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左传》故事:楚国扩张路之我蛮夷也

《左传》故事:楚国扩张路之我蛮夷也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2467 更新时间:2023/12/9 4:24:46

[var1]

屈原

东迁以后,周王室更加衰落,周桓王时期,公元前706年,楚国开始扩,首先矛头对准了东方的随国。随国说:“我无罪,为什么讨伐我?”

这时候,楚国说出了那句流传了将近三千年的话:“我蛮夷也”。虽然这是楚国第二次说这句话,但出名的就是这一次。楚国继续说当今之世,诸侯互相攻伐,有的还灭了对方的国家。我国的战甲虽然不太牢固,但也想来中原试试水,如果周王室抬高我国的封号,我就撤退了。

并且还派出了薳章去随国谈条件。随人派出了少师来谈判。楚国大夫斗伯比对国君说:“我国在东方不太能占到便宜的原因是我们的政策出了问题。我方派出三军,浩浩荡荡地开到对方城下,他们那些国家就很害怕,于是就联合起来,很难让他们之间生出嫌隙。东方诸国随国最大,如果让随国开始自大,那么必定会看不起其他小国。小国不和随国结盟,那就对楚国有利。少师比较傲慢自大,我们应该派出一些羸弱的士兵让他看到,他就误以为楚国实力很弱。”

另一个大夫熊率且比说:“有贤臣季梁在,有什么用呢?”

斗伯比说:“要看长远些,少师比较受到随国国君的信任。”

于是,楚国就故意让军队显得很散漫,来接待少师。后来少师回到随军,便对国君说了楚君的情况,劝说随君一定要追击楚国。季梁这时候站了出来,进行了一通分析,让随君意识到了国家的不足。随君听从了季梁的话,没有追击,楚君也没有攻击随国,两国订下了盟约。随国派出使者去周王那里为楚国请封号,周王没有答应,随国只能回报给楚国。

两年后,公元前704年,楚国实力进一步增加,因之前周王没有给自己加封,于是怒而自封为王,国君号为武王。随国少师受到宠爱,斗伯比劝说武王说现在可以攻打随国了。随国内部出现了问题,不可失去难得的机会。

[var1]

楚国青铜器

于是楚王让几个诸侯国在沈鹿集合,黄国、随国没来。于是武王派出薳章去斥责黄国,自己则带军攻打随国。

季梁说应该先请求讲和,如果楚国不允许然后再战,这样我军士气就会大。少师却说一定要速战速决,不然,楚军就会因为害怕而逃走。随君听从少师的,迎战楚军。

季梁又说“楚国人以左为尊,国君一定在左军,我们应该避其锋芒,攻击右军,右军兵败,我们就可以乘胜追击了。”少师说:“我们随国怎么能这么自降身份,一定要主动打楚君。”

随君又听从了少师的话,结果很快便败了。随君逃跑,斗丹擒获了少师,以及随君的战车。

随国无奈,只能和楚国讲和。武王想拒绝,然后攻打随国,斗伯比说“随国的内患少师已经除掉了,随国不会轻易被打败。”于是结盟而还。

[var1]

春秋初期诸侯国

更多文章

  • 河北故城出土明代石碑 佐证董仲舒“下帷授徒”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碑文上刻记的“董仲舒下帷授徒”清晰可辨。故城县委宣传部 供图中新网衡水3月17日电(崔志平 赵栋)河北省衡水市故城县文物管理所17日透露,该县房庄镇榆林村出土一通明代石碑,佐证了汉代大儒董仲舒“下帷授徒”的相关情况。据介绍,此碑立于明万历四十二年(公元1614年),距今已有409年历史。碑体长230

  • 秦始皇为统一文字做了什么?强硬命令,不如小吏实际行动的效果好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在六国的废墟上建立起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庞大帝国。但同时,他也不得不面对一个大变局。即,所谓的“周秦之变”。秦朝的建立是秦代自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图强以来历代秦王焚膏继晷的结果。这是时代大势的必然。毕竟,秦代统治者平均素质最高,关中地理位置最优。因此,在战国七雄争霸时期,秦始皇无可

  • 《左传》故事:晋国内乱,曲沃代翼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var1]古代战争晋穆侯去世以后,弟弟势力很大,篡夺了太子仇的位置,自立为君。太子出奔,然后卧薪尝胆,发展势力,终于在四年以后重新夺回了属于自己的国君的位置,是为晋文侯。晋文侯去世以后,儿子晋昭侯继位。这时候成师的势力很大,原因估计有几个,一是父亲喜欢成师,有意扶持,二是晋文侯夺位需要势力,于是联

  • 曹操欲杀孔融全族,见其幼子未跑不解,小孩9字回答成千古名言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而提及谦让之德,大多数人必然会想到“孔融让梨”这个典故。经过千百年生生不息的传承,孔融的名字似乎已经成了“礼让”的同义词。但奇怪的是,我们沉浸在这样一个美丽的故事中,却始终没有关注这位少年的成年之路。孔融身负大才,名列建安七子之一,但却生在了乱世之中。他的人生跌宕起伏,有过荣耀也有过低谷。公元208

  • 轴心时代有多牛?老子、孔子、释迦牟尼、苏格拉底,同时在世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苏格拉底简介,苏格拉底灵魂三问,老子时代出的4个圣人

    [var1] 轴心时代书籍 轴心时代公元前500年左右,此时正值春秋战国时期,周天子成为了摆设,诸王成为了真正的统治者,同一时期,古希腊,古印度等国家也处于列国纷争的时期。东西方国家出现了一大批文人,学者,他们的出现,推动着社会逐渐从文化的初级阶段,向高级阶段过渡。其中以老子、孔子、释迦牟尼、苏格拉

  • 霍去病为汉朝立下汗马功劳,为何司马迁不愿肯定他的功绩?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对司马迁的个人评价,司马迁妻子,司马迁宫刑是什么刑罚

    .那么大家都知道霍去病在攻打匈奴的过程中立下了很大的功劳,所以当时的汉武帝也因为他的存在减少了很多后顾之忧。好吧,除了他自己的作品,他不认可他的攻击。.不过,他并没有直接表示自己的功劳,而是借着皇帝的诏书,从侧面写了出来。嗯,其实这样的写法也能说明当时汉武帝对霍去病很重要,也就是很看重他。甚至根本没

  • 超长待机王,也是历史书上最坏的秦王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嬴稷从19岁登基到75岁去世,在他执政的56年中,楚 赵 韩 魏更是换了三代君王,齐国更是换了四代(要是其他君王都能像你一样活得久,何愁不能一统呀)秦昭襄王二十四年(前283年)赵国不知从哪里得到了楚国的和氏璧,被昭襄王知道了,就开始想办法对付赵国了。他先给赵惠文王送信,说是愿意拿十五座城池来换取这

  • 刘邦接手百废待兴的王朝,却“躺平”治国?浅析黄老思想的重要性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然而,在汉朝初期的文化版图中,儒家思想并非是一家独大的地位。与之截然不同的“黄老思想”反倒占据上风,成为风靡一时的新思潮。但事实上,这并非是统治者的任意选择,而是迫于政治局势不得不做出的决定。毕竟短短数十年,叱咤风云的秦帝国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分崩离析。作为后起之秀的刘邦,在战胜项羽、建立汉朝后,不

  • 五年不出门、凡事先请示,为自保,张良值得吗?六字概括最为恰当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谋士张良经典语录,张良个人简历,张良赎妻

    这也是中国历史真正意义上的华夏民族大一统政权。而在这王权霸业成就的背后,自然离不开其他人的鼎力相助。张良、韩信和萧何被誉为“汉初三杰”,为大汉江山立下了汗马功劳。只是功高盖主,必然会引发君主猜忌和怀疑。在刘邦平定天下之后,三人也迎来了不尽相同的人生命运和结局。韩信被灭族,萧何积劳成疾、病逝而终。只有

  • 赵括背骂名并不委屈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赵括是背锅的,赵括儿子赵盘,雅夫人是赵括的老婆么

    有人说赵括所生活的战国时期还没有纸,所以说赵括“纸上谈兵”是不对的。单从纸的发明时间来看,确实不能说赵括纸上谈兵。但是我们应该从成语的精神实质上来看这个问题,而不是纠结于那个时候用的是纸还是竹简或布帛。[var1] “纸上谈兵”这个成语的实质是,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赵括是不是空谈理论不能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