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历史向河南人致敬:春秋战事多指向郑国,几乎逃无可逃!

历史向河南人致敬:春秋战事多指向郑国,几乎逃无可逃!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2570 更新时间:2024/1/21 1:24:13

这,好象有点不合情理吧?不过,从历史来看,好象,又合乎情理:河南人民经受的考验,是最为严酷的!

且看春秋战国时期郑国地图:

[var1]

春秋地图

郑国,几乎处在地图正中心位置,任何一国想称霸,必取郑国,逃都逃不掉的选择!这个地理位置,决定了郑国在华夏民族斗争史上的悲苦地位,要么被晋国扇一巴掌,要么被楚国暴揍一顿,有时候还和卫国,宋国博杀一番。最气人的是,小国陈国和蔡国,也时不时找麻烦,被大国当枪使,和郑国打代理人战争!

郑国(公元前806年—公元前375年),是中国历史上西周、春秋战国时代的一个诸侯国,以商业发达、法制健全、民主政治和诗乐文化闻名于世,是中国法制和法家思想的重要起源地。国君为姬姓,伯爵。主要的版图位于今天的河南省中部。(百度百科)。

郑国在春秋初期,郑庄公主政时,是强大了一回的。但是,郑国紧邻周王室,相当于当时的中央政权,却没有利用好这个地缘优势!郑国在强大之后,十分怠慢周天子,大有取而代之的傲慢。这,可能是郑国最终走向衰落的根本原因所在!

[var1]

郑庄公一度称霸春秋

周天子被郑国不待见之后,众诸候国也都看在眼里,从此对郑国也不太尊重,华夏时期,周公制定的礼乐文化里,尊上是十分重要的礼制,犯上作乱,则失德,失德则难以服众。

如果郑国有后来的曹操聪明,懂得挟天子以令诸候,善待周王室,则可能江山永固。郑国没有这么做,另一个国家秦国,偏偏就这么做了,一直对周天子毕恭毕竟,时不时勤王。秦国最后统一了华夏。

且看郑国经历的战事:

公元前659年,楚国进攻郑国;

公元前657年冬,楚国第二次伐郑;

公元前655年,齐桓公伐郑;

公元前653年,齐桓公联合鲁国、宋国,三国联军伐郑;

公元前638年春,宋襄公伐郑;

公元前630年,晋和秦联合伐郑;

公元前627年,秦国袭郑,未成;

公元前598年,楚国伐郑,攻下都城;

公元前587年,晋国伐郑,

公元前575年,晋国伐郑,

公元前572年(晋悼公二年),晋国组织7国联军伐郑;

公元前566年,楚国伐郑;

公元前564年,晋国两次伐郑;

......

这,还不包括郑国主动出击发起的战争,也不包括郑国被当枪使当马仔跟着大国打的战争,更不包括受大国威胁未战即降的个案!

总之,春秋时期就流行:一言不合就打郑国!

[var1]

春秋时期的郑国挨揍最狠

郑国最难受的日子,是春秋时期的晋楚争霸时期,几乎每年都挨打,要么是晋国为了攻楚,先打郑国;要么是楚国为了经略中原,先打郑国。两国都对郑国毫不留情,所以,郑国的历史,就是一部馁靖史,时不时需要看两边的风向和脸色,要么降,要么被打!一般是谁强大些就降谁,在保国安民的利益前提下,朝庭也没什么节操可言了,时间久了,当然会形成一种馁靖文化。

[var1]

郑国当时的朝庭君臣,可见练就了多么强大的心理素质!处变不惊,泰山崩于前而不形于色,除了心理素质,还要富国强兵,没有一定的军事实力,早被灭了!郑国人这种强大的综合素质,会不会慢慢渗入到后代基因中去呢?所以,我个人觉得,河南高考分数高,难度大,是有文化源头的。

当然了,历史上两河流域的天灾人祸,也不是开玩笑的,冯小刚导过的那一部《1942》,看看就知道!向河南人民致敬!

[var1]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李斯临终前为何对儿子发出想要打猎的感叹?权力是害人的毒药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公元前208年,大秦丞相李斯被判腰斩。临死前,他对儿子说:“多想和你再次牵着黄狗出东门打猎,可惜再也没有机会了。”说罢老泪纵横。紧接着,行刑官一声令下,一代名臣断为两截。 早年,李斯还只是楚国一个管理粮仓的芝麻小吏。一日,他如厕时,发现茅房里的老鼠瘦小不堪却是人人喊打,而粮仓里的老鼠却皮毛顺亮,又肥

  • 刘邦要分封六国,张良为何阻止?历史学家:张良有大智慧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张良画像如果给中国最有名的谋士排个榜,张良不一定在榜首,但要给中国最成功的谋士排个榜,小编认为张良一定名列前茅。毕竟自周朝以来有切实记录的三千年,能功成名就的军师屈指可数,能在功成名就后获得善终的军师更是寥寥无几,你看诸葛亮和刘伯温在智力上也是和张良一样都非同寻凡,可惜命就没有他那么好了。说起张良的

  • 李广一生战功卓著,可为何到死都没有被封侯?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李广的一生简介,时运不济李广封侯,李广封侯

    李广,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秦安县)人,西汉时期著名将领,人称“飞将军”。他出身将门,善骑射,天生是当兵的好材料,因为军功一路晋升,历任7个郡的太守,这样的官职并不是很低,但是可惜的是,李广一生都没有得到那个时代军人最高的荣誉,也就是封侯,与他同时期的将领基本上都因为军功封侯立名,只有他,一辈子最高职

  • 此人号称第二诸葛,一生致力北伐,最后却惨死魏国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不过也有人落得惨淡的结局,甚至于惨死他国,那就是姜维,他被人背叛,在魏国惨死,那这背叛之人究竟是谁?[var1]姜维作为诸葛亮的接班人,在诸葛亮死后继续北伐。在之前蜀国虽然有五虎上将和诸葛亮这几位中流砥柱,不过刘备却从未一统三国,反而成为三国中国力愈来愈衰弱的国家。尤其是在诸葛亮病死之后,整个国家混

  • 杀死了胡亥之后,赵高有很大权利,却为何没有自己当帝王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在这个时候刘邦的军队已经打到了咸阳城,秦朝的这些官员们只能快速的脱硝,那么有人就要发出疑问了,为什么赵高却不愿意自己来当皇帝呢?在这背后有着哪些不为人知的原因。首先第一点原因就是他在当时是一个朝堂上的大臣,如果自己来当君主的话,那么就会给全天下的那些官员很大的借口,每个人都可以来攻打他,他就成为了受

  • 一场辛苦为谁忙,项羽征战一生,难道只为刘邦作嫁衣裳吗?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因此,有人说,刘邦是上天的“宠儿”,项羽是上苍的“弃子”;也有人说,项羽征战一生,只是个作嫁衣裳的可怜人;还有人说,项羽死的是那么的蹊跷,刘邦成功的又是那么的幸运。虽然,这样去想,有些唯心的意味,但纵观项羽和刘邦一生的生死大事,似乎有过太多巧合,以及让人困惑,又不得不让人多想。▲刘邦剧照项羽的成名之

  • 宋江的偶像是黄巢吗?答案是否定的,宋江的偶像其实是个开国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从上面分析很明显宋江根本就看不上写下“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这样比宋三郎的诗句霸气多了的黄巢,而且从这种嘲笑中,宋江其实也隐含了自己对其拒绝招安做法的嘲笑,结合宋江后来努力寻求招安的做法和当年黄巢的历史,我们会发现宋江的偶像其实应该是黄巢手下的第一猛将,后来的后梁太祖朱温朱全忠。大家经过对

  • 朱棣继位后,朱允炆结局成谜,朱标妻子和其他子女结局分别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建文元年,朱棣彻底翻脸,公然起兵造反,挥师南下,发动了“靖难之役”。但是朱允炆在他的亲叔叔朱棣面前,或许还是太年轻了,缺乏经验和谋略,无论是老将耿炳文,还是“大明战神”李景隆,都没能阻止朱棣大军的南下步伐。这场自家人为争权夺位发生的“靖难之役”历时四年,最终以朱允炆失踪,朱棣继位而结束。成王败寇,即

  • 一朝天子一场杀伐,东吴政争之烈,远超现在的宫斗戏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东吴招亲故事简介,东吴名将丁奉简介,东吴陆逊简介

    吴国立国51年,内部的流血政争,差不多就持续了48年。大帝孙权:开启东吴政争流血先河,并为东吴走向衰败埋下祸根229年,孙权称帝,仅仅过去2年多,因自己失察之过,便在第3年引发了震惊三国的“二宫之争”事件,又称“南鲁党争”,即:东吴太子孙和(孙权第三子)与鲁王孙霸(孙权第四子)之间为争夺储君之位,而

  • 朱元璋明明有26个儿子,为什么选择朱允炆继承大统?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朱元璋明明儿子很多,恐怕是历史上数一数二的不缺儿子的皇帝了,但是他没有选择自己的儿子,而是选择了孙子继承皇位,背后的原因有很多。最早的时候,朱元璋是有太子的,就是自己的大儿子朱标,而朱标也是马皇后所生,符合嫡长子继承制,但是朱标命不太好,虽然政绩突出,深受朱元璋的喜欢,朱元璋称帝的当年就被立为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