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是我国古代三国时期的优秀军事家、政治家,特别是他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两句话深深打动了人们,后人对其非常尊重。诸葛亮在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被作者罗贯中刻画成了一位料事如神的智谋人士,因此他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变得更加光辉灿烂。可是诸葛亮虽然才智过人,但六次北伐却不能消灭魏国,这让人们难免觉得有些遗憾,不过仔细分析一下那段时期历史,发现其中有两大原因,并不怪诸葛亮。
[var1]
先来看看《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六次北伐。
公元228年,诸葛亮开启了北伐魏国的模式。诸葛亮第一次北伐,蜀兵攻克了南安、天水、安定三郡,形势一片大好,可是后来马谡丢掉了街亭重地,诸葛亮被迫全军撤退。诸葛亮第二次北伐,诸葛亮在陈仓遭遇了魏将郝昭的顽强抵抗,后来粮食不足而全军撤退。诸葛亮第三次北伐,诸葛亮节节胜利,可是后来张苞病亡,诸葛亮旧病复发不得已撤退。
[var1]
诸葛亮第四次北伐,这次诸葛亮继续着吊打魏国的神话,打得司马懿惨败,可是运粮食的苟安喝酒延误了时间被诸葛亮责打,后来散布流言,诸葛亮不幸中了流言被迫撤退。诸葛亮第五次北伐,诸葛亮这次又被粮食问题坑了,李严筹集粮食不力,谎报军情说吴国要偷袭蜀国,结果诸葛亮再次被骗回了蜀国。诸葛亮第六次北伐,这次诸葛亮发明了木流牛马解决了粮食问题,可是诸葛亮却因为日夜操劳导致身体恶化,不幸病逝,北伐事业再次中断。
[var1]
再来分析一下历史上的北伐。
历史上诸葛亮的六次北伐没能成功其实归根到底有两个原因:一,蜀国国力有限;二,蜀国的地形限制了诸葛亮的北伐。
原因一:蜀国国力有限。诸葛亮北伐时期的蜀国地盘不大,也就只有现在的四川、云南、湖北部分地区,这片地区也只有成都平原产粮食,经济方面算不上富裕。同时蜀国的人口也不太多,比起曹魏来要差了许多。曹魏占据了北方、以及中原大部分地区,不但粮食充足而且人口众多,无论是进攻还是防守都有着丰富的人力、物质资源,这点蜀国差得太远了。虽然诸葛亮很有才,可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说得就是这个道理。
[var1]
原因二:蜀国的地形限制了诸葛亮的北伐。众所周知,蜀国地处我国的大西南,这一地区多山。诸葛亮每次北伐除了走栈道以外,再就是得翻山越岭,换句话说蜀国每次北伐的成本太高。本来国力有限的蜀国要北伐是一种消耗非常大的战争,对于国力有限的蜀国是一种沉重负担。同时蜀国运送粮食也得翻山越岭,这样的地形真的对于诸葛亮北伐是种制约,诸葛亮虽有才也不能改变这种不利的环境。
总结一下,诸葛亮才智过人,但六次北伐却不能消灭魏国,原来其中有两大原因:蜀国国力有限,蜀国的地形限制了诸葛亮的北伐。
(资料来源于《三国志》与《三国演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