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广,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秦安县)人,西汉时期著名将领,人称“飞将军”。他出身将门,善骑射,天生是当兵的好材料,因为军功一路晋升,历任7个郡的太守,这样的官职并不是很低,但是可惜的是,李广一生都没有得到那个时代军人最高的荣誉,也就是封侯,与他同时期的将领基本上都因为军功封侯立名,只有他,一辈子最高职位只是太守,就算是在后世,也只被追封为怀柔伯,离侯的爵位还差一级。为什么李广至死都没有被封侯呢?真的是如汉武帝所说的那样,因为李广运气不好吗?
事不尽然,李广的运气的确不是很好,这在《史记》中有明确的记载,这里就不一一赘述了。李广不能封侯的原因,有内因和外因。内因是由于他的性格缺陷,李广是一个记仇的人,史书中记载,李广曾在一天夜里带着一名骑马的随从外出,和别人一起在田野间饮酒。回来时走到霸陵亭,霸陵尉喝醉了,大声喝斥,禁止李广通行。李广的随从说:“这是以前的李将军。”亭尉说:“现任的将军尚且不许通行,何况是以前的呢?”便扣留了李广,让他停宿在霸陵亭下。这件事不久之后,匈奴入侵杀死了辽西太守,打败了韩将军,韩将军迁调右北平。于是天子就召见李广,任他为右北平太守。李广随即请求派霸陵尉一起赴任,到了军中就把他杀了。从这件小事可以看出,李广的性格缺陷相当严重,心胸过于狭隘且记仇,再加上他的武力,尤其是射箭的技能很过人,杀人易如反掌,这样的人,最容易遭统治者忌惮,当个太守就敢因私人恩怨随便杀人,如果封了侯爵,那不是更加难以约束?仅此一点性格缺陷,李广不被封侯也是情理之中的。
除此之外,还有李广带兵的习惯,他对部下宽仁,导致军队纪律涣散,身为一个将军,对士兵太过仁慈绝对不是好事,尤其是在战争随时可能爆发的战场上,李广这样带兵,就算士兵们甘心为他效劳,他打胜仗的概率也不会太高,事实证明,李广的确没有打过几场胜仗,他打仗太过谨慎,敌人如果太远他不会下令放箭,只要放箭就要求射中,战场又不是靶场,敌人是移动的,李广由于对自己要求太高,这就形成一种完美主义的心理阴影,他对每个士兵的要求如此,自然很难打胜仗,不打胜仗,他怎么能凭军功封侯呢?
还有一点就是汉武帝说的,李广的命运不好,出征不是遇到埋伏就是中途迷路,李广有过很多次机会,可是他一次都没有掌握住,最后还因为怕被问罪而自杀,留了个清名,让无数后人扼腕惋惜,可是以李广的为人和性格缺陷,他不被封侯,又有什么可奇怪的呢?(百味历史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