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小时候希望诸葛亮取代扶不起的阿斗,长大后知道这根本不可能发生

小时候希望诸葛亮取代扶不起的阿斗,长大后知道这根本不可能发生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1493 更新时间:2024/2/4 16:30:35

接受托孤后的诸葛亮,以兴复汉室为目标,七出祁山北伐中原,无奈此次功亏一篑,除了北方曹魏太过强大外,蜀汉朝廷内部也经常出现拖北伐后腿的情况。诸葛亮在世的时候,刘禅事事都听从诸葛亮的安排,支持他的北伐事业,尊称诸葛亮为相父,一副唯唯诺诺的样子。等待诸葛亮病亡之后,刘禅开始了总揽朝政,亲信宦官黄皓,朝政开始变乱,最后邓艾打到家门口的时,刘禅竟然不抵抗就直接投降,被后世戏称为扶不起的阿斗。

小时候每每看见扶不起的阿斗,总有一个想法在心中:为何诸葛亮不取代阿斗成为蜀汉皇帝,那样北伐就有可能会成功了,毕竟刘备也在托孤中称长大后才知道,原来诸葛亮根本不能够取代刘禅成为蜀汉皇帝,他连一点机会都没有,刘备托孤中的如其不才,君可自取。长大后才知道,原来诸葛亮根本不能够取代刘禅成为蜀汉皇帝,他连一点机会都没有,刘备托孤中的“如其不才,君可自取。”话中的君可自取其实不是叫诸葛亮取代刘禅,而是另有深意,接下来听我慢慢分析。

刘备建立蜀汉可谓是充满艰辛,没落的贵族连出外求学都要靠着同宗叔父刘元起帮衬,要不是认了老大哥公孙瓒,以及遇见了黄巾起义这个动乱的大机遇,刘备估计就只能在涿县发光了,就像他的同宗刘德然一样,历史记载只会有寥寥一笔。

刘备为了自己兴汉的理想,先后跟随了公孙瓒、陶谦、曹操、袁绍、刘表、刘璋等多个诸侯势力,在乱世之中没有立身之地,漂泊流浪,幸好有关羽、张飞、赵云等人誓死追随,刘备才勉强保留着希望。直到刘备遇到诸葛亮,三顾茅庐之后的隆中对,刘备才开始有了起色,先借荆州后占益州,最后拿下汉中地区,刘备才真正建立蜀汉,那个时候刘备已经快六十岁了,一路的艰辛刘备的眼泪最有发言权。

刘备如此的奋斗,就是希望自己能够像汉光武帝刘秀一样兴复汉室,这是他的团队的终极目标。最后他建立了蜀汉,历史上也称为季汉,西汉、东汉、季汉(季是第三的意思)。如果刘备让诸葛亮接管蜀汉,那么蜀汉的皇帝就会从刘备换成诸葛亮,那么就不能称之为汉了,就是诸葛的国号了,这与刘备的理想抱负相违背,显然不行,蜀汉的群臣都不会答应。

刘备托孤时的君可自取其实是由另外一层意思。刘备一生共有四个儿子,长子刘封是刘备的干儿子,其他三位儿子分别是刘禅、刘永刘理,连起来正好是封禅永理,体现了刘备的野心和兴汉的理想。长子刘封后来没有出兵救关羽犯下了大错,加之也不是刘备亲生的,那么刘备嘱咐诸葛亮,如果刘禅的能力实在太差的话,那么诸葛亮可以在刘永、刘理中选择一位来代替刘禅。给了诸葛亮废立大权,摄政和辅政,这也是为什么刘禅对诸葛亮又尊敬又害怕的原因。

刘备在托孤诸葛亮的同时也托付给了另外一个人,这个人就是东州派的李严,原因其实就是刘备不想诸葛亮代表的荆州派做大到无法收拾,他需要东州派来制衡荆州派,李严督内外诸军事。

很多人都在说刘备在白帝城托孤的时候,帐内埋伏了刀斧手,一旦诸葛亮有篡权的野心,那么刀斧手就会在刘备授意下,立马诛杀诸葛亮。这是三国演义中最常见的宫斗场景,有人总结说,刀斧手才是三国演义中最具战斗力的军事力量。

诸葛亮曾经在荆州南阳游学居住,他的老丈人黄承彦是荆州名士,黄承彦的老婆是荆州刘表蔡氏的亲姐姐,那么刘表其实就是诸葛亮的亲姨夫,诸葛亮其实完全可以投靠刘表,谋求很好的官位,可是诸葛亮胸有大志,他认定刘表只有自保之心,一个荆州被他治理的有条不紊,但是毫无进取之心,没有逐鹿中原的大志。诸葛亮并不想跟随刘表在割据的封地中发展,他在乱世之中建立伟大功业的雄心壮志,后来遇到了同样拥有大志的刘备,诸葛亮于是下定决心一辈子辅佐,共同完成心中的那份理想。

最后总结,诸葛亮根本不可能取代刘禅入主蜀汉,他不会背叛他和刘备共有的理想,如果有一天诸葛亮有了背主之心,那么他的结局肯定也是和他的侄子东吴诸葛诞一样,会被蜀汉其他权臣歼灭。

大家觉得刘禅真的是扶不起的阿斗吗?欢迎留言交流,点赞关注一波吧!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广西传奇55:舜帝为什么要南巡?最后来到岭南的梧州?还引来屈原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上联:讲东讲西讲古仔下联:写南写北写传奇横批:阿威执笔[var1]舜帝陵迷踪第十三集:舜帝为什么要南巡?前言学历史的人都知道“禅让制”。尧让于舜,舜让于禹。从禹之后就变成了“世袭制”。往大了理解,“禅让制”是“公天下”;“世袭制”是“家天下”。这个“家天下”也从大禹开始,一直到清朝末年。伴随了我国几

  • 如果没有刘邦,项羽是否能建立像汉朝一样的统一的王朝?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刘邦为什么打败项羽建立汉朝,汉朝和项羽的关系,刘邦比项羽大几岁

    刘邦和项羽,是千百年来家喻户晓的人物。刘邦出身底层农民,流氓、混混、痞子一类的人物,最后却能统一天下,开创210年汉朝基业。项羽出身楚国名将世家,英勇神武,军事才能一流,战功赫赫。最后却在垓下之战,被韩信”十面埋伏“,落得个乌江自刎的凄惨下场。刘邦和项羽最终的结局,可谓一个天堂,一个地狱。那我们不妨

  • 张仪:我有一个拙劣的计谋,愿意奉献给大王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张仪个人简历,宋留根妻子张仪,张仪大婚秦王去闹新房

    张仪在秦惠王下为臣,提出并施展连横战略,为秦国出生入死,两度出任相国。秦惠王去世,秦武王继位。秦武王为太子时就不喜欢张仪,张仪之前与大臣们关系也不融洽。于是近臣诋毁张仪,对秦武王说:“张仪对先王不忠诚。”不忠是做臣子的大忌,大臣们为秦王赶走张仪找到最佳理由。“齐让又至”。话还没说完,齐国的使者来了。

  • 刘邦嫡系刘盈一脉被灭,这其中到底牵扯了什么秘密?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先说刘邦统一全国,汉帝国建立后,刘邦有两大威胁,两大烦恼。两大威胁分别是异姓诸侯王和功臣势力,让他烦恼的是自己快顶不住了,而太子刘盈太软弱了。随着项羽自刎乌江,汉帝国的矛盾由外到内,八个异性王虎视眈眈,随时有取刘而代的可能,所以刘邦将手中的剑指向了异姓诸侯王,齐王韩信、韩王信、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

  • 彩!秦国崛起离不开他们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一、商鞅[var1]“公如青山,我为松柏”,商鞅与秦孝公的君臣情谊让人心生向往。作为战国时期法家代表人物,秦国的强大几乎完全建立在商鞅变法的基础上,实行军爵制、废井田、开阡陌、推行县制、统一度量衡等法令逐批推行,君臣共同克服老贵族对变法的阻挠,为后世秦国崛起打下坚实基础。二、张仪[var1]提到纵横

  • 刘恒与窦漪房:天上掉下一个大汉王位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代王刘恒窦漪房,美人心计窦漪房和刘恒吻戏,窦漪房和刘恒的历史简介

    窦漪房年幼时,父亲以捕鱼为生,用微薄的收入来养活她和他的两个兄弟。他们一大家子的最大快乐莫过于看见父亲拎着几条大鱼回来,日子虽苦,但一家人能在一起就是幸福。不幸的是父亲在捕鱼时溺水而死,而母亲又早逝,兄弟三人只能靠亲戚乡亲接济下勉强生活。后来窦漪房被吕后选进宫做侍女,因为窦漪房聪明能干,吕后决定培养

  • 屈原的一生,被流放2次长达20多年之久,爱国之心依然不改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时间回到公元前278年,秦国攻打楚国,楚国都城郢都被攻破,楚顷襄王和权贵们仓皇逃逸。62岁的他,在得到这个消息后,满怀忧愤,彻底绝望了,五月初五这天,他在汨罗江畔抱石投江。后来,人们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过端午节,吃粽子,划龙舟,以此表达对他的深刻缅怀和崇高敬意。他就是屈原,

  • 历史趣闻|为什么说王莽是穿越回去汉朝的?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王莽,生于公元前45年,逝于公元23年,字巨君。新显王王曼长子,西汉孝元皇后王政君的侄子。篡夺皇位,新朝开国皇帝。王莽作为西汉外戚王氏家族的重要成员。古代史学家以正统的观念,认为其人虽然谦恭俭让、礼贤下士,实际上却是沽名钓誉之辈,在朝野素有威名。西汉末年,在汉哀帝早亡、皇权旁落的情况下,王莽趁机窃取

  • 屈原:说真话,办实事,比不上小人几句话,问题到底出在哪?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屈原必背古诗10首,屈原是哪里人,端午节和屈原的故事

    从此人间有了端午节,也有了他历久弥新的传说。[var1]这个人就是楚国贵族之后三闾大夫屈原。史书上有记载,屈原小的时候非常聪慧,见多识广,文采斐然。后来进入仕途,内外都是一把好手,对内,他是协助君王制定政策的大臣,是谋略家,对外,他负责接待各国的来访者,是外交官。这样一个有才华并深得君王信任的大夫,

  • 屈原投江自尽殉了楚怀王,第二个楚怀王葬身鱼腹,像是回报了屈原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楚怀王之死,楚怀王与屈原的故事,楚怀王叫什么名字

    一次上当受骗没关系,楚怀王竟然答应秦国的又一次鬼话,亲身赴秦,讨要那600亩地[捂脸]果然如屈原所说,被秦国扣留、关押。不过被扣留的楚怀王还算有点骨头,怎么也不同意秦国要挟割地的要求,最后屈死秦国。[var1]国王客死他乡,楚人甚哀之,所以当时人说“楚虽三户,亡秦必楚”。我们楚国人就是埋汰得最后只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