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自此西周结束,东周开始,周朝开始走下坡路,以后说的话基本没人听了,历史也就进入了纷乱的春秋战国时代。
这样算一下,西周从公元前1046年—前771年,也只持续了275年,之后就进入了中国历史的第一个“乱世”。
所以,周朝分封制的和平年代并没有持续到四百年,准确地说,周朝分封制自骊山之乱,也就是公元前771年就开始分崩离析了。
再看西汉的分封制,从刘邦建汉至七国之乱,前202年至前154年,前后仅仅48年就有人造反了。
拿西周与西汉这么一比,刘邦的分封制看上去实在太菜了。但有一个问题却是不容忽视的,就是周朝的分封制与西汉刘邦的分封制,两者之间有着本质的区别,前者是建立在分封建制的基础之上,而后者则是建立在封建专制的基础之上。
两种体制的不同,对于在分封制上延续的长短影响有多大呢?我们通过三个方面来看其差异。
但是,对于一块井田的大小则没有规定,公田和私田自然也没有固定面积。通过这种制度也就实现了耕者有其田的理想,所以,这是一种土地国有并平均分配的制度。
那么井田为什么后来就被商鞅废除了呢?因为有了先进农具,耕种变得简单了,农户有能力开发更多的土地,创造更大的价值,所谓的“公有”已不能满足农户的需求。
所以,商鞅变法实际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化,但这个“私有化”,并非是指私有到农户,而是集中给到了大地主手里,由地主阶级来组织生产,这也就形成了封建制度的经济基础。
我们知道,封建社会是以贵族、大地主阶级利益为基础的社会,他们的本性是贪婪,只想要得更多。刘邦建立西汉时大封异姓、同姓诸侯,结果刘邦为维护刘氏天下,在他死前基本将异姓诸侯铲除殆尽,并留下“非刘姓不封王”的遗言,这给了刘姓诸侯极大的自信。
而且,西汉初期,刘姓诸侯国基本等于一个独立的小国家,他们有自己的军队,有行政任免权,特别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只要他们有足够的实力,就有了犯上作乱的资本。
那么,西周时期的诸侯如此之多,大的诸侯也有资本,他们怎么就那么听话呢?这又涉及到了伦理。
从广义上讲,周朝的一切政治制度、法律和社会生活都属于礼的范围。狭义的来说,则指王超的礼俗,分为吉、凶、宾、军、嘉五礼。
吉礼就是祭祀之礼;凶礼为死丧之礼;宾礼为国际交往之礼;军礼为行军训练之礼;嘉礼是个人成长与社交之礼,比如我们比较熟悉的冠礼、婚礼、射礼和饮酒礼。
而且这些礼仪还有各自的程序、阵势、誓词等等,还配以歌诗与舞蹈,诸多内容。所以,周礼是一种既复杂又细致的礼仪,也是一种政教合一的礼乐制度。
在这样的礼乐教化之下,人们安分守己,和谐相处,这也是西周王朝重要的治理之道和社会基础。
那么为何会后来出现了礼崩乐坏的局面呢?主要还是基于第一点,经济基础的变化。
周朝分封出去的诸侯,有自己的子民,有自己的土地,他们落地生根后,经过长时间的积累,与周王室的血缘宗法关系也大大疏远,于是,就有一些出头鸟起来造反了。
但是从时间上来看,即便从东周至秦国建立之前,周礼的影响力仍旧很大,三家分晋时,韩、赵、魏能顺利挤入诸侯国的阵营,也是通过周王室实现的。
那么,西汉的诸侯为什么急着造反,他们不会再等等吗?不是他们不等,是皇帝等不及了,急于收回掌握在诸侯手中的权力。
因为西汉的经济基础是奔着中央集权制去的,分封出去的诸侯权力或迟或早都要被收回,只是时间问题。
在七国之乱后,如何来加强君主专制的统治,在汉武帝时期确立了“独尊儒术”,用儒家思想确立了一种新的社会秩序,由此形成封建社会的思想基础。
所以,一切皆有由来。
周朝的军事编制是,天子六军,诸侯大国三军,次国二军,小国一军,其中一军为12500人。
从这个数字来看,周王室还是占据绝对优势的。要是哪个诸侯不听话,王室就联合其他诸侯去攻打它,在一定程度上,这样组合的军队还是很有威慑力的。
所以,起来造反的诸侯要考虑自
那么,西汉时期刘氏诸侯的军队实力如何呢?
公元前195年,刘姓诸侯王完全取代了原来异姓王的地位,刘邦分封子弟郡国并立的局面形成。
高祖在世时,由于刘氏诸王还年轻,权力多集中在汉相、太傅手中,因此弊病还未显露。
在经历了吕氏专权以及被铲除的过程之后,到汉文帝时,刘姓王已经高达20多个,所占据的领地合起来相当于西汉土地的一大半,其中领土最多的诸侯国有齐、楚、吴、荆、燕等地。
随着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诸王的权力日益膨胀,再加上又掌握着封国内,几乎所有的权力,逐渐形成“尾大不掉”之势。
于是,这些诸侯王开始对汉帝态度变了,“出入拟于天子”,“不听天子诏”,甚至想举兵夺取皇位。
这样的权力矛盾随着晁错的“削藩论”,以及逐步的实施,一下引爆了七国之乱。一个诸侯国的力量有限,七个诸侯国联合发力就有点意思了。
其实早在七国之乱前,济北王刘兴居、淮南王刘长就已经起来造反了,之后拥有53城的吴王刘濞也已露出不轨之相。
七国之乱爆发后,汉景帝为何能在三个月之内平叛,这是由于西汉独特的政治结构决定的,当时西汉政权由外戚、功臣、宗亲三方力量组成,三方之间形成制衡,一旦一方起来造反,另外两方就会起来镇压。
事实上也是这样,刘氏宗亲起来造反后,最终是由功臣周亚夫,联合外戚窦婴,两者共同剿灭的。
综上所述,对于西周的分封与西汉的分封,并不能从时间上来论断成功与否,还要结合其它因素总体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