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唐代功臣号品阶独立趋向研究

唐代功臣号品阶独立趋向研究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2134 更新时间:2024/1/27 12:42:43

功臣,便是指为一个国家或民族做出贡献之人;中国历史上下五千年,历朝历代都有着诸多功臣,而这些功臣之中,尤其以开国功臣的地位最高,因为他们这批功臣是创造一个王朝的从无到有!

但是“功臣”只是一个笼统的词语,并不是皇帝的封赐,古代皇帝对功臣的封赐是爵位或官职,但是历史在发展,所以在唐朝中后期之后,开始对功臣实行封赐“功臣号”,让功臣号逐渐形成一个独立的品阶!

今天就是对唐代功臣号品阶独立趋向研究!

唐朝何时开始赐封“功臣号”

1,认为最早是始于唐高宗时期

其实关于这个说法,也不能说是完全错误的,只能说在唐高宗李治时期,所谓“功臣号”的赐封制度并没有诞生,连雏形都算不上,充其量就是一个口头上的尊称。

例如把唐高祖李渊的开国功臣们都称之为“武德功臣”,接着把跟随李渊从太原起兵的将士们尊称为“太原元从”,后来又把贞观年间跟随李世民的功臣们称之为“贞观功臣”,实际上跟随李世民的诸多大臣也是开国功臣。

但是根据公元618年李渊登基之后所下的诏书,在文中并没有对任何一人赐封“功臣号”,只是列举儿子李世民、尚书右仆射裴寂等都立下大功之人,全篇诏书没有提及“功臣号”!

因此可以清楚地得知,在唐高祖李渊时期和唐太宗李世民时期都没有对大臣封赐“功臣号”,之所以会这样认为,是源于唐高宗李治时期,专门把从太原起兵以及武德年间、贞观年间的功臣都给他们一个口头上的划分,所以在历史上有些许记载,这才有人认为是唐高宗李治时期就开始了。

2,实际上是唐玄宗时期开始的

其实在史学界关于唐朝“功臣号”赐封的起始时间有着很多看法,但是综合起来一看,真正开始的阶段就是唐玄宗李隆基的开元年间。

根据宋朝初期的孙逢吉所著写的《职官分纪》信息显示,早在唐玄宗开元年间就赐大臣“开元功臣”封号,关于这个史料信息在《宋史职官志》中也有记载,但是对于“开元功臣”的称号说法存在异议,因为在《资治通鉴》注引宋白所说:“唐玄宗因为平定内乱,所以特意赐卫士葛福顺等十数人为唐元功臣。”

所以唐玄宗时期正确的功臣号是“唐元功臣”,同时确定在唐玄宗李隆基开元年间开始对功臣进行专属“封号的赏赐。

唐玄宗这次的“功臣号”赐封,源于在登基之前平定韦皇后和安乐公主的内乱,其实更多是李隆基标榜自己的一个政治信号,表示自己的功劳仅次于开国,证明自己是唐太宗之后一位伟大的君王,所以才开创这个“功臣号”来给自己树立更优秀的政治形象!

3,在唐德宗之后逐渐形成一个惯例

公元779年,唐代宗李豫驾崩,皇太子李适继位,是为唐德宗,唐德宗继位之后也是希望励精图治,成为唐太宗那样的君主,因此看着安史之乱后的唐朝已经开始不断诞生割据势力,所以唐德宗李适决定对割据势力下手。

在他一连串的政策之下,于公元783年,爆发““泾原兵变”,而叛乱的泾原军很快就攻占长安,唐德宗李适提前出逃,在奉天(今陕西乾县)暂时安定下来,然后依靠大将李晟、浑瑊等人的拼死战斗,最终完成平乱。

当唐德宗李适重新回到长安时,深知自己的死里逃生是身边诸多大臣的功劳,于是李适开始论功行赏,对这次兵变中的将士赐封“奉天定难功臣之号”,而且这次赐封的人数是唐朝最多的时期,所以之后,在唐朝官方形成一个惯例,让“功臣号”逐渐走向独立的朝廷赏赐品阶!

唐朝赐封“功臣号”的缘由

1,现实情况所需要

通过前面对“功臣号”起始时间的了解,可以发现这些被赐封“功臣号”之人都是在唐朝危急关头,挺身而出,帮助唐朝皇帝平定政治之乱,相当于为唐朝的国运续命,这样的功劳是非常大的,理应封赏。

这个是历朝历代对有功之臣必须要做的事情,所有皇帝都不会吝啬这一点,所以从这个角度看来看,“功臣号”的赐封只是赏赐中的某一项内容而已,并没有什么特殊的地方。

2,皇帝复杂政治心理的需要

在古代,绝大多数皇帝在登基之后,心中都是有着自己的人生理想,都想着自己能成为一代明君,但是面对一个国家的管理和发展,这样的目标变得很难实现,所以当皇帝的人会想办法从其他的角度来标榜自己。

例如前面提到唐玄宗李隆基就是这样的心理,他看着唐朝从贞观盛世、永徽之治,即便是武则天时期也被历史称之为“贞观遗风”,但是武则天的夺位,让唐朝进入到一个大变数阶段,唐朝随时会万劫不复,不过因为神龙政变和武则天的退让,又再一次恢复李唐天下;

可是这个时候的唐朝陷入无比尴尬的境地,即唐中宗李显能力太平庸,先是干掉神龙政变的功臣,接着让韦皇后参与朝政,然后看着韦后与武三思等人合谋,导致自己死于非命,从而引发韦后和女儿安乐公主的叛乱。

这时李隆基成为关键先生,带领手下和太平公主合作,平定了叛乱,拥护自己老爹唐睿宗李旦继位,但是李隆基姑姑太平公主同样梦想当女帝,也发动了叛乱,再次被羽翼丰满的李隆基平定!

这唐朝一连串的危机,都是李隆基一手平定的,这让年纪轻轻的李隆基产生一种前所未有的感觉,让他认为自己将来一定是唐朝的圣贤君主,会被后世歌功颂德;

因此他心中在考虑对功臣的赏赐应该要独创一个封号出来,这样体现自己成为圣贤君主的好开端。

3,笼络人心并给大臣们一个前所未有的体验感

一般在古代对大臣论功行赏之时,赐封的内容都是爵位和高官厚禄,而什么样的赐封让大臣们会瞬间想到“谥号”,这个是大臣们去世之后才有的至高荣耀,而“功臣号”的开创,让大臣们就会有一种前所未有的荣誉体验感。

毕竟皇帝赐封的是一个前所未有的称号,他们在心中会更加的有动力,“谥号”是大臣去世之后朝廷对他的盖棺论定,属于一生最高的荣誉,而唐玄宗的“功臣号”让大臣们觉得自己在活着之时就能享受到至高荣耀,他们对唐玄宗的感恩之情将是无以复加!

这个比较也许觉得有些难以接受,但是在古代的大多数的大臣们心中,生前死后的名声和荣誉是他们一生的追求!至于唐朝后面的皇帝他们的对“功臣号”的封赐就是在继承唐玄宗的做法而已!

唐朝的“功臣号”逐渐成为独立的品阶

在唐玄宗之前,是没有“功臣号”的赐封,但是在唐玄宗时期对大臣们赐封“功臣号”之后,这个“功臣号”也不是简单的一个封号而已,还拥有很多附加福利。

例如赎刑权,是指拥有功臣号的大臣在触犯刑法之后,享有凭功劳赎罪的权益,这一点在前面提到的葛福顺身上体现得比较明显,葛福顺本来在获封“唐元功臣”之后,一路高升,但是因为被一次谋反大案所牵连而遭受贬官,但是在古代的谋反大案都是要被抄家灭族的。

而葛福顺只是贬职,这个一是看出葛福顺的确只是被动地遭受牵连,并没有真正参与,二是拥有“功臣号”的荣誉在身,所以从轻发落!

例如荫封子孙权,是指凡是赐封“功臣号”的大臣,他的子孙后代同样享受一定的政治福利和政治待遇,其中根据史料的记载,唐肃宗下诏:唐元功臣身亡后,其子孙每个人加一阶。

如果这个功臣是节度使以下的将士,并且是在三品以下,赐予其子一个官职等等,例如还有享受物赐权、差役优待权、给复权、赐授职官爵禄权等政治待遇。

这些政治权益的体现,逐渐与其他爵位和官职有着相同的政治福利,加上唐玄宗之后的皇帝对功臣赐封“功臣号”成为一种惯例,所以促使功臣号实现品阶化。

功臣号真正品阶化是在唐朝的末期,刚开始只是以“职事品加功臣号”的形式出现,这个时候的功臣号还是要依附于职事品,主要是方便朝廷对功臣的等级进行区分,以便进行赏赐。

后来演变成以“功臣号”的字数及用词来彰显其品阶地位,例如唐昭宗被宦官囚禁,最后是孙德昭、周承诲、董彦弼帮助唐昭宗解困,于是这三人被赐封为“扶倾济难忠烈功臣”;

又例如朱温获封“回天再造竭忠守正功臣”,而手下的将士获得的功臣号字数就要短一些,因此字数越多品阶就越高,而且字数以外,还有用词越高大上,地位越高,一般就是从字面意思就能理解获封“功臣号”的功臣有多大功劳!因此经过唐朝一百多年的发展,到五代十国和宋朝则成为一个赐封制度。

综上所述,唐朝的“功臣号”从唐玄宗开始,因为在赐封“功臣号”之外,还有相应的政治福利,加上历代皇帝的推崇和应用,即便是随便一句话在这样的背景下,都能成为一个朝廷规制,更何况是“功臣号”这样的大事!

因此经过唐朝一百多年的发展,很自然地成为唐朝的一种制度,对后世几百年都有着重大影响!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电影《满江红》“五大硬伤”,岳飞之死另有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中国人大多有历史癖,岳飞精(尽)忠报国的故事早已家喻户晓。今年春节我跟很多人一样,奔着张艺谋及沈腾、张译、岳云鹏等一帮当红明星的名头走进了电影院。但看完《满江红》令人大跌眼镜,我认为主要有“五大硬伤”:一是英雄的历史不应被戏说。岳飞精忠报国的故事早经深入人心,请沈腾、岳云鹏等一帮笑星来演绎历史不够严

  • 宋朝为什么军事战斗力这么弱?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俊杰说青史2023-01-26 11:41山东已关注游牧民族胜多败少的必然性来源于三方面物质因素:地理环境的战略优势,粗糙的社会结构,训练有素的骑兵。首先,游牧生活在军事上有利。畜牧业的生产生活居无定所,在物资生产上不受战乱影响、不局限于具体地理方位。而农耕社会则以土地为主要生产资料,需长期定居精耕

  • 司马炎与司马攸的夺嫡之争(一)-司马昭心软留下的祸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司马炎除掉司马攸,司马昭真的是被司马炎毒死的吗,司马昭和司马炎谁更厉害

    夺嫡之争,是古代历朝历代不断出现消除不了的皇家子弟之间的政治斗争。翻开二十四史,随便找一个朝代,大一统时期的也好,分裂时期的也好,只要这个皇帝有二个以上的儿子,包括养子,几乎无一例外地会发生夺嫡之争。只有一种情况没有,就是这个皇帝只有一个活着的儿子,如清咸丰皇帝死时就只有载淳这一个儿子,没人和他争,

  • 宋高宗下达一道诏令解除“蔡京、童贯、岳飞、张宪子孙家属”羁管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崇宁二年(1103),也就是宋徽宗与蔡京立起元祐党禁碑的那一年,已经三十六、七岁的姚氏在今天河南安阳汤阴生下第五个儿子岳飞,不过因黄河决口姚氏抱着尚未满月的岳飞在巨瓮中漂流的故事也是子虚乌有。据说岳飞的家中本来也有瘠田数百亩,有过比较殷实的生活,但不知天灾人祸,岳飞年龄稍大便不得不背井离乡出外谋生。

  • 给岳飞平反,整整用了65年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转载 菜根谭视界2023-01-27 20:30河南已关注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十月,南宋朝廷颁布了一道语义异常含糊的诏令:“蔡京、童贯、岳飞、张宪子孙家属,令见拘管州军并放令逐便”。此时,距离岳飞张宪冤狱遇害,已整整二十年。这也是南宋官方在岳飞案后首次做出带有平反迹象的举措。01但这又远不是什

  • 唐德宗李适半生清醒半生醉的糊涂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李适是代宗的长子,在代宗的时候被封为雍王,出任天下兵马元帅,在破史朝义和收复洛阳的时候都有建树。公元779年,唐代宗病死,李适即位。当时的唐朝已经呈衰弱趋势,安史之乱已经让唐王朝元气大伤,虽然代宗任用了刘延改革,但是因为代宗的死没有进行到底。经济与政治的双重危机,加重了藩镇的自由状态。很多地方已经处

  • 《满江红》真是岳飞写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满江红》真是岳飞写的吗? 转载 原创 张宏杰公号 张宏杰讲历史 2023-01-27 10:12#满江红1个 一《满江红》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名作。但是,近代以来,陆续有著名学者提出疑问,认为这首词不是岳飞所作。第一个提出疑问的是著名语言学家,民国时期中央研究院院士余嘉锡(1884年——1955年)。

  • 四海之内皆兄弟:李世民的家天下,与唐初的民主萌芽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李世民的治国之道,李世民为什么能当君臣典范,唐太宗李世民如何治理国家

    重人而轻物,这是李世民不同于杨广的关键一点,也是他成功的密钥。一、四海一家与突厥人签订了临时和平协议后,李世民得以在刚刚到手的皇位上,安心整顿内政。他没有因突厥人暂时的退却而放松警惕,因为突厥是由一众草原游牧部落组成的军事利益集团,既然唯利是图,必然见利而忘义,不会因盟约而放弃对中国的侵扰。所以,李

  • 用臭鞋底子殴打秦桧跪像,是精忠报国还是小丑跳梁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發”,搞错这种高中学生都知道的汉字常识,实在不应该是一部所谓历史剧应该犯的错误,而我们在历史剧的制作上,向来粗糙,历史的真相到底是什么,恐怕一时半会难以说清,这需要历史学家皓首穷经,去用毕生心血钻研。且不去讨论复杂的历史疑云。说说人们看完这部贺岁电影后的一些离奇行为,简直让人大跌眼镜。据说很多地方有

  • 唐宣宗李忱:大智若愚的中兴之主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唐宣宗的影视形象毫无存在感的皇子唐宣宗李忱是唐宪宗的儿子,是为宫女所生,故在皇族当中地位低下。一个哥哥(唐穆宗),三个侄儿(唐敬宗、唐文宗、唐武宗)都是皇帝。唐宣宗从小内向木讷、呆头呆脑、寡言少语、装傻充楞。中晚唐时期的宦官势力强大,甚至可以决定废立皇帝。唐武宗对李忱起了杀心,派人暗杀他。幸亏忱福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