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没想到卧薪尝胆的越王勾践还有一个狠爸爸——老越王允常

没想到卧薪尝胆的越王勾践还有一个狠爸爸——老越王允常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胖次 访问量:2742 更新时间:2023/12/21 6:43:16

吴王阖闾归国后,见楚国实力尚存,且有强秦为后援,又因吴军前番在楚境暴行累累,楚人对吴国深怀仇怨,再三与相国伍子胥商议之下,都认为吴军目前已不宜再对楚用兵,便把矛头对准了南面的越国。

[var1]

而楚人经吴楚大战,郢都沦陷一役之后,虽未彻底遭受亡国之难,人人却深感亡国之耻,对吴军及吴国国力也感到了深深的恐惧。纵观春秋战国的整个楚国史,连周天子都不曾放在眼里,晋文齐桓两大中原超级霸主都未曾使楚国受到一丝切肤之痛,后来战国时的秦国也只能靠坑蒙拐骗挫伤楚国(楚怀王被诈囚秦事件),秦将李信二十万大军不能动楚地分毫,后来还是老将王翦赌上全部身家性命,讨得秦王倾全国兵力才灭了楚国,楚人更是在亡国之时发出“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绝境豪言,最终也是一语成谶。但狠人伍子胥引吴军破楚的这一波神操作,居然能让这么一种随时可能被吴军一举灭国的危机感深深地烙在了如此骜不驯的楚人心里,可见当时的吴军可怕到了何种地步。

于是乎,便有一些楚人开始逃奔他国,他们可能会认为楚昭王是先王楚平王因败坏人伦所生,这是楚国遭受天谴,引来兵祸的直接诱因,再加上楚昭王的执政能力确实不怎么样,还依靠了野蛮贪婪的秦国(昭王本身又具秦人血脉),楚国的前途实在让人堪忧。当时就有文种、范蠡二人舍楚而就越,直接前往越国投靠了当时的越国太子勾践。要值得一提的是,文种是楚国郢都人,很可能文种与其家人就经历了吴军所制造的,震惊天下诸国惨绝人寰的“郢都大屠杀”,因此影响和造就了后来可见的文种那嫉恶如仇,又要比范蠡极端和执着的性情。

[var1]

文种或许是因为举家蒙遭大难,又见楚昭王光复郢都后,并未能对楚国国政做到任何显著的改善,因此对楚国心灰意冷,接着便在好友范蠡的劝说下,离楚奔越。而二人自负身怀经国之大才,却不去投效越王,而步入越王太子门庭是何道理呢?原来当时的越王允常(第一个称王的越君)在位时间长久,是位让吴国也忌惮三分的雄豪霸主,而他的嫡长子太子勾践也是深怀韬略,心存大志的一世人杰。

然而,在南方三国中,起初是楚最强,吴次之,越又次之。吴楚大战之后,吴极强,楚稍弱,越居中。越王允常为越图霸,耗尽了一生的心血,与吴国数番交战,未曾落于下风,吴王阖闾都把他称之为平生极难对付的劲敌,不敢有丝毫小觑。但允常又是一个知进退,能伸屈,惯张驰的老狐狸。

[var1]

吴楚大战之时,他就曾看透强吴不能灭千里之楚,便派出了一支精兵趁吴国空虚,在边境打下了吴国数座城池,一方面对楚国造成了声援之势,一方面又趁隙为自己捞到了额外的利益。吴楚战后,吴国向越问罪,允常又以之前檇李之战,吴国先挑起争端为由,说明越国不过是自卫反击而已,而吴国此时也因伐楚兵疲,不愿立马与越开战,双方便缔约媾和,暂息兵事。

允常用兵治国如此老辣,却被年轻气盛的太子勾践认为是对吴怯懦,激进的太子认为吴楚大战后,楚国元气大伤,吴国一时也未必好到哪去,此时若将越国蓄数十年之力一举迸发,进兵吴国,必能直捣姑苏,扫定江北,使越国问鼎中原,称霸天下。勾践的雄图大志并未得到父亲允常的首肯,允常考虑的是越国国力本不及吴楚,贸然出兵,风险极大,更何况即便打下吴国,饮马江北,立马就要面对中原霸主秦晋燕齐诸国,以越国有限的实力目前是非常不合时宜的,越国还需积蓄国力,左右逢源,伺机而动,因此他对勾践提出的激进战略一直置之不理,父子之间便生了这么一段嫌隙。

史上再无一人敢如伍子胥这般报仇雪恨!

更多文章

  • 春秋第一智者:权重苏秦富比范蠡只言片语化国难于无形的孔门弟子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春秋战国十大谋士,春秋军师范蠡的人生智慧,春秋第一智者是谁

    他是谁呢?其人复姓端木,单名一个赐字,字子贡,春秋卫国人,也就是孔子的著名弟子端木赐,子贡是也。其人年轻时为了四处经商,生怕自己在待人接物方面礼仪有所欠缺,在得知鲁国儒家的孔丘这方面是天下绝无仅有的权威,便前往求学。孔子收弟子的门槛在当时已不算低了,说是要拿着一打过年才会腌制的腊肉来求教,就不会说不

  • 蜀国和吴国都有机会,为什么统一不了中国?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蜀国灭了吴国了吗,吴国vs蜀国,蜀国五虎上将vs吴国五虎上将

    蜀国和吴国是三国时期割据南方的两个政权,和北方的魏国(曹魏)呈鼎立之势。魏、吴、蜀三国争霸长达数十年之久,最终魏国(后被西晋取代)压倒了蜀国和吴国,统一了中国。那么蜀国和吴国都有机会,为什么统一不了中国?[var1]第一,魏吴蜀三国虽然呈鼎立之势,但其实是二打一,是吴国和蜀国联合对抗曹魏。虽然吴国和

  • 这两个魏国名将追着赵云打,结果一人被火烧了,另一人被吓跑了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魏国谁能杀了赵云,赵云能否打过魏国六将,赵云vs吕布

    蜀国五虎将之一的赵云是我国历史上非常勇猛的名将,同时在《三国演义》中似乎也是个比较接近完美的武将。不过赵云在原著中也曾经有过被人追着打的尴尬战绩。但是仔细分析当时的实际情况后,发现赵云被人追着打是有原因的,而且一点不影响赵云“常胜将军”的完美形象。[var1]魏国名将夏侯惇追着赵云打,结果被火烧。刘

  • 燕国是什么来历,为何对秦赵两大强国不屑,还称其马奴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燕国到底有什么传承来历,敢对秦赵两大强国如此蔑视?[var1]燕国宗室历史与众不同别看春秋五霸到战国七雄,只有燕国没有在春秋时期称霸。但是燕国的祖上地位要比战国其他六国都更高,不仅它是周朝王室姬姓后代,而且还是召公姬奭的诸侯国。其实根据各国的爵位就可见一斑,秦国一直都是作为周朝的附属国存在着,都不能

  • 从内外因来看,楚国为何要三次迁都?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楚国四次迁都示意图,楚国的最后一次迁都是哪里,楚国vs秦国

    对于楚国而言,外部势力的武装威胁是其迁都的主要原因。但是外部的威胁并不是迁都的唯一原因,迁都目的地也是楚国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之一。 (一)纪郢至陈郢1、迁都陈城的内因楚国对陈的经营历史悠久,有较好的统治基础。同时东部强敌较少,东迁作为楚国战略调整的转折点,楚王必须要考虑好今后的发展去向,此时江淮及东

  • 不懂军事的商鞅如何一纸文书尽灭魏军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商鞅大战河西魏军,大秦帝国第一部商鞅,商鞅车裂图片

    秦国国君孝公对老搭档卫人公孙鞅十分满意,只是接下来该怎么做,他还是相当虚心地向卫鞅进行了请教,卫鞅意气风发对秦孝公说:“现在秦国内政我替您已经完全整治完毕,秦国的国力也足以傲视天下,如今秦国要向东挺进,首先面对的劲敌就是魏国,秦魏两国互为心腹之患,不是魏吞并秦国,就是秦灭亡魏国,为什么这样说呢?魏国

  • 三国时期有南北两大酒鬼,一人是孔子的后代,另一人却鲜为人知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孔令恂是孔子后代吗,孔子后代排76代,三国中的八大世外高人

    在《三国演义》中曾经有很多喜欢喝酒的名将,像蜀国五虎将之一的张飞,魏国的猛男许褚,袁绍手下大将淳于琼等。不过在原著中的大多数喜欢喝酒的人都是武将,很少有嗜酒的文人。其实在当时就有南北两大酒鬼,一人是孔子的后代,另一人却鲜为人知。不过他们的嗜酒如命在《三国演义》中并没有太多的描写,而在其他文献中有记载

  • 魏国有员将,率领三千人挡住了蜀国三十万兵,可惜他后来不幸病死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魏国五虎将对比蜀国五虎将,吴国vs蜀国vs魏国,魏国蜀国

    在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似乎是一位智谋超过所有人的大军事家。看完原著可以发现在智谋方面没有人能够与诸葛亮相提并论,就连周瑜、庞统、郭嘉、司马懿等这样智力顶尖的谋士也不是诸葛亮的敌手。可是在诸葛亮的第二次北伐中却遇到了一位“拦路虎”,这人率领三千人挡住了蜀国的三十万兵,多次阻止了诸葛亮的进攻,不

  • 他是魏国最为儒雅的名将,虽打不过赵云二十回合,却非常受人尊敬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魏国谁能杀得过赵云,赵云能否打过魏国六将,死于赵云枪下的名将

    [var1]李典是曹操手下的名将,不过他的特点不在与冲锋陷阵的勇猛。在《三国演义》中,刘备刚得到徐庶的辅佐之时,曹操派曹仁进攻新野的刘备,李典为副将;这时候李典有了和赵云一对一决战的机会,不过李典真的不是勇猛型的战将,他和赵云打了十几个回合后,就觉得自己打不过赵云,于是拨马逃走了。这里看来李典具有和

  • 战国第一王魏罃教你知道什么是败家子自作孽不可活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魏王魏罃,史上最惨的战国将领,战国魏国最厉害的将领

    然则在秦国扫平六国的过程中,也曾与六国中的劲敌进行过殊死之战,拥有武卒铁军的魏国、胡服骑射的赵国、带甲百万地方千里的楚国,这三国分别在一个阶段都曾是秦国最可怕的死敌。特别是战国时期首先称王的魏国,是最有可能将秦国的崛起扼杀在摇篮之中的。可当时国力强大的魏国却在好大喜功的魏惠王魏罃(音同婴)各种骚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