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为什么日本在南宋时期才进入封建社会?

为什么日本在南宋时期才进入封建社会?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2833 更新时间:2024/1/26 5:51:32

日本就是这么一个迷人的国家,她的化既有独创性,又有着大洋彼岸的基因,默默讲述着日本自古以来的对外交流史。

诚然,如同日本著名学者井上清所言“孤立的日本列岛,它的进步当然是十分缓慢的。”,日本的发展与学习外国密不可分,从日本历史上两次大型变革可以看出,一次是大化改新,还有一次是明治维新,一次师从隋唐,一次师从欧美。

当我们论及日本如从奴隶时代走封建时代的时候,“大化改新”便进入我们的视线。这是一次推行隋唐制度的尝试,有些史学家把它当做日本进入封建时代的标志性事件,更有甚者,认为大化改新和明治维新一样为日本社会带去了根本性的改变。

事实上是否如此呢?

百年变革的开端

从大化改新的序曲公元604 年由圣德太子发起的推古朝改革算起,到 646 年大化政府发布《改新之诏》,再到 701年、718 年相继编纂的《大宝律令》、《养老律令》,持续了一百的时间。

圣德太子(574—622年),

日本飞鸟时期思想家、政治家。是用明天皇次子。

究竟是什么让日本皇族下如此之大的决心,开始一段上百年的变革呢?

这要从日本和朝鲜各国的关系说起。

日本到了公元三世纪中叶的时候,仍处于部落和氏族为主要集团的阶段,当时的族长们被称为“”,而大和政权在此时逐渐发展为最有权力的集团,他们对外扩张,征服了许多部落和氏族,并把一部分被征服者带回大和作为奴隶,而原集团组织在成为大和的朝贡国并按时提供物资及劳役和兵役后,不会得到彻底破坏,反而通过血缘关系加强了其与大和的联系。

公元360年左右倭国形势

这使得大和一度可以算日本最强大的国家,势力不仅包括整个南九州 ,甚至达到了关东地区。到了四世纪中叶,大和政权的势力范围已经达到了南朝鲜,并且殖民了任那,并与百济结成同盟,以对抗新罗和高句丽。

此时正处于匈奴与汉族大规模对抗时期,汉族政权失去了对朝鲜的控制能力,所以大和政权才有机会填补这个权力真空。然而大和军却在公元399年于今天平壤附近被高句丽打败,大和政权势力的扩张也到此结束。

此后,日本一直在寻求在朝鲜的利益,甚至一度向中国寻求支持,东汉和刘王朝都曾接受过日本希望将朝鲜封给自己的请求。

公元476年,高句丽占领了百济首都,当时日本政府——大王朝廷无力救援自己的属国,也不得不于公元512年应百济要求割让任那以补充其被高句丽侵占的领土,新罗看此趁机入侵任那,任那当地贵族也开始反抗本土政府的统治。

几次大王朝廷的远征均以失败告终,这切断了日本国内一直以来所依赖的人才和物资输入路线,同时也使得人民痛苦不堪,《日本书纪》记载了一次于公元479年在远征新罗军队中的虾夷人士兵发起的叛乱,这场叛乱虽然覆灭了,但人民对于远征的厌恶可见一斑。

在大化改新之前,日本国内推行的是氏族制,氏姓制的中心内容就是国王利用向强大的氏族首领赠姓的方式来控制他们,再利用氏族首领控制氏族中的普通民众,从而达到统治全体日本人的目的。

这些氏族首领担任的职务是世袭罔替的,而且权力很大,常能够左右国王的废立。对于人民的统治,日本政权一般推行部民制,这其实就是一种奴隶制的变种,将人民按照生产部门分为很多“部”,每一部有一个小头领被称为“伴造”。

部民的所有剩余价值都被直接剥夺,他们的劳动成果和劳动力都被氏族首领拥有,尽管部民占全国人口比例不到40%,但却决定了整个社会的面貌。

从氏族制核心内容可以看出,氏族的力量实际上很大,从朝鲜的撤退后,日本国内动荡不安的局面持续了将近一个世纪,这种情况无疑加剧了家长制家庭公社——即小氏族集团脱离氏族公社的局面(实际上五世纪中叶,近畿地区已经有很多家长制家庭公社脱离中央统治),中央实际上对于地方的控制力很小,这就逼迫着中央政府需要改变这种局面。

大化改新最直接的推动力是国造槃井的叛乱,虽然这场叛乱被朝廷镇压了,但这一年三个月的叛乱时间使得朝廷决定加强对地方贵族的统治,并设立了大量屯田。

以王族为首的中央大贵族与地方贵族争夺部民和田庄方面竞争虽然极为激烈,但朝廷的直辖领地还是逐渐扩大了。这时,我们的另一个主人公就要出场了,那就是苏我马子

苏我马子(551—626年),日本飞鸟时期的大臣。

于敏达天皇、用明天皇、崇峻天皇、推古天皇等四朝天皇,圣德太子的丈人。

构筑了苏我氏的全盛时代。

圣德太子和苏我马子的改革

在朝廷逐渐扩大自己的直辖领地后,掌管财政机构的苏我氏势力决定以渡来人(古代日本对朝鲜、中国等外国移民的称呼,技术人员和行政事务长官有不少人属于渡来人)的支持废除模拟的氏族制度,这与保守派的大伴氏和物我氏等家族冲突极大。

但最终,苏我氏的苏我马子为自己的家族带来了胜利,这种胜利以苏我马子扶持了自己的外甥做了天皇(崇峻天皇)后又因为他反抗自己而杀死他,立本族的皇女为天皇(推古天皇),并让圣德太子出任摄政为最终表现,自此,苏我马子和圣德太子的独裁统治开始了。

推古天皇,原名额田部,日本第33代天皇、

父亲是29代的舒明天皇,日本历史上第一位女性的天皇。

当时的地方出现了以财政机构为主并由在那里工作的群众组成的官僚机构,圣德太子和苏我马子通过加强这种官僚制的方式来加强权力的物质基础。他们为了宣扬中央朝廷的威力和打破“氏”的概念,宣扬佛教;制订官位十二品;颁布宪法十七条并编纂了《天皇纪》及《国纪》等历史书。

同时,公元600年,日本再次出征新罗,但遗憾的是,这一次远征又失败了。于是日本朝廷开始寻求中国的支持,从而使新罗承认日本地位。

公元607年,小野妹子奉国书拜访隋朝,受到隋炀帝接见,608年由文林郎裴世清为使,陪送回国。

小野妹子(约565-625年),日本飞鸟时期的政治家。

在隋的汉名为“苏因高”。虽然名为“妹子”,但却是男性(当时“子”字男女皆可用)。

这两次的使者来往都伴随着大量的手工业者、传教士和各类人员,虽然隋炀帝还是像刘宋和汉光武帝一样,把日本当成自己的属国(福冈县志贺岛曾发现刻有“汉委奴国王”的金印,我国《后汉书》中也有相关记载“建武中元二年(即公元57年)倭奴国奉贡朝贺,使人自称大夫,光武赐以印缓。”),但两国之间的往来为之后日本的大化改新奠定了基础

“汉委奴国王”金印

但苏我马子的改革真的为人民带来了好处吗?

由于大量修建庙宇宣传佛教,还又试图远征新罗,到了苏我马子去世的时候,人民苦不堪言。

大和国豊山长谷寺

《日本书纪》第二十二卷载,在苏我马子去世的时候,“是歲,自三月至七月,霖雨.天下大飢之. 老者噉草根而死于道垂,幼者含乳以母子共死.又強盜竊盜並大起之,不可止 ”

而且苏我马子的改革更大程度上还只是给部民制变了个样,实际则换汤不换药,只不过借着改革谋私利罢了。统治阶级内部也是互相争利,一味的征伐,不顾百姓死活,整个日本社会并未得到丝毫改变,一场更彻底的变革正在呼之欲出

大化改新

公元645年6月,中大兄皇子和中臣镰足发动政变,在朝廷的议事厅杀死了苏我氏的苏我入鹿,苏我虾夷自杀,苏我氏推立的皇极天皇被迫退位,中大兄皇子等人拥立了孝德天皇,又仿照中国唐朝,宣布年号为“大化”,而这一年被称为“大化元年”,向全体日本人民宣布了天皇的威权。

苏我入鹿被刺杀

中臣镰足(614—669年),日本飞鸟时代的政治家,藤原氏的始祖。

中臣镰足在大化改新前后作为中大兄皇子(天智天皇)的心腹活跃于日本政坛,为藤原氏繁荣构建了基础。

但推翻了苏我氏的统治,该如何变革日本社会呢?这是一个问题。

曾经作为遣隋使的高向玄理和高渊请安有话说,他们在中国亲眼见到隋朝被唐朝所灭,唐朝又一步一步走向了富强,制定律令,推行土地改革,进行地区制统治,中央集权制度为唐朝带去了富强。

日本姝尾达彦所绘唐朝长安西市

于是,学习唐朝,建立一个法制完善的国家和进行田地的改革,成为了日本当下迫切的目标。

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大化改新以大化二年的《改新之诏》的颁布为开端,开始了一场自上而下的、轰轰烈烈的革新。

首先,按照中国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模式,废除部民制,将贵族奴隶主私有的屯仓、田庄统归国家所有,部民转化为国家公民(奴婢除外),对大夫以上官员按职级赐“食封”(俸禄)。

其次,经济上实行班田收授法与统一税法租庸调制。公民的班田每六年调整再收授一次,私奴 为 公 民 的 1/3,官 吏 的 授 田 分 职 分田,凡领“分田”者交土地税;每年到京城服徭役(庸)10天,交纳手工业品(调),地方国司则役使各类农民服不同日期的杂徭。

再次,政治上废除世袭氏姓贵族奴隶主特权,建立中央集权的封建官僚等级体制。中央设八省一台(监督官吏的“弹正台”)、设二官(神祗官和太政官管辖并督八省)在各地则设国(司)、郡(司)、里(长)三级行政单位。各级地方官的任、免均属中央。

日本国民分为良民贱民。良民包括皇族、贵族与一般公民。皇族与贵族享特权,如荫位制筹。贱民指官户、陵户、公私奴婢等,不准与“良民”通婚,约占人口的10%。

最后,军事上中央设五卫府,各地置军团及镇守府等。仿中国唐朝府兵制,正丁中轮服兵役,战时作战,平时农耕。

大化改新中最重要的举措是土地和户籍的改革。

土地的改革被称为班田收授制,与唐朝均田制相类似,日本土地分为口分田、园地和宅地。

口分田是种植主食的,宅地是作为住宅、仓库场地的非耕地,而园地则是作为旱田的耕地,园地的规定使“凡给园地者,随地多少均给,若绝户还公,按户等级种植桑漆(户分上、中、下三等,上户种桑300根、漆100根以上,中户种桑200根、漆70根以上,下户种桑100根、漆40根以上)”户籍上。

日本中部土地类型

日本“户”的概念指的是乡户,这种乡户与唐制户的概念完全不同。它是一种不仅包括户主及其妻子儿女等直系亲属,还有户主的兄弟姐妹、伯叔父母等旁系血统及其妻子娘家等血族集团共同组成的联合组织。据记载,有些大户可以达到124人。

当然,大化改新绝不是仅仅有这么一篇诏书,之后的持统六年(692年)的《飞鸟净御原令》;大宝二年(701年)的《大宝律令》等也是改新范围之内的,在这里就不再赘述了。

封建社会从此开始?

大化改新是失败的,不仅仅指制度不适合日本,也指大化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日本社会制度。

大化改新的主要改革举措班田收授制需要一种中央集权的统治和系统性的官僚制度,而这在日本社会都是没有的。大化朝廷的控制能力有限,很多律令的推行需要借助地方族长的势力,借着氏族的势力来推翻氏族,根本无法打破基层固有的社会结构。

而总的来说,大化体制基本上是大和体制的继续和发展。所谓继续,是指旧体制的社会、经济基础以及阶级关系并没有在改新后发生根本的变化;所谓发展,是指新体制在政治上使中央集权得以一时加强,统治秩序得到了调整。但古代王权的衰落已经无法挽救,虽然改新使它延缓了灭亡的过程,但改新夭折之时,也正是王权寿终正寝之日。

此后日本进入镰仓时代武士阶级走向了历史舞台才让领主制封建社会在日本逐渐形成,那些以武士身份活跃于地方的贵族们,用征战逐步确立了层层分封的封建制度,即镰仓幕府创立的由下而上“奉公”,由上而下“恩赏”的御家人制度。此时已是中国南宋时期,距被误认为日本走向封建社会的大化改新已经五百余年。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安史之乱的爆发,为什么会影响着未来数百年的东亚政治格局?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从安禄山起兵反叛,到攻陷唐帝国首都长安。安禄山叛军仅仅过了半年时间,就将貌似强大的唐帝国撕扯得粉碎。一生英明神武的唐玄宗李隆基,没想到在晚年竟被其最为信任的边将所反叛,可谓是机关算尽太聪明,聪明反被聪明误。安史之乱不过,这位玩弄无数能人的李隆基,为何会如此错信安禄山,而安禄山又为何能够以区区三镇之地

  • 此人是梁山一大猛将,宋江对他十分赏识,可是死法却让人难以置信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在梁山这个人才济济的殿堂里面,能够得到宋江的重视的猛将多了去。也许很多人首先会想到武松,林冲等人。但其实宋江最器重的人并不是他们,而是另有其人,他就是关胜。关胜原本是当官的,后来因为机遇,得到了朝廷的重视,加入了围剿梁山的兵团中。想当年这关胜,就好像是关羽的复制版本一样,不仅把优良的武功基因给复制过

  • 山东出土《羊岳墓志》所涉及安史之乱时期河南道东部地区史事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羊岳墓志拓片这块墓志出土于山东曲阜。墓主羊岳,字太岳,祖籍太山南城(今山东平邑南),出身于军将世家。羊岳在安史之乱初期投身尚衡所领的义军,随尚衡转战于河南道中东部广大地区。尚衡节制青密登莱诸州,羊岳一度官至莱州刺史。尚衡入朝,羊岳转隶田神功麾下。大历八年吐蕃入寇泾州、邠州,汴宋节度发兵救援,羊岳也在

  • 明朝末年的降清诸将后来的命运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明朝降清的将领,吴三桂降清,郑芝龙降清带走多少兵马

    (乾隆上台之后,大力宣言明末的抗清志士。并且还编纂《贰臣传》,记录了所有大明降清的将领,以此羞辱降清的明朝叛徒,以此鼓励本朝臣民忠君爱国)清朝,满人最所以能以区区十几万人就席卷天下,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满洲以汉制汉的战略方针。无论是在关外还是在关内,清帝国都大量吸收明朝降将充当开路先锋,这样即可消耗

  • 宰相李林甫:唐朝由盛转衰的始作俑者,为何能深受皇帝喜爱?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唐朝李林甫怎样死的,杨国忠李林甫,口蜜腹剑的李林甫

    在一定程度上,李林甫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始作俑者,对唐朝的衰败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同时他还是一位奸邪小人,嫉贤妒能十分严重,那么就是这样一位人物,为什么会深受皇帝喜爱?又为什么会引发安史之乱呢?宗室宰相李林甫的姓氏不简单,唐朝的国姓就是李,而李林甫的李就和唐朝宗室有关系。李林甫的曾祖是唐高祖李渊的族弟

  • 明朝打屁股杖刑有三个不成文暗语,官员听到这三个字后,全身颤抖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明朝有个十分恐怖的机构,也是有明一代的特色,叫做锦衣卫,禁宫中若是有官员触犯了龙颜,则会当廷让锦衣卫行刑,有明一代称之为廷杖。廷杖也是明朝一个极具特色的刑法,其过程就是当着朝廷百官的面,对犯人脱裤子打屁股,看似十分简单,电视上也演绎过许多,回去涂抹点药膏就无碍了,实则不然。一旦朝官犯了龙颜,皇帝会根

  • 大热天古人如何避暑?唐朝女子发明的神器,吓得皇帝连下禁令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古代没有空调冷气,但夏天该热还是热,烈日炎炎似火烧,一点都不考虑古代科技水平不发达。为了驱赶炎热,古人想过很多办法,有钱人就直接建避暑别墅了,把房子建在松涛竹风的名山之上,夏天要多惬意就有多惬意。但这种避暑方式王公贵族才享受得到。次一点的,便找块有湖泊江河的空地,建一栋清凉的房屋,再利用风车将水引至

  • 成吉思汗是在跟西夏王妃睡觉时被咬去世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成吉思汗是世界历史上有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出生在大草原上,年少时期命运坎坷,青年开始征战,用兵如神,显露出非凡的军事才能跟无敌勇猛,统一蒙古各部,建立大蒙古国,此后多次对外发动战争,统领亚欧大陆,蒙古铁骑远达中亚、东欧黑海海滨,威名让欧洲人闻之胆寒。1225年秋,历经7年西征的成吉思汗回到蒙古大草原

  • 武家祖先进宗庙:武则天的野心暴露了?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光宅元年(684)二月初七,朝廷下诏:立雍州牧、豫王李旦为皇帝,史称唐睿宗,立李旦的长子、永平郡王李成器为皇太子。 这道诏书,确定了李旦是皇帝候选人,可如果要正式生效,还需要拿出专用的皇帝册封诏书。册封诏书的缺失,让某些大臣深感不安。 镇守长安的刘仁轨发来奏折:“我们老了,不适合再镇守长安,希望朝廷

  • 两个发小找朱元璋来讨官,为什么一个被处死,另一个却升官发财?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正所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明朝朱元璋,自从他当上皇帝之后,少不了儿时好友、家乡父老来找他,朱元璋通常都会顾及旧情义,给来访者钱财或适合其工作的岗位,很少让其空手而归的。朱元璋的两个发小也先后来找过他谋官职,然而一个被处以死刑,一个却升官发财,为何同时朱元璋发小,却有如此截然不同的下场?先找朱元璋的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