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山东出土《羊岳墓志》所涉及安史之乱时期河南道东部地区史事

山东出土《羊岳墓志》所涉及安史之乱时期河南道东部地区史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625 更新时间:2024/1/16 15:33:16

羊岳墓志拓片

这块墓志出土于山东曲阜。墓主羊岳,字太岳,祖籍太山南城(今山东平邑南),出身于军将世家。羊岳在安史之乱初期投身尚衡所领的义军,随尚衡转战于河南道中东部广大地区。尚衡节制青密登莱诸州,羊岳一度官至莱州刺史。尚衡入朝,羊岳转隶田神功麾下。大历八年吐蕃入寇泾州、邠州,汴宋节度发兵救援,羊岳也在其列。十月,吐蕃猛攻泾州,羊岳在战斗中受箭伤,十二月初薨于好畤县官舍,享年55岁。

传世安史之乱史料中,河南道中东部地区的战事除张巡守睢阳记载得比较多,其他相关的人物、事件内容非常少,尤其是在这一地区起兵、发展、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青密节度使尚衡的记载仅仅零星出现在史料中,两唐书甚至没有尚衡的传记,而墓主羊岳作为追随尚衡在河南道中东部地区转战的一员重要将领,其墓志有关这段历史的记载就异常有价值,其中细节印证和充实了史书中的只言片语。另外,这方墓志还有一些传统史料未曾涉及的内容,比如佛教徒团体蒙山法子在山东地区的活动。

墓志录文如下:

有唐故汴宋节度十将冠军大将军守左金吾卫大将军试太常卿太山郡开国公上柱国赠潭州都督羊公墓志铭

公讳岳,字山岳,其先太山南城人也。缅祖果,食于晋,或馈羊,埋之。出,羊头腐,舌在。旌其贞悫,赐姓羊舌氏。则左传羊舌大夫为尉是也。其孙叔向,直而温贞而谅,仲尼谓之遗直,春秋以为美谈。公则其后。自得姓历公卅六代,代习簮缨,文武不坠。自田氏篡齐、六卿分晋,羊氏宗子,其或播迁。暨秦氏并吞,混一区宇,子孙避地,遂居南城。汉魏之间,衣冠继踵。晋朝御极,十六代祖祜为征南大将军、荆州刺史,薨葬之次,上亲临丧,国人罢市。八代祖祉,为兖州刺史,因置别业,遂为瑕丘县人。曾祖左武卫中郎曰迥。祖左清道率曰福。考赠左武卫郎将齐州司马曰鲁宾。公,府君元子,生而歧嶷,昂藏不群,文武是勤,言行夙著,专心乾象,志好兵书,识治乱之阶,知成败之兆,乃谓侪流曰:“丈夫不封侯庙食,徒碌碌耳!”天宝末,禄山勃起幽燕,尘飞河洛。公则慨然从戎,提剑静难,与节度尚衡固守徐州,向经百阵,拜游击将军、京兆府廉平府折冲。后思明继逆,坚守青州,贼党冯陵,苍生涂炭,苦战卫国,疮痍徧身,迁左金吾卫大将军、特进、莱州刺史,下车浃辰,山贼望风、渠魁授首。后蒙山法子蚁聚沂州,狼顾徐兖,差公镇遏,屏迹山阿,种田龟蒙,不敢为害。宝应初,贼帅围宋,向经半年,城中析骸而炊,易子食□,从节度仆射田公解围,改云麾将军、试卫尉卿。广德中,王师大振,朝义败亡,公从元戎底宁河朔,海内小康,改冠军大将军、试太常卿、太山郡开国公、上柱国、食邑二千户。大历八年夏六月,犬戎内奰,侵扰王略,征汴宋三命防秋,公亦恭行泾州镇守。冬十月廿二日,蕃寇廿万,从卯至酉,苦战中原,冲突贼徒,流矢所中,弥加寝疾,伏枕旬时,以十二月一日薨于上都好畤县官舍,春秋五十有五。用执啼呼,部曲恸哭,元戎哀念,赗赠盈衢。遂录闻奏,皇上念哉,赠潭州都督,令中使送归本道。初室瑯琊王氏,中年夭谢;再娶乐安任氏,□已早亡;又娶吴氏,和鸣府慕,同历艰,授渤海郡夫人,偕门承清范,性禀柔和英淑,温威仪是则。呜呼,天不慗遗,早□倾逝。即以十年春二月廿一日甲申迁窆合祔于曲阜县大庭乡防山之原,礼也。嗣子芃等泪尽趋庭、哀缠陟岵、□□罔极,恐陨金声,固托菲才,以光幽壤。铭曰:

海岱降灵生甫申,摧凶执锐拯生人。全徐守鲁佐戎律,安齐救宋妙通神。昆夷作难征连帅,统师恭命戍泾邠。彼众我寡流矢中,沈痾痼疾薨咸秦。元戎轸恸奏天阙,帝皇念哉赠荣亲。□□翩翩中使送,白马萧萧行旅辛。武安既殁乾象变,诸葛告终将星沦。用执□涕洒原隰,部曲号呼惨苍旻。升岗泫浑昆季悼,陟岵潺湲泪沾巾。祖业不陨代□哲,刻石纪功志良臣。

其一,羊岳的家世,从军的缘起

墓志起始,讲了羊姓的源流。羊姓起源于春秋时期的晋国,始祖名果,“或馈羊,埋之。出,羊头腐,舌在。旌其贞悫,赐姓羊舌氏。”后来漫长岁月里,羊姓子孙繁衍生息,并不断向各地迁移。到了秦代,一支后裔迁到了太山南城。西晋名将羊祜(羊岳十六代祖)即出于这支后裔。北魏的羊祉(羊岳八代祖)担任兖州刺史,在当地置业,遂落户到兖州瑕丘(今济宁市兖州区)。故而墓主祖籍南城,家在瑕丘。

按照墓主去世年份、享年推断,羊岳出生于唐高宗景云三年(712年)。曾祖羊迥、祖父羊福曾担任中高级武官。其父羊鲁宾可能是白身,但拥有左武卫郎将、齐州司马的赠官,大概是羊岳因军功为其父获得的。在这种祖泽衰落的家庭里,虽然羊岳“专心乾象,志好兵书,识治乱之阶,知成败之兆”,有一定的军事素养,也不甘平庸,发出过“丈夫不封侯庙食,徒碌碌耳!”的豪言状语,但不出意外的话,他也会与其父羊鲁宾一样,作为一个普通人过完波澜不惊的一生。

唐时的河南道

其二,追随尚衡的经历

天宝末年,安禄山在范阳叛乱。叛军席卷河北,越过黄河,进入河南道,于天宝十四载年末(755年)占领了东都洛阳。第二年,河南道东部济南太守李随、单父尉贾贲、濮阳人尚衡、东平太守嗣吴王祗相继起兵,羊岳加入了尚衡部队。这一年,羊岳已经四十五岁。

河南道东部地区

尚衡所部成立之初,主要作战区域位于汴水至鲁中山地所在的河南道中北部地区,在其南面,是张巡、许远所坚守的雍丘(今河南杞县)、睢阳。第二年,也就是至德元年(756年),叛军在桃林之战中击败哥舒翰,潼关陷落,关中门户大开,唐玄宗逃往剑南,京师长安失陷。在这一大背景下,叛军加强了河南道的攻势,相继击败河南道中东部各支抵抗力量,睢阳被叛军合围,尚衡也从濮阳、曹州一带退到了徐州。同时退到徐州的,还有驻守灵昌的许叔冀。墓志记载了羊岳在徐州抵抗叛军的情况:

“与节度尚衡固守徐州,向经百阵,拜游击将军、京兆府廉平府折冲。”

羊岳固守徐州期间,发生了南霁云到徐州搬兵求援为许叔冀所拒的事件。按照墓志记载,当时徐州地区也发生着激烈的战斗,面临着很大的军事压力,可见,许叔冀拒绝发兵救援睢阳也有其现实的困难。

墓志又记:“后思明继逆,坚守青州,贼党冯陵,苍生涂炭,苦战卫国,疮痍徧身,迁左金吾卫大将军、特进、莱州刺史,下车浃辰,山贼望风、渠魁授首。”

史思明起兵反叛发生在乾元元年(758年)年底,乾元二年四月,尚衡被任命为青州刺史,充青、淄、密、登、莱、沂、海等州节度使(即青密节度使),墓志这段记载即发生在这一时期。文字透露,当时从鲁中山地到山东半岛地区受战争影响,土地荒残、变民蜂起,尚衡所部一方面要抵抗史思明叛军的进攻,还要保境安民,镇压辖区里无处不在的山贼。在这山河改易、人命如草的乱世中,羊岳如鱼得水,官运亨通,升到了左金吾卫大将军、特进、莱州刺史的高位。需要注意的是,安史之乱时期,朝廷拿金吾卫大将军一类的南衙诸卫大将军职务来奖励战功,前线将领带金吾卫、武卫大将军等头衔的不在少数,都属于无相应职掌的空头衔,含金量不高,羊岳的左金吾卫大将军就属此类,但莱州刺史明显是实职,说明羊岳在尚衡的班底中地位相当高。

其三,叛乱时期的佛教徒军事组织——蒙山法子

墓志又记:“后蒙山法子蚁聚沂州,狼顾徐兖,差公镇遏,屏迹山阿,种田龟蒙,不敢为害。”这段事迹时间不详。根据前后语义,“蒙山法子”应当是发起于蒙山的耕战结合的佛教徒组织。“蒙山法子”不见于传世史料,但在颜真卿撰文书丹的《宋州官吏八关斋会报德记》中记载,田神功在兖郓节度任上曾击破过一个名叫“法子营”的叛乱团体,应当就是“蒙山法子”。这段记载引述如下:

(田神功)讨刘展于润州,斩平之,迁徐州刺史。明年拜淄青节度使,属候希逸自平卢至,公以州让之。时宋州刺史李岑为贼所围,副元帅李光弼请公讨平之,拜御史大夫。加开府,充兖郓节度。破法子营,又讨敬釭,釭归顺焉。

田神功,冀州南宫人,上元初任平卢都知兵马使,驻军兖州任城(今山东济宁)。上元元年(760年)年末,江淮地区发生了刘展之乱。田神功率军南下平定叛乱,进军到扬州时,大掠百姓商人资产,杀死波斯胡商数千人,掘地三尺搜刮藏匿的财物,“郡内比屋发掘略遍”。上元二年,刘展之乱平息,靠劫掠发了大财的田神功却流连扬府,不肯返回河南。直到第二年(宝应元年),新任河南、淮南、山南东道、荆南等副元帅李光弼出镇临淮,田神功惧其威名,立返河南,接替尚衡任青密节度使,尚衡入朝,羊岳于是转到田神功麾下。不久,平卢节度使候希逸南渡黄河进入青州,田神功以州让之,朝廷也乐得顺水推舟,任命候希逸为平卢淄青节度使,转田神功为兖郓节度使。

蒙山法子种田所在的龟蒙山

作为一个实力有限的民间团体,蒙山法子的命运由尚衡、田神功这些主政军头的意志所决定。田神功在青密节度任上只有短短几个月,不大可能有时间差派羊岳招抚蒙山法子,安排其在龟蒙山区种地。而且从田神功后来在兖郓任上连续破灭法子营、敬釭两股势力来看,其对待这类异己势力不大会采取怀柔手段,所以墓志所述的安置蒙山法子在龟蒙山区种田与曾在淄青主持工作几个月的田神功无关,只有可能是尚衡节制青密时期发生。也就是说,墓志有关蒙山法子记叙是其在尚衡节制青密时的活动经历,《八关斋会报德记》所述接续墓志,透露出田神功节制兖郓时期蒙山法子最终的命运。将这些信息串联起来,蒙山法子的兴亡脉络就比较清晰了:

尚衡节制青密时,蒙山法子集结于沂州(今山东临沂,时属青密节度辖区),准备向徐州、兖州发展。受尚衡差遣,羊岳招抚了蒙山法子,安置他们在龟蒙山种田。田神功接任青密节度,对蒙山法子态度强硬,蒙山法子被迫向周边流动,进入到早先想去的兖郓辖区。不巧的是,田神功很快又转任兖郓节度使,遂对这支佛教徒势力举起了屠刀,彻底将其剿灭。

著作权声明:本文属本人原创,未经允许,禁止任何媒体擅自转载,或任何媒体(或个人)以复制形式发表。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明朝末年的降清诸将后来的命运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明朝降清的将领,吴三桂降清,郑芝龙降清带走多少兵马

    (乾隆上台之后,大力宣言明末的抗清志士。并且还编纂《贰臣传》,记录了所有大明降清的将领,以此羞辱降清的明朝叛徒,以此鼓励本朝臣民忠君爱国)清朝,满人最所以能以区区十几万人就席卷天下,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满洲以汉制汉的战略方针。无论是在关外还是在关内,清帝国都大量吸收明朝降将充当开路先锋,这样即可消耗

  • 宰相李林甫:唐朝由盛转衰的始作俑者,为何能深受皇帝喜爱?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唐朝李林甫怎样死的,杨国忠李林甫,口蜜腹剑的李林甫

    在一定程度上,李林甫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始作俑者,对唐朝的衰败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同时他还是一位奸邪小人,嫉贤妒能十分严重,那么就是这样一位人物,为什么会深受皇帝喜爱?又为什么会引发安史之乱呢?宗室宰相李林甫的姓氏不简单,唐朝的国姓就是李,而李林甫的李就和唐朝宗室有关系。李林甫的曾祖是唐高祖李渊的族弟

  • 明朝打屁股杖刑有三个不成文暗语,官员听到这三个字后,全身颤抖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明朝有个十分恐怖的机构,也是有明一代的特色,叫做锦衣卫,禁宫中若是有官员触犯了龙颜,则会当廷让锦衣卫行刑,有明一代称之为廷杖。廷杖也是明朝一个极具特色的刑法,其过程就是当着朝廷百官的面,对犯人脱裤子打屁股,看似十分简单,电视上也演绎过许多,回去涂抹点药膏就无碍了,实则不然。一旦朝官犯了龙颜,皇帝会根

  • 大热天古人如何避暑?唐朝女子发明的神器,吓得皇帝连下禁令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古代没有空调冷气,但夏天该热还是热,烈日炎炎似火烧,一点都不考虑古代科技水平不发达。为了驱赶炎热,古人想过很多办法,有钱人就直接建避暑别墅了,把房子建在松涛竹风的名山之上,夏天要多惬意就有多惬意。但这种避暑方式王公贵族才享受得到。次一点的,便找块有湖泊江河的空地,建一栋清凉的房屋,再利用风车将水引至

  • 成吉思汗是在跟西夏王妃睡觉时被咬去世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成吉思汗是世界历史上有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出生在大草原上,年少时期命运坎坷,青年开始征战,用兵如神,显露出非凡的军事才能跟无敌勇猛,统一蒙古各部,建立大蒙古国,此后多次对外发动战争,统领亚欧大陆,蒙古铁骑远达中亚、东欧黑海海滨,威名让欧洲人闻之胆寒。1225年秋,历经7年西征的成吉思汗回到蒙古大草原

  • 武家祖先进宗庙:武则天的野心暴露了?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光宅元年(684)二月初七,朝廷下诏:立雍州牧、豫王李旦为皇帝,史称唐睿宗,立李旦的长子、永平郡王李成器为皇太子。 这道诏书,确定了李旦是皇帝候选人,可如果要正式生效,还需要拿出专用的皇帝册封诏书。册封诏书的缺失,让某些大臣深感不安。 镇守长安的刘仁轨发来奏折:“我们老了,不适合再镇守长安,希望朝廷

  • 两个发小找朱元璋来讨官,为什么一个被处死,另一个却升官发财?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正所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明朝朱元璋,自从他当上皇帝之后,少不了儿时好友、家乡父老来找他,朱元璋通常都会顾及旧情义,给来访者钱财或适合其工作的岗位,很少让其空手而归的。朱元璋的两个发小也先后来找过他谋官职,然而一个被处以死刑,一个却升官发财,为何同时朱元璋发小,却有如此截然不同的下场?先找朱元璋的发

  • 唐代功臣号品阶独立趋向研究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功臣,便是指为一个国家或民族做出贡献之人;中国历史上下五千年,历朝历代都有着诸多功臣,而这些功臣之中,尤其以开国功臣的地位最高,因为他们这批功臣是创造一个王朝的从无到有!但是“功臣”只是一个笼统的词语,并不是皇帝的封赐,古代皇帝对功臣的封赐是爵位或官职,但是历史在发展,所以在唐朝中后期之后,开始对功

  • 电影《满江红》“五大硬伤”,岳飞之死另有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中国人大多有历史癖,岳飞精(尽)忠报国的故事早已家喻户晓。今年春节我跟很多人一样,奔着张艺谋及沈腾、张译、岳云鹏等一帮当红明星的名头走进了电影院。但看完《满江红》令人大跌眼镜,我认为主要有“五大硬伤”:一是英雄的历史不应被戏说。岳飞精忠报国的故事早经深入人心,请沈腾、岳云鹏等一帮笑星来演绎历史不够严

  • 宋朝为什么军事战斗力这么弱?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俊杰说青史2023-01-26 11:41山东已关注游牧民族胜多败少的必然性来源于三方面物质因素:地理环境的战略优势,粗糙的社会结构,训练有素的骑兵。首先,游牧生活在军事上有利。畜牧业的生产生活居无定所,在物资生产上不受战乱影响、不局限于具体地理方位。而农耕社会则以土地为主要生产资料,需长期定居精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