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李斯功勋卓著,身居相国,为什么却没有得到善终呢?

李斯功勋卓著,身居相国,为什么却没有得到善终呢?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3844 更新时间:2024/1/23 20:11:23

先来看一下李斯最初的状态,他并没有很好地出身,当然也不算差劲,在那种乱世下还能够做一个小小的官职,能够以此谋生,已经算是很不错的事情了,李斯也很满足这一切,日子就这样平淡的度过着,然而后来一件事情的发生却改变了他原有的想法。这件事也很出名,就是李斯在看管仓库的时候,发现无论是什么样的生物,都在为了生存苦苦地挣扎,而他身处环境的不同,就最终决定了他能够达到什么样的高度,李斯对此沉吟良久,他想到了自己,他觉得自己不该只有这样的前途,他想要去往更高的地方,在新的平台上,将自己的才华尽数呈现出来。

可是,他也明白,此时的他没有什么资本,他需要通过学习来武装好自己,再去进身求见,这是必不可少的一步,所以他就来到了荀子那里,想要学习帝王之术去辅佐君王。在这里,他的一生即将被转变,他不但遇到了自己的恩师,而且还碰到了一个人——韩非。韩非是韩国人,一直致力于挽救最弱小的韩国,然而他由于身份的原因,一直被韩王忌惮,毕竟他也是王族,如果有私心,将会对韩王产生巨大的威胁,他很无奈,也外出求学,来到了荀子这里。他们两个人是荀子最得意的弟子,然而最终的结局却让人叹惋不已。李斯在才华上稍逊韩非,这是很多人共同的认识,但是韩非很欣赏李斯,所以他们就成为了好朋友,经常一同讨论时局,对于天下大势,他们仿佛都能够了然于胸。当他们学到了本领,准备离开的时候,却有了不同的选择,这也导致了此后截然相反的结局。

李斯心向秦国久已,他一直想在秦国的土地上做出一番事业,所以哪怕秦国良士众多,他也要前往,他觉得他的能力足可以在这些人之上。韩非如此聪慧,他不知道秦国最有希望统一天下吗?他心里比谁都清楚,然而他必须要侍奉韩国,这是他最大的悲哀。李斯到了秦国之后,由于嬴政年岁尚小,所以他就想在吕不韦这里帮忙,可是,找吕不韦的人实在太多,他好不容易通过郑国的帮忙见到了吕不韦,然后发挥自己的才华,用自己的胆识打动了吕不韦,留了下来。这是他成功的第一步。吕不韦和秦王的关系不怎么样,这是明摆着的,互相都在防范,吕不韦想派个人去监视秦王的举动,他思前想后,考虑到了李斯,觉得以他的才能,这点事不在话下,事实证明,他没有低估李斯的能力,但是却看错了这个人。

李斯并不想为吕不韦做事,他唯一想要去辅佐的人就是秦王,等他看到秦王,两个人交谈之后,他们的命运就紧紧联系在一起了,秦王虽然年幼,但是对于国事却十分了解,他知道目前吕不韦权势滔天,自己想要铲除他尚需时日,他迫切需要李斯的帮忙。李斯很乐意帮他的忙,两个人一同谋划,逐步削弱了吕不韦的权力,最终把他流放在外,然后还有嫪毐,也被秦始皇用计逼到造反,然后一举歼灭。从此之后,国内局势基本稳定下来,而秦始皇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他想要扫清六国,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盛世,而在李斯的帮助下,他做到了。

所以李斯就成为了秦国的相国,也是天下的相国,备受恩宠,一直到秦始皇去世都是这样,因为他的功业太大,很少有人可以做到这些。然而,既然秦始皇在位之时都没有动摇他的地位,为什么他的结局还会变得凄惨呢?这好像是不太符合情理,却是残酷的现实。其实,之所以这样,也是因为他的一个错误,最终让他饮恨死去,这是怎么回事呢?事情就发生在秦始皇去世之时,由于没有遗嘱,所以帝国的发展就掌握在他们几个人手里了,这时候赵高找到了李斯,他们的决定完完全全影响了历史的走向,那么他们做出了怎样的决定呢?

他们经过商量之后,决定让胡亥去做皇帝,然后把忠于扶苏的人都一一铲除掉,李斯虽然这么做,存在一定的私心,但是他并不想断送秦国,赵高则不同,他恨透了秦国,所以他想要颠覆他,自己来做皇帝。但是李斯是他路上的阻力,他需要先把他除掉,所以他想了个办法,他就天天撺掇着胡亥玩乐,让李斯来劝谏他。李斯不忍心看着秦始皇打下的基业毁在胡亥手里,所以见到这种情况,就经常会来给他提出意见,但是次数多了之后,胡亥也不耐烦了,所以就不怎么去接见李斯,李斯渐渐被冷落下来。但是赵高觉得还不够,他需要让胡亥进一步去讨厌李斯,才能达到他的目的。所以他故意找到李斯,痛斥胡亥的举动,而且还愿意帮助李斯,说他每次就趁着胡亥没事的时候来告诉李斯,让他去进言。然而,赵高会这么好心吗?

很显然不会,他往往就是每次看到胡亥在兴头上把李斯叫来,然后胡亥也觉得不满,认为李斯是故意和他作对,偏偏在他玩乐的时候来打扰他,所以李斯就彻底被放弃了。后来,赵高控制着胡亥,逐渐掌控了满朝的大臣,听话的就留下,不听他命令的就换掉,胡亥根本就不再是皇帝,他才是真正的主宰。这时候,留下李斯也没有什么用处了,他就被赵高关进了大牢。在牢里,李斯回顾自己的一生,觉得略有遗憾,他得到了很多,同样也失去了很多,然而,不可否认的是,他此生达到的高度很少有人可以达到了,他还是成功的,他在帮助秦始皇建立伟业的过程中立下了很大的功劳,自后制定法度也毫不逊色,此后几千年间,都是历朝学习的榜样。可是,他为什么会落到这样的地步呢?

因为他做错了一件事,那就是跟赵高合作,以他的聪明,他不是看不出赵高的野心,也知道他不是什么好人,可是他为什么还是依然要这么做呢?因为他的私心。每个人都难免有私心,李斯也不例外,赵高就问他,如果扶苏坐上皇帝,是重用他还是蒙毅,李斯愕然不语,他还是承认自己比不上蒙毅,如果扶苏即位,他的地位就保不住了,赵高的话语让李斯犹豫了,虽然他已经功勋卓著,但是他心底里的私心并没有完全消弭,他想要一直保持权势,不会轻易地放出来,然而,这份私心却害死了他自己,也让秦朝最终覆灭。当他被押送刑场的时候,才猛然间意识到,自己应该早一点离开这个位置,去做一些喜欢做的事情,可是已经晚了,他再也不可能去实现自己的心愿了,这是多么残酷的一件事,但是归根结底,还是他咎由自取,他的贪欲最终让他走上了这条道路,没有人可以避免。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人心散了,“纵”队不好带了-为何秦昭王中后期合纵再难起色?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合纵攻秦总共几次,六国合纵,合纵最新消息

    列国攻齐之时,楚国与众不同,选择与齐结盟,是唯一支持齐闵王的国家。可惜后来淖齿头脑发热,虐杀了齐闵王,使得齐人集体反楚,在杀死淖齿后,拥立太子法章成为新王。列国反齐之际,楚国就站在了天下诸侯的对立面;现在连齐国都已反楚,楚国凭什么再来合纵?[var1]当前,曾经与秦国共同称帝的齐国,正被燕人攻占了大

  • 杨仪深受诸葛亮信任,为何刘禅没让他接任丞相,反而将其逼死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可让他没想到的是,得意忘形,诸葛孔明在世早已看透了杨仪的心胸,以防小人得志却下了一道密奏,让蒋琬担重任。史载:“亮平生密指,以仪性狷狭,意在蒋琬。”于是,杨仪不甘落于蒋琬之下,便谗言费祎,口出叛逆。这件事被刘禅知道了,第一时间就将杨仪革职查办,考虑到他的功绩并没有就地正法,而是把他贬为庶人。但杨仪好

  • 三国时魏国最有成就的皇帝-曹睿(三)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紧接上期)制订《新律》前面聊了曹睿的武功,下面聊聊曹睿的文治。曹睿从小就对刑律感兴趣,其继位后在完善刑律上做了许多事,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制订《新律》。此前魏国一直使用的是汉律,汉律体系太过庞杂,包含了从西汉时萧何《九章律》起,到叔孙通、张汤、赵禹、鲍公和其他人增加、新撰的法令共906卷。这么多的内容

  • 从秦赵两国看长平之战,中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围歼战,输的不冤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发生在公元前260年战国时代的秦赵长平之战,秦胜赵败,赵卒被斩杀活埋者达四十五万人,赵国元气大伤,从此衰败。其导火线是赵孝成王听信平原君接纳韩国上党太守冯亭的投降,赵国虎口夺食,占有秦国的胜利果实,被司马迁批评为"利令智昏"。实质上,赵韩唇齿相依,赵救韩,实为自保。[var1]事情的一开始是这样的,

  • 李牧破匈奴,只守不攻,看赵国名将李牧在军事指挥上的艺术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这一讲我们进入始皇帝三年(前244年)的历史,《资治通鉴》记载有3件大事:一是秦国爆发饥荒,二是蒙骜伐韩,夺取12座城邑,三是赵悼襄王任命李牧为将,攻打燕国,夺取了武遂和方城。这一年的秦国,郑国渠刚刚开工不久,所以关中平原和成都平原容易遭受干旱的影响。等到将来郑国渠完工,两大天府也就如虎添翼了。饥荒

  • 信陵君的名望怎么炼成的?养士建功名,照侯嬴建议做,博魏王恩爱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信陵君与侯嬴的故事,如果信陵君当上魏王会怎么样,魏国人对信陵君的评价

    前边讲到,魏安釐王的立场摇摆不定,明明已经派出了晋鄙统率十万大军开赴邯郸,援赵抗秦,却被秦国一通吓唬,连忙叫停晋鄙,观望一下局势再说。而如果魏国不敢开罪秦国的话,楚国春申君的援军也就没法借道魏国,驰援邯郸了。这个局该怎么破呢?信陵君窃符救赵的桥段就是在这个背景下精彩展开的。《资治通鉴》先简单交代了一

  • 历史上魏国为何在安釐王死后,亡国这么快?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var1]这个疯狂应该多少也跟领土面积确实偏小有关,之前三代魏王的经历可能告诉安釐王,无论怎么斡旋在两强之间,最终在两强对抗态势不那么强烈,其中一强对魏国开刀的情况下魏国终究会大亏一波(伊阙之战,宋地被楚国抢)所以安釐王越来越倾向“干一票大的”,伐齐和拔管都是这种思路的体现。魏安釐王晚期迫害失去男

  • 杨修曾是曹操的得力干将,后来何故杀了杨修,背后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杨修为什么被曹操杀,三国杨修聪明绝顶,杨修是什么人物

    妖魔鬼怪魑魅魍魉各人怀着各人的目的,都想在这乱世分一杯羹,捞点油水。有资本拉帮结伙成了一个大集团,没有本事又有点才学的人往往为生活所迫,为了养家糊口,为了几两碎银,投身某个有势力的派别,奉献自已本领,施展自已平身所学,实现自已的人生抱负。有的人怀才不遇,空有一身本领报国无门,那实在是有些悲哀,有的人

  • 谋逆也有遗传吗?-闲聊吴国权臣孙峻、孙綝(三)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紧接上期)上期聊到吴国君臣合谋诛杀权臣孙綝,看上去是胜券在握,却因有人告密而失败,究竟是谁泄露了这个天大的秘密呢?有两种说法:一、全皇后。全皇后是全尚的女儿,母亲是孙峻的姐姐。二、全尚的妻子,即孙峻的姐姐,也就是孙綝的从姐。起事前,孙亮先找全尚的儿子黄门侍郎全纪商量,说:“孙綝专权,轻视我。我现在

  • 桃花夫人倾国倾城 三国君主争风吃醋,是贤妻良母还是红颜祸水?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桃花夫人故事还要从楚国说起,楚文王熊赀,是楚武王的儿子,公元前689年任楚国国君时,已是人到中年,他继承父志,一心尚武,要使楚国更加强大。上任后,首先是修筑郢城并迁都,接着灭了申国和邓国,扩大了楚国版图。楚文王忙于国家大事,不仅没有三宫六院,身边竟然连一个夫人都没有。楚文王上任第六年时,楚文王接到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