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安史之乱的爆发,为什么会影响着未来数百年的东亚政治格局?

安史之乱的爆发,为什么会影响着未来数百年的东亚政治格局?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3944 更新时间:2024/2/5 1:54:42

安禄山起兵反叛,到攻陷唐帝国首都长安。安禄山叛军仅仅过了半年时间,就将貌似强大的唐帝国撕扯得粉碎。一生英明神武的唐玄宗李隆基,没想到在晚年竟被其最为信任的边将所反叛,可谓是机关算尽太聪明,聪明反被聪明误。

安史之乱

不过,这位玩弄无数能人的李隆基,为何会如此错信安禄山,而安禄山又为何能够以区区三镇之地便能席卷整个唐王朝?最为可怕的是,这场持续八年的安史之乱将未来数百年的东亚政治格局完全颠覆。

盛世帝国下的隐忧—无兵可用的窘境

一个帝国需要对周边各国保持着强大的军事优势,其背后的经济,军事制度必然要有所支撑。在当时主宰着东亚格局一百余年的唐帝国,显然拥有着一支长期稳定的作战部队,以保持着对周边异族的压迫。

得益于北朝以来的关陇集团军事的体制,唐帝国至诞生之初,便继承了制度完善的府兵制。帝国将部分土地分配给士兵及其家属,当国家需要应对战争威胁时,平时为农的士兵,就要集结起来对外作战。

当一支成规模的军队与国家的利益高度绑定起来之后,其战斗意愿自然能获得提高。同时,由于中央只需为士兵提供土地,而不需要给予额外的军饷。

因此,唐帝国在建立之初便拥有一支不需要过多财政支出的军队,用以对外征战。一旦帝国对外扩张的军事机器开动起来后,再停下来就难了。

在唐帝国前一百年间,中央几乎每年都在对外用兵,并且还需派遣军队长期驻扎在被占领地。一百来年的积累,让帝国所需的军队越来越多,而国家的土地再也无力支撑起中央无限制的扩招军队。

当唐玄宗李隆基在位之时,帝国无兵可用的现状,愈发危急。因此,唐玄宗便将府兵制改为募兵制,从原先的土地供给,到由中央财政拨付军饷,以缓解帝国缺兵的现实。

让地方代替中央养兵—地方强藩的崛起

募兵制代替府兵制,并不是简单地将士兵的土地剥夺,补发军饷。而是国家在之后的征兵过程当中,不再给予土地,改为发放军饷。也就是说,之前的地给就给了,只不过之后国家不会再分配土地了。

这对于以农耕经济为主要财政来源的国家来说,募兵制的出现只是在增加国家的财政压力而已,丝毫不能解决国家供养不起军队的问题。

不过,这对于英明神武的唐玄宗来说,募兵制只是他计划的第一步。接下来,唐玄宗将中央募兵的权力下放给地方各州,尤其是军事压力的较大的北方边境,有限拥有募兵权。

也就是说,中央委派地方官员,在当地自行募兵,包括军队供给也由当地自行解决。只不过,负担着军队的地方之后无需向中央缴纳足额的税收。而这个地方官员就是后人所称之为的“藩镇节度使”。

藩镇军队

安史之乱主角之一的安禄山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逐渐崛起的。在唐玄宗李隆基看来,这个异族出身,且被人瞧不起的安禄山显然是代替自己镇守北方边境的不二人选。

虽然,在天宝后期,安禄山坐拥北方三镇,且据有二十万边境雄兵。但对于长期拥有六十万常备军队的唐玄宗来说,安禄山掀不起大的风浪,更何况常与安禄山交恶的河西军镇,也有足够实力阻止安禄山造反。

中央军队的大溃败—地方藩镇体系的失控

不过,安禄山并没有按照唐玄宗给他设定的剧本走下去。公元757年,安禄山大军从河北出发,一路向南越过黄河天险,直抵河南境内。或许,对于帝国边境上的人来说,战争只不过是旦夕便至的家常而已,可对于帝国腹地的人来说,他们已经六十多年没有见过战争。

虽然,唐玄宗调发河西宿将前往河南御敌,但依然没能阻挡住安禄山叛军的步伐。距离起兵仅一个月便攻陷东都洛阳,仅三个月便兵临长安大门潼关。

按理说,潼关天险之地,加之有着同样善战的河西军队镇守,安禄山叛军不可能在短时间内突破潼关防线。只是,安禄山的造反,让唐玄宗再也无法对同样是藩镇出身的河西军队保有信任,更何况河南的迅速沦陷,与河西将领的失利不无关系。所以,唐玄宗才督促着河西宿将哥舒翰率军迎战安禄山叛军。

这也是自此以后,中央对地方军队不信任的开始。从此以后,中央和地方一直在若即若离的关系中,逐渐走远。

潼关前线的溃败,哥舒翰的投降,唐玄宗被迫抛弃长安数百万百姓,逃向川蜀。八年的安史之乱,就在唐玄宗的一次次自信当中不断地扩大规模,进而影响整个东亚政治格局。

从藩镇割据到强干弱枝—王朝军队归属的变更

正如唐玄宗敢于放权给安禄山,是预料安禄山即使造反也不可能成功一般。即使唐帝国在镇压叛乱的过程中屡屡出错,但帝国依然凭借着其自身强大的实力,成功地将安史之乱成功平定。

但叛乱的解决,并不代表着问题的解决。事实上,在平定叛乱的过程当中,由于中央过度依赖地方崛起的部队,导致在安史之乱过后,一大批占据各地的军队成为帝国统治者难以解决的新问题。

安史之乱后,叛乱的发源地河北,以投降为代价,换取依旧把持当地军政的权力;战争的核心地带河南,则是由安史之乱中临时投降朝廷的平卢军把持着;而京畿附近的关中地区,则由北庭,朔方等地军队把持。

风雨飘摇的唐帝国

在唐朝之后的一百五十年里,中央和地方始终处于互相角斗的状态。一方面,中央既无力铲除地方军阀,又不得不依赖地方军队抵御来自外部的边境危机;另一方面,地方无法单独对抗中央,也对其他藩镇不信任。

直到地方出现一个足够整个各个藩镇的强权人物—朱全忠的出现,才结束了中央对地方的复杂关系。

不过,地方出身的朱温篡权并不代表着地方与中央的矛盾关系便不复存在。事实上,朱温也仅仅是大号的安禄山而已,安禄山只能做到统合三镇军队,而朱温却能统合中原各地的藩镇。

所以说,朱温和藩镇的关系更多的是合作,而非合并关系。因此,五代十国并不是中央与地方问题解决的过程,而是逐渐失控的过程。唐朝皇帝作为当权者尚且想的是如何平衡两者的关系。

可五代开国君主,一个个都是从地方军头起来的狠角色想的都是如何弄死地方,强大中央。于是,五代君主一直都在做着一件事情就是将中央的军队培养成压过地方的军队的势力。

杯酒释兵权—中央政权的军事衰败

看五代开国君主的发家过程,无一不是从地方起兵对抗中央,但到了宋朝开国君主赵匡胤这里,却演变成中央禁军的反叛。而这便意味着,地方势力开始逐渐被中央势力所打压。

所以,我们回头再看宋太祖赵匡胤杯酒释兵权的背后,其实就是中央重新掌握了军队大权的内核。安史之乱后,所谓那种“天子,以兵强马壮自为之”的现象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藩镇雄兵的落幕

当然,凡事有所利,则必有所损。地方军事实力的下降,必然导致王朝对外扩张的能力有所受限。这也就导致了终宋一世,中原王朝都不再是东亚地区的主宰政权,而变成了两强对峙的局面。

因此,安史之乱的爆发与其说是一次偶然的叛乱,倒不如说这是一场改变中原政权政策路线,以及东亚国际秩序的一次肇始。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此人是梁山一大猛将,宋江对他十分赏识,可是死法却让人难以置信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在梁山这个人才济济的殿堂里面,能够得到宋江的重视的猛将多了去。也许很多人首先会想到武松,林冲等人。但其实宋江最器重的人并不是他们,而是另有其人,他就是关胜。关胜原本是当官的,后来因为机遇,得到了朝廷的重视,加入了围剿梁山的兵团中。想当年这关胜,就好像是关羽的复制版本一样,不仅把优良的武功基因给复制过

  • 山东出土《羊岳墓志》所涉及安史之乱时期河南道东部地区史事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羊岳墓志拓片这块墓志出土于山东曲阜。墓主羊岳,字太岳,祖籍太山南城(今山东平邑南),出身于军将世家。羊岳在安史之乱初期投身尚衡所领的义军,随尚衡转战于河南道中东部广大地区。尚衡节制青密登莱诸州,羊岳一度官至莱州刺史。尚衡入朝,羊岳转隶田神功麾下。大历八年吐蕃入寇泾州、邠州,汴宋节度发兵救援,羊岳也在

  • 明朝末年的降清诸将后来的命运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明朝降清的将领,吴三桂降清,郑芝龙降清带走多少兵马

    (乾隆上台之后,大力宣言明末的抗清志士。并且还编纂《贰臣传》,记录了所有大明降清的将领,以此羞辱降清的明朝叛徒,以此鼓励本朝臣民忠君爱国)清朝,满人最所以能以区区十几万人就席卷天下,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满洲以汉制汉的战略方针。无论是在关外还是在关内,清帝国都大量吸收明朝降将充当开路先锋,这样即可消耗

  • 宰相李林甫:唐朝由盛转衰的始作俑者,为何能深受皇帝喜爱?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唐朝李林甫怎样死的,杨国忠李林甫,口蜜腹剑的李林甫

    在一定程度上,李林甫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始作俑者,对唐朝的衰败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同时他还是一位奸邪小人,嫉贤妒能十分严重,那么就是这样一位人物,为什么会深受皇帝喜爱?又为什么会引发安史之乱呢?宗室宰相李林甫的姓氏不简单,唐朝的国姓就是李,而李林甫的李就和唐朝宗室有关系。李林甫的曾祖是唐高祖李渊的族弟

  • 明朝打屁股杖刑有三个不成文暗语,官员听到这三个字后,全身颤抖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明朝有个十分恐怖的机构,也是有明一代的特色,叫做锦衣卫,禁宫中若是有官员触犯了龙颜,则会当廷让锦衣卫行刑,有明一代称之为廷杖。廷杖也是明朝一个极具特色的刑法,其过程就是当着朝廷百官的面,对犯人脱裤子打屁股,看似十分简单,电视上也演绎过许多,回去涂抹点药膏就无碍了,实则不然。一旦朝官犯了龙颜,皇帝会根

  • 大热天古人如何避暑?唐朝女子发明的神器,吓得皇帝连下禁令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古代没有空调冷气,但夏天该热还是热,烈日炎炎似火烧,一点都不考虑古代科技水平不发达。为了驱赶炎热,古人想过很多办法,有钱人就直接建避暑别墅了,把房子建在松涛竹风的名山之上,夏天要多惬意就有多惬意。但这种避暑方式王公贵族才享受得到。次一点的,便找块有湖泊江河的空地,建一栋清凉的房屋,再利用风车将水引至

  • 成吉思汗是在跟西夏王妃睡觉时被咬去世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成吉思汗是世界历史上有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出生在大草原上,年少时期命运坎坷,青年开始征战,用兵如神,显露出非凡的军事才能跟无敌勇猛,统一蒙古各部,建立大蒙古国,此后多次对外发动战争,统领亚欧大陆,蒙古铁骑远达中亚、东欧黑海海滨,威名让欧洲人闻之胆寒。1225年秋,历经7年西征的成吉思汗回到蒙古大草原

  • 武家祖先进宗庙:武则天的野心暴露了?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光宅元年(684)二月初七,朝廷下诏:立雍州牧、豫王李旦为皇帝,史称唐睿宗,立李旦的长子、永平郡王李成器为皇太子。 这道诏书,确定了李旦是皇帝候选人,可如果要正式生效,还需要拿出专用的皇帝册封诏书。册封诏书的缺失,让某些大臣深感不安。 镇守长安的刘仁轨发来奏折:“我们老了,不适合再镇守长安,希望朝廷

  • 两个发小找朱元璋来讨官,为什么一个被处死,另一个却升官发财?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正所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明朝朱元璋,自从他当上皇帝之后,少不了儿时好友、家乡父老来找他,朱元璋通常都会顾及旧情义,给来访者钱财或适合其工作的岗位,很少让其空手而归的。朱元璋的两个发小也先后来找过他谋官职,然而一个被处以死刑,一个却升官发财,为何同时朱元璋发小,却有如此截然不同的下场?先找朱元璋的发

  • 唐代功臣号品阶独立趋向研究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功臣,便是指为一个国家或民族做出贡献之人;中国历史上下五千年,历朝历代都有着诸多功臣,而这些功臣之中,尤其以开国功臣的地位最高,因为他们这批功臣是创造一个王朝的从无到有!但是“功臣”只是一个笼统的词语,并不是皇帝的封赐,古代皇帝对功臣的封赐是爵位或官职,但是历史在发展,所以在唐朝中后期之后,开始对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