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北宋李师师的一生到底有多少男人为其痴迷?

北宋李师师的一生到底有多少男人为其痴迷?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3290 更新时间:2024/1/16 8:05:41

关于她的故事,散见于各种史籍、笔记、话本、小说中,如《三朝北盟会编》、《东京梦华录》、《贵耳集》、《墨庄漫录》、《浩然斋雅谈》、《宣和遗事》、《李师师外传》中均曾提及。但这些记载并不详尽,而且往往传闻异辞,甚至互相抵牾。宋以后的小说、戏曲虽不乏以李师师为题材者,但多是根据这些记载敷衍铺张而成,李师师的形象逐渐扭曲变形。

特别是《水浒传》,将李师师扯进了政治斗争的漩涡。百回本第七十二回“柴进簪花入禁院,李逵元夜闹东京”描写了宋江为讨得一纸招安诏书,不惜走李师师的门路,对其深加结纳的故事。作为四大名著的《水浒传》,流传甚广,更是将李师师成为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人物,在人们的记忆中留下了一个不甚光彩的形象。

不过, 历史中的李师师和宋徽宗究竟有无交往至今尚存争议。

据考证,北宋历史上曾有过两个李师师。

第一个李师师,约出生于公元1062年左右,是一个工匠的女儿,4岁时父母先后去世,被开妓院的李妈妈收养,天生一副美声唱法的好嗓子,15岁就成为色艺俱佳声盖京城的名妓。青年时期曾先后与北宋著名词人张先晏几道秦观周邦彦等人交游。

张先为李师师留下了一首《师师令》风靡百代。自此以《师师令》为规为矩创此词牌。

香钿宝珥。拂菱花如水。学妆皆道称时宜, 粉色有、天然春意。蜀彩衣长胜未起。纵乱云垂地。都城池苑夸桃李。问东风何似。不须回扇障清歌, 唇一点、小於珠子。正是残英和月坠。寄此情千里。

晏几道是晏殊的儿子。有宋一朝,大晏小晏,家喻户晓。“三日一小晏,五日一大晏”的口头禅,说尽父子词坛风流。晏几道为李师师作《生查子》,凭借此词的风靡传唱,李师师名压群芳,风头无两。

远山眉黛长,细柳腰肢袅。妆罢立春风,一笑千金少。 归去凤城时,说与青楼道。遍看颍川花,不似师师好。

秦观,苏门四学士之首,北宋最大的婉约词家。早年李师师风头最甚之时,秦、李过从甚密,一度传闻二人山盟海誓有白首之约。秦观为李师师写下一首《一丛花》,才子佳人,却奈何天命难违,纵使痴情也是枉然。

年时今夜见师师, 双颊酒红滋。疏帘半卷微灯外, 露华上、烟袅凉飔。 簪髻乱抛, 偎人不起, 弹泪唱新词。佳期谁料久参差, 愁绪暗萦丝。 想应妙舞清歌罢, 又还对、秋色嗟咨。惟有画楼, 当时明月, 两处照相思。

周邦彦,北宋最权威最负盛名的词人,当时是朝廷音乐机构的首脑。他的每一首词,都是不可多得的佳作。他与李师师交往亲密,为其《洛阳春》《少年游》,作风雅绝伦,每按谱制曲,则琴瑟和谐。据载,周邦彦触犯权贵遭贬,离京前与李师师话别,李师师吟唱周邦彦所作《兰陵王》,泪流满面,泣不成声。

柳荫直, 烟里丝丝弄碧。隋堤上, 曾见几番, 拂水飘绵送行色。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长亭路, 年去岁来, 应折柔条过千尺。闲寻旧踪迹, 又酒趁哀弦, 灯映离席。梨花榆火催寒食。愁一剪风快, 半篙波暖, 回头迢递便数驿, 望人在天北。凄恻, 恨堆积。渐别浦萦回, 津堠岑寂。斜阳冉冉春无极。念月榭携手, 露桥闻笛。沈思前事, 似梦里, 泪暗滴。

第二个李师师约出生于公元1090年左右。

喜好奢侈、追求声色犬马生活的宋徽宗慕名而来,微服私行以大商人赵乙的身份和李师师见面,等了许久才姗姗而至的李师师在皇帝眼里“不施脂粉,衣绢素,无艳服”,“如出水芙蓉”,态度非常傲慢,对来者似乎不屑一顾,连招呼都没打,尽管“商人赵乙”礼意不薄。李师师与宋徽宗的第二次交往是她已知来者的身份是至高无上的皇帝时,却依旧以淡雅素洁的妆容迎接圣驾,和浑身打颤、四处躲藏的李妈妈相比,她态度从容,坦然自若,丝毫没有受宠若惊之状。

两次会面让徽宗彻底被李师师迷住,为了便于和李师师幽会,徽宗令人从艮岳专门修筑暗道,这样一来两人有了频繁的往来,李师师因此得到的赏赐价值不下10万两白银。宋金交战,河北告急,师师把皇帝的赏赐悉数捐入官府,来资助河北的军饷,然后自己出家做女道士。金兵攻破汴京,金主帅久闻师师大名,卖国贼张邦昌投其所好,把李师师抓住献给金营。李师师誓死不从,吞簪气绝而亡。

而在《水浒传》中,李师师出场不多只有两次,一次是第72回“柴进簪花入禁苑,李逵元夜闹东京”;一次是第81回“燕青月夜遇道君,戴宗定计出乐和”。

书中李师师不仅接受梁山好汉,而且也理解他们所从事的梁山事业,对梁山好汉品德的肯定,认为他们是一群重义之人,而非高俅之流所说的匪盗。高俅等奸人隐瞒真相,才使得好汉们无法施展抱负而寄身梁山。然后她用机智和勇敢帮助燕青取得徽宗赦书,并且使燕青得以向皇帝当面禀报两赢童贯三败高俅的事实,表达一心一意招安的愿望。李师师身为一个风尘妓女,却能烛隐洞微,明讲是非,扶助正义,与蔡京、童贯、高俅形成鲜明的对照,表达了作者对奸臣辛辣的讽刺。

关于李师师的结局,有传言说是金兵入汴后,张邦昌将其送与金帅,李师师吞金簪自杀。也有的说李师师被掳北去,死于异乡。其实这些说法都是不正确的。

靖康元年年底,金人攻陷汴京后,教坊乐工、大晟乐工、诸般百戏、走马筑球以及大官僚蔡京、童贯、王黼梁师成等家歌儿舞女等,被掳北去的达数千人。但是李师师在金兵围困汴京时,已经因为徽宗禅位给太子赵桓,失去靠山的李师师被籍没家财,所以侥幸躲过一灾。据考证,当时只有李师师和袁绹二人没有被俘,原因就是二人遭到“籍没”,在金人二次围攻汴京前,逃出了京师,随难民南逃,流落湖湘,渡过了凄凉悲惨的晚年。

赵佶的荒淫腐朽固然是北宋灭亡的一个重要原因,他微行出入勾栏瓦肆也是确凿的事实,但他与李师师的罗曼史,实属无稽之谈。

更多文章

  • 涂秀虹:现存第一部岳飞题材长篇小说的编刊—大宋中兴通俗演义与精忠录的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清白堂刊本《大宋中兴通俗演义》 在说岳题材演变的过程中,有一个重要环节——从《精忠录》到《大宋中兴通俗演义》的发展,引起研究者的重视和兴趣。 明代嘉靖三十一年,熊大木为《大宋中兴通俗演义》作序,题“序《武穆王演义》”,曰:“《武穆王精忠录》,原有小说,未及于全文。今得浙之刊本,著述王之事实,甚得其悉

  • 尘世嚣嚣,治乱兴衰,耙耳朵皇帝-司马炎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晋武帝司马炎,历代帝王图司马炎介绍,历史上少有的昏君司马炎

    曹叡虽然当上了皇帝,可那个龙椅却是摇摇晃晃。军政大权都掌握在司马懿家族的手里,又一个曹操式的枭雄要出现了。当时的情况是,曹与马共天下。曹操、曹丕这些牛人死掉后,曹还能驾驭住马吗?曹操晚年,时常梦见三马同槽而食。就是三匹马在一个槽子里吃草,“三马同槽”啥意思呢?曹操是等不到谜底揭晓了,但我们能够等到。

  • 为什么日本在南宋时期才进入封建社会?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日本就是这么一个迷人的国家,她的文化既有独创性,又有着大洋彼岸的基因,默默讲述着日本自古以来的对外交流史。诚然,如同日本著名学者井上清所言“孤立的日本列岛,它的进步当然是十分缓慢的。”,日本的发展与学习外国密不可分,从日本历史上两次大型变革可以看出,一次是大化改新,还有一次是明治维新,一次师从隋唐,

  • 安史之乱的爆发,为什么会影响着未来数百年的东亚政治格局?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从安禄山起兵反叛,到攻陷唐帝国首都长安。安禄山叛军仅仅过了半年时间,就将貌似强大的唐帝国撕扯得粉碎。一生英明神武的唐玄宗李隆基,没想到在晚年竟被其最为信任的边将所反叛,可谓是机关算尽太聪明,聪明反被聪明误。安史之乱不过,这位玩弄无数能人的李隆基,为何会如此错信安禄山,而安禄山又为何能够以区区三镇之地

  • 此人是梁山一大猛将,宋江对他十分赏识,可是死法却让人难以置信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在梁山这个人才济济的殿堂里面,能够得到宋江的重视的猛将多了去。也许很多人首先会想到武松,林冲等人。但其实宋江最器重的人并不是他们,而是另有其人,他就是关胜。关胜原本是当官的,后来因为机遇,得到了朝廷的重视,加入了围剿梁山的兵团中。想当年这关胜,就好像是关羽的复制版本一样,不仅把优良的武功基因给复制过

  • 山东出土《羊岳墓志》所涉及安史之乱时期河南道东部地区史事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羊岳墓志拓片这块墓志出土于山东曲阜。墓主羊岳,字太岳,祖籍太山南城(今山东平邑南),出身于军将世家。羊岳在安史之乱初期投身尚衡所领的义军,随尚衡转战于河南道中东部广大地区。尚衡节制青密登莱诸州,羊岳一度官至莱州刺史。尚衡入朝,羊岳转隶田神功麾下。大历八年吐蕃入寇泾州、邠州,汴宋节度发兵救援,羊岳也在

  • 明朝末年的降清诸将后来的命运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明朝降清的将领,吴三桂降清,郑芝龙降清带走多少兵马

    (乾隆上台之后,大力宣言明末的抗清志士。并且还编纂《贰臣传》,记录了所有大明降清的将领,以此羞辱降清的明朝叛徒,以此鼓励本朝臣民忠君爱国)清朝,满人最所以能以区区十几万人就席卷天下,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满洲以汉制汉的战略方针。无论是在关外还是在关内,清帝国都大量吸收明朝降将充当开路先锋,这样即可消耗

  • 宰相李林甫:唐朝由盛转衰的始作俑者,为何能深受皇帝喜爱?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唐朝李林甫怎样死的,杨国忠李林甫,口蜜腹剑的李林甫

    在一定程度上,李林甫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始作俑者,对唐朝的衰败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同时他还是一位奸邪小人,嫉贤妒能十分严重,那么就是这样一位人物,为什么会深受皇帝喜爱?又为什么会引发安史之乱呢?宗室宰相李林甫的姓氏不简单,唐朝的国姓就是李,而李林甫的李就和唐朝宗室有关系。李林甫的曾祖是唐高祖李渊的族弟

  • 明朝打屁股杖刑有三个不成文暗语,官员听到这三个字后,全身颤抖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明朝有个十分恐怖的机构,也是有明一代的特色,叫做锦衣卫,禁宫中若是有官员触犯了龙颜,则会当廷让锦衣卫行刑,有明一代称之为廷杖。廷杖也是明朝一个极具特色的刑法,其过程就是当着朝廷百官的面,对犯人脱裤子打屁股,看似十分简单,电视上也演绎过许多,回去涂抹点药膏就无碍了,实则不然。一旦朝官犯了龙颜,皇帝会根

  • 大热天古人如何避暑?唐朝女子发明的神器,吓得皇帝连下禁令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古代没有空调冷气,但夏天该热还是热,烈日炎炎似火烧,一点都不考虑古代科技水平不发达。为了驱赶炎热,古人想过很多办法,有钱人就直接建避暑别墅了,把房子建在松涛竹风的名山之上,夏天要多惬意就有多惬意。但这种避暑方式王公贵族才享受得到。次一点的,便找块有湖泊江河的空地,建一栋清凉的房屋,再利用风车将水引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