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荆轲刺秦,离得那么近为何会失败?荆轲临死前,靠着柱子说出答案

荆轲刺秦,离得那么近为何会失败?荆轲临死前,靠着柱子说出答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176 更新时间:2024/1/27 2:14:05

公元前227年,这一年秦王33岁,他遭遇了这一生重大的危机事件——荆轲刺秦。有趣的是,秦王绕着柱子躲避刺杀,而门口的护卫拿着刀剑站在殿外,竟然没有一个人上前搭救。秦王没生气,反而大喜,奖励了一个医生二百两黄金。

[var1]

《英雄》秦王

话说这一天,秦王穿着正式的朝服,设置了高规格的宴席,等待着“贵客”的到来。

大殿外的两个男子,一个手捧方形的匣子,一个手拿画卷。方匣子里装的是从秦朝出逃的大将军樊於期的头。

听到殿内一声传唤,二人才一前一后地走向大殿。

到了台阶前,那位手握画卷的男子忽然脸色变得惨白,身体止不住地颤抖,上台阶的时候还险些摔倒。

[var1]

《英雄》无名

他们面前的人,不是别人,正是秦国的君主。站在台阶下的二人,是燕国专程派来杀秦王的刺客,秦舞阳和荆轲。

计划本来是秦舞阳,也就是拿画儿的那位,由他挟持秦王,荆轲跟秦王谈条件。

但看他这个样子,怕是连刀都要拿不稳了。

荆轲从秦舞阳手里夺过画卷,嘲笑地对他说:“瞧你这没见过世面的样子,见到天子,连路都走不稳了么?”又跟秦王赔罪,希望得到他的宽恕。

画卷的内容是燕国富庶之地的地图,荆轲说这是燕太子丹献给秦国的土地。

所以秦王很高兴,于是叫荆轲离他再近一些,想看清这幅地图。

随着地图缓缓展开,露出凶器。

若是这个距离,荆轲一刀刺上去,刺到心脏是没问题的。可荆轲的目的不在与此。

荆轲右手执匕,左手去抓秦王衣领,想要挟持他。只是荆轲低估了秦王对他的警惕之心。

[var1]

《英雄》无名

秦王奋力抽身站起,衣袖也被扯断,他随身佩戴的宝剑由于太长,怎么也拔不出来,眼看荆轲再次刺向他来,秦王只好抱着剑,绕着大殿柱子跑。

殿内的大臣都傻眼了,但他们什么也做不了,殿内除了秦王手上的宝剑,其他人都没有兵器。

而侍卫们,拿着兵器站在大殿外面,没有秦王的命令,他们不能踏进大殿内半步,只能干瞪眼。

秦王的那把剑,越着急越拔不出来。就在此时,御医夏无且用随身携带的药箱砸向了荆轲。周围立刻有大臣喊道:“把剑背在身后!”

秦王听到,立即照做。将剑拔出砍下荆轲的左腿。

荆轲不死心,将手中凶器掷向秦王,没中,他自知大势已去,万事休矣。

荆轲靠在大殿柱子上,大骂道:“我真是太愚蠢了,刚才就该直取你的心脏,是我太贪心,居然想要威胁你,将燕国的土地归还!”他的话音刚落,赶来救驾的侍卫刺死了荆轲。

此事过后,秦王赞扬了御医夏无且,并且赏赐了他二百两黄金。

[var1]

《英雄》

感悟

在《史记》和《战国策》中都有荆轲刺杀未遂这件事的详细记录。

但《史记》中,司马迁将荆轲塑造成一名剑客,将他的行为评价为正义之举。

而《战国策》中,是站在国家的角度,太子丹策划的这次刺杀活动导致了燕国灭亡。

同一件事情,我们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待事情的方式就不同。

综合史料来看,荆轲的身份应当是一位外交家,他答应太子丹去刺杀秦王,是因为荆轲本人对秦王有很深的怨念,他一直在寻找接近秦王的契机。

只是荆轲的目的不是为了刺杀秦王,而是想要效仿春秋时期的刺客曹沫,让秦王归还他掠夺各国的土地。

(曹沫,春秋时期的刺客,他曾挟持齐桓公,归还他所占领的土地,并且成功了。)

但如果荆轲的目的,真的是为了刺杀秦王,那历史就不会是我们今天看到的样子了。

[var1]

从《史记·荆轲刺秦王》中也可以看出来,司马迁是真的不太喜欢秦始皇

他一方面抬高荆轲,将刺杀秦王的这一行动,评价为“义举”,还说荆轲“不欺其志,名垂后世”。很明显他就是在高调的夸赞荆轲的行为,“做得好,我给你点赞,我要让所有人都记住你!”

另一方面在贬低秦始皇。秦始皇在《史记》中的形象,显得呆板、愚昧又贪婪。他狼狈逃窜的模样被司马迁永远地留在了史书上。

[var1]

太子丹才不是为了保护燕国的利益不受侵害,才想找人刺杀秦王的。太子丹是出于一己私利。

太子丹在秦国做过质子,他觉得自己在秦国没有受到优待,所以怀恨在心,想找机会报复,才策划了这场刺杀。

虽说在当时,国家很小,因为个人恩怨,而导致两国之间的交战频繁发生。但不可否认的是,这次事件的确加速了燕国的灭亡。

太子丹的结局是,被自己的亲生父亲砍下头,交给了秦王。

司马迁的《史记》先是在秦始皇生父的问题上,挖下了一个大坑。又在这些细节上,刻意贬低秦始皇的形象。我不知道这是出于他个人的私心,还是当权者的需要。

总之,司马迁成功了,他将秦始皇这样“负面”的形象,通过客观的角度,灌输在我们每个人的脑子里。

我对秦始皇印象深刻的有两幅画面,一副是他身穿玄袍,头戴帝冕站在高台之上俯视天下;另一幅就是他围着柱子躲避荆轲的场景。

[var1]

即使有人不相信秦始皇是这样的人,但每个人一听到荆轲刺秦的故事,都会不由自主地想到,一代国君围着柱子逃窜的样子。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张艺谋的《英Y雄》在我的心里,秦始皇就是电影中的形象。

他有一统天下的愿望,对百姓的怜悯,对敌人的欣赏,以及内心的孤独。像他那样的人,注定是无法被人理解的。

他有一统天下的能力和野心,但这条路注定是孤独的。每个人只会畏惧他的残暴,却没看到他在背后,为这个国家做的规划和建设。

总之我相信,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秦始皇”。大家对秦始皇的印象是怎样的呢?他是“千古一帝”还是“残酷暴君”呢?

[var1]

《英雄》秦王

作者介绍:

我是新 生代的太阳,爱写作的新手小白一枚,希望通过学习让自己每天都有进步!

历史文章

司马迁在《史记》中留下的漏洞:秦始皇的亲生父亲到底是谁?

魏武帝曹操,从小就知道的道理:害人容易,诛心难

历史冷知识:如果有机会穿越回秦朝,要记得“拍马屁”需谨慎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李清照:好酒好赌好色,中国一千年来第一风流才女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曾几何时,18岁的李清照用一首《如梦令》红遍了整个京都,不但赢得了一众粉丝的热捧,还使自己成了堪与苏轼齐名的文坛大咖。千百年后,李清照的6首宋词被现代教育专家学者收录进语文教材中,让热爱诗词的青少年们继续感受这位善词的才女那细腻唯美的笔触以及匠心独运的巧思。李清照爱玩爱闹、坦荡直率,时人品读她的词作

  • 靖康耻,犹未雪,满江红到底是什么红?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反观影评,有些观众的质疑让人满头问号,为什么不是3D的?为什么要有血腥场面?直到看见了一个问题,满江红到底是什么红?历史书上的岳飞,是抗金名将,一身正气,武艺高强,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一代名将,三次参军,跌宕起伏。恨,世风日下,人心不古。爱,家国情怀,大好河山。岳将军的满江红,是希望的红色,是胜利的

  • 秦始皇应该叫吕政,是吕不韦的孩子,乱套了!嬴政的身份疑云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秦始皇叫吕政还是嬴政,秦王嬴政50集全完整版,吕不韦的儿子是嬴政吗

    上一讲谈到吕不韦发现公子异人奇货可居,于是在他身上下了重注,使他从一名毫无存在感的普通公子一跃成为秦国太子安国君的合法继承人。秦昭襄王垂垂老矣,眼看着安国君就要继任为秦王,再下一任的秦王就非异人莫属了。[var1]对于公子异人来说,幸福来得实在太陡,大概有点飘了,竟然开口索要吕不韦心爱的美女。《资治

  • 史海钩沉|岳飞为什么“必须”死?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文|丁辉中国是一个伦理化的国度,政治上的雄图亦常常迂回地以道德为号召、为凝聚。所以,中国古代几乎历朝历代皆宣称“以孝治天下”;所以,刘邦进了咸阳之后,“财货无所取,妇女无所近”,摇身一变,俨然成了正人君子,范增一下子就看出“此其志不在小”,奈何项羽不懂这个道理。反之,道德上的污名化,也就顺理成章地成

  • 王守仁雕塑-史迹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 管仲为什么被称作见利忘义,贪生怕死,没有本事呢?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管仲的祖先后来迁徙到了安徽颍上,后来又迁徙到了齐国。管仲的父亲担任齐国的大夫,但是家道中衰,到管仲这一代已经是生活贫困。[var1]管鲍之交管仲和鲍叔牙是好朋友,我们来看看他们他们俩一起经商,在经商时赚了钱,管仲总是多分给自己,少分给鲍叔牙。而鲍叔牙对此从不和管仲计较。因此,人们背地议论说,管仲贪财

  • 《满江红》里的秦桧在真实历史中真的是彻头彻尾的大坏蛋吗?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大家好,我是嘿大拿,随着电影满江红的热映以及雷佳音老师在电影中的精彩演绎,秦桧这一历史人物又一次回到了我们大众的视线中。忠魂岳飞,精忠报国,在电影中是善的,秦桧,阴险狡诈,亦正亦邪,在电影中是恶的。我们先抛开这对已羁绊数百年的历史对立面不谈,从单方面聊一聊秦桧这个人在宋史中到底是什么样子的。秦桧,字

  • 他们在大宋无名,却闷声干大事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话说前两年有一部热门谍战剧叫《伪装者》,估计您多多少少也听说过。 不过间谍战,在咱们中国的历史那叫一个相当悠久,差不多四千多年前的夏朝,在一场复仇加复国的双重大戏中,一位后人称之为女艾的女性间谍潜入地方大本营,源源不断地把情报传回老家,成功帮助老板少康坐上王位。这位女艾也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间谍,

  • 秦始皇东巡祭祀,为什么要跑到齐国祭拜八神?齐国:真看得起我们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上一讲谈到,始皇帝二十八年(前219年),秦始皇登临泰山,举行了神话谱系中不知第几次,但真实历史中开天辟地第一次的封禅大典。这虽然是东巡祭祀之旅的一个高潮,却远远不是旅途的终点。秦始皇还要继续向东,到海边巡游,依次祭拜名山大川,祭拜“八神”。第一次看到大海,对于两千多年前的古人来说应该是一种相当震撼

  • 历史上带头造反的人,为何都以失败告终?朱元璋一语道破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明太祖朱元璋是我国历史上唯一,从少数民族手里夺取全国统治权的中原皇帝。但是,元末群雄中,朱元璋是最晚起义的,属于后来者居上,之前有韩山童、陈友谅、张士诚等人。正因如此,朱元璋称帝之后,为了明朝的长治久安,除了励精图治外,屡次下诏教化百姓。朱元璋说宁可饿死也不要造反,因为造反的成功率极低,带头造反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