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假道伐虢”是怎么回事?晋国真正的目标,到底是虢还是虞?

“假道伐虢”是怎么回事?晋国真正的目标,到底是虢还是虞?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2259 更新时间:2023/12/24 1:29:40

这是历史上一个著名的故事。之所以著名,并不是对历史进程有多大影响,而是为汉语言贡献了一个成语:假道伐虢。

[var1]

《左传》是这样记载这段故事的:

“晋荀息请以屈产之乘与垂棘之壁,假道于以伐虢。公曰:‘是吾宝也。’对曰:‘若得道于虞,犹外府也。’……虞公许之,且请先伐虢。宫之奇谏,不听,遂起师。夏,晋里克、荀息帅师会虞师伐虢,灭下阳。”

《左传》全名《春秋左氏传》,是左丘明根据孔子的《春秋》而编写的。左丘明写《左传》的本意,是为《春秋》做注解,因为《春秋》实在太简单,很多内容后人都看不懂。但是今人看了《左传》,恐怕也会有不理解的地方。那我就不嫌啰嗦,把这段内容大致梳理一下:

[var1]

晋国有个叫荀息的大臣,向晋献公提议,把两件国宝送给虞国,以借道攻打虢国。晋献公说:“这两件是国宝呢。”意思是舍不得。荀息回答:“放在虞国,就好像放在我们家的库房一样,丢不了的。”于是派人去传话,虞公果然答应了晋国的要求。但是晋国这次并没有灭掉虢,只是攻打虢国、灭掉下阳,就回来了。

如果故事到此为止,那么“目标到底是虢国还是虞国”的疑问虽然荒唐,但还不是毫无根据。但是接着还有下文:

[var1]

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宫之奇谏曰:“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从之。晋不可,寇不可玩。一之谓甚,其可再乎?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弗听,许晋使。……冬十二月丙子朔,晋灭虢,虢公奔京师。师还,馆于虞,遂袭虞,灭之。

三年以后,晋国再次向虞国请求借道,还是要去攻打虢国。宫之奇再次谏阻,并且创造了另一个成语“唇亡齿寒”,但是虞公还是不听。晋军灭虢之后回归,在虞国停留,顺手就把虞国也灭掉了。

[var1]

“假道伐虢”成语产生,是在鲁僖公二年;“唇亡齿寒”这个成语,则是产生在鲁僖公五年。晋国用了三年时间准备,用第一次伐虢来迷惑虞国,然后顺利地灭掉了虢、虞两个国家。而晋国付出的代价,仅仅是把两个国宝,宝马与玉壁,暂仅在虞国三年——虞国灭亡后,这“屈产之乘”、“垂棘之壁”,自然又回到了晋国。

这是晋献公时期,是晋国崛起的先声。经过献公、惠公的多年积累,到晋文公时期,晋国终于成为雄霸一方的大国。

更多文章

  • 从叶家山新出曾伯爵铭中,浅谈西周金文中的“西宫东宫”问题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编辑/玉箫苒前言叶家山M107墓出土的一块“西宫”铭文,探讨了“东宫”与“西宫”的西周文字,认为“东宫”、“西宫”与一般人所知的“后宫”有区别,根据目前所见的西周宫殿群的基本形态来看,西周时期的西宫和东宫很有可能是在西周时期就已经存在。从西周青铜器上的管理来看,与皇室的内政不同,“东宫”与“西宫”分

  • 秦帝国之谜:秦孝公是否在临死的时候,策划过商鞅之死?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卫鞅亡魏入秦,孝公以为相,封之于商,号曰商君。 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法及太子,黥劓其傅。 期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诸侯畏惧。 然刻深寡恩,特以强服之耳。 孝公行之八年,疾且不起,欲传商君,辞不受。 孝公已死,惠王代后

  • 甲骨文中有夏朝的记录吗?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甲骨文可以提到夏朝吗,甲骨文和夏朝有关吗,甲骨文是在夏朝时期出现的吗

    首先,讨论下甲骨文中到底有没有“夏”字。下图是甲骨文里的一个刻符。上面是个日,下面这个是页(页在甲骨文里就是头的意思)。那是不是可以理解为头顶烈日,代表“夏”天呢?仅这样解释就下结论,那官司要打到下个世纪的。不过有个证据:夏字的演化。(下图)西周金文里的夏字,头顶上的日字被删掉了,从文字的演变上就解

  • 破杀10几万匈奴的胆小鬼李牧,为何成赵国最后保护神?-读战国74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李牧不死赵国会灭吗,赵国李牧一生歼灭多少秦军,赵国第一名将李牧

    文/松鼠爸爸[var1]王翦前229年,秦王嬴政派大将王翦(jiǎn)率领数十万大军,再次围攻赵都邯郸。就在上一年(前230年),秦王嬴政刚刚灭了韩国,他希望乘胜追击,一举灭掉赵国。此时的赵君是末代国君赵王迁,他命李牧为大将军、司马尚为副将,全力抵抗秦军。王翦是一位老谋深算、胸有丘壑的名将,他知道邯

  • 这座清代庙宇下为何埋着夏代遗骨?遗骨主人可能是夏朝王族?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出土的清代砖墙然而,正当大家以为事情可以告一段落时,一个新的发现却让整个发掘变得扑朔迷离起来。考古人员继续往下挖了一会儿后,又发现了一间房屋基址,房屋中还有3具人骨,分别为1男1女和一个孩童。让人惊讶的是,他们的周围存在大面积的红烧土,这是土壤经过燃烧后形成的土块,是从新石器时代到夏商时期,广泛使用

  • 此人堪称秦国战神,他若在项羽未必能灭秦,却自杀而亡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var1] 蒙恬出身名将世家,自幼胸怀大志。公元前221年,蒙恬被封为将军,攻破齐国,拜为内史,深得秦始皇的尊宠,当时与其弟蒙毅号称“忠信”。 [var1] 秦统一后,蒙恬率三十万大军北击匈奴。收复河南地(今内蒙古河套南鄂尔多斯市一带),率军修了万里长城和九州直道,克服了国内交通闭塞的困境。大大促

  • 相煎何急,孙膑和庞涓的爱恨情仇?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孙膑庞涓大结局,刘兰芳评书孙膑与庞涓,孙膑庞涓最后一战

    [var1]军事家孙膑孙膑和庞涓都拜历史奇人鬼谷子门下学艺,孙膑是师哥,庞涓是师弟,他们主攻兵法,几年后,都学有所成,孙膑学业技高一筹。但庞涓的名利心很重![var1]庞涓辞别师傅下山中原诸侯魏惠王招贤纳士,听到这个消息后,庞涓便按捺不住,迫不及待地向老师告辞,想到魏国大展拳脚,获取功名富贵。鬼谷子

  • 神医扁鹊竟因自己的医术高明而死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我们都知道扁鹊是我国战国时期的著名名医,医术高超到可以让人“起死回生”,事实上也就是他这“起死回生”的医术害了他,让他死于非命。扁鹊真名并非叫扁鹊,而是叫秦缓,秦越人,因其医术高超,人们才称他为扁鹊。真正的扁鹊是上古时期的神话人物,传闻是黄帝身边的神医。[var1]话说扁鹊路过虢国的时候,虢国正在举

  • 七王之乱:和景帝争天下的吴王刘濞,曾势如破竹,为何最后失败?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刘濞和景帝有杀子之仇,景帝平七国之乱,周亚夫死后景帝后悔吗

    [var1]汉景帝刘启继位后,采纳晁错的建议,开始推行削藩,削藩令一出,诸侯们一片哗然,其中吴王刘濞反应最为强烈,因为他早就在等待这个机会,不仅是为儿子报仇,也是为了和汉景帝刘启争天下。 刘濞的性格:善战之将,桀骜不驯。 吴王濞,高帝兄仲之子也。高帝立仲为代王。匈奴攻代,仲不能坚守,弃国间行,走

  • 宁静主演的电视剧《大秦帝国之崛起》中,有一个情节特别有争议,战争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宋掌柜宁静,宁静金鸡奖红毯,宁静大秦帝国经典片段

    赵军将领无法忍受人吃人再继续下去,宁死不屈的20万赵军不得已才选择投降,一般情况下,降军不是放回去就是归编,可是这次情况特殊,两国交战均以倾举国之力,没有再多的粮食供给敌军了。在这种情况下,秦国的将领白起陷入了两难的境地。白起的内心深处是想救赵军的,并且已经分了秦军的粮食给赵军,可是他们的粮食也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