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河西走廊曾为大月氏故土,被匈奴夺取,汉武帝经河西之役后纳入疆土

河西走廊曾为大月氏故土,被匈奴夺取,汉武帝经河西之役后纳入疆土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1570 更新时间:2023/12/21 16:39:37

而这个地方,最初其实是从匈奴手里抢来的。

所谓的河西走廊,位于今甘肃省的祁连山、北山之间。从形状来看,它是一条呈西北——东南走向的狭长平地,就像一条横亘在南北山脉之间的走廊,外围则是条件恶劣的山脉、沙漠;而从地理位置来看,它处于华夏文明发源地——黄河流域以西,所以得名“河西走廊”。

在汉武帝之前的千百年里,河西走廊都处于中原文明的控制范围之外,可谓一片“化外之地”。在那之前,中原政权在西北部的疆域大致以陇山为界;战国时期的周赧王三十五年(前280年),秦昭襄王设置了陇西郡、就地修建长城,用以屏障关中地区。

到了秦始皇时期,对西北主要用兵方向则是位于河西以东的河套地区,并连接西起陇西临洮、东至辽东的各国长城。农耕与游牧两大体系界限分明。

在当时,谁是河西走廊的主人呢?后来汉匈战争期间,匈奴俘虏透露:“大月氏故居敦煌、祁连间,为强国……”。可见,这里是大月氏的故土。

河西走廊

秦汉之际,冒顿单于带领匈奴强势崛起,他们向南夺取河套地区,往西拿下河西走廊,将其作为优质的游牧地;西汉初期,他们继续往西,拿下了辽阔、富饶的西域,控制区直抵中亚。就像冒顿自夸的那样:“以天之福,吏卒良,马彊力,以夷灭月氏,尽斩杀降下之。定楼兰、乌孙、呼揭及其旁二十六国,皆以为匈奴。诸引弓之民,并为一家。”

当时的匈奴,已经在西、北两个方向对西汉形成了战略包围。其中,由右贤王管理的河西地区,水草丰美、位置关键,牢牢控制着西汉通往西域的咽喉要道,如同一把利剑抵在关中门外,掐断了华夏文明往西传播的命脉。

对于雄才大略的汉武帝而言,这种局面不可忍受: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怎能任由匈奴人把大汉王朝堵在中原、无休止地从西北两个方向肆意入寇?

从元光二年(前133年)失败的马邑伏击战开始,旷日持久的汉匈战争拉开了序幕。对于在军事、政治战略领域极其成熟的中原王朝而言,这场战争有着清晰的思路,可以概括为:断其双臂、直捣心腹。

所谓的心腹地区,依然是匈奴单于所在的王庭,位于云中郡、代郡之北的草原。而双臂,往东是朝鲜半岛,往西也就是河西走廊直至西域。一旦在东西两线把匈奴势力驱逐,对方对中原的半包围圈将被打破,地缘战略优势将不复存在;而且,在经济来源、军事资源等方面也将遭受重大削弱。

汉匈战争示意图

相对于近在咫尺的东线,辽阔而未知的西线显然更加任重而道远。

军事未动,外交先行。建元二年(前139年),为了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张骞由长安出发,踏入了中原人从未涉足的神秘地域——河西走廊以及更远的西域。但在那时,这里是匈奴人的势力范围,危险程度可想而知;张骞的那次远行前后共耗时13年,但在其中的11年里,他的身份都是匈奴人的俘虏,而且两次均在河西走廊落入敌手。

这次艰苦卓绝的旅程,虽然未能达成夹击匈奴的目标,但中原王朝首次对河西走廊、西域形成了较为清晰的轮廓,也更加坚定了汉武帝对河西、西域的战略认知:如果不能控制、影响这两大要地,彻底战胜匈奴无异于痴人说梦。

而要实现战略目标,只能依靠自身的实力。随着波澜壮阔的汉匈战争持续展开,中原王朝一步步突破千百年的地理藩篱。

元朔二年(前127年),汉武帝发动了河南之战,卫青领衔的汉军夺回了河套(也就是当初蒙恬率领秦军战斗过的地方),随后设置朔方郡;三年后,卫青再次出兵、击走屡次袭扰朔方的匈奴右贤王。自此之后,匈奴再也无法从北方威胁关中;并且,草原上的匈奴王庭南方屏障荡然无存,彻底暴露在汉军的兵锋之下。

而到了元狩二年(前121年),汉匈战争的进程再次发生了重大转折。

霍去病

这年春天,年仅19岁的骠骑将军霍去病率领1万骑兵从陇西出塞,对河西走廊发动了试探性攻击。但霍去病的天才军事能力,改变了这次远征的性质——在这片中原军人从未涉足之地,霍去病纵横驰骋、走位飘忽,奔袭千里、越过焉支山,击败为数众多的匈奴及其附属国军队,斩首8000级、俘虏了众多匈奴贵族。

这次奔袭对匈奴人造成了巨大的震撼,长期以来的心理优势被无情摧毁,但这仅仅是个开始。

经过短暂休整后,同年夏天,汉军兵分两路、再次出击。虽然张骞、李广一部遭受重挫,跟霍去病搭伙的公叔敖迷路,但霍去病仅仅凭借自己麾下的一支队伍,就深入河西地区2000多里,一直杀到了被匈奴人视为可靠战略后方的祁连山(今甘肃张掖西北)。

通过这次行动,汉军获得了自汉匈战争以来的最大战果:战术层面,生擒匈奴单桓、酋涂二王,俘获小王七十余人,斩首超过三万级,给匈奴人的有生力量造成巨大杀伤;更为重要的是战略层面:汉朝将匈奴人的力量驱逐出河西走廊,打通了连接西域的战略要道。而匈奴则遭受了重大战略挫折,著名的哀歌:“亡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繁息;失我胭脂山,使我妇女无颜色”正是因此诞生。并且,在汉军巨大战果的压力之下,匈奴统治集团分裂,匈奴浑邪王斩杀休屠王、率4万部下投降汉朝。

汉武帝开疆拓土示意图

河西之战,标志着汉匈战争的结果已经定型。为了加强对河西走廊的控制,汉武帝随后就地设郡、开设屯田,将它变为中原王朝的直属疆域。历史上大名鼎鼎的河西四郡就此诞生,即敦煌、酒泉、武威、张掖。这些字眼都饱含深意:张掖郡意为“张国臂掖,以通西域”,原为匈奴浑邪王地;武威郡寓意着显示大汉帝国的武功军威,乃原休屠王领地;酒泉取自“城下有金泉,其水若酒”,寓意美好;至于敦煌郡,有人说原就有此名,也有人认为取自“盛大辉煌”之意。

河西之战后,匈奴基本退守北方草原,整体实力一落千丈、彻底失去了与汉朝掰手腕的实力。而对于中原王朝而言,河西走廊从此成为不可或缺的集战略、军事、经济价值于一体的重要领土;以最基本的安全价值为例,河西在手,就意味着草原民族无法对中原形成战略夹击。

因此,后世但凡像样的大一统帝国,都会坐拥河西、控制西域。由汉至唐(安史之乱前),这里是丝绸之路的核心地带、是中西文化交流的黄金通道;而那些失去这一咽喉地带的王朝,则被动挨打、苦不堪言(如宋朝)。如果说河西走廊是历代王朝的重要生命线,一点儿也不为过。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汉朝时乌孙成为汉匈双方争夺之地,随后乌孙不断与其他民族同化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乌孙人以游牧为业,逐水草而居,在放牧的同时还常常狩猎。他们住在毛毡帐篷里,以牛羊肉为食,以牛羊奶为饮品,风俗与匈奴族一样。乌孙国的马最为著名,当时富人养的马多达四五千匹。在汉朝人眼中,当时的乌孙人是一群性情刚烈暴躁、贪婪狠毒、不讲信用的人,经常兼营强盗的营生。有关乌孙的记载,最早出现在《史记·大宛传

  • 战国十大名将:廉颇排第八,王翦排第三,排前两位的分别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秦国、楚国、齐国、燕国、赵国、魏国、韩国。不过虽然是7大国家,且战国时期盛产名将,但各国的名将分布其实并不平均,名声最盛的当属秦国跟赵国,其次是齐国。接下来就让我们来看看战国十大名将分别是哪十大,又属于哪些国家吧。[var1]十、蒙恬相信大家都学过贾谊的《过秦论》其中那句:''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

  • 汉文帝看似文弱实则也有狠心,且汉初并无威胁皇权的权臣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所以西汉初的“权臣”,只是一种假象,汉文帝的懦弱,也不是绝对的真相,看似笑嘻嘻的老好人汉文帝,内心里藏的东西可不少。作为刘邦的儿子,汉文帝刘恒的“出身”不怎么样,因为他的生母薄姬是个“二婚女”。当年薄姬还是魏王豹爱妾的时候,就有人给薄姬算命,说薄姬脸上有“天子之母”的面相,这句话让魏豹高兴坏了,可没

  • 战国四大名将为什么单单只从秦、赵两国诞生,其他五国没人?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说起大家耳熟能详的“四大名将”,那肯定是:翦起颇牧了。[var1]但大家知道吗?现在我们所说的战国四大名将其实并不是当时人们公认的,甚至也不是《史记》里明确说明的。最早关于四大名将的说法,诞生于南朝梁武帝时期,员外散骑侍郎周兴嗣奉皇命编撰《千字文》之中。而关于这四大名将的描述也只有短短的16个字:翦

  • 汉宣帝追谥刘据为“戾太子”是对礼法的尊重也是不能自我否定的表现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简而言之,封建政治是有“规矩”的,连皇帝也得遵守,否则就是自毁长城。至于汉中宗孝宣皇帝刘询(刘病已)为啥将爷爷刘据追谥为“戾太子”、而不是像后世的明世宗那样把父亲追尊为帝,是出于对以下两大政治规则的尊重。统治者不能自我否定、推翻当初的巫蛊之祸,刘据虽然被证明是冤死,汉武帝也体现出了后悔之意、并处理了

  • 孔子的嫡系子孙,被封为衍圣公,待遇有多高?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汉武帝推行过两个对后世影响深远的国策:一是推恩令;二是独尊儒术。推恩令降低了藩王们的待遇,独尊儒术提高了孔家的待遇。[var1]▲孔子画像从此之后,孔家嫡系世袭礼遇,后来的大多数朝代,皇家对孔家都是非常尊重的。汉朝时将孔子的第八世孙孔腾,任命为奉祀官;唐朝时孔子被封为文宣王,他的嫡系后人被称为文宣公

  • 叔孙通以阿谀奉承博富贵,因帮刘邦设计礼仪获赐五百金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此人就是叔孙通,有人称他是“专门以阿谀奉承博富贵”的儒生败类,更多人却尊其为“汉家儒宗”。叔孙通是鲁地薛县人。春秋战国以来,鲁国身为周王室的直系封国,有着“周之最亲莫如鲁,而鲁所宜翼戴者莫如周”的说法;所谓“周礼尽在鲁矣”,鲁国被视为典型周礼的保存者和实施者。因此,儒生,也就成了鲁国的最大“特产”之

  • 孔子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var1][var1]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家中排行老二,所以为“仲”,又因孔子的母亲曾去尼丘山祈祷求子,然后怀上孔子,故起名为丘,字仲尼。孔子祖籍宋国(河南商丘一带),祖上均为王室贵族,后其曾祖父孔防叔为了逃避宋国内乱,从宋国逃到了鲁国(山东)。孔子的父亲叔梁纥(叔梁为

  • 古代历史上最坑爹的五个儿子,刘禅没进前三,最后一个没人能及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刘禅的简介,孙尚香被刘禅踩着,刘禅偷塔的装备是哪些

    赵括 赵孝成王不听,一定要派赵括为统帅。果然,赵括败于名将白起,四十万士卒被坑杀,全军覆没。这场决定国运的长平之战后,赵国再也无力抵抗秦国的进攻了。 刘禅 后主刘禅,在很多人眼中“扶不起的阿斗”是对他最经典的评价,加上他的一句“此间乐,不思蜀也”更是符合安乐公的称号。诸葛亮等贤臣相继去世后,刘禅无

  • 庞涓和孙膑到底有什么仇,要对他施以膑刑,出土的竹简解释了这些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原创作品,洗稿、抄袭必究前言导语说起孙膑与庞涓的故事大家都多少有些了解,他们本是同门师兄弟,曾两次同窗,一起师从历史上最神秘的鬼才——鬼谷子先生。可是后来这对同学反目成仇,据相关史料记载,庞涓因为妒忌孙膑的才能,怕他日后不利于自己,所以设计陷害孙膑,挖掉了孙膑的膝盖骨,使孙膑终身残疾,孙膑的名字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