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失去才知道珍贵,罢相吕不韦之后,嬴政才发现仲父有多么强的能力

失去才知道珍贵,罢相吕不韦之后,嬴政才发现仲父有多么强的能力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2814 更新时间:2023/12/21 6:42:27

[var1]

人都有一个毛病,就是得到的不知道珍惜,得不到的又觉得很好。当你讨厌不喜欢一个人的时候,在你眼中这个人就是到处是毛病,怎么看都不顺眼。但是一旦失去了,就突然发现原来这个人有那么多的优点。嬴政的疑似亲生父亲的仲父被罢相之后,嬴政才真正地明白自己的这位丞相是有多么大的能力。

吕不韦被罢相离开咸阳之前,他把自己为秦国未来写好的帛书给了李斯,让他一定要给了大王嬴政。这其中记载着秦灭六国的种种建议,各种举措,可以说全部都是精华,让嬴政看后是受益匪浅。

[var1]

其中写到在秦国东出消灭六国之前,一定要做到知己知彼,而且更是要了解那些内容,详细地交代清楚了。比如,要是知道其他六国各自都有多少人口,士兵又达到了多少。还必须要计算一下,这些诸侯国未来十年之后,又是多少人口,会有多少的兵员。还有这些诸侯国中储备的粮食达到多少,拥有多少耕地面积等等。还要明确秦国内部有多少耕地,产出多少粮食,是否可以供应秦灭六国过程中的消耗。还要求一定要利用好内部的商人,让他们把最重要的盐铁资源控制,这样就可以控制其他六国的经济命脉。

吕不韦这位商人,是深刻的明白战争其实最终打的就是经济,如果你没钱,还没等战争分出胜负,可能自己内部就先崩塌了。自己内部都不行,还如何东出扫灭六国呢?就算灭掉六国,如何坐稳江山呢?

可以说,吕不韦是事无巨细地给嬴政未来的政策,都交代清楚了。但是这位宰相走后,嬴政就无法找到另一个可以和吕不韦的优秀比拟的人。但是还是让自己的岳父昌文君当了秦国的宰相,虽然他曾经帮助嬴政平定了嫪毐,但是其他方面的能力,实在是差太多了。而也是因为这份功劳,还有是当时嬴政儿子扶苏公子的外公,也就让他成为了秦国的丞相。

[var1]

可是成为丞相之后,不仅没有做好丞相的工作,还处处抱怨。自己受了丁点的委屈,居然和小孩子一样,跑去了他姑姑华阳太后那里诉苦。更是说,自己要辞职不干了,让李斯来得了。恨铁不成钢的华阳太后,也只能骂他没出息,教育他要沉住气,陪着大王建立不世之功,多学学吕不韦的气度。

结果也无济于事,甚至嬴政也说,虽然有丞相辅佐他,但是还是让他无法安心,犹如如履薄冰,自己的丞相没有气度等等。在吕不韦做丞相的时候,嬴政何曾为此而忧心?

[var1]

能力差也就算了,结果自己这位岳父,最终还背叛了嬴政。在楚国旧都郢陈这里,反叛嬴政,还自称楚王。当初的吕不韦,不论如何,在对大秦方面,一直都忠心耿耿,所有的行为都是为了帮助大秦可以完成不世之功。嬴政的这些父亲当中,也真的只有这位疑似亲生父亲的仲父,对他帮助最大了。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秦国相国吕不韦和秦朝丞相李斯,两人谁更胜一筹?用历史来说明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李斯为什么害吕不韦,李斯简介,李斯醉酒论六国

    [var1]1、历史上一位成功的商人吕不韦的先祖并不姓吕,而是姜,所以也就有了他是姜子牙后裔的传说。而他在商人地位低下的时代,靠着自己聪明的头脑,早早地赚得富甲一方。可是,商人地位是最低的,他不满足于这样的情况,于是有了更大的目标。当吕不韦在邯郸遇到了秦国在赵国的质子异人之后,他知道自己的机会来了。

  • 诸葛亮才智过人,但六次北伐却不能消灭魏国,原来其中有两大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诸葛亮为什么几次讨伐魏国,诸葛亮为什么六次北伐失败,诸葛亮怎么打魏国

    诸葛亮是我国古代三国时期的优秀军事家、政治家,特别是他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两句话深深打动了人们,后人对其非常尊重。诸葛亮在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被作者罗贯中刻画成了一位料事如神的智谋人士,因此他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变得更加光辉灿烂。可是诸葛亮虽然才智过人,但六次北伐却不能消灭魏国,这让人们难免觉

  • 他是吴国唯一能打平庞德的人,也是吴国真正的高手,却一直被低估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庞德武力排名,孙武离开吴国后吴国下场,曹操得知庞德之死视频

    孙策创立江东基业的时候,一个仪表堂堂的十八岁年轻人慕名而来投靠孙策。这个年轻人就是庐江人陈武。据《三国志》记载,陈武投靠孙策以后,跟随孙策东征西讨,为孙策开创江东基业立下来赫赫战功,因此深受孙策喜爱,被封为别部司马。后来孙策死后,陈武又跟随孙权南征北战,并且屡立战功,因此被孙权加封为偏将军。[var

  • 孔子问一7岁小孩:天上有多少颗星星?小孩回答后,孔子行礼拜师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孔子问小孩天上有多少星,孔子听了两个小孩的话怎么回答的,孔子向小孩请教的故事说明了什么

    这个问题没有一个确切的答案。据史料记载,一次在孔子游学的路上,向一个七岁小孩提出了这个疑问。小孩接近完美地回答,不禁让孔子大吃一惊,甘愿行礼拜师。这件事流传后世,我们既为孔子虚心好学的精神,感到敬佩,同时也为小孩的聪明机智,由衷地佩服,接下来,让我们走进这个故事,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是什么样的精彩回

  • 没想到卧薪尝胆的越王勾践还有一个狠爸爸——老越王允常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勾践卧薪尝胆完整版,卧薪尝胆勾践老婆被人羞辱,越王勾践后期有多残暴

    吴王阖闾归国后,见楚国实力尚存,且有强秦为后援,又因吴军前番在楚境暴行累累,楚人对吴国深怀仇怨,再三与相国伍子胥商议之下,都认为吴军目前已不宜再对楚用兵,便把矛头对准了南面的越国。[var1]而楚人经吴楚大战,郢都沦陷一役之后,虽未彻底遭受亡国之难,人人却深感亡国之耻,对吴军及吴国国力也感到了深深的

  • 春秋第一智者:权重苏秦富比范蠡只言片语化国难于无形的孔门弟子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春秋战国十大谋士,春秋军师范蠡的人生智慧,春秋第一智者是谁

    他是谁呢?其人复姓端木,单名一个赐字,字子贡,春秋卫国人,也就是孔子的著名弟子端木赐,子贡是也。其人年轻时为了四处经商,生怕自己在待人接物方面礼仪有所欠缺,在得知鲁国儒家的孔丘这方面是天下绝无仅有的权威,便前往求学。孔子收弟子的门槛在当时已不算低了,说是要拿着一打过年才会腌制的腊肉来求教,就不会说不

  • 蜀国和吴国都有机会,为什么统一不了中国?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蜀国灭了吴国了吗,吴国vs蜀国,蜀国五虎上将vs吴国五虎上将

    蜀国和吴国是三国时期割据南方的两个政权,和北方的魏国(曹魏)呈鼎立之势。魏、吴、蜀三国争霸长达数十年之久,最终魏国(后被西晋取代)压倒了蜀国和吴国,统一了中国。那么蜀国和吴国都有机会,为什么统一不了中国?[var1]第一,魏吴蜀三国虽然呈鼎立之势,但其实是二打一,是吴国和蜀国联合对抗曹魏。虽然吴国和

  • 这两个魏国名将追着赵云打,结果一人被火烧了,另一人被吓跑了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魏国谁能杀了赵云,赵云能否打过魏国六将,赵云vs吕布

    蜀国五虎将之一的赵云是我国历史上非常勇猛的名将,同时在《三国演义》中似乎也是个比较接近完美的武将。不过赵云在原著中也曾经有过被人追着打的尴尬战绩。但是仔细分析当时的实际情况后,发现赵云被人追着打是有原因的,而且一点不影响赵云“常胜将军”的完美形象。[var1]魏国名将夏侯惇追着赵云打,结果被火烧。刘

  • 燕国是什么来历,为何对秦赵两大强国不屑,还称其马奴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燕国到底有什么传承来历,敢对秦赵两大强国如此蔑视?[var1]燕国宗室历史与众不同别看春秋五霸到战国七雄,只有燕国没有在春秋时期称霸。但是燕国的祖上地位要比战国其他六国都更高,不仅它是周朝王室姬姓后代,而且还是召公姬奭的诸侯国。其实根据各国的爵位就可见一斑,秦国一直都是作为周朝的附属国存在着,都不能

  • 从内外因来看,楚国为何要三次迁都?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楚国四次迁都示意图,楚国的最后一次迁都是哪里,楚国vs秦国

    对于楚国而言,外部势力的武装威胁是其迁都的主要原因。但是外部的威胁并不是迁都的唯一原因,迁都目的地也是楚国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之一。 (一)纪郢至陈郢1、迁都陈城的内因楚国对陈的经营历史悠久,有较好的统治基础。同时东部强敌较少,东迁作为楚国战略调整的转折点,楚王必须要考虑好今后的发展去向,此时江淮及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