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黄浦、歇浦与上海的不解之缘,开发上海的第一人:春申君黄歇

黄浦、歇浦与上海的不解之缘,开发上海的第一人:春申君黄歇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1792 更新时间:2024/1/30 0:20:04

先简单介绍一下上海的黄浦江,它是长江汇入东海的最后一条支流。黄浦这一名称始见于南宋绍兴二十八年,期间有许多名称,直到清代才真正叫黄浦江。

[var1]

这黄浦江有许多的别称,比如歇浦、申江、黄歇浦、春申浦、黄龙浦等等。而之所以有这样的别称,就和一个人脱不了干系了,他就是战国时期的楚国春申君,是著名的战国四公子之一。

而春申君的封邑就在如今的上海、苏州一带,而黄歇到了其所受封的吴地之后,大力发展生产、兴修水利、治理江河,深得人心。

人们为了纪念他就以其姓或者号来命名一些山、水和地方,甚至还修建了庙宇。

只要深得人心,自然就可名垂青史。历史上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而如今人们对于春申君黄歇也是推崇的。

当地的河也就被改称为春申江,简称申江。甚至到了后来用“申”作为上海的别称,上海的黄浦江、春申江、申江、春申村、黄浦区、黄申路等等就是为了纪念他而来。

[var1]

我们接着说这个黄歇浦和春申浦等名称的由来。

历史上所记载黄歇开凿的江河甚多,比如浙江吴兴黄浦、江苏江阴申港、黄田港等,这些都是宋代以前有明确记载的,而上海的黄浦却是宋代以前没有记载的,所以并不能完全证明上海黄浦是春申君黄歇所开凿。

那么这个黄歇浦就只能是后起的了,所以估计是后来人为了附会此浦是战国春申君黄歇开凿的而特意取名的。

不过不管历史的真相如何,黄浦和春申君黄歇的的确确有着不解之缘。

那我们也不妨来简简单单地了解一下这位大名鼎鼎的春申江黄歇,不过这春申君最后的结局也是落得个凄凉,被李园及其党羽灭门,仅有长子黄永一人存活,不过这是后话,我们还是从头说。

[var1]

春申君黄歇(公元前320—公元前238年),乃是战国四君子之一。

而其他三位分别是孟尝君田文、信陵君魏无忌、平原君赵胜,他们皆以养“士”著称,也就是门客,网罗一些人才为其所用,有传言其麾下门客足足有三千之数。

而四君子之中也只有春申君黄歇并非君王后代,其余三人皆是君王后代。

当然哪怕黄歇并非君王后代,其出身也是不凡,他的家族乃是楚国贵族,他出生于四川达州万顷池。

[var1]

万顷池,地处达川区麻柳片区,不过因为泥沙淤积,时至今日已不可见了。出身不凡的他,在楚考烈王元年被拜为相,封春申君。

之所以会在楚考烈王元年拜相,也就是说楚考烈王一登上王位就立即对其封赏。

之所以会这样,我们需要从楚顷襄王时说起,秦昭王派白起率兵打败韩魏两国后,又联合韩魏两国共伐楚国,形势万分危急,于是楚顷襄王就派能言善辩的黄歇前去出使秦国,成功说服秦国退兵,秦国也因此和楚国交好。

[var1]

而后楚顷襄王又派黄歇和楚国太子熊完去秦国作人质,秦昭王把他们一扣就是十年之久。

后来楚顷襄王病重,秦昭王却是不肯让熊完回去,黄歇设计让在秦国作为质子的楚国太子混作出使楚国的车夫逃回了楚国,楚国太子熊完回到楚国即位,也就是后来的楚考烈王。

而黄歇自己则是留在了秦国的住所,以熊完生病为借口谢绝访客,为其打掩护,直到熊完顺利回去后才向秦昭王道出实情。

[var1]

秦昭王大怒,让其自尽,范雎劝说秦昭王道,楚考烈王即位后必定会重用黄歇,此时杀他并不明智。相反如果饶其一命,放其回去,对方必定感激,这样有利于两国交好。

黄歇回到楚国后也就被拜为了相。到了楚幽王时,被封吴地。

不过黄歇其实是楚幽王的亲生父亲,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这就和黄歇的一些风流之事有关了,甚至是和宣太后芈月是否有过恋情等等。

还有还有黄歇因何招致灭门之祸,也可以留言评论哦!

如果有人感兴趣的话,可以评论留言,我后面再做一期文章。

这里是小应话说历史,希望得到你的点赞转发评论支持,在此感谢。

了解过去的历史不光可以补拾我们对于历史的记忆,还可以让我们更好地汲取经验、更好地去看到埋藏于历史中的人间百态,与我们而言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当然特定的历史事件也需要放到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去,才能做到尽可能的全面客观。

个人观点,可能片面不足,望各位读者斧正!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明朝锦衣卫那么牛,可在这个皇帝手下差点去做清洁工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在长达276年的大明历史上,锦衣卫除了在开国初期和末期偶尔出去打仗,间或客串一把外交官外,最主要的职责就是做特务替皇帝监视文武百官。明朝中期以后,锦衣卫开始依附于东厂,此时的锦衣卫拥有了各种强制侦查权限,成为超脱于《大明律》的怪物,变成了大太监们进行政治倾轧的工具,官僚阶层人人自危,这也是为什么后来

  • 诸葛亮不愧自比作管仲乐毅,行事作风果然有他们风范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诸葛亮自比管仲和乐毅,管仲乐毅,诸葛亮对比管仲

    223年,刘备逝世,蜀汉伐吴失利,还落下一大堆麻烦病根,首先各处官员缺失严重,更是出现蜀中无大将,廖化做先锋的尴尬局面。同时,蜀国上下不安,缺钱缺得厉害,蜀国国库空虚。加之夷陵之战烧毁太多粮草,天气又旱了几日,百姓都处于饥饿状态。[var1]再这样下去,必然发生兵变,诸葛亮不是不知道情况的严重性,但

  • 凭借纵横交错的江南水系,南宋为何抵挡不住元朝的铁骑?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南宋抵抗元朝多少年,南宋和元朝同时存在吗,南宋到元朝的历史简介

    金的灭亡,南宋一洗百年耻辱,然而,螳螂捕蝉黄雀在后,金亡后,南宋的好日子也快走到了尽头,一个更强大更可怕的对手上场了。 按照当时南宋与蒙古双方的形势格局,南宋还占据着长江以南的半壁江山,虽然步兵、骑兵的战斗力不如蒙古军,但凭借水系发达、纵横交错的江南,凭借长江流域的水军力量,以及严密的江海防体系,可

  • 赵括是纸上谈兵吗?长平之战,换李牧一样无法取胜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var1](1)复盘历史,战争起因众所周知:韩国太守冯亭用上党挑拨离间,公元260年秦国以左庶长王龁为统帅起兵65万伐赵。秦军倾国杀来,赵国以西上党郡廉颇为主将抗击秦军,共25万人,最初没有骑兵。[var1]你没听错,长平之战所谓骑兵大会战是不存在的,赵军骑兵很少,长平遗址中骨骸可以证明这一点,央

  • 岳飞平反昭雪之路有多难?平反用了21年,完全昭雪用了84年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满江红》 这首诗是历史上著名的抗金将领岳飞所写,描述了自己内心的激昂之情和对于统治者们想要与金人议和的不满。他称靖康之耻还未平,臣子和百姓们的恨到底何时才能灭!为何要议和他不懂,我们也不懂,但我们只知道他的风骨他的坚持,在那个皇权至上的年代就是

  • 韩非子死得冤枉吗?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var1]韩国看到秦国强大,想要割地让印,成为秦国的附庸,便派韩非子作为使者出使秦国。秦始皇读到韩非子的文章,对他非常欣赏。恰巧韩非子在韩国不受待见,也希望施展自己的抱负,就给秦始皇写信说如何灭亡六国,破解六国联合的方法,并信誓旦旦说如果不能成功就可以杀了自己。秦始皇听了很高兴,但是不可能马上重用

  • 长平之战后,白起没有乘胜追击赵国,而是玩起了心理战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这一讲,我们先来给长平之战做一个简单复盘。从战损比来看,秦国这边虽然没有具体的伤亡数字,定不了量,但总还可以定性,那就是士兵死亡过半,“国虚民饥”。这就意味着,秦国虽然笑到了最后,但赢得一点都不轻松。战争前期,廉颇接战失利之后就转为据垒死守,那么可以推断,双方真正的兵力耗损应当发生在赵括接掌指挥权之

  • 岳飞蒙冤,宁波人,推动平反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宋代时,陆路马车,水路船行,从明州到隋州,十天半月都难以到达,楼异嫌路太远,不想背井离乡去隋州做官,一心想留在江南水乡明州谋事。时逢宋室内忧外患,财力困乏,宋徽宗因此“诏天下守、令,能增赋者得优擢”。楼异心生一计,奏报朝廷,可将明州的广德湖废湖为田,“可益赋四万石”。宋徽宗一听可益赋四万石,龙颜大悦

  • 岳飞路过金山寺,道月禅师送他一首保命诗,可惜他临死前才领悟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岳飞是我国著名的爱国将领,靖康之耻后,岳飞成为了南宋王朝的中流砥柱,岳飞以及他所培养的岳家军,一次次地将金军击退,为南宋延续寿命。可无奈的是当时南宋朝廷黑暗,君主昏庸无道,岳飞不仅没有完成自己的政治报负,反而被莫须有的罪名害死在了风波亭。根据史书记载,岳飞曾在镇江金山寺与那里的住持道月禅师有过一段交

  • 齐桓公伐楚-霸权主义的最好诠释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齐桓公伐楚的思想内容,齐桓公伐楚原文注音,齐桓公伐楚原文及翻译图片

    再看看现在的美帝以及他的小兄弟们,人家壮,不讲理还需要理由吗?我就是杀平民了,肿么了?杀个吧儿童肿么了?我就是不道歉肿么了?你画张漫画讽刺我,这可太过分了!这事情可太严重了!你们必须给我道歉?这什么逻辑?这就是强盗逻辑啊!跟强盗讲道理,你以为童话故事?别做梦了!所以,既然跟强盗没法讲道理,那就不要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