害。但青年时却熟读诸子百家,参兵入伍,准备建功立业。

甘宁是很有能力的,可以说谁得到甘宁就得到了一把利剑。甘宁首先投靠的是刘表,在黄祖手下做事,孙权攻打江夏,是甘宁射杀凌操,为荆州打败东吴军队。后黄祖不重用,甘宁心中不服,经吕蒙介绍来到江东,此后为孙权攻取江夏,打败黄祖,在赤壁破曹操,南郡败曹洪,可谓战功无数。在合肥会战中,百骑劫曹营,大展东吴将才胆略,孙权甚壮之。

孙权:①甘兴霸虽粗豪,有不如人意时,然其较略大丈夫也。②孟德有张辽,孤有兴霸,足相敌也。

[var1]

曹魏:估计很多朋友,一提到曹操手下大将,尤其是常胜将军,估计都会想到的是张辽,许褚,曹仁等,但以上诸将都是一时名将,也有战败之时。在曹魏中,能称为常胜将军的只有一人,那就是乐进也。乐进,字文谦,阳平郡卫国(今河南清丰)人。在曹操起兵不久,就投靠了曹公麾下,为曹操征战四方。

[var1]

估计不熟悉三国的朋友都不了解这位将军,那就先报告下战绩:乐进从击袁绍于官渡,奋勇力战,斩袁绍部将淳于琼。又从击袁谭、袁尚于黎阳,斩其大将严敬。不久乐进别击黄巾、雍奴、管承,皆大破之。从平荆州,留屯襄阳。刘备入蜀后,乐进在青泥与关羽相拒,击退关羽、苏非,降伏南郡诸郡山谷蛮夷,又大破刘备的临沮长、旌阳长。

经过这些战绩,估计就明白了吧,为什么曹操把乐进与于禁,张辽等并称名将。乐进是位矮将军,估计也就一米六,但作战勇猛,像一道闪电,经常身先士卒,先登敌城。在逍遥津一战中,乐进与张辽,李典以八百之众,击败孙权十万大军,可谓猛将。甚至连张辽面对乐进的战绩都得刮目相看这位将军。

[var1]

建安二十三年(218年),乐进逝世,谥曰威侯。何为“威”,猛以刚果曰威,猛以强果曰威,强义执正曰威。乐进是曹操麾下作战最为勇猛的前锋大将,陈寿对他的评价是:“乐进以骁果显名”,所以乐进的谥号威侯是实至名归。

最后,至于关羽,吕布,张飞,许褚等虽然武艺超人,但都有不如人意之时,赵云,甘宁,乐进三人勇谋兼备,足可称为“常胜将军”。

更多文章

  • 三国时期,为何蜀汉阵营的人才不如曹魏呢?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曹魏和蜀汉谁是正统,三国蜀汉与曹魏谋士对比,曹魏孙吴蜀汉为啥叫蜀汉

    究其原因,最重要的一点就在于三国前期的时候诞生出了很多优秀的大家,不管是军事才能还是文学造诣方面都达到了一种登峰造极的境界。但是反观三国后期,能够拿得出手的能人贤客只有寥寥数几。实际上这只不过是人们比较片面的看法罢了,在三国后期的时候,曹魏集团的人才储备还是非常充盈的,比如说司马昭等人就是典型的代表

  • 三国时期,关羽为什么要留于禁杀庞德?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英雄之间往往都是惺惺相惜的,如果真的觉得对方是值得尊敬的对手,也会产生一定的敬畏之心!关羽本人也在很好地践行着这一点,即便是敌营的对手,对他都有着很高的评价。但是却有一个例外,这个人就是庞德,面对此人,关羽的态度可谓是一百八十度大转变,接下来我们就用一个例子来叙述一下。关羽在作战途中,曾经一并抓获了

  • 朱棣想成功夺权,太子、秦王、晋王必须依次死去,顺序都不能变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历史是必然性与偶然性相互作用的产物,很多历史事件的发生都有一定的偶然性,其中作为朱元璋第四子的燕王朱棣能够成功起事,登上帝位,这当然与朱棣的雄才大略有关,但亦不能忽视偶然性因素。在朱元璋原本设计的权力格局中,朱棣没有任何机会,即便是太子朱标病逝后,在朱元璋重新设计的以太孙朱允炆为核心的权力格局中,朱

  • 三国时期有三位名将被封神,刘备帐下三人,你知道都是谁吗?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刘备手下50猛将排行,刘备张飞赵云怎么配战法,刘伯温是刘备的后代吗

    马超:封神为七十二阴雷神将之一,在明朝的《正统道藏》之中有注释。马超是刘备帐下的大将,为刘备立下了赫赫战功。曾经,曹操多次征召马超进京做官,均被马超拒绝,后来在刘备攻打刘璋的时候投奔了刘备。并且多次阻击曹操,把曹军打的丢盔弃甲,就连一代枭雄曹操也被迫割掉自己的胡子,可见此人的勇猛。张飞:封为城隍。对

  • 三国时期,为何大家更喜欢姜维,对于更强的邓艾反而不赞赏?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三国姜维和邓艾,姜维对邓艾完整视频,邓艾钟会姜维谁更厉害

    但是历史上人们对他的评价却是良莠不齐,大多都以负面形象而闻名。姜维和邓艾一直是被人们标榜和对比的对象,他们一个唱白脸一个唱黑脸,人物形象有着鲜明的差距。可能很多人都会产生这样的疑惑,论历史功绩来说,邓艾似乎要更刷新眼界,但为什么人们一直觉得他是负面形象的化身呢?我们不妨进一步看看。首先,有一个非常明

  • 三国时代的常胜将军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赵云字子龙,常山真定人,生年不详。最初(年代无法确定)赵云为本郡所举,率本郡人马投靠公孙瓒,公孙瓒问赵云:“听说你们冀州人都愿归顺袁绍,怎么唯独你能迷途知返呢?”赵云说:“天下大乱,不知道谁是能够拯救大难的人。百姓遭受的痛苦,就像是被倒吊起来一样。我们冀州的百姓,只是向往仁政,并不是轻视袁绍而亲附将

  • 汉景帝年少时用棋盘砸死吴王国太子,什么心理?导致什么后果?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汉景帝小时候打死吴王儿子,汉景帝对吴王的态度,吴王刘濞和汉景帝什么关系

    年轻气盛失手打死人,还是皇亲国戚,这对汉景帝来说绝对是人生的一大污点。[var1]1、刘启拿棋盘砸死吴国太子事情是这样的,当时汉文帝还在位,吴国的太子刘贤进京朝见汉文帝,因此有机会见到了还是太子的刘启。两个少年一起饮酒、博戏。要知道刘启是皇太子,除了他爹汉文帝,身份地位要属他最尊贵。宫里人都很会看人

  • 刘备为何要三顾茅庐,是单纯走形式,还是问题出在了诸葛亮身上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因为在有些人的印象里,躬耕于陇亩的诸葛亮虽然名气不小,但你毕竟是个二十多岁的待业青年,人家刘备当时虽然说混的一般,但是人家想当年也是跟袁绍、曹操谈笑风生的刘皇叔,当时已经过了不惑之年的刘备,凭啥就凭一句传言就去三顾茅庐。我们首先要确定一点,刘备当年三请诸葛亮是史实而不是,因为在陈寿的《三国志》中,明

  • 汉景帝亲手打死了吴国太子,从此埋下了七国之乱的祸根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汉武大帝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汉景帝怎么平定七国之乱,汉景帝几个月平定七国之乱

    [var1]据资治通鉴记载,汉景帝在当皇太子的时候,做了一件荒唐事,最后导致了七国之乱。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原来当时汉景帝在做皇太子时,由于经常无聊所以染上了市井的脾气,稍有不慎就会发怒。恰巧这时吴国派太子到京城觐见,由于其年龄和皇太子相仿,因此很快就成了汉景帝的玩伴。[var1]但是孩子之间有时都

  • 汉景帝做太子时,用棋盘砸死吴王早年唯一的儿子,埋下了祸根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西汉文帝初期,当时诸侯王吴王刘濞的儿子从代替吴王从属地来到长安参加朝会,因为吴王是刘濞是汉高祖刘邦的侄子,刘邦的哥哥刘仲的长子,当时他只派了自己唯一的儿子刘贤参加朝会。吴王的原意应该是让儿子早日接触朝政打好人脉,之后继承属地吧。结果没想到的是这次朝会造成了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剧,还为后来的七王之乱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