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周朝分封制持续几百年,为何西汉仅48年就有人造反?二者区别太大

周朝分封制持续几百年,为何西汉仅48年就有人造反?二者区别太大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2612 更新时间:2024/3/11 17:29:19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自此西周结束,东周开始,周朝开始走下坡路,以后说的话基本没人听了,历史也就进入了纷乱的春秋战国时代。

这样算一下,西周从公元前1046年—前771年,也只持续了275年,之后就进入了中国历史的第一个“乱世”。

所以,周朝分封制的和平年代并没有持续到四百年,准确地说,周朝分封制自骊山之乱,也就是公元前771年就开始分崩离析了。

再看西汉的分封制,从刘邦建汉至七国之乱,前202年至前154年,前后仅仅48年就有人造反了。

拿西周与西汉这么一比,刘邦的分封制看上去实在太菜了。但有一个问题却是不容忽视的,就是周朝的分封制与西汉刘邦的分封制,两者之间有着本质的区别,前者是建立在分封建制的基础之上,而后者则是建立在封建专制的基础之上。

两种体制的不同,对于在分封制上延续的长短影响有多大呢?我们通过三个方面来看其差异。

  • 其一,维护的经济基础不同。西周实行的是井田制,何为井田?一般认为,就是把一定面积的耕地划分为九份,阡陌纵横,看上去像个“井”字,中间一块为公田,周边八块为私田。公田由八家农户共同耕种,其收成归封邑贵族所有,私田收成归农户所有。
  • 但是,对于一块井田的大小则没有规定,公田和私田自然也没有固定面积。通过这种制度也就实现了耕者有其田的理想,所以,这是一种土地国有并平均分配的制度。

    那么井田为什么后来就被商鞅废除了呢?因为有了先进农具,耕种变得简单了,农户有能力开发更多的土地,创造更大的价值,所谓的“公有”已不能满足农户的需求。

    所以,商鞅变法实际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化,但这个“私有化”,并非是指私有到农户,而是集中给到了大地主手里,由地主阶级来组织生产,这也就形成了封建制度的经济基础。

    我们知道,封建社会是以贵族、大地主阶级利益为基础的社会,他们的本性是贪婪,只想要得更多。刘邦建立西汉时大封异姓、同姓诸侯,结果刘邦为维护刘氏天下,在他死前基本将异姓诸侯铲除殆尽,并留下“非刘姓不封王”的遗言,这给了刘姓诸侯极大的自信。

    而且,西汉初期,刘姓诸侯国基本等于一个独立的小国家,他们有自己的军队,有行政任免权,特别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只要他们有足够的实力,就有了犯上作乱的资本。

    那么,西周时期的诸侯如此之多,大的诸侯也有资本,他们怎么就那么听话呢?这又涉及到了伦理。

  • 其二,儒家学者孔子孟子都特别推崇周礼,为什么呢?因为周礼是对社会秩序的一种重要保障。
  • 从广义上讲,周朝的一切政治制度、法律和社会生活都属于礼的范围。狭义的来说,则指王超的礼俗,分为吉、凶、宾、军、嘉五礼。

    吉礼就是祭祀之礼;凶礼为死丧之礼;宾礼为国际交往之礼;军礼为行军训练之礼;嘉礼是个人成长与社交之礼,比如我们比较熟悉的冠礼、婚礼、射礼和饮酒礼。

    而且这些礼仪还有各自的程序、阵势、誓词等等,还配以歌诗与舞蹈,诸多内容。所以,周礼是一种既复杂又细致的礼仪,也是一种政教合一的礼乐制度。

    在这样的礼乐教化之下,人们安分守己,和谐相处,这也是西周王朝重要的治理之道和社会基础。

    那么为何会后来出现了礼崩乐坏的局面呢?主要还是基于第一点,经济基础的变化。

    周朝分封出去的诸侯,有自己的子民,有自己的土地,他们落地生根后,经过长时间的积累,与周王室的血缘宗法关系也大大疏远,于是,就有一些出头鸟起来造反了。

    但是从时间上来看,即便从东周至秦国建立之前,周礼的影响力仍旧很大,三家分晋时,韩、赵、魏能顺利挤入诸侯国的阵营,也是通过周王室实现的。

    那么,西汉的诸侯为什么急着造反,他们不会再等等吗?不是他们不等,是皇帝等不及了,急于收回掌握在诸侯手中的权力。

    因为西汉的经济基础是奔着中央集权制去的,分封出去的诸侯权力或迟或早都要被收回,只是时间问题。

    在七国之乱后,如何来加强君主专制的统治,在汉武帝时期确立了“独尊儒术”,用儒家思想确立了一种新的社会秩序,由此形成封建社会的思想基础。

    所以,一切皆有由来。

  • 其三,我们再看下西周的国家保障--军队,不论古今,军队都是一个国家的安全保障。西周时的诸侯国有七十多个,
  • 周朝的军事编制是,天子六军,诸侯大国三军,次国二军,小国一军,其中一军为12500人。

    从这个数字来看,周王室还是占据绝对优势的。要是哪个诸侯不听话,王室就联合其他诸侯去攻打它,在一定程度上,这样组合的军队还是很有威慑力的。

    所以,起来造反的诸侯要考虑自

    那么,西汉时期刘氏诸侯的军队实力如何呢?

    公元前195年,刘姓诸侯王完全取代了原来异姓王的地位,刘邦分封子弟郡国并立的局面形成。

    高祖在世时,由于刘氏诸王还年轻,权力多集中在汉相、太傅手中,因此弊病还未显露。

    在经历了吕氏专权以及被铲除的过程之后,到汉文帝时,刘姓王已经高达20多个,所占据的领地合起来相当于西汉土地的一大半,其中领土最多的诸侯国有齐、楚、吴、荆、燕等地。

    随着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诸王的权力日益膨胀,再加上又掌握着封国内,几乎所有的权力,逐渐形成“尾大不掉”之势。

    于是,这些诸侯王开始对汉帝态度变了,“出入拟于天子”,“不听天子诏”,甚至想举兵夺取皇位。

    这样的权力矛盾随着晁错的“削藩论”,以及逐步的实施,一下引爆了七国之乱。一个诸侯国的力量有限,七个诸侯国联合发力就有点意思了。

    其实早在七国之乱前,济北王刘兴居、淮南王刘长就已经起来造反了,之后拥有53城的吴王刘濞也已露出不轨之相。

    七国之乱爆发后,汉景帝为何能在三个月之内平叛,这是由于西汉独特的政治结构决定的,当时西汉政权由外戚、功臣、宗亲三方力量组成,三方之间形成制衡,一旦一方起来造反,另外两方就会起来镇压。

    事实上也是这样,刘氏宗亲起来造反后,最终是由功臣周亚夫,联合外戚窦婴,两者共同剿灭的。

    综上所述,对于西周的分封与西汉的分封,并不能从时间上来论断成功与否,还要结合其它因素总体来看。

    更多文章

    • 避讳制度源于周朝,南北朝时人以善于避私讳为荣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古人避讳,历代皇帝避讳,避讳缺笔的例子

      避讳大体可分两类:一是公讳,即国家强令臣民所作的避讳,如避本朝皇帝名、孔子之名等;二是私讳,乃是文人士大夫对其长辈之名所作的避讳。避讳制度起源于周代,到秦代时,随着专制中央集权的建立,避讳的办法才初步确立。秦始皇名政,于是下令全国改正月为端月;秦始皇的父亲名楚,楚这个字就被改称为荆。汉代律法规定,臣

    • 妲己发明的刑罚,同时让70多人受刑,在恐惧和绝望中死亡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传说中妲己是怎么迷惑人的,历史上的妲己有多狠毒,纣王发明的酷刑

      这其中遭受到的痛苦常人无法想象,就是一项极其残忍,极其恐怖的刑罚。据说还是由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大美人发明的,它的发明者就是妲己。据传有一次妲己和纣王在鹿台上载歌载舞,寻欢作乐的时候,妲己看见姜皇后的70多个宫女不肯歌舞,还掩面哭泣!这让妲己心里十分恼火,她认为这是姜皇后在利用这70多个宫女在对妲己挑衅

    • 封神演义:此人功劳太大,地位太高,姜子牙根本没办法给他封神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其实关于这个事情,大家换个角度想一想就能够明白了,这样的封神办法也是在间接暗示人们应该做好事,不能够有做坏事的心,是因为如果起了不良之心,那么就有可能会被这些分出来的煞神伴你左右。 不过这些坏人也并不是全都被封为煞星,有的臣子也被封做了喜星。就比如说纣王作为君主,被封做了天喜星。但纣王的这个行为真

    • 东周春秋和战国怎么划分的?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东周为什么叫春秋战国,东周战国美女,东周是春秋战国吗

      [var1][var1]关于春秋时期的起止有三种说法,其中一种是前771年周平王东迁到前476年共295年。在这近三百年的历史里,奴隶制渐变瓦解,铁犁农耕开始出现,生产力水平在发生一个大的变革,同时周朝确立的那些礼乐制度也在瓦解,也就是礼崩乐坏。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相互征战,但主要目的不在吞并,而是争

    • 为何商鞅认定:百姓越弱、越愚昧,国家反而就越强、越稳定呢?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商鞅如何对待百姓,商鞅妻子,商鞅之死朗诵

      众所周知,秦朝是我国封建王朝历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封建专制主义国家,同时也是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最后的赢家,能在那么多的诸侯国中脱颖而出,想来秦国应该也是当时极其强大的一个国家,殊不知在最开始的时候秦国仅仅是一个小小的诸侯国,没有什么的名气,不仅如此,国内还民生凋敝,社会发展非常的滞后。而之所以能

    • 负荆请罪的廉颇跟蔺相如最后结局如何?老师在课堂上可不会告诉你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负荆请罪廉颇蔺相如说了什么,蔺相如和廉颇怎样死的,廉颇向蔺相如请罪场面

      [var1]闹矛盾的原因也非常简单,因为廉颇对蔺相如感到不服气,他是成名已久的大将军,能够走到这个位置上完全是一刀一枪拼杀出来的,是在无数次战争中舍生冒死,获得了众多的胜利,一点点的积攒军功才得以成为将军(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但是蔺相如的地位却比廉颇要高,在经历了“完璧归赵”以及“渑池之会

    • 齐桓公尊王攘夷任用贤才成为春秋首霸,晚年昏聩导致薨后未能下葬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齐桓公招揽贤才故事,齐桓公如何尊王,攘夷尊王

      齐国,都临淄(今山东淄博市),地处黄河下游,土质肥沃,靠山临海,有渔盐之利,是东方最大的诸侯国。齐国国君的始祖叫姜尚,因其祖先曾封于吕,故又叫吕尚。姜尚即人们常说的姜太公,曾为周王朝立下很大功劳,被封于齐。从姜尚下传至第十四个国君是齐襄公,即小白的哥哥。襄公当政时,荒淫无道,政治腐败。他因与其妹私通

    • 东方六国八大名将谁最厉害?这四人后世纪念最盛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东方六国八大名将,东方六国,牛崇光兵吞六国下部

      [var1]东方六国八名将出自西汉著名政论家、文学家贾谊的《过秦论》。六国指的是战国时期的魏国、赵国、韩国、燕国、齐国、楚国,由于贾谊在其著作《过秦论》中列举了八位名将:吴起、孙膑、带佗、倪良、王廖、田忌、廉颇、赵奢,而这八位名将皆出自“东方六国”,故被称为东方六国八名将。那这八位名将谁最厉害呢?东

    • 此人是墨家最有名的刺客,刺杀秦王失败,行刺和被刺者都值得尊敬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刺杀秦王的三大刺客,刺杀秦王电影,白起夫人赵蔓刺杀秦王

      [var1][var1]墨者分为墨侠、墨客、墨匠三种,墨客代表的是文,墨匠代表的是技,墨侠带表的是武。其中武者以侠自居,以义横行,摧锋正锐,挽狂澜于既倒。不过有趣的是,崇尚非攻的墨家,却也是刺客的老巢,他们继承了道家的思想,行事可以使用非常的手段。尤其是在诸侯混战的时期,刺杀可以有效的减少军事上的杀

    • 白起并非秦国第一猛将,而是此人,秦国没他,早已亡国数次!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白起死后秦国无大将,秦国白起电视剧,白起是秦国哪位君王

      [var1][var1]其实,在秦国的将领当中,有一位将领成名于白起之前,在其它国家都享有着赫赫威名,此人便是魏冉。战国时期秦国重臣,魏冉是宣太后的弟弟,更是秦昭襄王之舅,可想而知他在秦国拥有怎样的权势。他非常拥护秦昭襄王,这就使得魏冉帮助秦君扫平障碍,成功的成为秦国的帝王。为此魏冉能够得到秦君的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