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三国此人武力直逼关羽,忠义远胜虎将马超?小说里他曾救曹操一命!

三国此人武力直逼关羽,忠义远胜虎将马超?小说里他曾救曹操一命!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567 更新时间:2024/1/28 22:15:40

曹操破张鲁之战后,庞德被迫随张鲁投降曹操,为新主曹操在襄樊战役中以死尽忠;襄樊战役中,庞德被俘反不随于禁投降关羽,为故主马超再追随左右中以生续忠。

对庞德的忠义,历史上可谓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毛宗岗在《三国演义•第七十二回:诸葛亮智取汉中 曹阿瞒兵退斜谷》中先在庞德救下中箭坠马曹操时批道:忘却旧主,而以操为吾主,岂不羞杀;后在庞德掩护曹操离开战场时写道:读至此,为之废书一叹。总而言之,毛宗岗对庞德效忠曹操很不感冒,甚至是气愤,以至看到曹操还被“忘恩负义”庞德救走这段时,气得连书都看不下去了。

忠义,在古代有两种见解:一种是“士为知己者死”,而另一种是“不独君择臣,臣亦择君”。而世人大多只认为第一种是真正的忠义,而忽略第二种。第一种忠义,比比皆是,信手拈来,诸如豫让漆身吞炭报智氏知遇之感、樊於期自刎献头报太子丹雨露之恩、侯嬴自刭而死报信陵君爱重之情等等。第二种忠义,凤毛麟角,来之不易,马超的先祖马援曾经是隗嚣的部将,后与隗嚣分道扬镳而选择光武帝刘秀,却无人说是叛臣,只因马援的忠义不是愚忠,而是选择明君,是知己者。

《三国志•魏书十八•二李臧文吕许典二庞阎传》记载:德谓督将成何曰:“吾闻良将不怯死以苟免,烈士不毁节以求生,今日,我死日也。”庞德虽然投降过曹操,并不是因为贪生怕死而为了活命才投降曹操,而是认定曹操是明主,并且曹操是赏识自己。所以庞德是属于第二种类似马援的忠义之人。

具体如下。

其一,马超薄情,压制庞德。

从《三国志》可知,庞德与马腾曾经都在凉州州府共事过,庞德为从事,而马腾为军司马。因此,庞德应该算是马超的父辈。庞德跟随马腾平羌讨氐、征张白骑等战役中,以勇毅冠绝全军。特别是平阳之战时,庞德阵斩郭援,立下赫赫战功。这一战之中,庞德的风头及战功都盖过马超。待马超执掌权柄后,史书里未见有庞德的任何资料。从马超反抗曹操的关中之战到凉州之战,未找到有关庞德作战的记录。为此,马超对庞德的重视程度,远不及马腾,甚至是压制庞德。

其二,马超寡义,抛弃庞德。

马超虽薄情并压制庞德,可庞德却对马超忠诚且追随左右,从凉州到汉中,不离不弃。在汉中,马超无法实现借助张鲁的力量,重新夺回凉州的梦想,就带着心腹马岱、庞柔等人,从武都逃到氐中,后潜入成都,归顺刘备,独丢下庞德在汉中自生自灭,枉然不顾昔日主仆之情及忠诚之义。因此,马超对庞德不仅薄情,还寡义,甚至是抛弃庞德。

其三,曹操大度,重用庞德。

马超抛弃庞德开始,马超与庞德的主仆情谊就已情断义绝,就不存在背叛之说。换句话说,庞德是自由人。自由人,就可以重新选择主公。退一步说,在汉中,庞德也算是张鲁的部下。部下随主公一同投降新主,根本就没有指责的理由。再说,曹操大度,不计当年庞德跟随马超对抗之仇,反重用信任庞德,对庞德封侯拜将。这更让庞德知恩图报。所以,庞德不仅未背叛旧主而投靠新主,还未被清算当年反叛之罪,甚至被新主重用信任。

从“不独君择臣,臣亦择君”的角度说,庞德未背叛旧主马超而归顺新主曹操,正是满足君选臣及臣择君的双向选择机制。而后在襄樊战役之中,庞德被关羽俘虏后,宁死而不降,为曹操陨身殉节,是真正的忠义之辈。

笔者按:忠义,指忠心和义气。庞德,先是跟随马氏的部将,再是投奔张鲁的客将,然是投降曹操的降将,后是丧命关羽的忠将。为此,庞德的忠义,不同的人不同的角度就有不同的理解。正所谓: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更多文章

  • 三国最不讲武德的战将是谁?他无视曹操禁令,将武圣关羽一族灭门!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曹操关羽墓前说话,三国最无能的十大名将,曹操看见关羽人头视频

    南朝宋裴松之注《三国志•蜀书六•关张马黄赵传》中关羽传最末时曾引蜀记曰:庞德子会,随锺、邓伐蜀,蜀破,尽灭关氏家。裴松之这一引用,在史学界石破惊天,引起轩然大波,千百年来争议不断,未有定论。历朝历代史家都有质疑过《蜀记》的真实性,对其来源产生许多疑问。正如近代法学家沈家本以“殆是非参半矣”来评价《蜀

  • 《三国演义》十大经典台词,曹操占了四句,网友:丞相憋住,别笑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三国演义曹操经典话语,三国演义曹操经典语录完整版,三国演义名人名言曹操

    94版《三国演义》是最经典的版本,也是众多80后90后童年最美好的回忆之一。在这个版本的三国中,一众老艺术家们把一个个角色都演活了,他们的一些台词也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今天小编就为大家盘点一下三国中的十大经典台词,每一句都是满满的回忆。第十,三姓家奴休走,燕人张飞在此!这句话出自张飞之口,张三爷说

  • 司马家取代曹魏,实际上是这个阶级的胜利,曾被曹操取代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司马家族是怎么夺取曹魏政权的,司马家族如何夺取曹魏政权,司马家和曹魏的关系

    从夏朝的建立到春秋末期属于奴隶社会阶段,从战国末期开始中国逐渐步入封建社会阶段,秦朝统一六国之后就正式进入了封建社会。从春秋时期开始统治人民的势力就是以各地的望族为主,如晋国六卿。那个时候比较看重门风和门第,因为穷苦人家的日子和富人过的生活真是天壤之别。穷人为生存担忧,读书识字之人甚少,而富人从不会

  • 曹操南下荆州,在长坂坡大败刘备,刘备诸葛亮谁该为这场惨败负责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曹操长坂坡,张飞长坂坡吓退曹操百万大军视频,谁在长坂坡唬退曹操十万雄兵

    一、刘备的长坂坡之败。建安十二年七月,曹操在平定北方后,接受荀彧的建议,南下袭击荆州。当时,正值荆州的主人刘表病死,接任的刘琮在恐慌之下,投降了曹操。而这时,率领军队在北面准备阻击曹操的刘备还一无所知。在得知消息后,刘备被迫仓促南撤。他在撤退的时候,还带走了属地的百姓。在和刘琮会面未果后,刘备继续南

  • 空城计解码:诸葛亮曾吓退司马懿二十万雄兵?赵子龙或是历史原型!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诸葛亮司马懿空城计真实事件,赵子龙空城计,空城计司马懿唱词大全

    诸葛亮的形象无论是在历史上还是小说中,总给人以谨慎持重的印象,但小说中也有表现其用险的情节,空城计就是一例。熟悉三国故事的朋友都了解空城计的故事,小说《三国演义》第九十五回,在诸葛亮首出祁山的后半程,由于马谡丢失了战略要地街亭,导致蜀军不得不被迫撤退。诸葛亮也急忙前往西县搬运粮草。此时司马懿率领十五

  • 汉灵帝缘何废史立牧?智圣诸葛亮曾给他差评,或暗藏东汉一个秘密!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智圣诸葛亮,东汉末年汉灵帝简介,灵帝吕蒙诸葛亮

    蜀汉忠武侯诸葛亮正因《(前)出师表》而名垂千古,而汉灵帝刘宏恰因《(前)出师表》而遗臭万年。一句“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将“后汉倾颓”的原因归责于汉灵帝。特别是实施“废史立牧”,成为压垮汉王朝的第一根稻草。刘焉提出“废史立牧”建议,在公在于压制刺史、太守等地方高官的权力,以稳固皇帝的权力;在私

  • 曹操最聪明的儿子曹冲,为何在13岁时突然病逝?或许和此人有关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曹操最小的儿子曹冲死亡真相,曹操的儿子曹冲是咋死的,历史上曹操的儿子曹冲怎么死的

    然而或许是天妒英才,公元196年出生的曹冲,却在公元208年早早地离开了人世,年仅十三岁,如果曹冲不早夭,或许三国的历史也会发生改变。《三国志》曾记载曹冲幼年的故事,他不但聪明,而且善良,当时曹操的马鞍在仓库被老鼠咬坏,按照道理管理仓库的官员是要被判以重刑的,吓得兢兢战战的他只能去自首,希望能够博得

  • 古代沿用千年的特色制度,被诸葛亮批没用,冯梦龙道出其中本质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制度的本质,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封君封臣制度本质特征

    明代学者冯梦龙,著有一本处世奇书《智囊》,用一个个真实小故事,来启发读者的心智,历来被作为谋士的必备读物。在《智囊》“上智篇”中记载有一段话,说在三国时期有一些蜀国人,批评诸葛亮在赦令上非常吝啬,法令又很严厉。诸葛亮对此回应说,治理天下应该本着至德至公的原则,而不该随意施舍小恩小惠,汉朝的匡衡与吴汉

  • 枭雄曹操,竟也有愧疚终身的人,她到底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高希希版《新三国》曹操(陈建斌饰演)可就是这么一位雄主,对自己的结发之妻丁夫人却是束手无策。丁夫人可以说是唯一让曹操低声下气的女人,曹操在临终之前,都觉得自己对不起丁夫人,对丁夫人当年的离开表示惋惜。丁夫人曹操的嫡配丁夫人,出身良家,作风正派。婚后几年一直未育,为了保持曹家的香火,曹操就纳刘夫人为妾

  • 历史上汉朝与唐朝如此强大,为何还要用和亲这种手段来巩固地位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汉朝和唐朝谁最厉害,唐朝崇拜汉朝,汉朝和唐朝相距多少年

    在汉唐时期,西北的匈奴或者突厥人势力比较庞大,汉人政权并不是永远都能压制得住北边,所以不论是李世民还是汉武帝,都曾经有派公主下嫁给他们,用和亲来换取和平。因此很多人也无法接受,认为这可能是比较屈辱的一件事情,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其实和亲的另一个说法就是政治联姻。11与20位和亲是一种外交手段,由于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