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魏王魏豹:西楚十八诸侯之一,在楚汉之间左右摇摆,最后结局如何

魏王魏豹:西楚十八诸侯之一,在楚汉之间左右摇摆,最后结局如何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1544 更新时间:2024/1/19 9:53:15

魏豹是秦末西楚时的群雄之一,自立为魏王,又被项羽封为西魏王。魏豹的妻子就是以后刘邦的妃子,汉文帝的母亲薄姬。那么魏豹与薄姬是如何被汉军俘获的呢,船长为你细细道来。

一,出身宗室

魏豹出身魏国宗室,为魏王假的亲弟或堂弟,在秦灭魏后随哥哥魏咎迁往外地居住。秦末民变时魏豹随魏咎反秦,支持其成为魏王。可魏咎称王仅六个月就失败被杀,魏豹只得逃离魏国,投奔了楚王熊心。熊心便给了魏豹数千人马,让他去重夺魏地。

当时秦军主力在章邯的带领下攻打赵国,将巨鹿团团包围,所以留在魏地的秦军并不是很多。魏豹便带领大军拼死作战,很快就攻克了二十余城,使自身的实力大为增强。然后魏豹就对自身的信心大增,于是自立为魏王。

秦二世三年(前207年),楚将项羽在巨鹿之战大败秦军,迫使章邯投降,通过巨鹿之战的胜利而威震天下。魏豹畏惧项羽的强大实力而向其表示臣服,跟随项羽西入关中灭秦。

二,成为魏王

汉元年,项羽封诸侯,欲有梁地,乃徙魏王豹于河东,都平阳,为西魏王。(史记·魏豹传)

汉高祖元年(前206年),项羽在戏亭分封诸侯,魏豹获封西魏王。由于魏国故都大梁一带富庶,还靠近项羽的封地西楚,所以项羽便把大梁一带划入自己的西楚,把魏豹改封到河东郡。虽然河东郡的安邑曾是魏国故都,但魏国早就东迁大梁上百年了,所以魏豹对项羽此举十分不满,但又知道自己实力有限,只得前往河东郡就藩。

不久汉王刘邦东出与项羽争夺天下,很快就攻占关中大部分地区。随后汉军乘胜进入魏地,刘邦早就知道魏豹对项羽不满,于是派人前去拉拢。魏豹于是背叛项羽而投靠刘邦,带领魏军随汉军东进攻楚。

汉高祖二年(前205年),魏豹随刘邦攻克楚都彭城,在城内大肆庆祝。然后项羽就趁刘邦不备发动突袭,打得汉军及诸侯联军损失惨重。魏豹见刘邦损失惨重,又对自己态度轻慢,还担心项羽会追究自己,便有了脱离刘邦的打算。然后魏豹就以自己亲人病重为由向刘邦请辞,回了魏国。

三,叛汉被杀

媪之许负所相,相薄姬,云当生天子。是时项羽方与汉王相距荥阳,天下未有所定。豹初与汉击楚,及闻许负言,心独喜,因背汉而畔,中立,更与楚连和。(史记·外戚世家)

魏豹一回封地,立即宣布脱离刘邦阵营,还派人向项羽请罪示好,实则保持中立,静待时局变化以图谋天下。另外魏豹的妻子薄姬曾请著名相士许负算命,说她未来会生下一个当天子的儿子。魏豹自然对此十分高兴,认为儿子是天子,那自己肯定也是天子,便坚定了叛汉自立的信心。

当时刘邦正在荥阳与项羽对峙,打的是难解难分,为了免除北方的威胁,急需魏豹的支持,便派郦食其前去劝降。刘邦对郦食其说:“你去劝说魏豹,要是能让他回心转意,我就封你为万户侯。”

郦食其能言善辩,便极力劝魏豹重归汉营,免得大祸临头。魏豹回复郦食其说:“人生短暂,就好像白驹过隙。汉王待人轻慢无礼,动不动就出言谩骂诸侯与群臣,就好像对待家奴一样,完全不讲上对下的礼节。我不能再这样忍气吞声了。”

刘邦见魏豹是铁了心要与自己对抗,便派左丞相韩信伐魏。魏豹于是驻军蒲坂,严守黄河渡口防御汉军。韩信于是采取声东击西之计,命令一支汉军绕到北面渡河,一举攻克安邑。魏豹听说安邑失守,只得率军回救。汉军主力于是率渡过黄河,与安邑汉军前后夹击,大败魏军。魏豹只得仓皇逃走,但不久就被汉军捉获。薄姬也被汉军俘获,献给了刘邦。

韩信擒获魏豹,便把他和俘获的魏军士卒一起押往荥阳交给刘邦处置。刘邦为了让所俘魏军士卒安心的为自己卖命,便留了魏豹一命,留他在身边效力。

汉王使御史大夫周苛、枞公、魏豹守荥阳。周苛、枞公谋曰:“反国之王,难与守城。”(史记·项羽本纪)

汉高祖三年(前204年),项羽大军围攻荥阳甚急,刘邦知道荥阳难以坚守,便让御史大夫周苛与魏豹共同守城,自己则弃城逃走。周苛认为魏豹反复无常,很不可靠,便将其杀死。

更多文章

  • 历史向河南人致敬:春秋战事多指向郑国,几乎逃无可逃!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这,好象有点不合情理吧?不过,从历史来看,好象,又合乎情理:河南人民经受的考验,是最为严酷的!且看春秋战国时期郑国地图:[var1]春秋地图郑国,几乎处在地图正中心位置,任何一国想称霸,必取郑国,逃都逃不掉的选择!这个地理位置,决定了郑国在华夏民族斗争史上的悲苦地位,要么被晋国扇一巴掌,要么被楚国暴

  • 李斯临终前为何对儿子发出想要打猎的感叹?权力是害人的毒药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公元前208年,大秦丞相李斯被判腰斩。临死前,他对儿子说:“多想和你再次牵着黄狗出东门打猎,可惜再也没有机会了。”说罢老泪纵横。紧接着,行刑官一声令下,一代名臣断为两截。 早年,李斯还只是楚国一个管理粮仓的芝麻小吏。一日,他如厕时,发现茅房里的老鼠瘦小不堪却是人人喊打,而粮仓里的老鼠却皮毛顺亮,又肥

  • 刘邦要分封六国,张良为何阻止?历史学家:张良有大智慧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张良画像如果给中国最有名的谋士排个榜,张良不一定在榜首,但要给中国最成功的谋士排个榜,小编认为张良一定名列前茅。毕竟自周朝以来有切实记录的三千年,能功成名就的军师屈指可数,能在功成名就后获得善终的军师更是寥寥无几,你看诸葛亮和刘伯温在智力上也是和张良一样都非同寻凡,可惜命就没有他那么好了。说起张良的

  • 李广一生战功卓著,可为何到死都没有被封侯?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李广的一生简介,时运不济李广封侯,李广封侯

    李广,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秦安县)人,西汉时期著名将领,人称“飞将军”。他出身将门,善骑射,天生是当兵的好材料,因为军功一路晋升,历任7个郡的太守,这样的官职并不是很低,但是可惜的是,李广一生都没有得到那个时代军人最高的荣誉,也就是封侯,与他同时期的将领基本上都因为军功封侯立名,只有他,一辈子最高职

  • 此人号称第二诸葛,一生致力北伐,最后却惨死魏国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不过也有人落得惨淡的结局,甚至于惨死他国,那就是姜维,他被人背叛,在魏国惨死,那这背叛之人究竟是谁?[var1]姜维作为诸葛亮的接班人,在诸葛亮死后继续北伐。在之前蜀国虽然有五虎上将和诸葛亮这几位中流砥柱,不过刘备却从未一统三国,反而成为三国中国力愈来愈衰弱的国家。尤其是在诸葛亮病死之后,整个国家混

  • 杀死了胡亥之后,赵高有很大权利,却为何没有自己当帝王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在这个时候刘邦的军队已经打到了咸阳城,秦朝的这些官员们只能快速的脱硝,那么有人就要发出疑问了,为什么赵高却不愿意自己来当皇帝呢?在这背后有着哪些不为人知的原因。首先第一点原因就是他在当时是一个朝堂上的大臣,如果自己来当君主的话,那么就会给全天下的那些官员很大的借口,每个人都可以来攻打他,他就成为了受

  • 一场辛苦为谁忙,项羽征战一生,难道只为刘邦作嫁衣裳吗?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因此,有人说,刘邦是上天的“宠儿”,项羽是上苍的“弃子”;也有人说,项羽征战一生,只是个作嫁衣裳的可怜人;还有人说,项羽死的是那么的蹊跷,刘邦成功的又是那么的幸运。虽然,这样去想,有些唯心的意味,但纵观项羽和刘邦一生的生死大事,似乎有过太多巧合,以及让人困惑,又不得不让人多想。▲刘邦剧照项羽的成名之

  • 宋江的偶像是黄巢吗?答案是否定的,宋江的偶像其实是个开国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从上面分析很明显宋江根本就看不上写下“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这样比宋三郎的诗句霸气多了的黄巢,而且从这种嘲笑中,宋江其实也隐含了自己对其拒绝招安做法的嘲笑,结合宋江后来努力寻求招安的做法和当年黄巢的历史,我们会发现宋江的偶像其实应该是黄巢手下的第一猛将,后来的后梁太祖朱温朱全忠。大家经过对

  • 朱棣继位后,朱允炆结局成谜,朱标妻子和其他子女结局分别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建文元年,朱棣彻底翻脸,公然起兵造反,挥师南下,发动了“靖难之役”。但是朱允炆在他的亲叔叔朱棣面前,或许还是太年轻了,缺乏经验和谋略,无论是老将耿炳文,还是“大明战神”李景隆,都没能阻止朱棣大军的南下步伐。这场自家人为争权夺位发生的“靖难之役”历时四年,最终以朱允炆失踪,朱棣继位而结束。成王败寇,即

  • 一朝天子一场杀伐,东吴政争之烈,远超现在的宫斗戏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东吴招亲故事简介,东吴名将丁奉简介,东吴陆逊简介

    吴国立国51年,内部的流血政争,差不多就持续了48年。大帝孙权:开启东吴政争流血先河,并为东吴走向衰败埋下祸根229年,孙权称帝,仅仅过去2年多,因自己失察之过,便在第3年引发了震惊三国的“二宫之争”事件,又称“南鲁党争”,即:东吴太子孙和(孙权第三子)与鲁王孙霸(孙权第四子)之间为争夺储君之位,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