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唐代赋文中的渭河

唐代赋文中的渭河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3543 更新时间:2024/2/10 13:04:45

(来源:甘肃省文物局)

鸟鼠山

渭水源头风景如画

渭河,古称渭水,其记载最早可追溯到《尚书·禹贡》:“黑水、西河惟雍州。弱水既西,泾属渭汭,沣水攸同。荆、岐既旅,终南、敦物,至于鸟鼠。”由此记载可看出渭河的大致情况:源头为鸟鼠山,支流主要为泾水、漆水、沮水和沣水,沿途经过荆山、岐山、终南山和敦物山。桑钦《水经》的记载更为清晰和直接:“渭水出陇西首阳县渭北亭南鸟鼠山,又东过长安县北。”综合多篇文献,渭河发源于甘肃渭源县的鸟鼠山,主要流经甘肃天水,横贯渭河平原,至渭南市潼关县汇入黄河。

渭河作为黄河最大的支流,数千年来流淌不绝,丰饶土地,养育生命,更是留下了生生不息的文明印记。而从唐代文人的文学作品中,渭河作为重要的写作对象,带给文人无限的遐思,在渭河的辽阔与宽广中尽情挥洒大唐的风采。

泾渭合流 自然和谐

在《诗经》里人们就已注意到泾渭合流的现象,但多从泾浊渭清,即二者相区别的角度进行阐释。《诗经·邶风·谷风》中“泾以渭浊,湜湜其沚”,《毛诗正义》将其阐释为“言泾水以有渭水清,故见泾水浊,以兴旧室以有新昏美,故见旧室恶。本泾水虽浊,未有彰见,由泾渭水相入而清浊异,言己颜色虽衰,未至丑恶,由新旧并而善恶别。新昏既驳己为恶,君子益憎恶于己。己虽为君子所恶,尚湜湜然持正守初,其状如沚然,不动摇,可用为室家矣。”在泾渭二者相对比的状态下,泾水显得极其浑浊,以喻男子新婚后抛弃原配妻子的不忠,如泾水之“浊”污染原配之“清”,但并不改变女子美好的品质,依然保持“湜湜”的洁白与清澈。此后,有潘岳“北有清渭浊泾,兰池舟曲”,沈约“别北芒于浊河,恋横桥于清渭”,杜甫“旅泊穷清渭,长吟望浊泾”“去马来牛不复辨,浊泾清渭何当分”,文人多关注到泾渭分明的自然景观。

而独孤授《泾渭合流赋》中对此现象进行了更深的思考:“夫至清者渭,至浊者泾。惟清也,鉴物之道著;惟浊也,含垢之义形。共导金气,咸通井星。”渭水清,清者可以为鉴,以观物之道;而泾水浊,浊者可包含污垢,以张正义之气。井星谓之井宿,《晋书·天文志上》云:“王者用法平,则井星明而端列”,可见此星明亮代表国富民强、太平气象。渭水清而泾水浊,看似泾水之浊影响了渭水之清,但其都属于自然和谐的一部分,若能做到“同功一体,叶灵通气”,便有利于万物生灵,为国家的殷实富裕作出贡献。结语“彼独清而无偶,非达识之所谓”,从泾渭二流的相合问题拓展到个体与他者之间的关系,以辩证的眼光去看待泾渭的清浊,独清而与他者相离,并非远见。

对“泾渭合流”现象的新的认知,突出了属于大唐人的旷达胸怀:站在和谐万物的角度以观泾渭之清浊,虽情态、性质有所差异,但最终都归于自然,为国家的发展带来勃勃生机。唐人的胸襟与为文之洒脱,尽见于此。

渭流恒远 大唐洪业

对渭河的评价素有“三源孕鸟鼠,一水兴八朝”之说,体现了渭水涵养中华文明根脉的巨大作用。渭河成就了周、秦、汉、晋、北魏、北周、隋、唐8个朝代的历史辉煌,渭河因其广博的胸怀,在中国历史上留下灿烂的一笔。

秦孝公十二年(公元前350年),秦国定都咸阳,营建宫室。建造咸阳宫时引渭水开流,《三辅黄图》有载:“因北陵宫殿,端门四达,以则紫宫,象帝居;渭水贯都,以象天汉,横桥南渡,以法牵牛。”秦始皇运用法天象地的天体观念,以咸阳宫对应天上的紫微宫,以横贯皇都的渭水象征天上的银河,地上宫殿与天上群星遥相呼应,表现出秦都咸阳的磅礴气势及秦帝国的大国风范。渭水贯都,不仅代表着秦帝国的宏伟气魄,更是成为国家繁盛的象征,成为典故出现在卫次公《渭水贯都赋》和刘珣《渭水象天河赋》中。

卫次公和刘珣追溯历史,叙述渭水之于文明延续和国家发展的作用:沧浪濯缨,泛舟江渚,留下了诸多典故;架桥通衢,人才济济,是推动国家发展的重要因素;天垂法,君必取,君主执政与天道运行保持一致,顺应人民的意愿,方可迎来治世。卫次公任渭南尉时写作《渭水贯都赋》,大致位于唐贞元初年到八年(公元785年-793年)。经过安史之乱的洗礼,盛世的复兴成为时人共同的心愿。言渭水贯都之宏伟壮观,实则寄寓着对大唐洪业的美好祝愿。

君臣相契 政治清明

唐贞元二十年(公元804年),白居易时任校书郎,举家搬至关中,定居下邽县义津乡金氏村,途中写作《泛渭赋》。徜徉于渭水百里清流之上,望亭亭华山,层峦叠嶂,云卷云舒;感春风拂面,垂柳婀娜,落英缤纷;是夜扣舷歌之,明月皎皎,水波澹澹;听鸟语嘤嘤,看鱼儿悠游,趁暮色时分,观芳草萋萋,平沙漠漠。渭水之景,可见万物之乐;能见胜景,源于高郢、郑珣瑜二公特达之恩,广开四门,招引天下贤才;万物相乐,源于圣贤相契,君臣和谐,方能“聚五福”“消灾沴”。初入仕途的白居易,在渭水之上表露入仕的感恩与激动,热切地表达政治理想,愿贤臣有为而使君主无为,君主圣明而使贤臣万事皆济,君臣契合方能政治清明,天下太平。

在刘珣的《渭水象天河赋》中,政治理想的表达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以渭水之清澈象征政治之清明,国家基业的亘古长存不单在于地理位置的险要,帝王明德才是国家繁盛的根本原因所在。娄敬只关注地理位置的重要作用,以“被山带河,四塞为固”,但不知“天道无亲,惟德是辅”,顺应天道,深入人民,才是国运恒昌的关键所在。

渭河之清明,表现了唐人对国家的深切关怀和美好祝愿,将个人的生命体验与国家的发展脉络相关联,承载着唐人的政治理想,表达着唐人招引贤才、君臣默契、以德化民的政治愿望。

历史的兴衰盛亡,文明的源远流长,在唐人的笔下,滔滔渭河化为独特的意象:渭水清以明鉴,泾水浊以纳污,但都归属于自然万象,河水的流淌为国家发展带来生机勃勃,这是唐人的旷达洒脱;渭水贯都,以象天河,昼夜不息,这是大唐洪业的宏大气势;泛舟渭水,清以明鉴,万物和谐,以象政治清明、国家安宁,这是唐人深刻的政治理想。

渭河已成为一个鲜明的文化象征,流淌在西北的土地上,讲述着遥远的故事和理想……

(作者: 李姝莹)

(来源:甘肃日报)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为何明朝未能创造超过百年的盛世?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明朝八大盛世是哪八个,百年盛世,描述明朝盛世的诗句

    首先,明朝在其成立初期就遭遇了一系列巨大的挑战和困难。朱元璋统一天下后,国家的财政和经济都处于崩溃的边缘。而且,朱元璋本人也有许多局限性和缺点,比如他的警惕性过度、防备心理强烈等等,这些都导致了政治上的不稳定和社会上的混乱。此外,明朝的科举制度虽然开创了新的选拔精英的模式,但也有许多弊端。第三,明朝

  • 唐代女子妆容识别指南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南北统一,疆域辽阔,政治稳定,经济发达,文教昌盛。各国使臣互相往来,互通有无。这一切,都为妆饰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云想衣裳花想容”,唐代女子妆容丰富多彩,达到了中国古代妆饰史的一个高峰。唐朝前期政治清明,社会安定。这一时期,女性的妆饰风格有了些许富丽的表现,但在总体上体现着自然之态。初唐女俑,中

  • “贪将”还是猛将——论明代名将陈璘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幸亏当时有一批能征善战的将领们挺身而出,才勉强为明朝又延续了上百年。戚继光,邓子龙等人都在历史上留下名姓,深为大家熟知,实际上在他们之外,还有一位力挽狂澜的名将。那就是路梁海战的重要将领陈璘,而之所以他不为人了解,是因为在名声上,他有猛将和“贪将”的双重称谓,令人一时对他的功过难以评定。戚继光在明朝

  • 《独孤天下》后记:曼陀生李渊,打败隋丽堂,她是赢家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从这些言论中可以看出,曼陀的性格最不讨喜,而安以轩的般若深受观众喜爱,最终成功嫁入北周王室。但是你知道历史的原型吗?事实上,三姐妹的人生赢家是独孤曼陀。独孤曼陀一出场就非常不受欢迎。她被认为很自命不凡,虚荣心很强,但她的生母出身寒微,保姆马氏也是目光短浅,虚荣心很强,才造就了曼陀的成功。到黑化的最前

  • “地不容尘”,还有谁能像王维一样干净?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顾尘王维,那一天我与王维相遇,王维个人资料

    历史上洁癖最差、洁癖最差的古人就是倪瓒。倪瓒是元末明初的画家。倪瓒的洁癖严重到什么程度呢?他家有一棵梧桐树。他觉得梧桐树很脏,每天早晚都要用水冲洗,最后把梧桐树给洗死了。有一次倪瓒看上了一个歌女,就把歌姬带回家了。他担心歌姬不干净,让她先去洗澡。洗完澡,他还是觉得她不干净,就让她再洗一遍,从头到脚,

  • 浅析忽必烈对拜占庭帝国的削弱作用,和其重要意义,及其后世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忽必烈对后世统治者有何启示,拜占庭帝国对今后具体影响,忽必烈g19

    文字/史书卷轴编辑/史书卷轴引言13世纪中叶,上帝之鞭横扫亚欧大陆,代表人类文明巅峰的君士坦丁堡已经摇摇欲坠、日薄西山。战争是文化的交融,两个大洲的大国碰撞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拜占庭帝国是欧洲历史上最为悠久、影响最大的帝国之一,而蒙古帝国则是亚洲历史上最为强大、覆盖面最广的帝国之一。在中世纪

  • 8000骑兵水田里被日军打靶,万历抗日援朝战争,朝鲜正规军有多惨?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朝鲜战争各军战绩排名,朝鲜战争西线作战图,朝鲜战争16国联军有哪些

    作者|冷研作者团队-明忆字数:2646,阅读时间:约7分钟 编者按:讲到李氏朝鲜的军事力量,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可能都是“弱鸡”两字,毕竟李氏朝鲜不仅有“乙卯倭变”、“壬辰倭乱”、“丁卯胡乱”、“丙子胡乱”这样的名场面,哪怕是被明朝盛赞的咸镜道骑兵,日常工作也是和当时战斗力并不算强的女真人菜鸡互啄。

  • 李世民的一生之痛,后世子孙却当成“榜样”纷纷效仿!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李世民祖籍哪里人,温州鼓词李世民落难,李世民吻戏

    在军事上,唐朝征服各国,做到了万国来朝。在文化上,唐朝文化作为东亚的官方文化,影响久远。在政治上,更是四海八方皆称天可汗,如果说中国历史上只有一个天朝上国,那只能是唐朝。如此强大的唐朝,外部因素难以干扰,内部因素却错综复杂,唐朝在继承人问题上总出问题,唐朝宗室夺权严重,政变频繁,这一切也许只能怪唐太

  • 朱元璋不仅承认元朝正统,还将忽必烈列入帝王庙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朱元璋在即位诏书中承认了大元的正统地位,同时也认为大元的正统来自于大宋,而不是女真的大金和契丹的大辽。如:“朕惟中国之君,自宋运既终,天命真人于沙漠,入中国为天下主,传及子孙,百有余年,今运亦终。”朱元璋在南京建了一座帝王庙,里面供奉着历朝历代的帝王,明朝帝王庙里,祭祀了十七个皇帝,分别是三皇五帝、

  • 明朝大量使用蒙古、女真人作战,明朝中后期也逐步使用西南土司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就比如说明朝的开国统治者明太祖朱元璋就深得“实用主义”的精髓。在朱元璋反元的那会,在他的《谕中原檄》上就直接开骂:“驱逐胡虏、恢复中华。”以勾起中原民众们反对元朝的情绪。但是,他本人却非常热衷于收编元朝的蒙古兵将为自己所用。洪武二年(1369年)十二月,朱元璋令北平行省参政赵耀收编蒙古人强壮者为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