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从叶家山新出曾伯爵铭中,浅谈西周金文中的“西宫东宫”问题

从叶家山新出曾伯爵铭中,浅谈西周金文中的“西宫东宫”问题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1319 更新时间:2024/1/8 0:55:43

编辑/玉箫苒

前言

叶家山M107墓出土的一块“西宫”铭文,探讨了“东宫”与“西宫”的西周文字,认为“东宫”、“西宫”与一般人所知的“后宫”有区别,根据目前所见的西周宫殿群的基本形态来看,西周时期的西宫和东宫很有可能是在西周时期就已经存在。

从西周青铜器上的管理来看,与皇室的内政不同,“东宫”与“西宫”分别是政府官员、“东宫”、“西宫”等,都是或侯的儿子或亲戚,所以他们的官职才会变成官职。

因此,叶家山M107的主人,即是曾国西宫府的官员,他又一次证明了“南公”是在西周第期金文中出现的。

本文从叶家山曾伯爵的新发现入手,对西周金文中的“西宫”、“东宫”两个问题进行探讨

叶家山M107墓出土一枚有铭铜爵,号为M107:12,其上刻有八个字:曾白初西宫宝坐彝。这件器物在墓南二楼的东侧,保存较为完好。

从碑刻上可以看出,我们把它叫做“曾伯爵”。

“曾伯爵”铭文“西宫”一字,是继1979年随州宜地岗出土春秋“季怡戈”中“西宫”字之后,又一次在曾国青铜器上见到“西宫”字,这是曾国青铜器上最早出现的一块“西宫”铭文,对于研究曾国的宫廷、府衙、官制都有很大的学术意义。

关于“西宫”一词在金文中的名称,学者们多有研究,普遍认为这是一种官职名称。张懋镕先生从陕西扶风强氏一号西周墓葬中出土了“夷伯簋”,由此可以看出,“西宫”是皇室的代表,相当有眼光。

张文将“尸”字改为“主”,意思是“夷伯执掌西宫之事”,与穆海亭、郑洪春所说的“居处”相比,“尸”字更是文通字顺。

但从西周金文中所见到的“西宫”一词来看,其名称的由来和深意似乎更为复杂。鉴于叶家山曾伯爵的新名“西宫”又一次出现,我们不妨就“西宫”一名的由来、职官与管理等问题提出一些幼稚的见解。

提起“西宫”这个名字,就会让人想到“东宫”,而这其中,也必然会涉及到一些古代的宫廷政治。

事实上,根据金文文的记载,这些文字中,有一些是与宫殿有关的,也有可能是与宫殿无关的。在金文中,除了“西宫”之外,还出现了“东宫”两个字。

“东宫”、“西宫”二字在文献中屡次出现,其意义更为广泛。“东宫”一词,从传统意义上讲,有五种含义:第一,“东宫”是太子居住的地方,也是“太子”的意思。《诗经·卫风·硕人》:“邢侯的姑姑,是王妃的妹妹。

《毛亨传》:《东宫》中的《齐王》也。孔颖达说:

“太子住在东宫,是因为他在东宫里的地位。”

长乐宫是汉代太后居住的地方,而永乐宫位于东边,所以也被称为东宫。《汉书·刘向传》中有这样一句话:

“大将军执掌朝政,以太子的身份,假借叔父之名,自是威严。”颜师古道:“东宫是太后的居所。”

《史记·魏齐武安侯列传》:“建元二年,赵绾向东宫请示,窦太后一怒之下,将赵绾、王臧等逐出王府。

”《公羊传·僖公二十年》:西宫的人是谁?

“小寝。”一个小房间,就是所谓的“西宫”有了西宫,就有了东宫。”

何休注:“礼者,三国之女,以夫人为中心,以少为先,以右为西,以左为东,以少为后。”《礼记·丧服》:“兄弟之义,不能有兄弟之分,所以,有东宫、西宫、南宫、北宫,各有不同的居所,却都有财富。”

贾公彦说:“《内律》曰:“有子之人,有其父,有其子,无父无母。

”从一宫到另一宫,也是四宫之一。”五是楚军营的名称,《左传·僖公二十八年》中记载:“王怒,与其师同,只有西广、东宫、若敖六子。”

韦召注:楚军营,东宫,西广。在典籍中,东宫和西宫都是用来做寝宫的,东宫是太子的寝宫,西宫是一间很小的寝宫,应该是太后和妃嫔居住的地方。人们在谈论这种宫廷制度时,大都会把它看作是在东周以后出现的一种“睡觉”制度。

是否在西周也是如此,因为缺少原料,现在已经无从得知了。

但从历史发展来看,西周有类似于此的宫殿,这是有可能的。如僰卣铭:“周辰,庚申,王饮西宫”,意思是说,周王在周寝宫西宫与妃嫔饮酒,于庚申之日。

但是,在大部分的金文中,“东宫”、“西宫”并不能被视为普通的王公贵族的寝室。

从金文的角度来看,张懋镕认为东宫和西宫是皇室的象征,可以从另一种角度来理解,西周时期,除了与前朝一样的寝宫之外,还有一种特殊的行政机构,既有“东宫”,也有“西宫”。

于是,从国家政事的官府到官府,再到官府,形成一个固定的名称,从而避免了只从寝室制度的角度去认识金文。

众所周知,古代的皇宫和诸侯国的皇宫都是“前朝后寝”,一些建筑的基础,尤其是在西周时期,更是如此,一些地方甚至已经有了府邸的雏形。

至今,二里头、郑州商城、盘龙城等地已发现了夏商的宫殿建筑,它们的结构与西周的宫殿建筑有类似之处,但是,我们仍然着重考察了西周时期的建筑形式。

周原地区有大量的西周宫殿。其中,岐山凤雏、扶风召陈、云塘间、齐镇川四处具有代表性的宫殿建筑基址。关于“凤雏”的时代,学术界较为认同,认为其使用时间应为西周末年,其建置时间可追溯至先周后期,也就是文王时代。

招陈大楼现已发现15处建筑物,其中底层2处,上部15处。发掘人员从地层的角度推断,底层的建筑年代为周初,而在西周前期则较迟。

西周中叶的上层建筑,在西周后期被遗弃。

齐镇遗址共清理出3个F4、F7和F9,按层位关系推断出它们的年代为西周晚期。这些西周建筑的基本位置,基本上覆盖了西周的全部历史,这无疑为我们更好地认识西周的宫廷制度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有学者从周原发掘出的西周宫殿的建筑形态,将其划分为“紧密式”与“散点式”,即甲、乙两种类型。甲级是一座封闭式的建筑,乙级是一座大殿,东、西两座殿分居在最前面。

在周原的西周皇宫建筑中,乙为常制,属于政治和宗教相关的礼仪性建筑。从建筑的规模和布局来看,东、西两座殿宇的建筑风格,应该是管理国家政事的地方,也就是东宫和西宫的官邸。

如果说以上的皇家宫殿制度与政治上的官邸相吻合,那么金文中的东宫和西宫就不一定要与寝宫的制度相适应,而应该是东宫和西宫的管理,专门处理后宫的事情。

所谓的东宫和西宫,指的就是在王宫里,或者在其他地方,掌管着国事的人。

我们发现,在一些金文中,仅有东宫、西宫这两个字,并没有明确的姓名。有些是“伯”,有些是人名。“西宫”是指掌管西宫事务的官员,“某某为西宫”的碑刻,或可读为掌管西宫的官员,而非专门为某一建筑物建造的。但是,西周青铜器上的文字,却没有记载具体的名字,应该是当时赫赫有名的人物。

结论

从上述材料可以看出,在金文中,除了东宫和西宫之外,还有南宫,北宫,乃至中宫等。

因为这方面的资料很少,所以我们就不讨论了。

但要略加区分的是“南宫”,因为“南宫”在金文中比北宫、中宫要多得多。“南宫”是“安州六器”“中方鼎”、“中觯”、河南平顶山应国墓M242出土的“柞伯簋”,李学勤先生对“柞伯簋”南宫的评价是:“南宫无姓,当为周亲王,非南宫适之南宫”。

以前我们也怀疑“南宫”最初是住在南宫,因为“南宫”和“南公”在青铜器的铭文中都有,所以可以进行比对考证。

从众多的西周青铜器铭文中可以看出,“南公”是“南宫公”的省名,但也有可能是在西周前期出现的“南宫”是“南宫”。

我们也注意到,最近随州义地岗曾侯、钟铭、叶家山所出的《南公》铭文的出版,有些学者并不认同“南公”就是南宫适。从众多青铜铭文中“公”、“伯”和“父”等称谓习惯的分析来看,我们仍然认为,只有南宫适是西周早期青铜器上所刻的“南公”字。

参考文献:

张懋镕:《夷伯尸于西宫解》,《古文字与青铜器论集》第二辑,2006年

陕西周原考古队:《陕西岐山凤雏村西周建筑基址发掘简报》1979年

陕西周原考古队:《扶风召陈西周建筑群基址发掘简报》1981年

周原考古队:《陕西扶风云塘、齐镇召陈西周建筑基址 1999 年-2000 年发掘简报》2002年

郭沫若:《两周金文辞大系图录考释》,上海书店出版本社,1999年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秦帝国之谜:秦孝公是否在临死的时候,策划过商鞅之死?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卫鞅亡魏入秦,孝公以为相,封之于商,号曰商君。 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法及太子,黥劓其傅。 期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诸侯畏惧。 然刻深寡恩,特以强服之耳。 孝公行之八年,疾且不起,欲传商君,辞不受。 孝公已死,惠王代后

  • 甲骨文中有夏朝的记录吗?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甲骨文可以提到夏朝吗,甲骨文和夏朝有关吗,甲骨文是在夏朝时期出现的吗

    首先,讨论下甲骨文中到底有没有“夏”字。下图是甲骨文里的一个刻符。上面是个日,下面这个是页(页在甲骨文里就是头的意思)。那是不是可以理解为头顶烈日,代表“夏”天呢?仅这样解释就下结论,那官司要打到下个世纪的。不过有个证据:夏字的演化。(下图)西周金文里的夏字,头顶上的日字被删掉了,从文字的演变上就解

  • 破杀10几万匈奴的胆小鬼李牧,为何成赵国最后保护神?-读战国74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李牧不死赵国会灭吗,赵国李牧一生歼灭多少秦军,赵国第一名将李牧

    文/松鼠爸爸[var1]王翦前229年,秦王嬴政派大将王翦(jiǎn)率领数十万大军,再次围攻赵都邯郸。就在上一年(前230年),秦王嬴政刚刚灭了韩国,他希望乘胜追击,一举灭掉赵国。此时的赵君是末代国君赵王迁,他命李牧为大将军、司马尚为副将,全力抵抗秦军。王翦是一位老谋深算、胸有丘壑的名将,他知道邯

  • 这座清代庙宇下为何埋着夏代遗骨?遗骨主人可能是夏朝王族?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出土的清代砖墙然而,正当大家以为事情可以告一段落时,一个新的发现却让整个发掘变得扑朔迷离起来。考古人员继续往下挖了一会儿后,又发现了一间房屋基址,房屋中还有3具人骨,分别为1男1女和一个孩童。让人惊讶的是,他们的周围存在大面积的红烧土,这是土壤经过燃烧后形成的土块,是从新石器时代到夏商时期,广泛使用

  • 此人堪称秦国战神,他若在项羽未必能灭秦,却自杀而亡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var1] 蒙恬出身名将世家,自幼胸怀大志。公元前221年,蒙恬被封为将军,攻破齐国,拜为内史,深得秦始皇的尊宠,当时与其弟蒙毅号称“忠信”。 [var1] 秦统一后,蒙恬率三十万大军北击匈奴。收复河南地(今内蒙古河套南鄂尔多斯市一带),率军修了万里长城和九州直道,克服了国内交通闭塞的困境。大大促

  • 相煎何急,孙膑和庞涓的爱恨情仇?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孙膑庞涓大结局,刘兰芳评书孙膑与庞涓,孙膑庞涓最后一战

    [var1]军事家孙膑孙膑和庞涓都拜历史奇人鬼谷子门下学艺,孙膑是师哥,庞涓是师弟,他们主攻兵法,几年后,都学有所成,孙膑学业技高一筹。但庞涓的名利心很重![var1]庞涓辞别师傅下山中原诸侯魏惠王招贤纳士,听到这个消息后,庞涓便按捺不住,迫不及待地向老师告辞,想到魏国大展拳脚,获取功名富贵。鬼谷子

  • 神医扁鹊竟因自己的医术高明而死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我们都知道扁鹊是我国战国时期的著名名医,医术高超到可以让人“起死回生”,事实上也就是他这“起死回生”的医术害了他,让他死于非命。扁鹊真名并非叫扁鹊,而是叫秦缓,秦越人,因其医术高超,人们才称他为扁鹊。真正的扁鹊是上古时期的神话人物,传闻是黄帝身边的神医。[var1]话说扁鹊路过虢国的时候,虢国正在举

  • 七王之乱:和景帝争天下的吴王刘濞,曾势如破竹,为何最后失败?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刘濞和景帝有杀子之仇,景帝平七国之乱,周亚夫死后景帝后悔吗

    [var1]汉景帝刘启继位后,采纳晁错的建议,开始推行削藩,削藩令一出,诸侯们一片哗然,其中吴王刘濞反应最为强烈,因为他早就在等待这个机会,不仅是为儿子报仇,也是为了和汉景帝刘启争天下。 刘濞的性格:善战之将,桀骜不驯。 吴王濞,高帝兄仲之子也。高帝立仲为代王。匈奴攻代,仲不能坚守,弃国间行,走

  • 宁静主演的电视剧《大秦帝国之崛起》中,有一个情节特别有争议,战争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宋掌柜宁静,宁静金鸡奖红毯,宁静大秦帝国经典片段

    赵军将领无法忍受人吃人再继续下去,宁死不屈的20万赵军不得已才选择投降,一般情况下,降军不是放回去就是归编,可是这次情况特殊,两国交战均以倾举国之力,没有再多的粮食供给敌军了。在这种情况下,秦国的将领白起陷入了两难的境地。白起的内心深处是想救赵军的,并且已经分了秦军的粮食给赵军,可是他们的粮食也不足

  • 东汉末日:荀彧率众投曹操,公孙上表攻袁绍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荀彧离开袁绍的原因,荀彧评价袁绍手下谋士,曹操打袁绍荀彧说的话

    曹操屯兵河内已有多日,见袁绍引众自去,各路人马亦皆解散,料知讨董卓无成,也只得自寻出路。鲍信与曹操为莫逆之交,虽由袁绍上表为济北相,仍然追随曹操。至是,与曹操计议道:“袁绍名为盟主,因权专利,将自生乱,恐一董卓未除,一董卓又起;为了将军计,若急切除袁绍,恐亦难能,不如进略大河以南,静待内变,再作计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