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清朝的皇帝是康熙,还只有9岁,朝政基本上由孝庄太后和辅政大臣作主。但无论是康熙还是孝庄,都没有明确下令要杀掉朱由榔。
吴三桂左等右等,等不到消息,干脆直接带着手下,用绳子把朱由榔给勒死了。
因为这件事,南明遗民对吴三桂恨之入骨,毕竟,清朝皇室都没下令处决,他却着急动手,毁掉了南明唯一的希望。
但事实上是,从吴三桂投靠多尔衮,打开山海关的大门开始,南明就没有了希望。
朱由榔,史称永历帝,他是南明最后一位皇帝,也是最有希望反清复明的皇帝。
当时,吴三桂为多尔衮打开山海关大门,赶走了李自成,同样出逃的明朝宗室和文武大臣,便在南京另起炉灶,拥立福王朱由崧为帝,建立了“南明”。
但很快,清军南下,南京沦陷,朱由崧成了阶下囚。
1645年,唐王朱聿键在福州被众臣拥立为皇帝,打算抗清。但他也被抓住,最终绝食而亡。1646年,桂王朱由榔在肇庆称帝,年号为永历,也就是本文开头的皇帝。和前面两个皇帝相比,朱由榔做得好了太多。他联合东南沿海的郑成功,在东西两个方向一起夹击清军,局势一片大好。可就在这个时候,南明却发生了非常严重的“三王内讧”。最终,朱由榔被逼到昆明,而清军还拥有了不少西南的军事情报。
此时的吴三桂,刚消灭了李自成、张献忠的余部,被封“平西大将军”,目标直指昆明的永历政权。
此时的朱由榔,面对意气风发的吴三桂,已经没有了战斗之力,只能一退再退。
后来,他决定从昆明撤到永昌(云南保山县),再从腾冲县进入缅甸境内。
缅甸的国王莽达,非常热情地收留了朱由榔。
朱由榔以为自己还能东山再起,可国与国之间的交往,从来不看恩情,只看利益权衡。南明打不过满清,而缅甸也不敢插手其中。吴三桂调转枪头直指缅甸时,莽达的弟弟莽白直接发动政变,杀兄夺位,最后把朱由榔五花大绑,送去了吴三桂的身边。
永历帝被抓后,吴三桂将他从缅甸押送到昆明,途径南城外玉带河畔,一只公鸡突然啼叫,紧接着公鸡打鸣、犬吠之声,不绝入耳。百姓们纷纷跑出来围观,发现被抓的居然是永历帝一群人,都忍不住失声痛哭。后来,这座桥就被取名为“鸡鸣桥”。相传,当永历帝被押进清军的营帐时,几个清军看到他的面容,顿时惊为天人,连忙下跪,还争先恐后剪掉辫子,打算营救他。而这一切只因,永历帝长得实在是“太有帝王相”了。
(《南明史》:满兵中有蓝旗章京兀儿特者,见而大愤……谓其下曰:“此真天子也,可奉之为百世功。”八旗将士拜呼万岁,争去辫为号。)
但无论永历帝长得多有帝王相,南明的气数都尽了,因为吴三桂心狠手辣,还没等到清朝皇室的命令,就直接送他上了西天。为何吴三桂要动手?因为这件事对于他而言,一箭三雕。其一,杀掉永历皇帝,可以向清朝表忠心。吴三桂曾经是明朝的臣子,投靠多尔衮也是因为李自成欺负了他的妾室陈圆圆。此时,李自成已经被灭掉了,清政府自然会担心多尔衮的忠心。最关键的是,吴三桂一直有自己的军队,随时有变节的可能性。因此,清政府都不敢单独放任吴三桂带兵上前线。吴三桂自然知道清政府的猜忌,此时,皇室迟迟没有表态,就算想要留着永历帝,也只是要展现自己的宽宏大度,亦或者,就是试探吴三桂的忠心。此时,他手起刀落,完全可以向清朝表忠心。其二,杀掉永历皇帝,可以震慑云南不安分的人。吴三桂的野心很大,他确实没有那么忠诚于清政府,此时的他,最想要做的是,是云南的土皇帝。但昆明百姓显然更喜欢永历帝。最好的震慑手段,就是杀掉他们的信仰。其三,杀掉永历皇帝,可以解决安全隐患。南明遗民最恨的,可能不是清王朝,而是吴三桂。毕竟,吴三桂若是不打开山海关,清军也没办法入关。而留着永历帝,一旦他和其他反清复明的人联合起来,首先倒霉的可能就是吴三桂。所以,杀掉永历帝,对于吴三桂而言,也是在解决安全隐患。
以上,就是我认为吴三桂在没有收到清王朝命令的情况下,非要杀掉永历帝的原因。一箭三雕,这件事,吴三桂肯定会做。只不过,可能吴三桂自己都没想到,他自立为王,又自立为帝王,还跑去衡山举行郊天登极之礼,结果因为路上太热,得了“中风噎嗝”,没多久就去世了。满打满算,吴三桂当皇帝只当了5个月,全给别人做了嫁衣。你怎么看吴三桂这个人?欢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