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死囚变成了皇帝-汉宣帝刘询

死囚变成了皇帝-汉宣帝刘询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2648 更新时间:2024/1/21 8:21:11

汉宣帝的进阶之路——从死囚到皇帝

刘询虽然是皇族出身,但是从小他的命运却是非常坎坷。刘询是汉武帝的曾孙,他的祖父是刘据,汉武帝的嫡长子,也是当时的太子。

为政宽厚,深得民心的他本应是被看好的继位者,但也因此遭到歹人忌惮,编造莫须有的事件构陷刘据,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巫蛊之祸。

年迈的汉武帝因为自己生病久未痊愈相信了歹人的说辞,导致当时的朝野上下人心惶惶,所有人都笼罩在一片惊恐氛围之中。

这件事最终被牵引到太子刘据身上,他的妻子儿女无一幸免,全被残酷屠戮,就连他的母亲当时的皇后卫子夫都没能幸免,自缢身亡。

当时的刘询刚出生不久,还在襁褓之中就被收押在狱中。有一位名叫邴吉的大臣看到年幼的刘询孤苦无依,心生怜悯,就命人在狱中照料他。后来还在汉武帝面前为刘询求情,最后刘询出狱,重见天日。

因为知道了巫蛊之祸的真相,汉武帝悔恨不已,不惜重新用废除近百年的夷族之刑惩治歹人,还将刘询上报宗正,承认他为汉室宗亲。

本来皇位与他从此无缘,但是历史的发展总会出人意料。汉武帝死后,年仅八岁的刘弗陵即位,霍去病的弟弟霍光成为辅佐大臣。八岁的刘弗陵能做什么,只能任由霍光摆布。

虽然也做出了一些功绩,但是在二十一岁就因病去世了,并且没有留下子嗣,霍光只得重新寻找皇帝人选。

少年的刘询常流连民间,深知民间疾苦,但却没有强势的背景和权威。这样名望甚隆且势单力薄的人非常符合霍光心中的皇帝人选,霍光想要的就是这样一个人在台前,他能够在背后掌控朝局。

自此,刘询完成了从年幼时的一名死囚到登基为帝的身份转变。

汉宣帝刘询中兴之主的崛起之路

刘询虽没有浸淫朝廷权谋之术,但他本人聪明好学,仅凭当时的最高统治者皇帝之名根本无法与霍光集团抗衡,为了避免步昌邑王刘贺的后尘,他一直在隐忍,直到霍光去世。

然后开始削弱霍光集团的势力,逐渐将权力收归自己所有,最后确立了他的绝对统治地位。

文功方面他主要整饬吏治,加强考核,惩治贪腐。当时有一大批的优秀官员得到重用,清正之风肃清整个官场。对待百姓,他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全国上下社会安定,经济繁荣,百姓乐业,生活风貌一派欣欣向荣。

对内稳定后,他就开始扫清外部侵扰,也就是西汉的“老朋友”匈奴。虽然漠北之战后双方实力呈现汉强匈弱的局面,但是有一部分匈奴人还在顽抗不屈服。在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后又开始骚扰西汉边境。

但刘询降服匈奴的决心并未动摇,在即位第二年就开始不断派兵攻打匈奴,就在这样连番打击下,本就没有完全恢复战斗力的匈奴势力更加削弱。最终匈奴的呼韩邪单于亲自前往长安,赞谒称臣。自此困扰西汉数百年的匈奴战事,终于告一段落。

在匈奴问题上,刘询完成了汉武帝一生没有完成的事业,汉武帝的出现让西汉洗刷耻辱,而刘询的出现则让西汉真正走向鼎盛。

刘询或许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唯一一位坐过牢的皇帝了,虽然他的一生可谓是传奇的一生,但却也是历史中被低估的皇帝了,虽然政绩不斐,但史书中对他的着墨却不多。

更多文章

  • 卫国大夫宁喜:置君而弗定,身死族灭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公元前559年,卫国执政大夫孙林父攻打国君卫献公,卫献公出逃齐国。孙林父以及卫国诸大夫拥立公子剽为国君,后世称之为卫殇公。孙林夫、宁殖为卿,辅佐卫殇公。孙林夫驱逐卫献公,拥立卫殇公后,专政跋扈。宁殖非常不满,但是却拿孙林夫没有办法。六年后,宁殖病重,嘱托他的儿子宁喜说:“我得罪了国君,悔之不及。诸侯

  • 武庙七十二将之陆逊,陆伯言夷陵之战,火烧连营七百里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陆逊出将入相陆伯言出将入相,意思简单明了,出去打仗就是将帅,在朝执政就是宰相。历史上能获得这个称号的无一不是大才,列举几位,姜尚,诸葛亮,曹操,徐达,李靖,于谦。陆逊被孙权拜为大都督,又在前任丞相顾雍去世后被任命为丞相。陆逊大都督的秘密说起东吴,就不得不提大都督的诅咒,江东周郎周公瑾,联刘抗曹鲁子敬

  • 秦国统一路上,最大阻力的自我瓦解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秦国崛起统一之路,白起不死秦国能提前统一吗,秦国统一前地图

    [var1]而与秦国临近的晋国则强大得多,晋国占据了富庶的中原核心地区,人口甚至达到全国三分之一!人多兵力就多,当时只有楚国能晋国一较高下,自然给了秦国相当大的压力,可以说如果晋国这样发展下去,即便有了商鞅的变法,秦国也会被压得喘不过气来,难以迈过晋国这个坎。然而晋国看起来十分强大,但国家实权其实由

  • 李斯-无德到极致的才子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上李斯是怎样的人,李斯为何不帮女婿扶苏,大秦帝国李斯

    游戏中的李斯形象先说李斯之才。(为了能说得更清楚,我分为前后两部分来说。)秦统一中国前李斯在荀子主持的齐国稷下学宫毕业后,斟酌再三,决定到秦国去。到了秦国以后,李斯很快就得到秦相吕不韦的器重,当上了秦国的小官 ,有了接近秦王的机会。一、建议秦王统一中国李斯对秦王说:“凡是干成事业的人,都必须要抓住时

  • 李斯功勋卓著,身居相国,为什么却没有得到善终呢?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先来看一下李斯最初的状态,他并没有很好地出身,当然也不算差劲,在那种乱世下还能够做一个小小的官职,能够以此谋生,已经算是很不错的事情了,李斯也很满足这一切,日子就这样平淡的度过着,然而后来一件事情的发生却改变了他原有的想法。这件事也很出名,就是李斯在看管仓库的时候,发现无论是什么样的生物,都在为了生

  • 人心散了,“纵”队不好带了-为何秦昭王中后期合纵再难起色?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合纵攻秦总共几次,六国合纵,合纵最新消息

    列国攻齐之时,楚国与众不同,选择与齐结盟,是唯一支持齐闵王的国家。可惜后来淖齿头脑发热,虐杀了齐闵王,使得齐人集体反楚,在杀死淖齿后,拥立太子法章成为新王。列国反齐之际,楚国就站在了天下诸侯的对立面;现在连齐国都已反楚,楚国凭什么再来合纵?[var1]当前,曾经与秦国共同称帝的齐国,正被燕人攻占了大

  • 杨仪深受诸葛亮信任,为何刘禅没让他接任丞相,反而将其逼死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可让他没想到的是,得意忘形,诸葛孔明在世早已看透了杨仪的心胸,以防小人得志却下了一道密奏,让蒋琬担重任。史载:“亮平生密指,以仪性狷狭,意在蒋琬。”于是,杨仪不甘落于蒋琬之下,便谗言费祎,口出叛逆。这件事被刘禅知道了,第一时间就将杨仪革职查办,考虑到他的功绩并没有就地正法,而是把他贬为庶人。但杨仪好

  • 三国时魏国最有成就的皇帝-曹睿(三)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紧接上期)制订《新律》前面聊了曹睿的武功,下面聊聊曹睿的文治。曹睿从小就对刑律感兴趣,其继位后在完善刑律上做了许多事,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制订《新律》。此前魏国一直使用的是汉律,汉律体系太过庞杂,包含了从西汉时萧何《九章律》起,到叔孙通、张汤、赵禹、鲍公和其他人增加、新撰的法令共906卷。这么多的内容

  • 从秦赵两国看长平之战,中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围歼战,输的不冤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发生在公元前260年战国时代的秦赵长平之战,秦胜赵败,赵卒被斩杀活埋者达四十五万人,赵国元气大伤,从此衰败。其导火线是赵孝成王听信平原君接纳韩国上党太守冯亭的投降,赵国虎口夺食,占有秦国的胜利果实,被司马迁批评为"利令智昏"。实质上,赵韩唇齿相依,赵救韩,实为自保。[var1]事情的一开始是这样的,

  • 李牧破匈奴,只守不攻,看赵国名将李牧在军事指挥上的艺术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这一讲我们进入始皇帝三年(前244年)的历史,《资治通鉴》记载有3件大事:一是秦国爆发饥荒,二是蒙骜伐韩,夺取12座城邑,三是赵悼襄王任命李牧为将,攻打燕国,夺取了武遂和方城。这一年的秦国,郑国渠刚刚开工不久,所以关中平原和成都平原容易遭受干旱的影响。等到将来郑国渠完工,两大天府也就如虎添翼了。饥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