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孙坚想要吃糖,却无意间成了东郭先生-三国很有趣(26)

孙坚想要吃糖,却无意间成了东郭先生-三国很有趣(26)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3786 更新时间:2024/2/6 11:45:15

卓谓长史刘艾曰:“关东军败数矣,皆畏孤,无能为也。惟孙坚小戆,颇能用人,当语诸将,使知忌之……”——《资治通鉴》

这句话的信息量很大,比较主要的有三点:其一,关东诸军败了很多次,也就是说,不止汴水与河阳津;其二,孙坚真正讨伐董卓时,其他诸侯已经畏惧不前;其三,董卓骂孙坚为“小戆”……

“小戆”这个词,在不同语境里有不同的解释。听说山东朋友用“小戆”表示称赞,而上海话中,“戆大”是“傻瓜”的意思,不知生于豫州、长于凉州的董卓,他的用意为何,也可能是记录者所改。至于我个人,习惯将其翻译成“小傻瓜”。

后世称孙坚为“江东猛虎”,“虎”这个字,在东北有“二”、“傻”的意思,与“戆”刚好匹配。我常常感叹,中国的语言实在是博大精深,国际通用语不是中国话,那是世界的损失,当然,听不懂方言、甚至有些已经被遗忘,这也是咱们自己的损失……

好啦,咱们言归正传,通过讲述孙坚的行为,聊一聊这头猛虎,在真正开始讨伐董卓之前,都干了哪些事,又帮助了哪些敌人。

一、帮董卓减少威胁

190年正月,关东诸侯起兵讨伐董卓,明面上只有“十一路”,其实还有很多诸侯,或者说是地方官员,想要参与其中,比如孙坚。

孙坚在讨伐“句章之乱”、“黄巾之乱”、“西凉之乱”等过程中,都曾立下赫赫战功,这家伙不仅有他祖宗孙武的韬略,还兼具楚霸王项羽的勇猛,而且手下的将士,都是沙场里摸爬滚打出来的,这比曹操、鲍信等人刚刚招募的新兵要强上百倍。

董卓乱汉,孙坚捶胸顿足,埋怨张温当年不听自己的劝告,才惹来了今日之祸。

所以,当听到有人起兵讨伐董卓时,孙坚决定领兵出征。只是长沙为荆州一郡,所以他的行动,要得到荆州刺史王睿的许可。由于废史立牧的推行,以及刺史职权的变更,看似级别不高的刺史,实际已经成为了各州的一把手,这就是命。

其实,王睿也有意讨伐董卓,而且这个家伙很有能力,还刚刚与孙坚一起拿零陵、桂阳二郡的叛贼练过手,成绩相当出色,至少比以“清谈”著称的孔伷等人靠谱得多,如果他能加入,先不说南阳的袁术会不会搞事,单单这阵容,便远超“酸枣帮”和“冀州派”。

可惜,在袁术搞事之前,王睿已经因为性格,给自己惹来了大麻烦。

王睿为人清高,与很多人尿不到一个壶里,尤其看不起孙坚这种“粗人”,共事时,对孙坚的鄙夷有目共睹。

或许碍于孙坚勇武,王睿不愿公开翻脸,但对武陵太守曹寅,便没那么客气,甚至扬言要在讨伐董卓之前,先杀掉他。

或许是曹寅倒霉吧,因为荆州的治所在汉寿,属武陵郡内。关羽所封的汉寿亭侯,就在这个汉寿县。当然,《南齐书》说王睿为刺史时,治所在南郡的江陵,其实两地相隔不算太不远,对于变更治所的案例也是非常多的。

曹寅不似孙坚,但胆子也是非常之大,面对死亡威胁,竟然伪造了一份光禄大夫温毅(这名字霸气)的檄文。

寅惧,诈作按行使者檄移坚,说睿罪过,令收,行刑讫,以状上。——《资治通鉴》

我想,孙坚或许知道曹寅想借自己这把刀捕杀王睿,但既然受过气,便无所谓檄文的真假。于是,孙坚率兵袭击王睿,一场犹如酸枣帮的内讧,即将上演。当然,此时兖州刺史刘岱,可能还在与东郡太守桥瑁喝酒畅谈吧。

每每提到董卓,我都想感叹,这家伙的命实在太好了,如果不是“作”到了头,恐怕汉家的天下,将会姓董。

二、给刘表提供机会

孙坚假扮成士兵,跟随大部队来到城下,谎称求取军饷,王睿财大气粗,根本没在意,一边下令开库藏,一边说:“刺史岂有所吝?”

其实从这个角度看,王睿除了清高、自大之外,还是很好的一个人。纵观反董联军主要的“两大战区”,酸枣帮吃喝玩乐、冀州派韩馥减粮,如果王睿真的能参与讨伐董卓,恐怕将是最有作为的诸侯之一。

兵进及楼下,叡见坚,惊曰:“兵自求赏,孙府君何以在其中?”坚曰:“被使者檄诛君。”叡曰:“我何罪?”坚曰:“坐无所知。”——《吴录》

“坐无所知”,意思是说,你的罪名就是“不知道自己犯了什么罪”。这是不是很像情侣吵架?女孩子常会对男朋友说:你连自己错哪儿了都不知道,这就是最大的错!

事已至此,王睿只能认命,但他想死得体面一些,于是用小刀刮下金屑,混在酒里,一饮而尽。《本草纲目》中有介绍:毒金即生金,出交广山石内,赤而有大毒,杀人,炼十余次,毒乃已。

王睿自杀之后,荆州一把手的位置出现空缺,董卓随即上书,派刘表赴任,从而引出了一段“刘景升走马入荆州”,或者叫“单骑入宜城”的好戏,这场戏咱们先放一放,只说

成为荆州之主的刘表,摆下鸿门宴,诱杀宗贼五十五人,致使各郡官员及群寇谈之色变

其实刘表是个不折不扣的狠角色,他在《三国演义》中的形象,与历史完全是两副模样。此外,在刘表着手收拾除南阳之外的荆州各郡时,以假檄文骗孙坚杀王睿的曹寅,主动弃官,从此下落不明。

荆州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同时也是富庶之地,要啥有啥,包括危险与利益。公元195年,刘表开立学官,也就是学业堂,其规模相当之大,有“汉末最高学府”的美誉,讲授的儒士多达三百余人,名儒甚至包括水镜先生司马徽,而有名的学生也很多,包括诸葛亮。

死了一个王睿,成就了一个刘表,或许是为报袁术阻挠自己赴任的仇,刘表开始联合袁绍,在两兄弟相互争斗的过程中,孙坚死在了刘表手下大将黄祖的手里。

三、为袁术北战南征

逼死王睿之后,孙坚收编了他的部队。

对于这种行为,群雄们是如何看待的呢?就像在刘岱杀死桥瑁之后,袁绍公然说刘岱是自己的老师一样,同在荆州的袁术听说孙坚逼死了王睿,不仅没有谴责,反而表奏孙坚假中郎将,也就是代理中郎将,当然,这就是走走形式,董卓可不会批。

这样一条“致富之路”的确好走,孙坚因此得人得名,产生“再捞一笔”的想法也无可厚非,当然,也可能是为回应袁术,所以他准备再找一个人的麻烦,而那个被盯上的倒霉蛋,正是南阳太守张咨。

坚到南阳,移檄太守请军粮。咨以问纲纪,纲纪曰:“坚邻郡二千石,不应调发。”咨遂不与。——《献帝春秋》

张咨也算是个奇人,说他胆子大吧,竟然任由袁术在自己的眼皮底下发展壮大,说他胆子小吧,孙坚手握数万兵马向自己要粮,他居然一口回绝,理由是两人同为太守,孙坚无权调拨军粮。那么无视袁术也就好理解了,多半是四世三公的头衔他惹不起。

张咨似乎没有注意到孙坚逼死王睿的真正原因,所以接下来发生的事,于张咨来说并不冤。

坚以牛酒礼咨,咨明日亦答诣坚。酒酣,长沙主簿入白坚:“前移南阳,而道路不治,军资不具,请收主簿推问意故。”咨大惧欲去,兵陈四周不得出。有顷,主簿复入白坚:“南阳太守稽停义兵,使贼不时讨,请收出案军法从事。”便牵咨于军门斩之。——《三国志》

对于这一过程,《吴历》的说法则有所不同:

初坚至南阳,咨既不给军粮,又不肯见坚。坚欲进兵,恐有后患,乃诈得急疾,举军震惶,迎呼巫医,祷祀山川。遣所亲人说咨,言病困,欲以兵付咨。咨闻之,心利其兵,即将步骑五六百人诣营省坚。坚卧与相见。无何,卒然而起,按剑骂咨,遂执斩之。——《吴历》

总之,张咨被杀之后,郡中震栗,对于孙坚,无求不获。

孙坚来到鲁阳,与袁术合兵,袁术则再表孙坚行破虏将军,领豫州刺吏,也正是从此时起,孙坚有了“孙破虏”的称号。

南阳太守被杀,这东汉第一大城,便完完全全地归属于袁术。那么,太守的位置由谁来接任呢?其实有袁术在,恐怕谁也不敢来。但

不知刘表是否故意,居然上表朝廷,推荐袁术为南阳太守

有朋友认为,刘表此举是为讨好袁术,只是我更倾向于“戏弄”一说,因为南阳为荆州一郡,刘表的做法,无疑是让袁术给自己当小弟,而且实际上,南阳已经属于袁术,那么在得知刘表的行为后,袁术会高兴吗?恐怕吃了他的心都有吧。

无论是《资治通鉴》等史料,还是后世评说,似乎都认为孙坚在此时成了袁术的马仔,这一点以后有机会再探讨,但不可否认的是,孙坚出兵讨伐刘表,明面上的理由是袁术与刘表交恶,而孙坚,也正是死在了这场争斗中。

由此可见,孙坚在讨伐董卓之前,逼死王睿、计杀张咨,看似为自己争得了人马钱粮,却无意间帮助了三匹狼,好似马中锡所著《中山狼传》中的东郭先生。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赵括:还怪我纸上谈兵?怎么就不怪用我的人呢?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赵括自幼学习兵法,也是个天才少年,讲起兵法来天下没几个人说得过他,连他父亲都说不过他。但他身为官二代,没吃啥苦,也没打过什么仗,所以他父亲一直不看好他,认为赵括一旦带兵打仗,一定会坑害军队。[var1] 赵孝成王四年,上党被秦国攻打,太守冯亭守不住上党,就想把上党交给赵国,自己好免除祸端。赵孝成王没

  • 小时候希望诸葛亮取代扶不起的阿斗,长大后知道这根本不可能发生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接受托孤后的诸葛亮,以兴复汉室为目标,七出祁山北伐中原,无奈此次功亏一篑,除了北方曹魏太过强大外,蜀汉朝廷内部也经常出现拖北伐后腿的情况。诸葛亮在世的时候,刘禅事事都听从诸葛亮的安排,支持他的北伐事业,尊称诸葛亮为相父,一副唯唯诺诺的样子。等待诸葛亮病亡之后,刘禅开始了总揽朝政,亲信宦官黄皓,朝政开

  • 广西传奇55:舜帝为什么要南巡?最后来到岭南的梧州?还引来屈原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上联:讲东讲西讲古仔下联:写南写北写传奇横批:阿威执笔[var1]舜帝陵迷踪第十三集:舜帝为什么要南巡?前言学历史的人都知道“禅让制”。尧让于舜,舜让于禹。从禹之后就变成了“世袭制”。往大了理解,“禅让制”是“公天下”;“世袭制”是“家天下”。这个“家天下”也从大禹开始,一直到清朝末年。伴随了我国几

  • 如果没有刘邦,项羽是否能建立像汉朝一样的统一的王朝?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刘邦为什么打败项羽建立汉朝,汉朝和项羽的关系,刘邦比项羽大几岁

    刘邦和项羽,是千百年来家喻户晓的人物。刘邦出身底层农民,流氓、混混、痞子一类的人物,最后却能统一天下,开创210年汉朝基业。项羽出身楚国名将世家,英勇神武,军事才能一流,战功赫赫。最后却在垓下之战,被韩信”十面埋伏“,落得个乌江自刎的凄惨下场。刘邦和项羽最终的结局,可谓一个天堂,一个地狱。那我们不妨

  • 张仪:我有一个拙劣的计谋,愿意奉献给大王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张仪个人简历,宋留根妻子张仪,张仪大婚秦王去闹新房

    张仪在秦惠王下为臣,提出并施展连横战略,为秦国出生入死,两度出任相国。秦惠王去世,秦武王继位。秦武王为太子时就不喜欢张仪,张仪之前与大臣们关系也不融洽。于是近臣诋毁张仪,对秦武王说:“张仪对先王不忠诚。”不忠是做臣子的大忌,大臣们为秦王赶走张仪找到最佳理由。“齐让又至”。话还没说完,齐国的使者来了。

  • 刘邦嫡系刘盈一脉被灭,这其中到底牵扯了什么秘密?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先说刘邦统一全国,汉帝国建立后,刘邦有两大威胁,两大烦恼。两大威胁分别是异姓诸侯王和功臣势力,让他烦恼的是自己快顶不住了,而太子刘盈太软弱了。随着项羽自刎乌江,汉帝国的矛盾由外到内,八个异性王虎视眈眈,随时有取刘而代的可能,所以刘邦将手中的剑指向了异姓诸侯王,齐王韩信、韩王信、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

  • 彩!秦国崛起离不开他们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一、商鞅[var1]“公如青山,我为松柏”,商鞅与秦孝公的君臣情谊让人心生向往。作为战国时期法家代表人物,秦国的强大几乎完全建立在商鞅变法的基础上,实行军爵制、废井田、开阡陌、推行县制、统一度量衡等法令逐批推行,君臣共同克服老贵族对变法的阻挠,为后世秦国崛起打下坚实基础。二、张仪[var1]提到纵横

  • 刘恒与窦漪房:天上掉下一个大汉王位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代王刘恒窦漪房,美人心计窦漪房和刘恒吻戏,窦漪房和刘恒的历史简介

    窦漪房年幼时,父亲以捕鱼为生,用微薄的收入来养活她和他的两个兄弟。他们一大家子的最大快乐莫过于看见父亲拎着几条大鱼回来,日子虽苦,但一家人能在一起就是幸福。不幸的是父亲在捕鱼时溺水而死,而母亲又早逝,兄弟三人只能靠亲戚乡亲接济下勉强生活。后来窦漪房被吕后选进宫做侍女,因为窦漪房聪明能干,吕后决定培养

  • 屈原的一生,被流放2次长达20多年之久,爱国之心依然不改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时间回到公元前278年,秦国攻打楚国,楚国都城郢都被攻破,楚顷襄王和权贵们仓皇逃逸。62岁的他,在得到这个消息后,满怀忧愤,彻底绝望了,五月初五这天,他在汨罗江畔抱石投江。后来,人们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过端午节,吃粽子,划龙舟,以此表达对他的深刻缅怀和崇高敬意。他就是屈原,

  • 历史趣闻|为什么说王莽是穿越回去汉朝的?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王莽,生于公元前45年,逝于公元23年,字巨君。新显王王曼长子,西汉孝元皇后王政君的侄子。篡夺皇位,新朝开国皇帝。王莽作为西汉外戚王氏家族的重要成员。古代史学家以正统的观念,认为其人虽然谦恭俭让、礼贤下士,实际上却是沽名钓誉之辈,在朝野素有威名。西汉末年,在汉哀帝早亡、皇权旁落的情况下,王莽趁机窃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