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由于遇见的司马懿,曹爽丧失的不仅仅是勇气更是信心,司马懿的强大气场绝对可以傲视一切,可以说,只要诸葛亮一死,天下就领兵作战而言,没有一个是对手。司马懿成功的秘密就在于三个字:“忍,稳,狠”。
因才干出众得以在朝中为官,但枭雄看枭雄,曹操始终对司马懿不放心,所以对司马懿没有放权,采取有限使用,而此时的司马懿十分低调和隐忍,就是好好辅佐曹丕,不争不抢。在曹丕篡位登基以后。司马懿才得以进入中枢。司马懿心计深沉,在曹丕在位时司马懿得以重用。是御史大夫,辅军大将军,但依旧是文臣。
直到曹睿登基才成为辅政大臣。就是这个时候开始第一次执掌兵权。为骠骑大将军。成为曹魏第一个异姓主将。由此也可见,司马懿文武双全。而最能体现司马懿的隐忍的就是曹爽当辅政大臣的时候,司马懿称病十年。知道现在自己只有忍。
在此期间他的弟子孙礼因为司马懿的牵连被降为并州刺史。孙礼去和司马懿告辞的时候面露不悦,司马懿道:你这是什么表情,你是嫌得到并州地小呢?还是怨恨处理分界事务不正确呢? 孙礼道:区区官位我还不放在心上,我是为太傅不平,您应该追循伊尹、吕尚的足迹,匡正辅佐魏国朝政,上可以报答明帝的嘱托,下可以建立万世的功勋。
司马懿却说:你先不要悲痛,要学会忍受那些不能够忍受的事情。 这个意思就很明显了,在自己实力不够的时候,只能忍着。现在暗中积蓄力量,待时机成熟的时候,一举灭之。 司马懿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而当司马懿高平陵成事的时候,那真是杀人如麻,绝对不给敌人任何机会。
司马懿虽然是文官主掌兵,但就军事指挥能力而言,从司马懿在曹叡时期第一次独领兵作战击败东吴的诸葛瑾,到最后一次南征寿春击败王凌,司马懿一生的战绩是七胜两平一败,胜是:襄阳胜诸葛瑾,石阳胜孙权,上庸擒孟达,辽东平定公孙渊,三州口胜朱然,庐江胜诸葛恪。寿春击败王凌。两平和一败都是诸葛亮的。
诸葛亮曾经评价司马懿用兵为“诡诈”,而后是一击致命。就是说没有章法可寻。当时除了 诸葛亮之外,没有人敢说能在正面战场击败司马懿。诸葛亮与司马懿的两平之战是,汉中之战与五丈原之战,应该说如果不是诸葛亮的“资本太低”不能打消耗战,司马懿也未必战平。
司马懿打仗的最大特点是出奇制胜,而诸葛亮却恰恰是以稳为上。二人的卤城之战,司马懿表现得畏首畏尾,追而不击。曹魏诸将评价司马懿畏诸葛亮如虎,但实际上是,司马懿一直在寻找诸葛亮的破绽。而诸葛亮却滴水不漏。司马懿只有怏怏而回。而此时诸葛亮却突然出手,大败司马懿。
这是司马懿一生唯一一次败仗。可以说二人无论在战略,战术乃至人心的洞察方面,司马懿都远远不如诸葛亮。而诸葛亮唯一就是败给了时间。比司马懿小两岁的诸葛亮在五十四病逝。司马懿一生文能安邦,武能定国。历经四朝,两度托孤,最后终成伟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