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好象有点不合情理吧?不过,从历史来看,好象,又合乎情理:河南人民经受的考验,是最为严酷的!
且看春秋战国时期郑国地图:
[var1]
春秋地图
郑国,几乎处在地图正中心位置,任何一国想称霸,必取郑国,逃都逃不掉的选择!这个地理位置,决定了郑国在华夏民族斗争史上的悲苦地位,要么被晋国扇一巴掌,要么被楚国暴揍一顿,有时候还和卫国,宋国博杀一番。最气人的是,小国陈国和蔡国,也时不时找麻烦,被大国当枪使,和郑国打代理人战争!
郑国(公元前806年—公元前375年),是中国历史上西周、春秋战国时代的一个诸侯国,以商业发达、法制健全、民主政治和诗乐文化闻名于世,是中国法制和法家思想的重要起源地。国君为姬姓,伯爵。主要的版图位于今天的河南省中部。(百度百科)。
郑国在春秋初期,郑庄公主政时,是强大了一回的。但是,郑国紧邻周王室,相当于当时的中央政权,却没有利用好这个地缘优势!郑国在强大之后,十分怠慢周天子,大有取而代之的傲慢。这,可能是郑国最终走向衰落的根本原因所在!
[var1]
郑庄公一度称霸春秋
周天子被郑国不待见之后,众诸候国也都看在眼里,从此对郑国也不太尊重,华夏时期,周公制定的礼乐文化里,尊上是十分重要的礼制,犯上作乱,则失德,失德则难以服众。
如果郑国有后来的曹操聪明,懂得挟天子以令诸候,善待周王室,则可能江山永固。郑国没有这么做,另一个国家秦国,偏偏就这么做了,一直对周天子毕恭毕竟,时不时勤王。秦国最后统一了华夏。
且看郑国经历的战事:
公元前659年,楚国进攻郑国;
公元前657年冬,楚国第二次伐郑;
公元前655年,齐桓公伐郑;
公元前653年,齐桓公联合鲁国、宋国,三国联军伐郑;
公元前638年春,宋襄公伐郑;
公元前630年,晋和秦联合伐郑;
公元前627年,秦国袭郑,未成;
公元前598年,楚国伐郑,攻下都城;
公元前587年,晋国伐郑,
公元前575年,晋国伐郑,
公元前572年(晋悼公二年),晋国组织7国联军伐郑;
公元前566年,楚国伐郑;
公元前564年,晋国两次伐郑;
......
这,还不包括郑国主动出击发起的战争,也不包括郑国被当枪使当马仔跟着大国打的战争,更不包括受大国威胁未战即降的个案!
总之,春秋时期就流行:一言不合就打郑国!
[var1]
春秋时期的郑国挨揍最狠
郑国最难受的日子,是春秋时期的晋楚争霸时期,几乎每年都挨打,要么是晋国为了攻楚,先打郑国;要么是楚国为了经略中原,先打郑国。两国都对郑国毫不留情,所以,郑国的历史,就是一部馁靖史,时不时需要看两边的风向和脸色,要么降,要么被打!一般是谁强大些就降谁,在保国安民的利益前提下,朝庭也没什么节操可言了,时间久了,当然会形成一种馁靖文化。
[var1]
郑国当时的朝庭君臣,可见练就了多么强大的心理素质!处变不惊,泰山崩于前而不形于色,除了心理素质,还要富国强兵,没有一定的军事实力,早被灭了!郑国人这种强大的综合素质,会不会慢慢渗入到后代基因中去呢?所以,我个人觉得,河南高考分数高,难度大,是有文化源头的。
当然了,历史上两河流域的天灾人祸,也不是开玩笑的,冯小刚导过的那一部《1942》,看看就知道!向河南人民致敬!
[var1]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