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甲午海战北洋水师的炮弹炸不响,是灌沙子的原因?这是一种误解

甲午海战北洋水师的炮弹炸不响,是灌沙子的原因?这是一种误解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4039 更新时间:2024/1/20 9:36:49

中国的近代史是一部充满了血泪的教科书,我们没有任的实力资本,也没有足够的自信和资本,去和那些侵略者作斗争,只能任由他们宰割与凌辱,丧权辱国,永远的悲伤与耻辱。

其中,大家肯定对甲午海战不陌生,由邓世昌率领的北洋水师,因为不敌日军,最终全军覆没,也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

据说失败的重要原因就是北洋水师的炮弹里面灌了沙子,所以相当于是废物,那么,真正的原因真的是如此吗?答案是否定的。

大众误解,灌沙有因

我们近代时期的国家积贫积弱,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官方的堕落不作为,所以我们的综合国力才不是很强大,一直落后于别人。

所以,大家自然是对当时的官方不满,嘲讽与唾骂声都有,哪怕放到如今,提起当时的清朝,尤其是慈禧太后这一类统治者,大家都是恨得压根痒痒。

所以,对于北洋水师的失败,大家自然就把矛头对准了官员,一种流行的说法就是由于官员贪得无厌、自私自利,所以克扣了原本的资金,导致这批武器装备的质量就不高。

本来这些炮弹里面应该灌的是火药或者是其他有用的东西,但是官方偷工减料,故意放成了沙子,所以这批炮弹自然在战场上是没有作用的,根本就不响,何谈去攻打敌人。

所以,大家才如此痛恨官员的统治者,认为他们根本就没有一点责任感和大局观,只知道中饱私囊,作威作福,所以中国才逐步沦为了半殖民地社会。

这种说法也就流传到了如今,但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我们也应该用辩证的眼光去看待,仔细发现果背后的因,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但是眼见也不一定为实。

事实上,这种通用的说法其实是有问题的,在真正的历史上,北洋水师的炮弹里面就应该装沙子,而不应该装别的东西。

我们都知道,当时的炮弹主要是两种形式,一种是实心的,另一种是空心的,也叫开花弹,威力特别大。

其中,开花弹里面装的是火药,就是因为它在爆发的一瞬间如同一朵花一样,火药的威力也会让敌人非死即伤。

但是实心弹就不一样了,实心弹其实是没有火药的,所以它的质量相对而言就比较轻一点,尤其是头部。

如果想要让射出的炮弹有一定的威力,那么炮弹的质量必须要重一点,这样它的惯性才会变大,射程也更加稳定。

这也是国际上通用的一种方式,不仅仅是在中国,基本上实心弹都会用沙子来填充,这是完全符合制作流程与规定的,同时也是很科学合理的。

这样一来,我们似乎有些误解了清朝官员,并不是他们故意在制造炮弹的时候填沙子,但不能否认的是,他们在当时大多数都是那种酒囊饭袋。

虽然这里面也有一些杰出的人物,他们看到了晚清颓废的局势,并且用自己的力量,奔走呼号,解救人民于水深火热之中,甚至很多人付出了宝贵的生命。

但是大多数是没有作为的,如同一堆行尸走肉,更如同那种贪生怕死的蝼蚁,一旦敌军入侵了,只知道点头哈腰赔笑脸,卑躬屈膝的奴才模样。

他们也许在制造炮弹这方面没有徇私舞弊,但是在其他方面肯定有很多的不正当行为,否则,中国就不会那般穷途末路了。

开花弹不够,拼死抵抗

由于我国技术落后、国力薄弱,所以几乎没有任何的实力去购买足够的开花弹,只能购买一些实心弹,况且也不是想买多少就买多少。

如果使用实心弹,那么是非考验精准度的,比如,必须要把它射到水线附近,最好是水线以下。

因为只有把它射到那儿,实心弹的威力才会彻底发挥出来,直击敌人军舰的核心部位,造成整个军舰的大规模损伤,最终才能沉没。

但如果射击的位置不精准,比如说是发射到甲板上,那么就算是射击几百枚,把甲板给打成个筛子,对于整艘军舰来说还是毫发无损,根本就摧毁不了它。

与实心弹相比,空心弹,也就是开花弹的用处自然会广一些,而且还能很好射击甲板上的暴露敌军。

但是开花弹的制作技术和成本都是很高的,一是因为它需要火药,在那个年代,实现火药自由,本来就是一件特别奢侈的事情,毕竟它是那个时候各国都在争抢的必需品。

第二就是制作技术比较麻烦,我国在这之前一直都是进口其他国家的,严重依赖外国,没有一点点自主独立性。

同时,那些西方国家本来就把我们视为眼中钉、肉中刺,自然是不想真心实意卖给我们,哪怕我们出高价。

当看到我们国家的军事力量有一点点进步的苗头时,他们就马上慌了,立马切断供应链条,不给我们国家了。

这样一来,中国的海军就陷入了极大的困境之中,之前留下来的开花弹,也是用一枚少一枚,非常珍贵。

真正到了战场上,两种炮弹还是要一起配合作战的,因为它们都有各自的优势和劣势,很难单独发挥出作用。

但那个时候的形势是两者一点也不匹配,所以我们自然没有足够的实力去和日军进行对抗,地位十分被动,也很尴尬。

虽然条件有限,但我们的官兵还是非常勇猛的,丝毫没有半点退缩,他们都是铁骨铮铮的汉子。

北洋水师也是一群难得的爱国志士,他们和那些动不动就鱼肉百姓的分子不一样,他们中的大多数都是来自平民家里,所以他们是没有那些不好的品质的。

他们唯一的希望就是能够打败侵略者,也为自己过上好日子奋斗,这也是大多数老百姓的简单诉求,但是当时的清朝官员完全无法做到。

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伟大的英雄赞歌,可歌可泣,无私无畏、视死如归的精神值得大家称赞和学习。

尤其是当时的总督邓世昌,正值大好的青春年华,他率领手下的士兵,生要和船一起生,死要和船一起死,绝对不可以临阵脱逃。

正是在这种大无畏精神的引领下,官兵们才共进退,最终邓世昌身中数弹,遗憾去世。

之后船上的官兵也是为国捐躯,与舰队一起沉没在了大海中,茫茫的大海波涛怒吼,是对他们的最美礼赞。

实力不行,落后很多

我们和一些西方国家存在着很大的差距,从甲午海战就能够看出来,所以这些官兵们才特别英勇,能够在和敌人相差那么多的情况下,依旧殊死拼搏。

我们民族不是没有过辉煌的明时期,比如说唐朝和朝,我们在当时几乎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之一,没有任何国家能够与我们匹敌。

甚至一些西方国家还没有建立,我们就能够拥有如此繁荣的文明和成就。

遗憾的是,到了近代,我们却越来越走上了下坡路,就是因为我们的思想很保守。

别的国家都抓住了工业大发展的好机会,积极发展各种科学技术,比如说蒸汽机和电力,所以他们的自然科学是十分发达的。

但我们在那个时候还是以天下第一大国自居,盲目得意,根本就没有发觉周围潜在的危险。

我们还认为当初的那些西方国家只是很小的国家,手无缚鸡之力,但是人家在那个时候已经获得了极大的飞跃,虽然国土面积狭小,但是实力却很强大。

日本就是最好的代表,日本也不是没有过危机,但是这个国家却十分先进开明,牢牢抓住了机会,进行了明治维新,所以之后才会迅速崛起。

这个国家也是野心勃勃,为了进行资本原始积累,不惜侵略别的国家。

永远丰碑,精神可嘉

面对实力强大且无比凶悍的侵略者,他们丝毫没有退缩,反而是与他们展开了殊死搏斗,当时的北洋水师打到半途的时候就已经准备不多了,岌岌可危。

但是他们依旧奋着精神,最后几乎是与日军侵略者空手搏斗,即便这样,他们依旧没有说出半个投降的字,反而积极抵抗。大家有何看法?欢迎留言。

更多文章

  • 1659年,吴三桂进攻云南,南明最后一位皇帝退到缅甸,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吴三桂反清 南明,吴三桂背叛大清的史实,吴三桂与清军的战争

    当时,清朝的皇帝是康熙,还只有9岁,朝政基本上由孝庄太后和辅政大臣作主。但无论是康熙还是孝庄,都没有明确下令要杀掉朱由榔。吴三桂左等右等,等不到消息,干脆直接带着手下,用绳子把朱由榔给勒死了。因为这件事,南明遗民对吴三桂恨之入骨,毕竟,清朝皇室都没下令处决,他却着急动手,毁掉了南明唯一的希望。但事实

  • 宫斗赢家慈禧才是时尚鼻祖?爱法式、爱cos,还是伪素颜第一人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说到慈禧太后,大家估计第一反应都是“宫斗”吧?作为一个宫斗的大赢家,相信没人比她“名气”更大了!什么《甄嬛传》里嚣张跋扈的华妃啊,还有《延禧攻略》里一路走爽文女主路线的魏璎珞啊,在慈禧太后的手里,估计分分钟就捏成碎渣儿了~但今天我们不聊慈禧的宫斗历史,那些百度都能告诉你,今天我们聊一聊慈禧的美容美发

  • 88岁乾隆非要纳2名15岁堂侄孙女为贵人,嘉庆愁坏了,却无可奈何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乾隆晚年对嘉庆的评价,乾隆非要纳15岁堂侄孙女,嘉庆乾隆相处原因

    乾隆,是我国历史上最长寿的皇帝。他89岁驾崩,在位60年,主动当了太上皇,但却抱着权力不肯撒手。可怜的嘉庆,熬了大半辈子,好不容易当上皇帝,还要被迫居住在太子宫。乾隆是风流帝王,一生爱好美人,爱好写诗,可惜,他写了3万多首诗,却没几首经典传世之作。而他的后宫,但有品级的后妃就足足43人,去世时,还

  • 顺治皇帝是怎么死的?他真的去当和尚了?有考古证据,大概率真的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顺治真的当和尚了吗,顺治皇帝和尚照片,历史上顺治皇帝真的出家了吗

    世人都说,顺治皇帝爱董鄂妃入骨,真的是这样吗? 的确,董鄂氏是顺治的专宠。她进宫一个月就晋封为皇贵妃,行册封礼时,还有满清最高礼节“大赦天下”相随。1657年,她生下四阿哥,顺治高兴得就要立他为太子。但没到100天,四阿哥就夭折了,顺治非常伤心,将四阿哥的葬礼大办特办。这下,就苦了刚经历丧子之痛的

  • 曾国藩:这3件事决定了人和人之间的格局和差距!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曾国藩看人的三大境界,曾国藩的做人方法和态度,曾国藩人生三种态度

    曾文正,不光在军事上有建树,他还是洋务运动的创始人,建造了中国第一艘轮船,建立了第一所兵工学堂,印刷翻译了第一批西方书籍,安排了第一批赴美留学生。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化建设当之无愧的开拓者。另外,他著述的《曾国藩家书》对后世也影响深远,今天,小编就曾文正的观点总结了决定人和人之间格局和差距的3件事。1、

  • 曾国藩:聚拢人心,桃李满天下,学会成就你的人生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曾国藩个人资料,曾国藩的实际成就,曾国藩24条处世之道

    从性格方面来说,左宗棠自幼有天才之名,自负傲气,盛气凌人,看不起人,自然也不肯给下属出头的机会,当然也不一定是不肯,碰上这样牛气哄哄还有一定能力的自负型领导,下属能出头的机会也不多;曾国藩呢?为人大度宽容,求贤若渴,礼遇众人,所以身边聚拢了一批有才能的人,愿意跟着他走。在人才管理方面,曾国藩一贯遵循

  • 父母双亡?四国语言?为官清廉?相貌俊美?没想到你是这样的和珅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和珅的个人资料,和珅带纪晓岚去青楼学习说话,档案和珅纪实完整版

    但是你知道吗?在电视剧中所塑造的和珅,是已经在他成为皇帝心腹红人,职业生涯最兴盛的时候了。真实历史上的他其实还有着一段不为人知的悲惨过往。钮祜禄·和珅出生于公元1750年,也就是乾隆十五年的时候的福建。他的父亲是当时福建省的副都统,所以他算是武将之后。好景不长,在他三岁的时候,母亲因为难产去世了,

  • 清朝皇家的家训是什么,溥仪睡懒觉的时候,就让太监在床前诵读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宫女太监对溥仪做了什么,溥仪遣散太监,溥仪贴身太监

    中国有句老话,没有规矩一事无成,所以,在中国传统的思想,就是规矩。国家有国家的规矩,家族有家族的规矩,每个家都有规矩。感觉中国一直生活在规矩中,正是因为这些规矩,才让中国传承这么多年,一直到现在。如今虽然人们的思想比较开放,但中国的传统没有丢。虽说旧中国的灭亡是晚清政府的昏庸无能,但旧社会的灭亡是一

  • 清朝的鲁沙尔镇,贸易特点有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清朝和日本的贸易,清朝农业贸易,鲁沙尔

    随着时代的发展,藏传佛教形成了一套严密的宗教组织和制度,在寺院的财产方面,藏传佛教也设立了专门的组织来管理。 寺院得以长期的发展则有赖于寺院经济的巩固。塔尔寺之所以能在鲁沙尔镇立足得益于其寺院收入来源的稳定。塔尔寺寺院经济的来源主要来自于土地的收租、放贷、房租、出外化布施以及外地信徒送来布施等。 但

  • 清朝慈禧太后如果不掌权,光绪皇帝能够带领清朝走向富强吗?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光绪怎么不干掉慈禧,慈禧毒杀了光绪,慈禧跟光绪什么关系

    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时,慈禧太后在诏书中说的:“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更是把自己的“奴才嘴脸”暴露的淋漓尽致,遭到无数人的反感和憎恨。 戊戌变法中,以慈禧太后为首的保守派,更是发动政变,软禁光绪帝,清政府失去了一次“变法图强”的机会。戊戌变法,也为后人所惋惜。 那么,如果没有慈禧太后掌权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