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要不是慈禧拦着,这个疯子可能就把日本,变成中国的一个省份了

要不是慈禧拦着,这个疯子可能就把日本,变成中国的一个省份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3150 更新时间:2024/2/10 3:01:16

1894年7月25号,日本发动了甲午中日战争,面对日军的侵略清廷奋起抵抗,由于日本蓄谋已久,而清政府这边仓皇迎战,最终这场战役以北洋水师全军覆没而告终,无奈之下清廷与日方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马关条约》

世人都知道大清王朝的战败和慈禧太后的误国有关,可大家不知的是,当年清廷中是出现过一位疯子奇人的,若不是慈禧太后拦着坏事,他是很有可能带兵攻入东京境内,让东京城成为我国的一个省的。

那这位奇人究竟是谁?当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他又为何能有如此之大的能耐呢?

▶昭然若揭之野心

要弄清楚这件事情的答案,还要从我国和日本的关系开始说起,自明朝以来,我国和日本的关系就极为恶劣。

明朝时期日本倭寇便常常会侵入我国海域,侵扰我国百姓的生活。

清朝末年,中国和日本的矛盾也变得更为激烈了,当时中日两国是东亚地区最大的两个强国,日本也早就有了抢占我国领土之意。

在日本伺机扩张之时慈禧却依然觉得像日本这样的蛮夷之国,是绝不会有这样的胆子的,甚至在日军已经攻入朝鲜城内之际,慈禧依然还在做着天朝上国的梦。

1894年朝鲜东学党起义,朝鲜内乱不断,无奈之下他们只得向其宗主国清朝乞求援助,不久后日本趁朝鲜战乱,带兵一举攻入了朝鲜,挑起了战争,此事发生后,日军也多次派兵进入我国海域挑衅清朝威严。

朝鲜东学党起义

1894年7月25号丰岛战役爆发,自此甲午中日战争正式开始。

1868年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到了发展后期由于日本自身领土狭小,资源匮乏,日本选择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1887年,日本参谋本部制定了攻占台湾、吞并朝鲜、灭亡中国的道路。

正当日本做着灭亡中国之梦的时候,清廷却以为日本的目的只是朝鲜,慈禧觉得等日本在朝鲜占够了便宜,自然就会离去了。

慈禧

在众人皆醉之时,清王朝内有一个名叫宋育仁的人在分析了日本国情后,向朝廷上了一本奏折。

宋育仁在奏折中分析,此次日军攻占朝鲜的行为是在试探我国态度,如果这次我们置之不理,让日军得手,那日军在休养生息后一定会迅速反击,对我国发动进攻的。

可惜的是慈禧太后并没有把他的政见放在心上,并且慈禧还一直都对他的行为多有规制,宋育仁本人也是空有一腔爱国抱负却无处实施。

宋育仁

宋育仁于1857年出生于我国一个普通的家庭中,幼年时期他的父母便早早地离开了人世,自此宋育仁便只得跟着伯父一起生活。

后来,他随伯父一起去到了广汉读书,18岁那年他不负众望考中了秀才,后来他又通过了会试和殿试,成为了当年的第46名进士。

在朝任职期间,宋育仁曾写出过一篇名为«时务论»的初稿,在这篇文稿中,他阐述了自己的渴望变革,鼓励清廷向西方学习的政治主张。

«时务论»

被世人称之为四川历史上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的宋育仁,在写给朝廷的文书中,也多次提出过鼓励清廷发展民族资本主义,实行君主立宪的先进思想。

1897年宋育仁在清廷的指派下,以参赞官的身份去到了欧洲,那是宋育仁第一次出国,到达欧洲后他也深感世界之广博奇妙。

当时他还把自己的所见所闻都记录在了一本名为«泰西各国采风记»的书籍中,此书在传回国内后也获得了极好的反响。

▶绝妙计划为救国

就在宋育仁到达欧洲后不久,日本就开始了对清朝的挑衅。

1894年中国的附属国朝鲜爆发了一场大起义,由于朝鲜政府无力镇压,所以他们便向清廷申请了援助,清政府出兵不久后,日本便发动了甲午中日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

在甲午战争爆发前,慈禧等人一致认为日本的野心仅有朝鲜一地而已,他们没想过日军竟会如此放肆性,竟敢染指清朝领土。

毫无防备的清军面对日本的猛烈攻击,迅速败下了阵,战败的消息也迅速传到了慈禧太后的耳中,慈禧对此也是无计可施。

慈禧

在丰岛、平壤等地连连失守后,清军已经退无可退了,1894年9月15号,清政府派出了我国的最强战队北洋水师在黄海地区和日本展开了一场血战。

在我国官员看来,北洋水师的能力是任何一个国家的军队都无法比拟的。

北洋水师

众人没想到的是到了战场上北洋水师却丝毫不是日军的对手,北洋水师的战败也让远在欧洲的宋育仁心急如焚。

看着接连败退的清军,他的心中产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早就对日本多有关注的宋育仁清楚地明白。

此时清朝已经到了生死存亡之际了,为转移敌军视线,他便把目光放在了日本的大本营-东京。

作为一位土生土长的中国人,宋育仁自小便熟读孙武的《孙子兵法》,对于出奇制胜这招,他也早就烂熟于心了。

《孙子兵法》

出奇制胜这招意为“在同敌人交战之时一定要暗中埋伏一支兵力,在出其不意的情况下,打乱敌人的部署,从而达到制胜的目的。”

在外游学多年宋育仁对日本的国情极其清楚,在他看来,日本国土面积极为狭小,且他们的资源相对来说也较为匮乏。

当时日本的主力军都已被派去同清军作战了,日本本土的防守是极为薄弱的。

我们若能在这时出其不意攻打日本,那日军必会撤回其主力,清军也就可以从而脱困了。

宋育仁的这个想法是极具智慧的,且可行性也非常高,在张之洞的帮助下他很快便向英国银行贷款借来了一笔钱。

张之洞

后来宋育仁又买来了五艘兵舰、十艘鱼雷快艇,且他还招募来了两千多名澳大利亚雇佣兵,组成了一旅水师。

在日本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宋育仁预备以保护商队的名义,带兵自菲律宾出发,直接攻入日本的长崎和东京两个城市。

由于西例商会本就有保护商旅的权利,且当时正值甲午中日战争时期,海上也不太太平,宋育仁带着这么大一群人在海域晃悠愣是没让别人起疑心。

为了更好地实施这一计划,宋育仁把这条战舰伪装成了商会的船只,并且他还在上面挂上了英国的国旗。

这样一旦暴露行踪,他们便可以顺利躲过日军的追捕了。

为了让这群雇佣兵更好地为他做事,宋育仁还向美国人和英国人借了许多钱用来给他们发军饷,兵马粮草都已准备充裕,一切就等朝廷那边发话了。

为了使计划进行得更加顺利,宋育仁先是联系了两江总刘坤一和张之洞,在得到二人的首肯后,宋育仁又将这一计划上报给了朝廷。

刘坤一

他本以为做到这一步已经是万无一失了,可是令他万万没想到的是,朝廷那边还是出现了变故。

▶万种妙计终成空

一个名叫龚照瑗的官员在得知此事后,迅速添油加醋地将该事报给了朝廷,并且他还多次指责宋育仁心怀不轨。

日本人都已经打到家门口了,慈禧还在做着和日本和谈的美梦,在听说宋育仁想要攻打日本本土后,慈禧一下子又恼火了。

她赶紧下令让宋育仁即刻回国,不准再在外生事,也不许再耽误自己的谈判。就此宋育仁苦心孤诣制定良久的攻克东京的计划,就这么泡了汤。

即使是放到现在来看宋育仁制定的这一计划仍是非常绝妙的,当时日本长崎、东京地区防守极为空虚,而他打造的军队所配备的装备却是极佳的。

若真打起来,我军是有很大胜算的,更重要的是日军绝对不会想到,一个长期处于被动各地赔款的大清政府暗中会留这么一手。

在宋育仁的计划泡汤后清军也迅速战败,1894年11月份,日军从海上登陆攻入了我国大连地区,杀死了当地的诸多百姓。

1894年日军登陆大连

在这生灵涂炭、满目疮痍之时,慈禧太后却毫不悔改,仍然在宫廷里高高兴兴地庆祝着自己的六十大寿。

看着眼前发生的一切宋育仁悲痛不已,在回国的路上他还写下了一篇«借筹记»记录这件事的原委。

作为一介书生,宋育仁能有如此这般的远见卓识实属不易,他不惜以身家性命担保向英国借来了钱,组成了一支实力超强的军队。

他本来是有机会攻克东京、挽救危局的,他本来是有机会阻止悲剧发生的,可惜他赶上了一位昏君,自始至终,慈禧太后在意的都是自己的那点利益。

慈禧

她从未想过要和日军大动干戈,她宁愿多搜刮点民脂民膏去填日本这个窟窿,她也不愿自己的地位受到一丝一毫的威胁。

1895年1月,清政府实在无力再同日军再做痴缠,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后,这场战役也以我军失败而告终了。

眼看着慈禧没有要再打下去的意思,李鸿章便顺着慈禧太后的意思开始了和日本的和谈,前方大将丁汝昌对此极为不满,最终选择了自杀,以身殉国。

丁汝昌

丁汝昌等人的坚持也深深地震撼了宋育仁,但当时的他已被限制了权力,纵使心中有再多愤懑他也无可奈何。

回国后,慈禧太后和李鸿章撤掉了宋育仁的职位,且还将他之前制定的购买船只和招募士兵的计划,全部都作废了。

1895年3月李鸿章和日本开始了正式谈判,同年4月,清政府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此战之后我国损失惨重,而日军却愈发强盛了起来。

壮志未酬的宋育仁在回国后也多次在公开场合表示过自己的不满,朝廷中的其他官员对他的遭遇也颇有同情。

本来清政府是想要严惩他的,但碍于民心,朝廷便给了他一个闲职将他给打发了。

宋育仁

时至今日,我们再转头去看宋育仁的计划,也不得不为他的气魄和胆识所折服,早在众人迷茫之时他就看出了日本的狼子野心。

战争后期他也竭尽所能制定了这样一个绝妙的计划,若当初慈禧同意了他的计划。

那或许历史将会改写,东京城将会被我朝我士兵占领,但可惜的是,人生没有如果,宋育仁也没有遇到他的伯乐。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甘谷历史上第一位率部打败八国联军洋兵的英雄-吴棣芬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吴棣芬( 1865年一1937年),字斗垣,伏羌县(今甘谷县)金山镇人。幼随乡贤田子清读书,后随甘谷、秦安一带饥民逃往陕西渭南,适逢甘谷乡人宋廷桢任渭南县丞,遂介绍于衙设授徒专馆读书,两年后考中渭南秀才,遂入甘军,转入山西巡抚岑春煊幕。八国联军人京,与湖南提督刘光才率部扼守固关, 密伏地雷击败洋兵,

  • 民间流传,慈禧最怕壁虎是真的吗?揭秘历史真相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这就是后来的同治皇帝,慈禧也因为生下儿子得到了咸丰帝的宠爱。咸丰帝死后,慈禧联合㳟亲王奕欣,发动政变,开始把持朝政。慈禧掌握了清朝的权力长达48年。在慈禧掌权期间,她逼死了自己的儿子,逮捕了改革者,囚禁了光绪帝,铲除了所有对她有威胁的人。然而,这样一个大权独揽的人,也有一些秘密是大家所不知道的。据传

  • 雍正王朝:人精图里琛,一句话竟断送了胤禩的太子之位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上真实的八爷胤禩,雍正王朝深度解析图里琛,八王爷胤禩死因

    图里琛出生1667年,满州正黄旗人。他是康熙身边的“御前侍卫”,在雍正王朝中图里琛能得康熙、雍正两代帝王的信任和倚重,可见其混迹官场的智慧已经达到很高的境界,称他为人精一点都不过分。在热河围猎时,当康熙偶然发现太子胤礽和自己的妃子郑春华私会时,图里琛却看出了康熙眼中的杀机,为了不得罪康熙和太子,于是

  • 大清如何成了“洋人的朝廷”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大清是如何走向没落的,大清洋人,大清皇宫与洋人的战争

    前196年是典型的封建主义社会。后72年被很多“砖家”定义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小编斗胆认为这72年又可以分为两个时期:第一部分:1840年-1900年。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第二部分:1900年-1911年。为“洋人朝廷”时期。1789年大清皇帝乾隆写了一封“上谕”给英王乔治三世:“天朝物产丰盈,

  • 康熙驾崩当晚,雍正为何要立刻处死侍奉康熙60年的太监?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在康熙皇帝六十九年的生命历程中,难免充斥着争夺与算计。然而即使是杀伐果断的他,也一定有着难以言状的复杂情感关系。尽管他为了江山社稷连对亲生儿子都怀有疑心,却将自己最真实的一面展现给了赵昌和梁九功,这两个人也可以被当之无愧地称为是康熙的心腹。康熙幼年登基,心智尚未成熟,由此也就一直被孝庄太后所庇护。作

  • 康熙一死,雍正一夜之间处死了父亲60年的心腹,他知道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康熙临死前为什么把雍正免职了,康熙死后雍正还是死的,康熙传位雍正真相揭秘

    许多以清朝为背景的影视作品都是在原史料的基础上进行打磨和修改的。要说清朝的皇帝,就不能回避开康熙、乾隆盛世的康熙皇帝。关于他的故事很多,但大多都集中在他在位期间的政绩上。而且他还是个有很多儿子的有名的皇帝。众多子孙带来的代价,无非是众多皇子争夺皇位。九子即位,每一步都十分危险。最后他赢了,登基的是他

  • 清代时期的光绪元宝铜币其实比起大清铜币来说应该更加好看一点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光绪元宝来说,它也是有银币和铜币两种,不管是铜币还是银币。他们铸造的时候都会在上面标注出来是那个省份铸造的钱币,而大清铜币只有铜币中间会写上那个省份的简称就是一个字,所以我们看到光绪元宝的时候还是比较好确定它们的铸造地点,光绪元宝银币在收藏市场上面还是不多见,有些光绪元宝更是数量非常稀少,只有几枚留

  • 故宫珍妃井的井口狭窄,头都塞不下,慈禧是如何把珍妃推下去的?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慈禧把珍妃推下井珍妃有多绝望,珍妃被打捞上来时候长什么样图,珍妃

    慈禧太后是清末权力最大的人女人,关于她的故事实在太多,她在近代史上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她是一抹风情,也是一把淬满毒药的利剑,像一朵带刺的红玫瑰。她爱穿爱吃,生活奢靡无度,即便清政府已经负债累累,她也不愿意缩减自己的开销,依然大行奢华之风。 光绪帝最宠爱的珍妃是被慈禧所害死的,故宫有一口珍妃井,是慈禧

  • 揭秘:“定东陵”慈禧死后带走了多少稀世珍宝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棺内慈禧头上放置一块“翡翠荷叶”,脚下有一朵粉红色“碧玉大莲花”。棺中的慈禧头戴凤冠,冠上嵌外国贡品特大珍珠一枚,身边有金佛、翡翠佛、红宝石佛、白玉佛各27尊,每尊佛的重量高达175至400克。要知道,那些东西可是黄金、白银、玉翡翠呀。 慈禧的脚下还放有两只“翡翠西瓜”、两只“碧玉甜瓜”,十个“翡

  • 捻军风云:纵横中原大地,是太平天国的屏障,为何难以获得认可?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捻军的兴起与灭亡,捻军纪录片,1860年捻军占领清江浦

    一,捻军起义的兴起捻就是“股”的意思,因为他们经常群体出动,所以被称为“捻子”。这些捻子大多数来自于下层百姓,又和白莲教等有联系,是一些秘密组织。“捻子”一词最早出现于1814年,可见捻子早在嘉庆年间就已经出现了。他们往往从事非法的活动,例如贩卖私盐、打家劫舍,美其名曰“劫富济贫”。他们集中成捻,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