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史海钩沉|岳飞为什么“必须”死?

史海钩沉|岳飞为什么“必须”死?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3338 更新时间:2024/1/16 23:42:15

文|丁辉

中国是一个伦理化的国度,政治上的雄图亦常常迂回地以道德为号召、为凝聚。所以,中国古代几乎历朝历代皆宣称“以孝治天下”;所以,刘邦进了咸阳之后,“财货无所取,妇女无所近”,摇身一变,俨然成了正人君子,范增一下子就看出“此其志不在小”,奈何项羽不懂这个道理。

反之,道德上的污名化,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为示人以“无他志”“无异志”,从而得以远害全身的不二法门。

以此理逆推,诸多历史之谜或可迎刃而解,比如:岳飞为什么“必须”死?他太干净了,而已。

南宋中兴四大名将里,刘光世的资历最老,却贪生怕死,贪财好色,朱熹在《朱子语类》中评价他说:“光世在当时贪财好色,无与为比,军政极是弛坏。”此人虽与金人有杀父之仇,却每与金人战,一触即溃。

张俊打起仗来本事不大,聚敛财富却有一手,他大肆兼并土地,号称“占田遍天下,而家积巨万”。绍兴二十一年(公元1151年)十月,张府招待宋高宗赵构一顿家宴,那张极尽奢华的菜单是中国烹饪史上的重要文献。

韩世忠倒是能打仗,但好色成性,除自己妻妾成群外,部将妻女稍有姿色者,多难逃其手。

只有岳飞,不怕死,能打仗,又不爱钱、不好色。

一个过于爱惜、经营自己的声誉而又手握重兵的人,在官家(宋代称皇帝为“官家”)眼中是最危险的。海瑞曾评张居正“工于谋国,拙于谋身”。

张居正身前尽享威福,身后起初也备极哀荣。皇帝翻脸,夺爵、抄家,长子张敬修自杀,余子充军,已经是居正死后一年的事情了。就算张居正“拙于谋身”,他也不是拙于谋自己之“身”,而是拙于谋后世子孙之“身”。

真正当得起“工于谋国,拙于谋身”的,恐怕就是岳武穆了。

对武人的猜忌与防备,是赵宋皇室的政治基因。自太祖赵匡胤起,便定下偃武修文的国策。国族之间有争端,能用钱解决就用钱解决,所谓花钱买和平,也不欲多劳动刀兵,以防武人借机做大。

在这种既定的权力结构里,一个手握重兵的武人,已足以影响官家的睡眠质量;如果这个武人更兼以道德上无可挑剔,官家不起杀心,他简直就不姓赵了。

更何况岳飞这人还颇“骄横”。和岳飞差不多同时期的朱熹与叶水心对此都有过评论。我想这所谓的“骄横”也是需要底气的。这底气主要不在功高,而在其道德上的“无瑕”“无私”。

无私是优点,惟因无私而无畏,什么都想说、敢说,认为自己不管说了什么,官家都会以“一秉忠心”而加优容,那就是政治上的幼稚了。

绍兴七年,岳飞可以说是冒天下之大不韪,奏请皇帝建储。官家无子嗣,建储就意味着要把好不容易到手的江山拱手他人,何况,官家春秋正盛,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有自己的子嗣。

要知道,五代冯道之所以能历四朝十一主而不倒,“不预废立”是一个重要的窍门。

对于岳飞的奏请,官家的回答是:“卿言虽忠,然握重兵于外,此事非卿所当预也。”

你听到官家“玉音”背后的杀伐之声了吗?

说到底,岳飞这样的人还是“明于礼义而陋于知人心”。他自以为是清廉无私、直道而行的忠臣,然而,专制君主的心事之幽深叵测岂是岳飞所可梦见!

在官家眼中,臣子的“忠诚度”和臣子的道德修为并非是正相关,且毋宁是反之,劣迹昭彰的张俊之流才是可以让自己放心的“忠臣”。

如同晚清岑春煊、瞿鸿禨反腐败,欲扳倒庆亲王奕劻,最后之所以失败,亦是因为岑春煊之流亦“明于礼义而陋于知人心”。岑春煊说庆王是贪官,所以是奸臣;而在慈禧眼中,庆王正是以其“贪”而让慈禧不疑其“忠”。贪不仅不可恨,反是庆王之所以独蒙“帘眷”的一个重要原因也说不定。

在中国古代险恶的政治生态里,“醇酒妇人”可以远害全身,直道而行则难免自蹈死地。

绍兴十一年(公元1141年)小年夜,岳飞被以“谋逆”的莫须有罪名赐死,其子岳云、部将张宪皆斩于市。

明人洪应明《菜根谭》有言:“完名美节,不宜独任,分些与人,可以远害全身;辱行污名,不宜全推,引些归己,可以韬光养德。”说的似乎是日常的处世之道,却分明让我们照见中国历史的阴森之影。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6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王守仁雕塑-史迹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 管仲为什么被称作见利忘义,贪生怕死,没有本事呢?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管仲的祖先后来迁徙到了安徽颍上,后来又迁徙到了齐国。管仲的父亲担任齐国的大夫,但是家道中衰,到管仲这一代已经是生活贫困。[var1]管鲍之交管仲和鲍叔牙是好朋友,我们来看看他们他们俩一起经商,在经商时赚了钱,管仲总是多分给自己,少分给鲍叔牙。而鲍叔牙对此从不和管仲计较。因此,人们背地议论说,管仲贪财

  • 《满江红》里的秦桧在真实历史中真的是彻头彻尾的大坏蛋吗?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大家好,我是嘿大拿,随着电影满江红的热映以及雷佳音老师在电影中的精彩演绎,秦桧这一历史人物又一次回到了我们大众的视线中。忠魂岳飞,精忠报国,在电影中是善的,秦桧,阴险狡诈,亦正亦邪,在电影中是恶的。我们先抛开这对已羁绊数百年的历史对立面不谈,从单方面聊一聊秦桧这个人在宋史中到底是什么样子的。秦桧,字

  • 他们在大宋无名,却闷声干大事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话说前两年有一部热门谍战剧叫《伪装者》,估计您多多少少也听说过。 不过间谍战,在咱们中国的历史那叫一个相当悠久,差不多四千多年前的夏朝,在一场复仇加复国的双重大戏中,一位后人称之为女艾的女性间谍潜入地方大本营,源源不断地把情报传回老家,成功帮助老板少康坐上王位。这位女艾也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间谍,

  • 秦始皇东巡祭祀,为什么要跑到齐国祭拜八神?齐国:真看得起我们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上一讲谈到,始皇帝二十八年(前219年),秦始皇登临泰山,举行了神话谱系中不知第几次,但真实历史中开天辟地第一次的封禅大典。这虽然是东巡祭祀之旅的一个高潮,却远远不是旅途的终点。秦始皇还要继续向东,到海边巡游,依次祭拜名山大川,祭拜“八神”。第一次看到大海,对于两千多年前的古人来说应该是一种相当震撼

  • 历史上带头造反的人,为何都以失败告终?朱元璋一语道破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明太祖朱元璋是我国历史上唯一,从少数民族手里夺取全国统治权的中原皇帝。但是,元末群雄中,朱元璋是最晚起义的,属于后来者居上,之前有韩山童、陈友谅、张士诚等人。正因如此,朱元璋称帝之后,为了明朝的长治久安,除了励精图治外,屡次下诏教化百姓。朱元璋说宁可饿死也不要造反,因为造反的成功率极低,带头造反的人

  • 秦国明明是夏天,却冻得冻死了人,这关联着嬴政亲政和嫪毐之死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这一讲我们进入始皇帝六年(前241年),由春申君黄歇牵头的新一轮的合纵伐秦在这一年里轰轰烈烈地展开了。燕国和齐国果然置身事外。这是战国时代的最后一次合纵,参与者和作战经过都不明朗。《资治通鉴》采录《史记·春申君列传》的说法,合纵5国分别是楚、赵、魏、韩、卫,楚考烈王为纵长,也就是联军名义上的领袖,春

  • 秦国法律中最值得借鉴的一条法令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秦国法律对后世影响多大,古代法律有哪些值得借鉴,秦国

    其中有一条法令让人印象十分深刻,就是在官员选拔上规定:“举人而所举者不善,举与被举同罪。”就是说你推荐的人如果犯了罪,你也就要连坐承担相应的罪行!秦相范睢虽然位高权重,深得秦昭襄王信任倚重,为秦国崛起立下过不少汗马功劳,但由于其推荐的两位恩人郑安平、王稽先后战败投降敌国,范睢也不得不被连坐罢相。正是

  • 那个被嘉庆帝追封为皇贵妃的女人,才是乾隆后宫中备受宠爱的汉妃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清朝后宫晋升制度非常严格,特别是康熙皇帝,他非常注重后宫女子的出身,严格按照她们的出身等级晋封,尤其是对汉家女子的晋封等级更是严格。康熙的顺懿密妃王氏,曾为康熙生了三个皇子,按理说应该母以子贵封妃,但康熙对她的晋封严格按照等级制度来的,只是在康熙五十七年晋封王氏为嫔。雍正继位后,才尊封她为密妃。比起

  • 立下大功的汉军八旗子弟,为何被乾隆强制出旗,为后世埋下隐患?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乾隆时期的八旗战斗力如何,汉军八旗,清朝的八旗是指哪八旗

    当时的汉人人口过亿,而清廷统治者为了笼络人心,稳定天下,因此对汉八旗军十分重视,但随着康熙平定天下后,这些汉军的地位越来越低,被满清以及蒙人所看不起。只是,立下了大功的汉八旗子弟,为何会被乾隆强制出旗,为后世埋下隐患?首先就是八旗子弟的人数增加,这些八旗军们可享受诸多的特权,不仅能分到大量的土地,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