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庆开关,是我国明朝时期的一件大事。1567年,隆庆帝(明穆宗)接受朝臣的建议,放弃祖制宣布解除海禁,允许民间私人远贩东西二洋,并开放月港作为对外贸易口岸。说起来,月港(今福建海澄)归属于福建漳州府,只是一个非常偏僻、条件也不怎么样的小港口,但如此一个小港口却撑起了大明繁荣的对外贸易。据不完全统计,隆庆开关后的70多年里,世界三分之一的白银流向中国,世界三分之二的贸易和中国有关,西班牙从美洲掠夺来的白银大部分都贡献给了明朝。那么大明朝仅仅开了月港那么一个小港口,为何世界白银都向中国流?
第一,中国地域辽阔,物产丰富,历史上一直是世界商品贸易重要出口地,是世界经济的中心。中国出产的丝绸、瓷器、茶叶等商品在国际上极受欢迎,由于中国长期的海禁造成海外对这些商品需求旺盛,所以不管是海商还是西方殖民者都蜂拥到月港,进行大规模的进出口贸易,加上东南沿海走私贸易猖獗,因此明朝的贸易规模非常庞大。明朝时期,我国仍然是自主自给的小农经济,对海外商品需求不大,但出口量高的吓人。外国没有中国人感兴趣的东西,只能用白银这种硬通货支付,所以明朝赚取巨额白银在情理之中。
第二,明朝的白银主要来源于日本和美洲。西班牙的美洲殖民地和日本生产白银加起来能占到世界白银产量的80%以上。由于欧洲实行金本位,所以黄金价格昂贵,白银非常便宜,日本金银比价为1:10,欧洲金银比价为1:12。而中国采用银本位货币制度,白银产量又不高,所以白银很值钱,金银比例是1:6。三者之间巨大的汇率差让欧洲殖民者看到了商机,他们纷纷涌入中国,将日本和美洲的白银运到中国套取黄金,造成中国黄金的外流和白银的大量涌入。因此虽然中国获取了巨额的白银,但这种不正常的套利造成了中国白银的贬值和严重的通货膨胀。
第三,当时欧洲正在进行价格革命,物价飞涨,造成欧洲商品缺乏竞争力。加上欧洲商品在东方并不是非常受欢迎,所以欧洲人只能通过从世界各地的贸易中搞平衡,他们把非洲的奴隶和黄金运到欧洲和美洲,把美洲和日本的白银运到中国,把中国的商品运到欧洲,通过这种贸易来弥补平衡。因此在国际贸易的链条中,中国成为了白银的主要流入地。这一时期,海外涌入的白银是中国自产白银的10倍。可以说,当时中国就已经融入了世界贸易体系,而且开始了货币战争。虽然明朝只开放了一个港口,而且把贸易地点放在了偏僻的月港,以防止国际贸易对中国经济的冲击,但最终还是没有避免这种冲击,这种冲击对中国经济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崇祯时期,大明政府不得不关闭了月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