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秦始皇统一了中国?其实他并没有

秦始皇统一了中国?其实他并没有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776 更新时间:2024/2/5 1:56:59

如果从实际情况而言,说秦始皇统一中国也是可以的,但要在理论上来说,他其实并没有统一天下,因为在秦始皇称皇帝后,天下还有一个周王朝分封的国家保存了下来。之所以说从实际情况上秦始皇统一了中国,是因为这个保存下来的国家根本就是个附庸。但理论上它还是一个国家,因此并不能说秦始皇统一了中国,严格来讲只能说秦始皇统一了六国。

那个没有被秦始皇统一的国家叫做卫国,姬姓诸侯国,说起来也是周王朝的近支。当初周公平定殷商故地的叛乱后,以侄子周成王的名义封同母少弟康叔于卫。卫国的国土大致在今天的河南北部一带,先后建都于朝歌(今河南鹤壁)、楚丘(今河南滑县)、帝丘(今河南濮阳)、野王(今河南焦作沁阳)。

卫国在西周时期几乎默默无闻,在周平王东迁时,曾出兵勤王,也强盛了一时,卫武公因此为诸侯首领之一。后来由于内乱频繁而衰落,于公元前660年被狄人所破,遗民五千余人在华夏诸侯国的资助下寄居于曹国。后经过近百年的休养生息,国力得以恢复,但到了春秋末年国力再次因内乱而削弱。

在战国时期,卫国基本上无所作为。在公元前372年,赵国夺取了卫国73座城邑,卫国仅剩下濮阳附近。此后,魏国逐渐控制了卫,至公元前252年,卫彻底沦为了魏国的附庸。公元前241年,秦攻魏,将卫国原有的濮阳一带划归东郡。但秦并没有顺势灭掉卫国,而是立了姬姓后代卫君角为卫君,并将卫迁至野王,至此卫又成了秦的附庸。

为什么秦始皇没有灭掉卫国呢?有人认为有这样的原因:一是因为卫国是卫鞅的故国,而卫鞅后来入秦,为秦国变法图强立下了大功。这个卫鞅被秦封在商地,于是后世就称之为商君或者商鞅。只是由于对卫鞅的感激,秦始皇才留下了卫国;再者,有人认为卫国民风淳朴、君子众多,是天下人无比向往的“精神家园”,使得秦始皇不忍对其下手,连司马迁都说“卫多君子,其国无故”。

上述的说法看起来有点像是那么回事,其实细细想来纯属可笑之极。秦人贪暴,天下皆知,哪里有什么报恩之说。至于秦始皇“仰慕”卫国的君子之风而放过卫国,这更是无稽之谈,号称“虎狼之国”的秦国,怎么会对“盛产”君子的卫国心存怜悯呢?事实上,秦始皇留下卫国是有考虑的。

首先一点,卫国当时早已沦为秦国的附庸,和亡国没有什么区别。秦将卫君迁至野王,只是寄食而没有统治权,卫国实际上已经灭亡。既已如此,就没有必要有什么吞并的形式。再者保留形式上的卫国,可以将其塑造成一个典型,用以在形式上宣示对于闽越、滇等少数民族政权的统治。

在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并没有停止扩张的脚步,东南沿海的闽越、西南地区的滇等政权,都是他想并吞的对象。但是,限于这些地区地域广袤、环境恶劣,加之部族众多、开化程度很低,即使派兵征服,也难以进行有效的统治。因此秦始皇在征服上述地区后,为了进行有效的控制,便采取“间接统治”的方式,将各部族首领都封为“君”,让他们以附庸的形式,在保持半独立地位的情况下效忠于秦国,并逐渐向郡县制过渡。

而为了证明各封君治下的土地也在秦帝国版图内,皇帝对封君有绝对的宗主权,那么很有必要在中原树立起一个“典型”,以此来让天下人信服。如此一来,卫国便成功中选,从而免于被秦朝吞灭。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此后卫国一直存在了12年,直到公元前209年秦二世认为卫国没有存在的必要了,再加上此人想展现一下自己的赫赫武功,于是就灭掉了卫国,至此秦王朝才算是真正的统一了中国。

期待关注,共同进步。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六十五个春秋,枕着丈夫日记入眠 李垠感叹:世间情为何物?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李垠见到李垠,是在北京的一栋老住宅楼里。她,已经96岁。丈夫胡克。1951年,因解放战争留下的伤病复发,医治无效离世。李垠和丈夫在抗战年代相识,1939年结婚,曾生育3个孩子,因生活环境恶劣,先后夭折。丈夫去世那一年,她32岁。[var1]胡克[var1]李垠和胡克结为夫妇李垠和胡克,同在新四军五师

  • 诸葛亮连刘备集团的二把手都不是,为啥能当上蜀汉的太上皇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诸葛亮跟了刘备多久,诸葛亮出山后帮刘备打了哪些胜仗,诸葛亮不问刘备语录图片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刘备死后,诸葛亮之所以能阿斗的义父的名义,成为蜀汉的实际掌舵人,是因为诸葛亮一直是刘备集团的二把手。但那是《三国演义》中的说法。真实历史中,刘备死后,诸葛亮能成为蜀汉的实际领导人,是因为诸葛亮运气好。直到刘备死前,诸葛亮都没有当过刘备集团的二把手。刘备当了汉中王之后,真正的二把手是

  • 从耕地面积和政策变化看秦国崛起的必然性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在春秋战国时期,人才辈出,各种思潮异常活跃,文化多样性突显;各诸侯长期存在互相倾匝的现象,谁能改变传统落后的生产力模式,谁就能问鼎诸侯霸权,在这种思想的推动之下,诸侯之间经常会有一些改革运动。并且多是围绕农业生产进行的,甚至以农业改革为主,像商鞅的“抑商重农”改革就是其中最为著名例子。】[var1

  • 秦国名将蒙恬之死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秦国蒙恬,蒙恬秦国第一猛将,秦国最后的蒙恬去哪里了

    蒙氏家族住在蒙山脚下,是当地著名的大家族。蒙家兄弟也各个英勇善战,远近有名。战国时期,诸侯分裂,七雄争霸。世界上所有的家庭都看到了机会,想要一个荣耀和财富。当时,蒙氏家族的族长蒙恬的祖父蒙骜投靠了秦国的国君秦昭王。蒙骜出色的军事素质很快就被秦昭王注意到,他在领兵作战中几乎没有失败过。为了表彰他的成就

  • 纪连海论证诸葛亮躬耕地在湖北,说争论赖诸葛亮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纪连海原话如下:这个三顾茅庐,这个河南和湖北有争议呢。主要是这个事不赖别人,是赖这个诸葛亮。诸葛亮自己写“躬耕(于)南阳”,对吧?南阳就是河南省的南阳对吧,但实际上呢,西汉的南阳郡的郡治在今天的湖北省。“理由”一:躬耕地争论赖诸葛亮纪连海把南阳、襄阳诸葛亮躬耕地之争赖到诸葛亮头上,可笑至极。诸葛亮在

  • 范雎如何实现“远交近攻”?切断魏国黄河两岸领土,将韩截成三段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范雎在魏国受的屈辱,范雎读ju还是sui,大秦帝国范雎之死

    [var1]望着如狼似虎的秦军,韩桓惠王彻底崩溃了,马上派阳城君入秦,请求献出上党以与秦讲和。随后,韩桓惠王又派阳城君通知上党太守,把上党献给秦国。不想,上党太守却当面拒绝服从命令:“人们常说,‘即便是只有小智慧的人,也知道看守器物不应丢失。’大王先前用下臣为太守,大王和您都曾担心我无法守住上党。现

  • 为何国徽不用康乾线条,用汉唐线条?林徽因:到霍去病的墓前看看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留给后人凭吊的,唯有一部部史册,以及那些名胜古迹。中华文明,是世界人类文明中,硕果仅存的文明古国之一,也是至今为止,还没有消亡,并且日益强大的古国。古代的中国,曾经不止一次攀登上这个世界的最高峰,开创过不止一次万国来朝的空前盛况。可是,近代中国史,却是一部,落满了前人血泪的屈辱史。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

  • 虎狼诞生之日-浅谈秦国军功爵禄制度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var1]春秋初期诸候国公元前627年,东出偷袭侵郑国的秦国,因郑国商人弦高的计谋无功而返。然而归国途中的秦军,却在崤山受到晋军伏击而全军覆没。实力大损的秦国丧失了争霸天下的实力,只得依托坚固的函谷关自保。[var1]崤山之战三家分晋、田氏代齐等“礼乐崩坏”的标志性事件,向天下宣示着战国时代的到来

  • 《大秦帝国》:白起,你若在月宫,嫦娥便是你的妻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大秦帝国》是著名历史小说家孙皓晖先生历经16年完成的鸿篇巨著。作品从公元前362年少梁之战秦献公中毒箭身亡、21岁的秦孝公嬴渠梁临危受命继任国君讲起;到陈胜吴广起义爆发、刘邦率兵入关,在位仅四十六天的秦三世子婴投降刘邦,秦朝灭亡结束,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国家以小说形式呈现出来。几年前

  • 连横之父到底有多牛?他是如何改变战国格局的?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战国合纵为什么斗不过连横,张仪的连横为何能破合纵,连横合纵代表人物

    有一日,楚相宴请门客们喝酒,喝到兴头的楚相将和氏璧拿出来炫耀,结果传来传去,稀世珍宝和氏璧竟不翼而飞。因为张仪长相猥琐,楚相宾客都怀疑是张仪偷得,楚相不问青红皂白就对张仪暴打拷问,但张仪死不承认,此事才不了了之,张仪因此特别痛恨楚国!张仪一看楚国混不下去了,就来到了秦国,凭借自己的才能很快得到了秦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