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大明王朝:沈一石倒台以后,他的作坊为何着急卖给徽商,大有玄机

大明王朝:沈一石倒台以后,他的作坊为何着急卖给徽商,大有玄机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4705 更新时间:2024/3/19 9:04:47

今天给大家分享《大明朝1566》:沈一石倒台以后,他的财产为何着急卖给徽商,其实大有玄机。

自从沈一石与织造局合作以后,因为傍上了朝廷这棵大树,所以他做起生意是顺风顺水,积累了万贯家财。名下有多家作坊、丝绸铺子、茶叶店等产业。

但是俗话说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时常与权力打交道,并且凭借权力积累了财富的沈一石,最终也折在了权力上面。

因为先是想要打着皇帝的名义低价购买灾民的田地,再是把用来执行改稻为桑的国策的粮食,全部赈济给了灾民,所以沈一石真的是摊上事了。嘉靖帝知道这件事后,龙颜大怒,直接派出了锦衣卫去调查这件事情。

而身在浙江的沈一石,知道自己最终难逃一死,所以直接就畏罪自杀了。只留下了生前无数的产业,却无人打理。这些产业因为直接关系到皇帝和一干大臣的银子,毕竟平时沈一石没少帮他们捞钱,所以必须要妥善地安置好,沈一石可以死,这些产业绝对不能死。更何况,还有人指望着这些东西来救命呢。

此时的浙江巡抚郑泌昌和布政使何茂才就想了一个办法,他们决定把沈一石留下的几十座丝绸作坊给承包出去,然后让这些作坊尽快的运转起来。所以沈一石刚自杀,他们就找来了一些徽商,给他们开出了丰厚的条件,让他们承包下来。至于他们为什么这么着急,原因无非以下几点:

第一,二人急着用这些作坊救命

因为在执行改稻为桑国策的过程中,郑泌昌与何茂才干下了毁堤淹田这样伤天害理的事情,又勾结倭寇,来陷害普通百姓,株连海瑞。这些事情如果捅出来,他俩绝对难逃一死。而这些事情又很难捂得住,所以他俩决定将功补过。

因为嘉靖皇帝修宫殿落下了亏空,所以急需要一大笔钱来填补这些亏空,否则财政将陷入瘫痪。而东南倭寇侵袭,戚继光抗倭又急需军费的支持。内忧加上外乱,全部都需要钱来解决。

而来钱的路子,眼下又指望着这些织造作坊。所以郑泌昌与何茂才就决定放手一搏,企图维系作坊的正常运转,然后赚钱来将功补过。

第二,二人的财路离不开这些作坊

沈一石活着的时候,曾经给新任杭州知府高翰文算了一笔账。每年丝绸作坊赚的钱有很多,但是能够进入国库的却寥寥无几,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利润被官员们层层盘剥了。从主管地方的官员,到身居高位的京城要员,很多人都会从中分钱。

这些人中间,自然也包括郑泌昌与何茂才。如果仅仅靠俸禄的话,自然满足不了二人对财富的需求。所以他们非常需要织造作坊这个聚宝盆,源源不断地给他们制造金钱,自然维护作坊的正常运转,也成为了他们的当务之急。

既然要把这些作坊给承包出去,那么为什么不就近在浙江当地找一些富商,偏偏要大老远的请一些徽商来呢?其实这个安排,也是大有深意的。

当时的浙直总督是胡宗宪,胡宗宪又刚刚卸任浙江巡抚,在当地很有影响力。同时他又是嘉靖帝和严嵩身边的红人,所以郑、何二人就打起了他的注意。

因为胡宗宪的老家就是安徽绩溪,所以说郑泌昌与何茂才就想把胡宗宪也拉下水。因为承包丝绸作坊绝对是一笔肥差,沈一石正是凭借这个发家致富的,而这么一个肥差却为何落在了胡宗宪的老乡——徽商身上。事情如果传到嘉靖帝耳中,难免他不会多想。

而郑、何二人要的就是这个效果,他们就是想通过胡宗宪的老乡,把他拉上自己的贼船,与他们紧紧地捆在一起。

因为组织处理沈一石作坊的就是他们两个,所以即使胡宗宪想要辩解,话语权也不在他的手里,他只能被郑、何二人牵着走,难免被他们挟持。

到时候如果嘉靖帝要追究郑、何二人,他们正好可以借着此事,利用胡宗宪把水搅浑,然后再寻找一条活路。

所以说郑泌昌与何茂才别有心机地找了一帮徽商,威逼加上利诱,也要让他们签了合同。费尽心机的拉胡宗宪下水,最终目的还是救自己的命。

那么知晓此事的胡宗宪又该怎样脱身呢?关注我,下期给大家讲述!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宋代服饰的特色,在哪些方面受了理学思想的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宋代理学对人们服饰的影响,理学对宋代书法的影响,三纲五常与宋代理学

    理学思想顾名思义,它是非常理智的存在,没有很多的感性和冲动情绪在其中,这种思想让人觉得很是正式,没有任何不合礼,其中包含的的其他情绪在其中也是规规矩矩,不失礼数的,大宋时期因为经济文化发展的非常迅速,以至于人类对宋朝的女性服饰关注的也很是频繁,不过宋朝的女性服饰大多都受理学思想的影响,导致他们的服饰

  • 明朝王爷朱橚,多次犯错被流放,竟成为中国植物学鼻祖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朱元璋第6子朱橚,朱橚妻子,主角叫朱橚的穿越小说

    明朝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人建立的封建王朝,其君主集权制度的设计也达到了历史最高峰。明朝统治者不但废除了千年以来的宰相制度,更用锦衣卫和东西两厂控制了大臣的言行举止。他们对于宗族的威胁也有所防范,因此明代的皇室大多被限制不可参与政事,这种制度虽然保护了明朝皇权的稳固,但也让明朝中后期的皇族大多都

  • 延禧攻略:顺嫔早已破了身子,为何乾隆不嫌弃,你看顺嫔说了啥?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延禧攻略乾隆与顺嫔,仪嫔嘉嫔怀孕,纯嫔为什么不带大阿哥去看嘉嫔

    《延禧攻略》中却有一个宠妃有着特殊的身份,她不是未出阁的女子,更不是清白之身,却还是入宫并且一夕之间就得到了皇帝的宠爱,皇帝甚至不顾朝纲也要和她待在一起。她就是由张嘉倪饰演的顺嫔。顺嫔早已不清白,并且已经生了孩子,却瞒过了嬷嬷,进入了宫廷。顺嫔原名和卓沉壁,她不是未出阁的女子,她有自己的孩子和丈夫,

  • 从清朝穿越到现代香港?这部TVB剧才是绝大多数人无法磨灭的经典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女主穿越清朝孝贤皇后的妹妹,清朝穿越电视剧大全,tvb经典港剧清朝

    雍正在机缘巧合之下代替了初来香港的李大虾,李大虾和吕四娘得知无法再回清朝,于是决定努力学习成为现代人。而吕四娘本被武术队教练赏识,却还是离开了武术队。吕四娘因救岑兆康而成为他的保镖,而李大虾则辗转进入岑兆康的公司里当小职员。李大虾运用计谋步步高升,成为岑日礼的得力助手,却因明白岑日礼的狼子野心,决定

  • 从历史建筑到生活景象,去看《邪不压正》和《新世界》的民国北平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民国历任北平市长,民国北平大福银楼历史,北京可参观的民国建筑

    这部开年大剧可以说是高开低走的典型了,比如网上评分从开画的8.2分,一路掉到了收官的5.9,这都从经典掉到不及格了。《新世界》开场有8.3分,原因是前两集确实非常惊艳。这种惊艳很大程度是导演和团队,对于民国时期北平生活风貌的还原。本贴就粗浅分析一下,《新世界》里的民国北平风貌、与北京文化生活。民国时

  • 曾国藩打翻蜡烛,烧着了《道德经》,才发现夹层中有一块白绢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曾国藩三大预言,曾国藩道德经全文阅读,曾国藩说老子与道德经

    曾国藩一向牢记“男儿以懦弱无刚为耻”的家训,信仰的也是儒家学说,对《道德经》和庄子的观点很不赞同。那些年,他发奋图强,在官场上春风得意,更是觉得自己的选择没有错。后来,他又选择成为申韩法家之徒,依然对道家观点不屑一顾。哪怕守父丧时,咸丰帝开了他的兵部侍郎缺,他心情烦躁,脾气越来越暴躁,也只想到读《左

  • 权臣鳌拜,被康熙扳倒,为何之后又被平反?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这里,可能有人就感到震惊了。鳌拜其实没有罪么?康熙皇帝为什么要这么做?那当年康熙皇帝又为何会“智擒鳌拜”,甚至给其定下了“三十大罪状”?接下来,就让我们好好剖析这件事的缘由,看看究竟这样做有没有道理。一、平步青云鳌拜,之所以在日后有专政的实力,有一小部分是因为早期他的舅舅是努尔哈赤时期“开国五大臣”

  • 曾国藩安身治家的六个理念其实就是6个字,看完无不点头称是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曾国藩100句经典家训,曾国藩家训语录三十六条,曾国藩的八字家训是如何治家的

    01.勤人一生下来就是赤条条的,这也意味着“一穷二白”是开始。所以大部分人都是穷苦的,不像贾宝玉含着块玉出生。对于劳苦大众的我们自然要习惯劳苦,于是勤就成为了第一要义。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勤快,早一步总会比晚一步要好得多。在曾国藩眼里,长辈要勤奋工作给子女树立一个好榜样。而晚辈则是要勤奋学习,即便是处

  • 余美颜,被称为民国第一欲女,到底是人性的扭曲还是道德的沦丧?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余美颜近况,民国余美颜简介,余美颜电视剧全集

    这位被称为民国第一欲女的奇女子就是余美颜,她也是杨耐梅无声电影《奇女子》的原型。她给世人的印象就是纵欲无度,伤风败俗,然而褪去外在的标签,她其实是旧社会灰暗现实中的一粒种子,企图通过一己之力冲破世俗的樊笼,对抗普遍意识之中的男权主义。她的一生堪称传奇,被贴上各种标签,一生背负着数不尽的骂名,在世俗的

  • 鸦片战争中清政府为何会失败?看清政府的这些表现就知道了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政府失灵的表现,鸦片战争清政府暴露的问题,清政府和清朝政府一样吗

    因此,本文将以军事角度出发,对两国的军制进行对比,分析中国在鸦片战争中失败的原因。一、清军军制落后,营伍废弛,英军则已走向近代化、正规化众所周知,清朝的八旗兵和绿营兵加起来有八九十万人,其中八旗兵20多万,绿营兵60多万,居世界各国之冠。但是,军制落后,营务废弛,战斗力低下。军制落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