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刘秀削弱相权、改革兵制,对豪强治理不彻底导致了东汉的衰落

刘秀削弱相权、改革兵制,对豪强治理不彻底导致了东汉的衰落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720 更新时间:2024/1/15 17:40:22

政务改革导致皇权加强,相权削弱,最终产生外戚、宦官胁主专权

东汉初建时,针对西汉和新朝出现的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和社会问题做了深刻反思,为了这种历史情况不至于重新上演。光武帝极力促使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便于后期统治。

东汉初年,光武帝重赏功臣,其中封侯者百人,汉明帝刘庄追思他父亲光武帝刘秀的诸位功臣,就把二十八位有功将领的画像放在南宫云台,史称“云台二十八将”。光武帝虽然重赏了功臣封地,但是在职务上却剥夺了他们军权,只有少数人得以参与政事。这种做法避免了功臣掌握大权,对皇权产生威胁。

刘秀对中央政府的官职进行了调整,鉴于西汉前期号称三公的太尉、司徒、司空的权力过重,所以对三公的权力进行下放。虽然设立了三公的职位,但是把一切行政大权归之于设在中朝由皇帝直接指挥的尚书台,相当于尚书台更有实权。

其中尚书台设尚书令一人,秩千石,尚书仆射一人,六曹尚书各一人,秩皆为六百石,分掌各项政务。皇帝亲自挑选亲信大臣进入尚书台,为皇权进行服务。这样一来,他们的地位也就相当于皇帝身边的秘书,朝廷的政务全部集中于尚书台。

刘秀

在宫中,刘秀还设立了中侍、黄门侍郎等职务,负责直接传达皇帝的指令,这些职位通常由宦官担任,并且有权传递尚书台的诏令。

皇权的加强,相权的衰落,使得东汉三代后,即位皇帝年幼,群臣无权处理朝政,往往由外戚和宦官共摄尚书台,这也就造成了外戚宦官携主专权的局面。

光武帝对地方豪强治理不彻底,未能解决土地兼并现象

光武帝建国后,便对地方豪强采取了削弱的手段。东汉朝延续了西汉的名田制度和户籍制度,但是对于豪强们效果不理想。

建武十五年(39年),光武帝下达了著名的“度田令”用来制止土地兼并的现象。度田的目的是为了掌握真实的垦田数目,除了增加税赋以外,更重要的是限制豪强兼并土地和奴役人口的数量。

“度田令”的推行不仅在朝堂之上遭到了强烈的反对,在地方上也难以施行。大司徒欧阳歙带头闹事,结果被刘秀处死。河南尹张伋和十余个地方郡守也都因为测量田地弄虚作假而被下狱杀死。为了对抗这一政策,各地豪强纷纷武装暴乱。“郡国大姓及兵长、群盗处处并起,攻劫在所,害杀长吏”。

光武度田

刘秀虽然派兵进行剿灭,把捕获的大姓兵长迁移到其他地区,割断他们与故乡的联系。虽然暂时平息了叛乱,但是豪强的势力实在太大,无法彻底进行根治。以致于刘秀即位三十年后,看到广大农民生活仍然很痛苦,忧心忡忡地说道:“即位三十年,百姓怨气满腹,吾谁欺,欺天乎!”

光武帝在任期间,始终没有解决地方豪强土地兼并的顽疾。此后,各地豪强的力量日益增强,利用自己的行政权力和专营手段,形成了强大的地方势力,并与中央政府进行逐利。广大农民创造的社会财富没有进入国库而是纳入了豪强的口袋当中,造成了贫富差距加大和社会不公。

中央集权政府无法对地方势力进行收权后,必然会导致地方分裂或者地方自治的情况产生。强大的地方势力必然会导致各种暴力或战争的威胁,影响东汉王朝的稳定。

东汉对兵制的改革,导致军事实力大幅下降

建武六年(30年),刘秀废除西汉时的地方兵制,撤销内地各郡的地方兵,把在郡县服兵役一年的制度也取消,地方防务改由招募而来的职业军队担任。“建武六年,始罢郡国都尉,并职太守,无都试之法,惟京师肄兵如故。明年,罢天下轻车、骑士、材官、楼船及军侯吏,尽还民伍,唯更践如故。”

东汉初年,刘秀对兵制的改革给社会的生产提供了劳动力,有利于经济的发展。但是也出现了各郡国罢兵,导致东汉王朝的国防实力严重下降,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这种弊端越发显露无疑。“时兵革既息,天下少事,书调役,务从简寡,至乃十存一焉。”

东汉疆域图

采取“募兵制”后的东汉王朝,遇到边境有事,只能依靠募兵来进行战斗。但是这些士兵是招募而来,缺乏军事训练,素质不高,战斗力很弱,所以往往对外征战失败。

同时士兵一旦加入军队,便终身从军,导致军中经常可以见到年老的士兵充斥其中,使得军队战斗力严重下降。

正因为刘秀建国后对兵制进行改革,导致东汉军事实力大幅下降。不仅国内平叛不利,而且面对少数民族,更是陷入了常年征战当中,耗费了无数钱粮,极大地消耗了东汉王朝的力量,从此一蹶不振。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桂陵之战-孙膑采取围魏救赵的作战方针,打了一场漂亮的阻击战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孙膑围魏救赵简介,围魏救赵时孙膑多少岁,孙膑桂陵之战

    战国七雄,上演了一幕幕争雄兼并、干戈不休、你死我活的精彩剧幕。根据这一时代特色,人们称这一历史阶段为“战国时期”。[var1]战国地图魏国地处于,七雄的中心位置。最先崛起的,也是魏国。魏文侯,任用李悝、吴起、西门豹、段干木等贤能之人,进行各方面的改革:政治上,废除了世袭的禄位制度,推行论功授禄的政策

  • 刘渊趁八王之乱在中原建立第一个少数民族政权并恢复匈奴旧制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刘渊与刘禅没关系,只是自己说自己是汉室末裔。刘渊,字元海,生年不详,卒于西晋永嘉四年(310年)。南匈奴单于于扶罗之孙,匈奴左贤王刘豹之子。十六国匈奴汉国的创立者。建安二十一年(216年),曹操分匈奴为五部,以刘豹为左部师居于新兴(今山西忻州市北),刘豹死后,刘渊代为左部帅。西晋太康十年(289年)

  • 关羽为缓解刘备在汉中的压力发动襄樊之战,当时其手上至少三万人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襄樊之战的发动背景建安二十四年(219年)七月,刘备进位汉中王后,镇守在荆州的大将关羽率军北上攻打樊城,由此拉开了襄樊之战的序幕。那么关羽为什么选择在刘备刚刚拿下汉中的时候发兵北伐呢?这就得说说刘备当时在汉中的情形了。汉中大战,刘备一举击败曹操,随后刘封孟达顺利拿下上庸三郡,时刘备势力大增不错,但为

  • 刘秀晚年收留的一个势力,在270年后灭了一个王朝,造成华夏剧变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刘秀的两个谜团,刘秀历史上的真实情况,刘秀被废的原因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刘秀在位32年,几乎没犯过什么错误,但他晚年作出的一项决策,却深刻影响了250年后的天下大势。 自呼韩邪单于归降和王昭君出塞后,汉匈两国关系非常融洽。本来这种良好关系可以长期保持下去,然而天有不测风云,王莽掌权后,中原和匈奴关系来了180度大转弯。 王莽先是强令匈奴单于改汉名、单

  • 《三国志》蜀汉五虎上将、曹魏五子良将,按正史如何排名?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曹魏简介,三国志最强谋士排行榜,曹魏良将后裔结局

    一、威震华夏——关羽关羽字云长,山西运城人,为世虎臣,万人之敌,有国士之风。于万军之中取上将首级,勇冠诸将;水淹七军,斩庞德、擒于禁,威震华夏。官至前将军,假节铖,惜刚而自矜,大意失荆州,杀身殉国,谥号壮缪。二、气盖万夫——张飞张飞字翼德,河北保定涿州人。雄壮威猛,当阳据水断桥,气盖万夫。入川分定郡

  • 他被誉为千古奇人,与孔子旗鼓相当,但作品却遭世代皇帝禁用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说到这里,想必大家会恍然大悟,鬼谷子是战国时期非常著名的一位人物,孙膑,庞涓,苏秦以及商鞅等人,都曾经是他的弟子。[var1]《史记·苏秦列传》有载:“苏秦者,东周洛阳人也。东事师于齐,而习之于鬼谷先生。”《史记·张仪列传》:“张仪者,魏人也。始尝与苏秦俱事鬼谷先生,学术。苏秦自以不及张仪。”以及明

  • 春秋战国时期,为何赵国有兴转衰?其灭亡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赵国历史简介,赵国起,泗水柘沟赵国图片

    赵国是春秋战国时期七个诸侯国之一,属于赢姓,驾车夫造父用他的驾车技术,协助周王室,使周穆王脱离了危险,获得周王信任,赠与造父封地。赵简子在晋国成为了协助王室的正卿,燕赵魏齐分晋国,赵烈候正式建立赵国,赵国灭亡前,赵武灵王是对赵国贡献最大的一代君王。[var1]造父因在周王室内乱中制服了判臣徐偃王,获

  • 刘备称帝时,文臣和武将之首分别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在刘备称帝后,麾下的文臣和武将基本上都是支持的,毕竟刘备从汉中王变成皇帝后,也可以给他们赐予更高的官职。那么,问题来了,蜀汉建立之初,官职最高的武将、文臣分别是谁?武将:马超一方面,就武将来说,在刘备称帝前,关羽已经被东吴将士斩杀,如果关羽没有被杀的话,那么,刘备建立蜀汉时,关羽会毫无悬念地成为武将

  • 魏王魏豹:西楚十八诸侯之一,在楚汉之间左右摇摆,最后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魏王魏豹简介,魏豹的老婆个人资料,魏豹城

    魏豹是秦末西楚时的群雄之一,自立为魏王,又被项羽封为西魏王。魏豹的妻子就是以后刘邦的妃子,汉文帝的母亲薄姬。那么魏豹与薄姬是如何被汉军俘获的呢,船长为你细细道来。一,出身宗室 魏豹出身魏国宗室,为魏王假的亲弟或堂弟,在秦灭魏后随哥哥魏咎迁往外地居住。秦末民变时魏豹随魏咎反秦,支持其成为魏王。可魏咎称

  • 历史向河南人致敬:春秋战事多指向郑国,几乎逃无可逃!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这,好象有点不合情理吧?不过,从历史来看,好象,又合乎情理:河南人民经受的考验,是最为严酷的!且看春秋战国时期郑国地图:[var1]春秋地图郑国,几乎处在地图正中心位置,任何一国想称霸,必取郑国,逃都逃不掉的选择!这个地理位置,决定了郑国在华夏民族斗争史上的悲苦地位,要么被晋国扇一巴掌,要么被楚国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