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论唐朝前期推行文化教育多元化及其作用

论唐朝前期推行文化教育多元化及其作用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3534 更新时间:2024/1/25 16:08:39

对教育一事,无论哪个朝代都不会忽视的必做之事。唐朝作为中国古代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都达到一个历史高峰的封建王朝,对教育一直都是保持非常严格的态度,而且是无论性别都能受到很好的教育。

并且唐朝的教育体系是呈现多样化,即不局限于四书五经,还有其他学科领域的教学,今天主要是试论一下唐朝前期推行文化教育多元化及其作用!

唐朝的教育体系

唐朝时期,主要有“官学”和“私学”,官学属于中国系统性教育体系当中发展最早的,在商朝后期就已经形成比较系统的官学教育体系,涉及的教育领域是宗教文化、军事知识、生活礼仪等当时人们重视的方面,发展至西周被进一步完善,逐渐形成一套比较完善的官学体系。

根据上述可以知道中国商朝和西周的官府就已经非常重视教育。直到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古代进入一次历史性大变革,在“官学”之外又诞生“私学”,官学是指朝廷官方负责兴办的教育机构,私学则是私人筹资兴办的教育机构。

而私学在魏晋南北朝得到进一步发展。当唐朝取代隋朝建立新的封建王朝之后,唐朝统治者对现有的官学体系和私学体系做出新的改变。

因为他们认为教育体系不够完善,还存在很多问题,于是做出更完善的改制措施,从而唐朝形成完善系统的古代官学体系和私学体系。

“官学”是在中央设立国子监再分六学,分别是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不过这些学校的招生对象还是以达官贵族子弟为主,对特别优秀的普通百姓家子弟也能特招。

“私学”在唐朝主要是蒙学、家学、经师讲学以及书院教育,所谓蒙学是蒙教育,都是在乡镇农村里非常普遍;家学则是一些有学问的家长自己教育孩子以及自家的子侄辈;

经师讲学则是有名师者进行办学教课,这里面还有很多朝廷大官,例如韩愈柳宗元都是私招很多学生授课;书院教育就是一个较为完善的民办教育机构。

综合上述,可以看出在唐朝,对教育的重视程度非常之高,因而才会有多元化的教育领域。

唐朝前期文化教育多元化的表现

1,科举制下的学科

隋朝建立中国封建王朝最悠久的选拔人才的制度,在唐朝手里发扬光大,唐朝把科举制分为明经、进士、明法、明书、明算等。

其中明经科、进士科是最受瞩目的两个学科,因为选拔官员大部分是通过这两科的考试选拔任用。这个也是唐朝教育体系中最重要的一个事项,特别是官学主要就是培养这类人才。

同时,唐朝前期通过科举的人才可以直接参与朝政大事,这个让更多的读书人对这个从政的机会更加的向往。

2,律学

顾名思义就是教授法律知识的学科,唐朝的律典被后世之人所效仿和继承,例如宋朝以及明朝都继承并发扬。

唐朝设立的律学的主要对象是在职的官员,也有部分特别优秀的平民子弟可以入学,而且学习的年限长达6年,由此可见唐朝对律法的教育极为重视。

3,算学和天文学

放在今天,就是教授数学及部分理科知识,主要目的是培养数学能人以及土木工程等方面的人才。

这个学科还分为两个专业,分别是古典算术、当代算术,招收的学生是14-19岁的,每个专业学习年限至少要7年,甚至可达9年,例如《九章算术》、《孙子算经》、《缀术》、《缉古算经》等算术典籍都是唐朝的课本。

天文学,其实这个学科类别需要非常懂算术,因为它涉及的天文、历法、漏刻等都需要大量的计算和逻辑思维,这个课程是全程由老师带领学生一边实践一边学习的科目。

4,书学

这个学科看起来有些奇怪,其实是因为古代人特别讲究书法,尤其是当官的,因而“书学”对目的是培养精通书法、通晓各种文字的官员。

例如官员跟上级汇报的官方文章以及向皇帝提出的奏章,这些都是要写大量的内容给上司或皇帝看的,如果不精通书法和通晓各种文字,闹出笑话的后果是很严重的。

5,医学和兽医学

唐朝的医学分为四个专业,分别是医、针、药、按摩;医,有五科的细化,例如有体疗科、五官科、儿科等细致的划分;针,这个专业主要是教授人体经脉穴位和面对各种症状应该如何用针去治疗的手法;

药,就是首先学习辨识药材,然后学习如何种植培育药材,再学习如何配药;按摩,则是学习正骨术和通过按摩身体的手法治疗风、寒、暑、湿、饥、饱、劳、逸这八项疾病;

最重要的一点是唐朝的医学会涉及的教学和实践相结合。兽医学,则是教授治疗动物的医学技术和理论知识,这个课程是全程都是一边学习一边进行医学实践。

6,艺术学和工艺学

唐朝的艺术学,主要是“乐”学,即各种古代的音乐元素和乐工岗位的学习,因为不管是现在还是古代,在进行一场表演都需要大量的工作人员,例如皇宫的大型文艺表演,在演奏宫廷乐曲时,是有很多内部工作人员,而“乐工”是他们的长官。因此艺术学主要培养艺术类专业人士和乐工。

工艺学,则是教授学生工艺技术知识,例如雕刻工艺、制作各种家具或马车的工艺,包括各种军事武器等各种需要工艺技术完成的物品都是工艺学教授的范围,而且唐朝还规定在学习工艺技术后,制作出来的工艺品都要刻上自己的名字。

7,文化思想教育的多元化

唐朝前期李渊李世民两位皇帝对儒释道三家的文化都有着暧昧的态度,虽然李世民因为佛教之事打压过两个凌烟阁的功臣,但是也没有向天下宣告说不能信奉佛教。

所以依然秉持开放包容的态度,允许三家思想同时存在,只是从民众和官员来说,儒家思想还是为主,毕竟从政需要学习的内容基本上都是儒家经典。因此儒释道三家的文化思想在唐朝得到更快速发展的环境,让这三家文化在当时唐朝时期越来越成熟。

唐朝前期推行文化教育多元化的作用

1,为天下培养各方面的人才

通过上面对唐朝文化教育的了解,可以发现唐朝的文化教育不仅多元化,而且在注重实践的方面也是非常务实,不是为了培养而培养。

因此通过唐朝官学和私学的熏陶,不管是否有能力都会学得一身才能,而唐代朝廷就可以通过这些教育方式挖掘出大量的人才,同时在这些人才中还能选择更优秀更多的人才去做更有助于国家实力提升的事情。

例如科举制之下培养着一个个学识渊博的官员,例如医学可以培养出诸多悬壶济世的医者,例如算学等各种学科可以培养出更广泛更优秀的人才。

2,为王权统治助力

唐朝国土面积在最巅峰的时候是1000多万平方公里,比现在的新中国还要大,但是人口数量比起现在要少很多。

更何况在诸多边疆地区的少数民族认可唐朝中央,不代表服从地方统治,所以需要很多有能力的人才去为唐王朝统治服务,这些人才也许很多是世家子弟,但是被重用的世家子弟都是有实力的存在,并不是混吃等死的节奏。

而世家子弟也是通过官学的培养和考核才能从政,并不是生下来再吃喝拉撒长大成人就能当大官了!更重要的是,唐朝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都高度繁华发达,这些都是在各种各样的人才拼搏之下所铸就的,而所有人才的培养都是在多元化的官学或者私学下得以成长起来的。

3,为唐帝国万邦来朝奠定坚实基础

在中国古代的封建王朝中,既强大了自己,而且还在多方面繁荣稳定发展,且得到世界各国认可的尊重的朝代,唐朝当属第一位。

唐王朝的开放包容的态度,让世界各国商人和使节来到唐国境内能安全地发展和学习,让越来越多的异邦之人向往唐朝。

这些都是因为唐王朝多元化的文化教育,让唐王朝有足够的实力基础和文化自信,敢于接受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而异邦人来到唐朝被眼前的情景所震撼,有些甘愿臣服,至少不敢在唐国境内挑起事端,会自主地做到安分守己!

综上所述,唐朝前期的文化教育多元化对唐朝全方位的发展提升有着关键性的助力,让唐朝有足够的人才基础增强国力,有足够的人才基础面对国际局势,有足够的人才基础管理超大的国境,因此这种教育制度放在任何时候都会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若三家不分晋,战国时期大一统中华的可能是晋国吗?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当时的时代背景是处于东周未期,周王室衰败,礼乐面临崩溃边缘,周天子失去号令天下三公,诸侯的权利,大权落旁于各大诸侯国。 资治通鉴第一卷,周纪一 威烈王二十二年。周烈王姬午任命晋国大夫魏斯、赵籍、韩虔为诸侯,与晋国君同列为诸候。在周天子的眼皮底下,晋国三位卿大夫欺凌灭视晋国国君,瓜分了晋国,实现了卑鄙

  • 苏代用“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这个寓言,轻松化解燕国的危机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大自然的竞争无处不在,为了生存,从人类诞生的那一天起,就战乱不断,可以说:人类的历史就是一部战争史!而某国一直以来都热衷于挑起动乱,常常“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毕竟这是他们发家致富的秘籍,可是人生是无常的,谁才是笑到最后的赢家,还是个未知数。“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出自《战国策·燕

  • 活动回顾 | 发愤“兔”强——宋代点茶亲子茶礼课程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茶,兴于唐而盛于宋。点茶是宋时人们最日常,也是最风 雅的事情。1月31日,在中国茶叶博物馆开展了宋代点茶亲子茶礼课程,中茶博老师带领小朋友和家长走进风雅宋代,了解宋人如何制茶、如何饮茶、如何点茶。精彩瞬间HAPPY NEW YEAR中茶博老师通过一幅幅的茶画告诉小朋友们宋人是如何加工制作茶饼,又告诉

  • 《水浒传》一百多位好汉,结果仅3人善终,还有一位后来成了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梁山伯的兴旺,宋江并没有做出什么突出的贡献,但是由于他一心招安,便加速了梁山伯的衰败与好汉们的陨落。在当时虽然许多好汉,真心反对宋江招安,但是为了所谓的江湖义气都没有公然提出反对的意见。这便让宋江加快了招安的步伐。但是在这108位之中,有三个聪明之人。因为彻底看清了这场招安的方向或者说成是“面目”吧

  • 姜尚出现齐国其实是一个惊心动魄的剧情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姜尚为什么叫吕尚,姜子牙姜尚简介,姜尚

    作为周王朝的杰出开国者和周武王信赖的“导师”,姜子牙他的地位在历代丞相中可谓“笑傲江湖”。在武王以赫赫战功托付天下的同时,姜子牙及其全家也被托付到渤海之滨的“山东”地区,在那里建立了后来称霸东方的齐国。乍一看,这片土地似乎是当时华夏最繁荣的国家之一。由此可见武王对自己“恩师”的重视程度。[var1]

  • 明朝开国六公爵消亡史,贵为国公,生死也在朱家一念之间!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朱家子孙被杀,明朝开国六公爵,朱家皇帝排名

    1、韩国公李善长李善长排名第一,足以见得其能力不凡,他是进行文治的典型官员代表,朱元璋对其十分重视,将他比作汉朝开国的萧何,说他与萧何一样有能力,不过李善长确实也如萧何一样没有好下场。他千错万错就错在引荐了同乡官员胡惟庸,并且后来胡惟庸官至丞相,一时权倾朝野,迷失自我,打算谋反篡位,最终被朱元璋发现

  • 鬼谷战国名人苏秦:拜六国丞相,联合纵联抗强秦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海阔能鱼跃,天高可鸟飞。这是战国时代的真实写照。诸王诸侯,大国小国,相继称王,竞争激烈激烈,博学多才、求贤若渴的战国士大夫,如鱼得水。鱼跃入水,鸟归林。这是他们施展才华和抱负的地方。战国时代,风起云涌,文人名流云集。短短两百年间,战国时代名人辈出,不胜枚举,最有经验的。[var1]这位出身于战国圣人

  • 齐国君王谱,齐国历代君主的在位时间和事迹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齐国是周朝的诸侯国之一,春秋五霸之一,也是战国七雄之一,公元前1044年,由吕尚建立,传至齐康公时,被田和取代,公元前221年被秦所灭,共计40位君主,本期视频通过了解齐国历代君主的在位时间和事迹,来了解齐国跌宕起伏的历史,结尾附上齐国疆域变化图。[var1]已经制作成视频可以在主页观看吕齐君主/姜

  • 身残志坚的太监哪家强?大汉大明和大唐?赵高王振魏忠贤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大家提到明朝,一定绕不开一个群体——宦官。明朝的宦官不但名人多,像王振、汪直、刘瑾、冯保、魏忠贤等。花样也搞得挺多,有东厂、西厂、内行厂,可以说是相当热闹。以至于给清朝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看着这前车之鉴,对宦官大力约束。直到晚清伺候慈禧的李莲英之前,都没有一个能让人记住的名字。然而明朝的宦官看着挺风

  • 赵匡胤两次攻打北汉为何都失败了?太原城为何这么难打?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得到消息的赵匡胤大为兴奋,若能一举灭掉北汉,就能完成当年郭威,柴荣都没能完成的伟业,那时世人对他的篡位行为也就不再有所非议。于是乾德六年(968年)八月,赵匡胤不顾“先南后北”的国策以及众人的反对,出兵讨伐北汉。赵匡胤在潞州集结了10万大军,拜李继勋为北伐主帅(河东行营前军总部署),全军浩浩荡荡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