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桂陵之战-孙膑采取围魏救赵的作战方针,打了一场漂亮的阻击战

桂陵之战-孙膑采取围魏救赵的作战方针,打了一场漂亮的阻击战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1276 更新时间:2024/1/2 14:07:25

战国七雄,上演了一幕幕争雄兼并、干戈不休、你死我活的精彩剧幕。根据这一时代特色,人们称这一历史阶段为“战国时期”。

[var1]

战国地图

魏国地处于,七雄的中心位置。最先崛起的,也是魏国。魏文侯,任用李悝吴起西门豹、段干木等贤能之人,进行各方面的改革:

政治上,废除了世袭的禄位制度,推行论功授禄的政策,建立了比较清明、健全的官僚体制。

经济上,改变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井田旧制,兴修水利,鼓励开荒,促进了社会秩序的稳定和农业生产的发展。

军事上,加强军队建设,重视军事训练,提高部队的战斗力。

通过这些改革,魏国一跃成为战国时期最为强盛的国家。魏惠王即位后,继承了文侯、武侯的霸业,继续向外扩张,使得魏国鹤立鸡群,不可一世。

由于魏国本身处于中原腹地,周围大国围绕,西有秦国,东临齐国,北挨赵国,南邻楚国,很容易陷入多面作战不利境地,地理环境比较恶劣,四面受敌。

最可怕的是,魏国的统治者们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反而采取了“四面出击”的错误方针,狂放不拘。不但分散了力量,消耗了实力,还非常容易四面树敌,陷于被动之中。所以魏国强大的同时,也为以后衰落埋下了祸根。

魏国的强大,直接威胁和损害了邻居楚、齐、秦的利益,并且引起了他们的极度的恐慌和忌恨,尤其以齐、魏的矛盾最为突出。

齐国自西周以来就是东方的大国。公元前356年,齐威王即位后,举贤任能,改革吏治,强化中央集权,加强国防建设,国势日益壮大。面临魏国不断地向东扩张,齐国利用韩和魏国之间的矛盾冲突,趁魏国深深地陷入多面受敌的作战之际,展开了对魏国的激烈斗争。

[var1]

桂陵之战

战争是政治的手段和延续,齐、魏两国的矛盾和冲突,在当时只能通过战争的手段来加以解决。就在这样的背景下,公元前353年,爆发了

桂陵之战

赵国为了摆脱魏国的霸权控制,同时也是为了扩张势力。在平陆和齐威王、宋桓侯相会结好,同时还和燕国在今天的河北境内相会。

赵国的举动,引起了魏国强烈的不满。公元前354年,赵国向卫国发起了战争,卫国是魏国的依附国。魏国便借保护卫国,出兵攻打赵国,包围了赵国都城、邯郸。同时,赵与齐国有同盟关系,战略合作伙伴,眼看赵国不保,便向齐国发出了救援信号。

齐威王听闻赵国的告急,急忙召集文武大臣来进行商议。段干朋认为应该解救赵国。从战略全局来考虑,如果立即出兵赴邯郸,赵国既不会遭到损失,魏军也不会消耗实力,但是对于齐国长远的战略利益来说是弊大于利。

因此,他主张先派少量的部队进攻襄陵,以此来牵制魏军。等魏军攻破邯郸后,魏、赵两军都师劳兵疲之际,再进行正面攻击。

段干朋的谋略是一石三鸟的用意。第一,南攻襄陵,牵制魏军,使其陷入两面作战的窘境。第二,也向赵国表示信守盟约、提供军事援助的姿态,帮助赵国抗击魏国的决心。第三,让魏、赵互相攻伐,最终导致赵、魏实力消弱的结果。从而为齐国战胜魏国和日后控制赵国创造有利的条件。

[var1]

齐军出兵

齐威王果断采纳了段干朋的计谋,因为这完全符合齐国的根本利益。齐国以部分军队联合宋、卫南攻襄陵,主力部队按兵不动,静观其变,准备伺机出兵,一兴成功。

由于魏国的扩张,也引起了楚国的敌视。因此,楚宣王便趁机派将军景舍率领部队向魏国南部的睢,发动进攻。同时,西面的秦国也来凑热闹,发兵攻打魏国的少梁、安邑等要地。这样,魏国四面受敌,陷入困难境地。多亏魏国实力相当雄厚,主将庞涓决心破赵国,不为其他战场的局势所动摇,因此一直维持着邯郸的主攻局面。

[var1]

主帅与军师商讨战事

魏、赵两军相持了近一年。当下邯郸形势危在旦夕,魏、赵两国都已经非常疲惫了。齐威王认为出兵与魏军决战的时机已经成熟,于是就任命田忌为主将,孙膑为军师,率领齐军主力部队救援赵国。

田忌打算直接奔赴邯郸,与魏军主力部队开战,解救赵国。此时,孙膑不赞成这种硬碰硬的打法。他说:

要解开乱成一团的丝线,不能硬拉硬扯;要排解别人的群殴,自己不能直接参加打。我们应该避实击虚,攻击弱点,打其要害,使敌人感到形势不利,出现后顾之忧,自然就解围了

[var1]

孙膑又进一步分析说:现在魏、赵相互攻伐多日,魏军的精锐部队全在赵国,留在自己国内的是一些老弱士兵。根据现在的情况,他建议田忌立刻向魏国的国都大梁(河南开封)进军,切断魏国的交通要道,攻击它防备空虚的地方。一旦这么做,魏军必然被迫回师自救,齐军可以一举而解赵国之围,同时又能使魏军疲惫于路,便于最终取胜

田忌虚怀若谷采纳了孙膑的这一作战建议,统领齐军主力迅速向大梁方向挺进。魏军主将,庞涓听说国都受到威胁,急忙率主力部队回来救援。

这时候,齐军已经在桂陵(今山东菏泽东北一带)布置了重兵,准备截击魏军于归途之中。由于魏军长期攻赵国,兵力消耗很大,再加上长途跋涉急行军,士卒疲惫不?。面对占有先机之利、休整良好、士气旺盛的齐军的阻击,顿时陷入了被动挨打的困境中。

终于,遭受到一次沉重的失败。因此,邯郸也得而复失了。

[var1]

桂陵之战取得胜利。其主要原因就是,齐国正确的战略方针和孙膑作战指挥艺术的高明。在战略上,齐国适宜地表示救赵的意向,使魏军陷入多线作战的被动处境;正确把握住魏、赵两军疲惫之有利时机,果断出击。在作战指导方面,孙膑能够正确分析敌我情势,选择适宜的作战方向,进攻敌人的要害又是空虚的国都大梁,迫使魏军回师救援,然后以逸待劳,趁敌之疲打了一个漂亮的阻击战。从始至终牢牢掌握主动权。另外,主将田忌虚怀若谷、从善如流,也为孙膑高明的作战指导,夺取胜利提供了必要的前提。

魏军的失败,也在战略上未能掌握各诸侯国的动向,长期屯兵坚城邯郸之下,以至于将士疲惫,后方空虚,加上作战指导上处于被动局面,最终导致失败的命运。

更多文章

  • 刘渊趁八王之乱在中原建立第一个少数民族政权并恢复匈奴旧制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刘渊与刘禅没关系,只是自己说自己是汉室末裔。刘渊,字元海,生年不详,卒于西晋永嘉四年(310年)。南匈奴单于于扶罗之孙,匈奴左贤王刘豹之子。十六国匈奴汉国的创立者。建安二十一年(216年),曹操分匈奴为五部,以刘豹为左部师居于新兴(今山西忻州市北),刘豹死后,刘渊代为左部帅。西晋太康十年(289年)

  • 关羽为缓解刘备在汉中的压力发动襄樊之战,当时其手上至少三万人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襄樊之战的发动背景建安二十四年(219年)七月,刘备进位汉中王后,镇守在荆州的大将关羽率军北上攻打樊城,由此拉开了襄樊之战的序幕。那么关羽为什么选择在刘备刚刚拿下汉中的时候发兵北伐呢?这就得说说刘备当时在汉中的情形了。汉中大战,刘备一举击败曹操,随后刘封孟达顺利拿下上庸三郡,时刘备势力大增不错,但为

  • 刘秀晚年收留的一个势力,在270年后灭了一个王朝,造成华夏剧变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刘秀的两个谜团,刘秀历史上的真实情况,刘秀被废的原因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刘秀在位32年,几乎没犯过什么错误,但他晚年作出的一项决策,却深刻影响了250年后的天下大势。 自呼韩邪单于归降和王昭君出塞后,汉匈两国关系非常融洽。本来这种良好关系可以长期保持下去,然而天有不测风云,王莽掌权后,中原和匈奴关系来了180度大转弯。 王莽先是强令匈奴单于改汉名、单

  • 《三国志》蜀汉五虎上将、曹魏五子良将,按正史如何排名?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曹魏简介,三国志最强谋士排行榜,曹魏良将后裔结局

    一、威震华夏——关羽关羽字云长,山西运城人,为世虎臣,万人之敌,有国士之风。于万军之中取上将首级,勇冠诸将;水淹七军,斩庞德、擒于禁,威震华夏。官至前将军,假节铖,惜刚而自矜,大意失荆州,杀身殉国,谥号壮缪。二、气盖万夫——张飞张飞字翼德,河北保定涿州人。雄壮威猛,当阳据水断桥,气盖万夫。入川分定郡

  • 他被誉为千古奇人,与孔子旗鼓相当,但作品却遭世代皇帝禁用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说到这里,想必大家会恍然大悟,鬼谷子是战国时期非常著名的一位人物,孙膑,庞涓,苏秦以及商鞅等人,都曾经是他的弟子。[var1]《史记·苏秦列传》有载:“苏秦者,东周洛阳人也。东事师于齐,而习之于鬼谷先生。”《史记·张仪列传》:“张仪者,魏人也。始尝与苏秦俱事鬼谷先生,学术。苏秦自以不及张仪。”以及明

  • 春秋战国时期,为何赵国有兴转衰?其灭亡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赵国历史简介,赵国起,泗水柘沟赵国图片

    赵国是春秋战国时期七个诸侯国之一,属于赢姓,驾车夫造父用他的驾车技术,协助周王室,使周穆王脱离了危险,获得周王信任,赠与造父封地。赵简子在晋国成为了协助王室的正卿,燕赵魏齐分晋国,赵烈候正式建立赵国,赵国灭亡前,赵武灵王是对赵国贡献最大的一代君王。[var1]造父因在周王室内乱中制服了判臣徐偃王,获

  • 刘备称帝时,文臣和武将之首分别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在刘备称帝后,麾下的文臣和武将基本上都是支持的,毕竟刘备从汉中王变成皇帝后,也可以给他们赐予更高的官职。那么,问题来了,蜀汉建立之初,官职最高的武将、文臣分别是谁?武将:马超一方面,就武将来说,在刘备称帝前,关羽已经被东吴将士斩杀,如果关羽没有被杀的话,那么,刘备建立蜀汉时,关羽会毫无悬念地成为武将

  • 魏王魏豹:西楚十八诸侯之一,在楚汉之间左右摇摆,最后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魏王魏豹简介,魏豹的老婆个人资料,魏豹城

    魏豹是秦末西楚时的群雄之一,自立为魏王,又被项羽封为西魏王。魏豹的妻子就是以后刘邦的妃子,汉文帝的母亲薄姬。那么魏豹与薄姬是如何被汉军俘获的呢,船长为你细细道来。一,出身宗室 魏豹出身魏国宗室,为魏王假的亲弟或堂弟,在秦灭魏后随哥哥魏咎迁往外地居住。秦末民变时魏豹随魏咎反秦,支持其成为魏王。可魏咎称

  • 历史向河南人致敬:春秋战事多指向郑国,几乎逃无可逃!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这,好象有点不合情理吧?不过,从历史来看,好象,又合乎情理:河南人民经受的考验,是最为严酷的!且看春秋战国时期郑国地图:[var1]春秋地图郑国,几乎处在地图正中心位置,任何一国想称霸,必取郑国,逃都逃不掉的选择!这个地理位置,决定了郑国在华夏民族斗争史上的悲苦地位,要么被晋国扇一巴掌,要么被楚国暴

  • 李斯临终前为何对儿子发出想要打猎的感叹?权力是害人的毒药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公元前208年,大秦丞相李斯被判腰斩。临死前,他对儿子说:“多想和你再次牵着黄狗出东门打猎,可惜再也没有机会了。”说罢老泪纵横。紧接着,行刑官一声令下,一代名臣断为两截。 早年,李斯还只是楚国一个管理粮仓的芝麻小吏。一日,他如厕时,发现茅房里的老鼠瘦小不堪却是人人喊打,而粮仓里的老鼠却皮毛顺亮,又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