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春秋版乌克兰,楚打宋国,晋国:不准投降,我会救你,但鞭长莫及

春秋版乌克兰,楚打宋国,晋国:不准投降,我会救你,但鞭长莫及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2897 更新时间:2023/12/31 19:34:07

晋楚争霸

[var1]

晋楚争霸

春秋战国如果用一句话来总结的话,那就是春秋是晋楚争霸,战国是五国联合起来阻止秦国统一,齐国辅佐秦国完成统一,简单又好记。

实际上,整个春秋几百年,的确是上演着大国争霸,小国被吞并的故事,而春秋时期的大国争霸,最精彩的就是晋楚争霸。齐国和秦国,由于一个在最东边,一个在最西边,分别在各自的区域内发展,齐国最先称霸,其后就是晋楚称霸,秦国东出之路被晋国阻挡了,只好退回去称霸西戎。这么看来,战国七雄的格局其实早在春秋时期就奠定了,唯有一个燕国,堂堂周王室血脉,最正统的姬姓诸侯国,一直毫无存在感,就跟洛邑的周天子一样,谁都管不了。

晋楚霸主之位的确立是有重要的外交事件的。

在春秋时期,想要确立诸侯国的霸主之位,最重要的就是举行会盟,就像现在的G7、G20一样,确立谁是老大,谁是盟友,谁是敌人,制定他们所谓的规则。会盟最初是由齐桓公确立的,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号,齐桓公九合诸侯。葵丘会盟确立了齐桓公的霸主之位,这也是齐桓公被称为春秋五霸之首的原因。第二个称霸的是晋文公,践土会盟确立了晋文公成为春秋第二位霸主的地位。

接下来轮到楚国了,楚国的霸主是在楚庄王时期,但是此时的晋国依旧是中原霸主,各小国都依附晋国。楚国为了和晋国争霸,两国之间打得不可开交,邲之战楚国打败了晋国,确立了实际上的霸主之位,但并没有在外交上确立。这时候就必须来一场外交上的会盟,确立晋国和楚国的共同霸主之位,谁都打不过谁,那就两个都是霸主。

[var1]

弭兵会盟

这一次外交事件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弭兵之会,前后共有两次。

第一次弭兵发生在公元前579年,由宋国的华元促成。华元这个中间人当得好,人虽然平庸,交友却不少,且都是贵人,和晋国的执政、楚国的令尹都是好友,由此华元才把晋国和楚国的大人物都邀请来宋国,举行弭兵大会。宋国万年中立地位也由此得名了,大国想要会盟,就来宋国。

第二次弭兵发生在公元前546年,由宋国大夫向戌促成。

这两次弭兵之会确立了晋国和楚国的共同霸主地位,两国平分霸权。会盟规定了除齐、秦外,中原各诸侯国都要向晋、楚纳贡,谁破坏协议,各国共同讨伐。弭兵之会不仅确立了晋楚的霸主之位,也确立了晋、楚、齐、秦的四大强国地位。由此可见,弭兵会盟早就奠定了战国七雄几百年的格局。

[var1]

宋国:不站队被打,站队也被打

弭兵之会促成了晋楚的霸主之位,也奠定了战国七雄的格局,更让宋国的中立地位名声在外。

但是,宋国最开始并不是中立的,宋国是周天子分封给商朝旧臣微子的领土,是周王室的宾客,也属于老牌的诸侯国。春秋初期,宋国还是很强大的,宋襄公也被称作春秋五霸,只是这个霸主的名号含水量极高。宋襄公尊王也尊了,攘夷也攘了,就是在会盟诸侯的时候被楚成王劫持了。

在泓水之战中,宋襄公举着仁义的大旗,被不守规矩不服周的楚国打败了,由此两国也结下了梁子。后来,宋国弱小了,臣服于晋国,楚国打败了晋国,成了霸主,郑国、卫国、陈国、蔡国等臣服于楚国,唯独宋国因为和楚国有旧仇,就是不臣服于楚国。

看看宋国这命运,不站队,自己当霸主被楚国打,好不容易站队了投靠晋国,又被楚国打。明明是瑞士,怎么活成了乌克兰。

[var1]

楚国包围了宋国

公元前596年,楚国的使臣申舟经过宋国要去访问齐国,按照礼节,楚国应该先向宋国打招呼,借道,但是楚国自恃大国,根本就不把宋国放在眼里,睬都不睬宋国就从宋国的领土上过了。宋国因为与楚国有旧仇,便抓住了楚国使者。抓住就是了,宋国还把使臣给杀了,这下把天捅了个窟窿。

主张杀楚国使臣的就是宋国执政华元,这时候楚国正是楚庄王时期,国力正盛。于是,公元前595年,楚庄王率领楚国大军攻打宋国,一下子就把宋国给围住了。但是,楚国把宋国围了五个月,也没有攻打下宋国,楚国没胜,宋国没败,双方就这样耗着,但是宋国城中没有了粮食,危在旦夕。

[var1]

这时候的宋国国君是历史上著名的宋文公,也就是公子鲍,被誉为中国古代的十大美男之一。

宋国向晋国求援,因为宋国不愿意投靠楚国,还是心向晋国的,晋国作为主国,本来应当出兵救宋。晋国国君是晋景公,本来想救宋国,但是大夫伯宗却对晋景公说:“虽鞭之长,不及马腹,我们哪里管得着楚国的事儿?不如暂不出兵,且等楚国国势衰退以后再说吧。”其实,晋国的本意就是借着宋国拖住楚国,耗着楚国的国力,有点类似于现在美国的代理人战争。

晋国派出了使臣解扬到宋国去,对宋国说千万不要投降楚国,我们晋国会来救你的。然而,这嘴上承诺的救援,却迟迟未来,这场战争都要结束了,晋国都没有实际行动。

从这里可以看出,作为主国,晋国做得还不如美国,人家美国和欧洲还把钞票、武器往乌克兰送。晋国光耍嘴皮子,等着战到最后一个宋国人,晋国恐怕也不会来救了。

[var1]

晋国救宋国哪里鞭长莫及了?

由此,还创造了一个成语“鞭长莫及”。这个成语用在此处真是恰如其分啊。可是,哪里是鞭长莫及了,宋国离晋国只隔着一个卫国,只要借道卫国就能救宋。或者晋国攻打楚国此时的盟友卫国郑国,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便能救宋。

晋国就是拿宋国当代理人,用代理人战争消耗楚国。晋国要是不救宋国,大可不必派人去传话,白白浪费宋国人的生命。当时的卫国、郑国已经投靠了楚国,宋国如果不是得到晋国的承诺,早就支撑不下去投降楚国了。

后来,楚国也有点支撑不下去了,楚庄王为了鼓舞士气,打击宋国人的士气,迷惑宋国,让楚国士兵在宋国建房子、种地,打算在此长居。宋国有点害怕了,宋文公派华元夜里进入楚军军营打探虚实,华元虽然平庸,却是个天生的社交牛逼症。华元进入楚军军营见到了楚国大将子反,和子反成为了好友,二人面见楚庄王,华元将宋国城内的情况如实告诉了楚庄王,这时候,楚庄王也说楚军也是如此,撑不下去了。

于是,楚国终于从宋国撤兵了,宋国的围城之难被解了。

由此可见,靠谁都不靠谱,唯有靠自己。宋国的困难,只有宋国人才能解决,晋国帮不了。乌克兰也一样,美国只想拿乌克兰消耗俄罗斯,哪里会真正为乌克兰人考虑。

后来的宋国就学会了中立,既不投靠楚国,也不投靠晋国,而是在晋楚之间充当中间人的角色,老好人和社交牛逼症华元也终于发挥了其长处,促成了晋楚之间的弭兵会盟。

[var1]

春秋时期的晋楚争霸,夹在这两国之间的小国,如郑国、卫国、宋国、陈国等都是受害者。晋国称霸,他们就投靠晋国,楚国称霸,他们就依附楚国。若是晋楚打仗,还要从他们的领土上过去,一不小心,这些小国就没了,顺道灭一国在春秋时期太常见了。陈国、蔡国就是被楚国所灭,还有许许多多的小国都是在大国争霸的过程中消失的,最终形成了战国七雄的局面。

大国争霸,小国遭殃,自以为是争霸的诸侯,其实不过是人家马蹄下的蝼蚁。从古至今,都是一样的道理,只有自身强大,才是硬道理。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从武观之乱到后羿代夏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羿浞代夏意思,夏代后羿的传说,商汤代夏全集免费阅读

    武观之乱晚年更是骄奢淫逸,生活腐化严重,殊不知王朝内部出现了重要的危机,启对于夏的权力得到分散据《山海经》记载,夏启的儿子有五位,分别是:太康、元康、伯康、仲康、武观。第五子武观相貌及其俊美,从小就聪明伶俐,智勇双全,所以显得格外骄傲和自负,正是这样一位优秀的人,才会不甘过普通王子的生活,武观想要废

  • 楚顷襄王再度合纵抗秦,却因此三年丢失郢都,是他信错了詹何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二十一年前,楚顷襄王还在齐国当人质,父亲楚怀王又被秦人强行扣押。在空前的危机面前,楚顷襄王克服重重阻碍终于回到楚国,登上了王位。万幸的是,在慎到鼎力协助下,初登王位的楚顷襄王摆脱了齐人的敲诈勒索;但随即他又经历了父亲客死他乡之痛,还被迫忍辱负重与秦联姻,这才把楚国从危机中勉强带了出来。[var1]过

  • 楚国八百年江山亡于秦,不是楚王无能,而是屈景昭三族树大根深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展开了一场关乎楚国生存还是毁灭的决战。相持许久的楚军因战线过长,补给匮乏,率先松动,秦国大将王翦命令鼓足战斗意志的秦军,即刻出击,楚国大将项燕阵亡。一年后,整个楚国都进入了秦国的囊中,秦国在横扫六国的道路上迈出了关键性一步。[var1]从战国末期的势力地图上看,楚国幅员辽阔,占据了几乎整个南方,而且

  • 长平一战,白起坑杀赵国将士40万,为何不一举攻破赵国首都邯郸?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白起坑杀赵国40万后各国的反应,白起坑杀赵国的原因,长平之战后白起为何不灭赵国

    由于后期赵武灵王昏庸,两个儿子之间为了王位,打的是不可开交,赵武灵王自己也病死沙丘,从此赵国开始往下坡路走了。而反观秦国这边,经过商鞅一系列变法改革,国力大增,军队的战斗力也是直线上升。就在此刻,秦赵之间爆发了一场大规模的战役——长平之战。秦国大将白起坑杀赵国40万人马,打的赵国一蹶不振,国力大衰。

  • 春秋时期时局那么混乱,为何孔子还敢到处讲学?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var1]孔子能安然无恙周游列国并不是巧合,只是我们对孔子不够了解,对他的印象大多停留在语文课本上,其实孔子的形象,颠覆我们的想象。首先,孔子并不是身材矮小的、看上去和蔼和亲的、成天把“之乎者也”挂在嘴上的文弱书生,他身高九尺三寸,按现代的度量标准有一米九以上,放到现在都算是很高的了,况且当时百姓

  • 淮水之战:决定天下大势的关键一战,韩信再现龙王本领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韩信淮水之战,韩信当龙王,淮水的典故

    项羽派龙且领兵,号称二十万大军,前来援救齐国,在高密与齐王的军队会师。[var1]龙且剧照韩信袭齐,让项羽感到非常忧惧,因为如果失掉齐国这个东北方的屏障,自己就会更加被动。项羽当然知道齐国战略地位的重要性,但他为什么没有自己亲自带兵去齐国征讨韩信呢?是他看不上韩信吗?我觉得更重要的原因是走不开。成皋

  • 爱上太子妃,春秋这些国君的命运又将走向何方?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春秋时期,多发生老子强娶儿媳的不光彩事件,像鲁国的惠公,本是为儿子息娶了宋女,惠公看到宋女漂亮就夺过来做了自己的妻子并封为正妻,生下儿子允立为太子。惠公算是幸运的,儿子息忠厚老实,没有因此而怨恨父亲,反而在父亲去世后太子允年幼时替太子做了十年代理国君,是为鲁隐公。可下面三个国家就没那么幸运了:[va

  • 周公旦因辅佐年幼成王受谤,却制定出一套制度,使周朝延续800年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关于周公旦的典故,周公旦辅佐周武王,周公旦分封的诸侯

    3000年前的西周时期,周公旦代年幼成王摄行国政,引起自家兄弟心存篡位的猜疑,因此发生了反周叛乱。周公旦奉成王之命,当即举兵征讨平叛。后来周公旦总结反思历史实践,制定了一整套制度,保证了周王朝800年的统治。一、代替周成王掌政这个故事发生在西周,就是现在的岐山县,当地不但有周公庙,还有凤雏遗址以及凤

  • 晋国乱中发展,最后成了春秋二霸,他们是怎么成功的?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晋国的始祖是周成王幼弟虞,成王灭了唐国(今山西太原), 封其在此,所以称“唐叔虞”。唐叔之子晋侯變父迁居晋水旁, 因此改国号为晋。晋侯经武侯到成侯都迁居曲沃(今山西闻喜东),又传厉侯、靖侯、釐(mi)侯、献侯至穆侯费王复都绛即翼(今山西翼城东南)。穆侯生两子,长子仇,次子成师。公元前784年, 穆侯

  • 张飞在长坂坡叫阵,张辽想杀回去,许褚为何沉默?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张飞有能力杀死许褚吗,郭淮许褚张辽,张辽许褚乐进战法搭配

    不仅演义中精彩,在正史中也非常精彩,曹操精锐部队虎豹骑追上了刘备,张飞以二十个骑兵,挡住了曹操五千虎豹骑,这里只讨论演义。当时,许褚明明在,面对张飞叫阵,为何沉默了呢?许褚在场,证据在《三国演义》第四十二回:却说文聘引军追赵云至长坂桥,只见张飞倒竖虎须,圆睁环眼,手绰蛇矛,立马桥上,又见桥东树林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